守戒護心 造善得福

Community:
Branch:

撰文者:翁詩盈    

對一般人而言,農曆新年期間,必無肉不歡。二零一零年,楊福平卻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新年。「不吃肉及海鮮的新年,是一大挑戰。可是超越後,就發現不殺生的新年,其實意義非凡。」

左圖:儘管忙碌,楊福平堅持兼顧家業、事業、志業;除了人文學校,也走進社區做環保。(照片提供:楊福平)

    

 

◎見證的力量

「我真正做到了耶!」四十八嵗的楊福平,手中握着幾個月前親自填寫的許願卡;内心一陣澎湃,感到不可思議。沒想到自己真的得償夙願,圓滿一百零八天茹素心願。

《清凈、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舞臺劇的公演,所有入經藏、護經藏菩薩,連續一百零八天齋戒,期望人人共聚善緣。想到反正大家朝向同樣的目標前進;不可能獨漏他一人,唯有「無可奈何」地寫下心願。

「我希望可以茹素一百零八天。一百零八天過後,我希望可以長長久久繼續茹素。」當筆墨著在卡片上那一刻,福平的手顫抖着。他清楚不過,這似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任務啊!

「第一個星期,就覺得很辛苦。但想到不能因個人而破壞整個團隊的虔誠,因此不斷克己口欲。漸漸地習慣,信心開始增加。」正當承諾持素的期限過去了,内心又掀起了另一波交戰。

「信心又重新動搖,設下的目標達成了,我也是時候回到原本的生活狀態;或許回復葷食。但其實很不甘心。好不容易堅持一百零八天,有個乾淨的身體,難道現在又要糟蹋它?」福平感到茅盾,一次共修活動的因緣,卻成了轉機。

「感恩因爲這場公演,讓我擁有乾淨的身體。從前每天葷食,肚子裏仿佛是裝滿動物屍體的墳場。現在,我要向身體說對不起,過去沒有善待。現在我要向這個肚子墳場告別了……」臺上的福平,對著麥克風大聲說出,真誠發願。臺下的志工就是他的見證。

「大家見證的力量,是背後一股推動力,成就我願意在接下來的日子成爲茹素者。」一場演出的因緣,影響他成爲茹素者。

◎守護健康心靈

坐在客廳沙發上,福平一一道來茹素的心情。「有種改變思維及行爲模式的倫理,只要一個人持續二十一天培養訓練,壞習慣就能改正過來。所以當堅持到第二十一天,我知道自己可以繼續下去。」

福平說,改變過程中,體會到爲何證嚴上人平日教導要勤修「戒、定、慧」;同時也帶給他深遠的影響。「戒,要守戒,看到平日喜愛的葷食不起心動念;定,堅持下來就有定力,不會慌亂了心;慧,那麽就能產智慧,運心轉境。」

演出圓滿,在福平觀念中這不過是外在目標的達成,其實内心的轉變才是每位入經藏菩薩應關注的重點。「知道理論,只不過是内心的詮釋。身體力行,才能真正内化與體會。」

福平還記得,第二晚演出後,儘管已深夜,太太和一班志工還逗留在現場進行善後果工作。他因感到口渴,打算去買水,好讓大家有水解渴。可是,走遍附近好幾個油站的便利店鋪,因打烊了而買不到。大概半個小時之後,他才回到現場。「太太的姐姐從遠處看到我,便直問道是否去吃葷食了?當下我非常納悶,爲何她會如此冤枉我。後來,我想到其實是自己平日的習慣與舉止,才在別人的心中建立如此形象。」

「過去每逢九皇爺誕,我總是人云亦云茹素三天。每次到了最後一天,時間一到就即刻「開齋」,迫不及去吃葷食。對我來説,三天吃全素,是一件煎熬的事情。多年來都是如此,也難怪他人產生如此想法。」省思反省後,找到了疑惑的解答,更令他矢志,要堅持持素。他相信,只要成爲了習慣,別人自然會改變對自己的印象。

「五年前,朋友紛紛説道,我加入慈濟,讓他們大跌眼鏡。而最近聽聞我成爲茹素者,更調侃眼鏡都被打碎了。」福平幽默的口吻,分享身邊朋友的看法。

衆多葷食中,福平最愛的食物是魚丸。「我一個人可以吃十多粒。每回吃咖哩面,一定另外加上一碟魚丸,吃不夠還會繼續添加……」

從分享中,可想而知他喜愛魚丸的程度,但決定茹素後,卻堅決捨掉。太太駱慈淳也曾懷疑,擔心丈夫做不到,因爲他的口味重,也特別愛吃。但福平的努力,她看在眼裏。「他蠻有定力,現在只陪同孩子去吃魚丸,即使之前多麽喜歡,自己真的不吃了。」

對一般人而言,農曆新年期間,必無肉不歡。二零一零年,福平卻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新年。「不吃肉及海鮮的新年,是一大挑戰。可是超越後,就發現不殺生的新年,其實意義非凡。」

◎淨除煩惱 善法入心

成爲茹素者,是福平參與演出後最大的改變。不僅如此,也提升了心靈成長。他是一家工廠的高級主管,平日非常忙碌,面對沉重的工作負擔與壓力,常使他喘不過氣。

「我飾演的角色,其實戲份很少。每次去練習,幾分鐘的演出,不過需要極短的時間排練。剩餘時刻,大部分在觀賞其他成員排練。為了尊重團隊,還是會坐着等待。可是自己卻抱怨起來。」當時恰好是福平工廠最忙碌的時期,訂單不斷,還得應付顧客的需求,加上緊湊的排練時間,他因此感到煩惱。

「後來我抱怨的聲音傳到了導演那裏,他們趕忙安撫與解釋。了解狀況後,才發現是自己沒站在他人立場著想。每個人都忙碌,需要的是一分的善解,而不是抱怨。」福平坦然說,過去處事的態度情緒化,較爲茫然,不太懂得對症下藥。因表演當下需要學習沉澱,加上《無量義經》經文的影響,在工作上面對難題時,也懂得了如何靜心去解決問題;就如同「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境界。

證嚴上人曾開示,人生為有煩惱,有錯誤,就是因為欠缺「靜寂清澄」的心。心志動搖不定,就像是一湖濁水,如果再丟石頭下去,攪動了濁水,就會「一念差,萬念錯」了。福平就常藉此自我警惕。

陪伴孩子上人文學校的因緣,福平在二○○五年正式踏入慈濟門檻。打從多年前就曾接觸慈濟,卻一直不願參與。他原本的規劃,是要等到退休或有錢後,才會考慮。如今回想,若當年不願陪伴孩子,其實成爲志工的「那一天」,也不會到來。

「要用智慧安排時間,家庭照顧不好,即使是精進的志工,也還不算成功。」福平說,家業、事業、志業要兼顧,雖然忙碌,但因願意承擔,捨出當下,其實是自我成就。

他特別感同身受的是上人的一句話:「在順境中要有無常觀,在逆境中要有因緣觀。」這些年來,福平都是抱着這樣的心態;因這分踏實,才讓他感到穩定自在。

左圖:楊福平陪伴孩子參與人文學校戶外活動。

右圖:人文學校一親一子的制度,鼓勵父母陪伴孩子前來上課;楊福平因爲陪伴孩子而踏入慈濟門檻。(照片提供:楊福平)

上圖:楊福平是人文學校隊輔,平日常把握時間精進閲讀,希望能作爲孩子的榜樣。(攝影者:翁詩盈)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