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定義

Community:
Branch:

撰文者:傅漢成     資料提供:曾美雲、翁詩盈    

特許估算師的工作,為葉金凴帶來豐裕財富。在他觀念中,「幸福」等於物質高尚、享樂的生活。非典(SARS)疫情,卻喚醒他心中對人類、對生活、對周遭環境的關注。

「簡樸生活」,成爲了他新的人生路向。他持素並積極在生活中落實環保。依靠毅力,實踐他的清平之道。

左圖:追求事業、名利之時,葉金凴常對自己說,「等有一天,錢賺夠了才投入公益事業」。後來他驚覺,如果不放下心中的貪念,「那一天」肯定不會到來,投入社會服務將遙遙無期。(照片提供/雪蘭莪人文真善美)

◎榮華富貴    並非人生終極目標

暖暖晨曦,適逢環保日,葉金凴穿梭在散亂成堆的資源回收物中,神情專注,無視額前挂着粒粒汗珠。雪蘭莪州雙溪龍(Sg. Long)環保站,是金凴一手發起帶動成立。八年來,風雨不改投入呵護大地的行列。相比過往周末打高爾夫球以消磨時間、到酒店喝下午茶當休憩;如今把享樂休閒時間花在服務人群上,顯然更踏實、更有意義。

五十六嵗的金凴是馬來西亞少數的特許估算師,「得天獨厚」的工作行業,為他帶來豐裕財富。告別了鄉下窮孩子的身份,金凴認爲「高消費」、「高檔」、「高尚」的生活形態,等於人生至上的幸福。住洋樓,駕房車, 每年全家人出國旅遊等等,無憂無慮、享樂生活是他追求的方向。

二○○三年全求爆發非典(SARS)疫情,喚醒他心中對人類、對生活、對周遭環境的關注。「當時上人呼籲齋戒,因病從口入、亦由口出,只有人類不殺生,才能消弭天下災難。」從那刻開始,金凴決定選擇素食。

「擁有榮華富貴,原來不是人生終極目標。過去未曾深思的社會價值觀,陸續浮現於腦海中。」他開始體認,自己生活過得去,沒什麽了不起,應該負起一分社會責任。

如此一來的轉念,金凴決定放棄舊有生活方式。「簡樸生活」,是他新的人生路向。

◎依靠毅力    向「簡樸生活」邁進

邁向「簡樸生活」的第一步,金凴拼棄葷食,改變飲食成爲素食者。

一天三餐皆以「簡單」概念為主,避免食用人類加工品。比如,早餐只吃一碗麥片、一條香蕉。即使在工作場所,午餐也吃得簡單。下班後堅持回家吃飯,只要有三菜一湯,就心滿意足了。他更不隨意以「慶祝」為理由,而大吃大喝。如今他更大力推廣香積飯,因爲輕便又能減少上舘子,無形中減少了碳足跡。

「一般上,吃素的人相對比較少。開始吃素時總面對一些心理障礙,擔心別人看法,或者為別人帶來麻煩。」對此,金凴認爲只要堅定心念,一定能夠克服困難。

「曾有一次經驗,有間跨國公司邀請我到中國進行考察。初時一直猶豫,究竟是否應該通知對方本身是持素者,後來仍告訴了對方。對方竟然馬上答應可作出安排。」金凴放下了心頭大石,原來自己顧慮是多餘,信心亦隨之大增。

原本對食物總是精挑細選,到今時今日營養的簡單素,太太黃觀月給予百分之百支持。知道金凴不吃加工素料,都盡量不將之當作煮食材料。金凴對豆腐類「情有獨鈡」,不挑剔何種烹煮方式,即使天天當作晚餐,也不覺得膩;這讓觀月佩服不已。

金凴表示,當發願要持素,便深入了解佛教戒律,「不殺生」是每個佛弟子所要遵守,因此更加堅定了持素的決心。

「吃素,是護生;不但能培養慈悲心,還會不自覺產生同理心。」自從茹素,金凴從自己身上看到改變。比方以前拾到錢,只想到要盡全力找回主人,應該把錢還給對方。換作今天,發生同樣的事情,他多了一分同理,站在對方的立場,掉錢的人必然很着急,可能那是一筆重要的錢財。最後倘若找不到主人,則會把錢佈施出去,辦對方造福。

改爲素食,間接地也減少了家中的廚餘,讓他輕而易舉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果皮及剩菜不僅是園子裏的肥料,也製成了環保酵素以取代化學清潔劑。

除了持素,另一個節約行動就是減少使用能源。「自己一定要投入落實,那麽向別人推廣環保,才更有信服力。」在金凴觀念中,只要確定了方向,就會勇往直前。

公司坐落于二十二層的高樓,金凴卻選擇用雙腳爬上去。他秉持的原則是, 只要徒步可以抵達目的地,都盡量「步行」,避免爲了個人方便乘搭電梯,而增加碳足跡。即使每天來回幾次,也不嫌累。為減少使用汽油,駕車時不開冷氣。安裝在家裏的冷氣機,已許久沒使用。爲了空氣的流通,家中門窗都打開。

節省電源、減少碳足跡之外,他在珍惜水資源上也下盡了功夫。開始減少洗車、重復使用洗澡水、洗衣水作其他用途。在屋簷下垂掛兩條引水鏈,一旦下雨,雨水會沿著鏈子流入桶内。這收集雨水的動作,延續了四年,主要當作澆花用途。

從環保站中,發現很多禮品很新,未曾使用便被丟棄。「現在出國公幹,都不買任何紀念品了。有公司請我前往當講師,也要求他們省下紀念品的錢,將之捐出當作慈善用途。」

好多年沒添購新衣裳的他,身上所穿的簡單又普通的衣裳,都是從環保站買回來的二、三手衣。無形中,也賦予這些衣服「新生命」。至於鞋子,只選擇更換腳墊,延長物命,也不隨意添購新鞋子。「省下來的錢,可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捐給慈善團體或支持慈濟活動等。」金凴説道。

◎「那一天」   肯定不會到來

「只要自己想得到或達成一個目標,必奮戰到底,做到最好。」做慈濟,金凴以同樣精神來精進。

「接觸慈濟后,開始了解世間萬物皆不是永恒。所有名利、財產、物質享受等等,所謂的『世間財』不會永遠屬於你的,只有慧命是永恒。只要了解什麽是『慧命』,就能看淡名利,放下執著。」

曾汲汲於追求富貴,走過了「患得患失」「你爭我奪」的歲月,金凴坦言這是在所難免。有得必有失 ;功利主義的商業社會,爲了自己,可能會和很多人產生人事摩擦,甚至結上惡緣。「這與上人的教育便有出路。因爲長期下來就無法廣結善緣……話説回來,面對這樣的掙扎,要轉個心念,想想出發心,究竟庸庸碌碌這一生是爲何,理清後,煩惱一下子就過去了。最重要不在意別人眼光,清楚人生方向才實在。」

「如今看淡對名利的追求,生活素質也提升。相對過往,心情總隨着投資成敗而起伏不定。追求名利,要付出時間、健康、承受壓力的代價。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物質同樣是帶不走的……」從富有的物質生活,到簡樸的生活形態,金凴每天努力實踐。

處於追求名利的高峰期,金凴總對自己說:「等有一天,錢賺夠了才投入公益事業。」

看回過往的想法,金凴打趣地説道:「那一天,肯定不會到來。人的貪念無止境,當你賺到一筆錢後,你又會覺得不夠的!」

「人的生活需求其實並不多。往往你會發現很多只不過是『想要』的欲望。」金凴希望身教可以影響更多身邊的人,和他一起過著簡樸又充實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簡單的小動作,但少了一分的毅力, 也難於每天堅持。如今,他真正體會到:富有不在于物質,而是心靈上。 生活越簡單,就越快樂。

左圖:葉金凴夫妻倆成爲慈濟志工,每當參與活動,也攜帶兒子一同出席。孩子因長期看靜思語,焦慮症狀逐漸獲得改善。如今,更不時走在前方,成爲父母在志工服務道路上精進的推動力。

右圖:每逢環保日,葉金凴必定報到,用雙手呵護大地。(攝影者:葉金凴)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