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卻病痛做環保 善用生命使用權

Community:
Branch:

撰文者:翁詩盈  

在瓜拉吉底新村裏,人人對「羅涑華」的名字並不陌生。只要想到「資源回收」,腦海裏馬上浮現她瘦小的身影。大家眼中,她是一位殷勤的環保志工。走過無常,涑華積極為自己缺憾的生命尋找美麗出口,「做環保」既成了她的選擇。

左圖:發現捆綁好的報紙夾雜了紙張,爲了獲得更多錢救更多人,羅涑華不怕麻煩拆開,重新整理。(攝影者:翁詩盈)

「你不會活過三十嵗。」那一年,不到二十嵗;就被迫接受醫生宣告的殘酷事實。

「若身體照顧得好,還可多活八至十年。」那一年,三十八嵗;醫生如此診斷。

十八年後,羅涑華已五十六嵗,仍然健在。

在瓜拉吉底新村裏,人人對「羅涑華」的名字並不陌生。只要想到「資源回收」,腦海裏馬上浮現她瘦小的身影。大家眼中,她是一位殷勤的環保志工。「你的病,隨時會發作……」從鬼門關逃過,即使活超過醫生的判斷,如今醫生還是如此提醒。

走過無常,她比任何一個人更加珍惜生命。涑華積極為自己缺憾的生命尋找美麗出口,「做環保」既成了她的選擇。

◎用生命做環保

這一天,是瓜拉吉底社區的環保日。留着一頭短髮,身材瘦的涑華在環保站現場,不停地安排卡車前往會衆家或店鋪載運回收物。看到社區志工陸續到來環保站報到,總笑盈盈,親自迎接大家到來,希望環保志工們感受到一分大家庭的溫馨。當回收物一一運到,不時蹲下幫忙做資源分類。

「才夾雜一兩張紙,就需要重新捆綁嗎?」發現已綁好的報紙堆中,雜雜了幾張白紙,便立刻拆開重新整理。或許對很多人而言,才這麽一兩張紙,並無傷大雅,不必大費周章;涑華卻堅持細心的態度。「紙張賣價比較高,所以一定要分出來;才能籌更多錢,幫助更多人啊!」

「姑姑,姑姑!」乍聽之下,以爲小孩正呼喚自己的親友。小孩卻徐徐走到涑華身邊,一番了解之後才明白原來村子裏的小孩與青少年都稱涑華為「姑姑」。

「村裏孩子與青少年,下課後或假日期間多半無所事事。與其花時間打電動、戲水捉魚、遊蕩,不如帶動他們去做環保。」涑華靈機一動,決定從家中侄兒開始,由他當溝通橋梁,鼓勵同學參與資源回收活動。與涑華感情甚好的侄兒,乖巧聽話,積極邀請。很快地,消息在村裏傳開;如今每次的環保日都有二十幾個小孩及青少年固定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及分類。

涑華雖然單身,卻與孩子特別有緣。大夥跟著侄兒稱呼她「姑姑」,表示對她的敬重。她視他們如同自己孩子般呵護。因此在環保站現場,不難看見這些孩子們的身影穿梭其中。

烈日當空,一點兒都不畏日曬酷暑。走動幾回,汗水便如雨水般濕透了衣裳。儘管一頭短髮,仍不時擦拭臉頰上的水珠。天氣熱,流汗是必然。對涑華來說卻是困擾,因其汗水量及流汗次數,異於常人。「即使天氣涼爽,在風扇下,也不停流汗。那是因病引起的冷汗。所以我不能留長髮,常常很快就濕透……」

資源回收結束後,乍踏入家門,第一件事就是吃藥。做環保消耗很多體力,以涑華目前瘦弱體虛的狀況,事實上是不堪負荷的。往往環保日後,都因體力不支而入院。當遇到環保日,身體不舒服時,就在車上休息;她堅持到現場給予支持。

十多嵗開始發病,每位醫生診斷結果不一,因此遲遲無法知道正確病因。直到一九九二年,再次發病差點送命,醫生才找到真正的原因。之前以爲是胃病,也曾因身體浮腫誤以爲罹患腎病。那一次,醫生確認主因是罕見的胰臟發炎。

提起長年累月必面對的病痛,涑華緩緩説道,每一次發病導致的疼痛,無法言喻。「我全身都痛,只差頭髮不痛。腹部及脊椎特別痛。狀況嚴重時,完全無法起身,而且只能吃流質食物。精神非常差,容易疲倦。」胰臟發炎,導致涑華體内營養長期流失。因此,她需要定期到醫院治療,補充調養體内營養。身體的疼痛,唯有靠藥物止痛。

涑華過人的忍耐力,每次非支撐到最後一分鐘不可,好多時候都是痛到昏厥,才願意進入醫院治療。「我常常跌倒,其實全身都是傷痕。」

以涑華的身體狀況,已不適合做粗重工作,絕對有足夠理由在家修養。然而,堅強獨立的她,不向境遇低頭,堅持在環保站揮灑生命。

陪伴她在慈濟家庭裏成長的范慈銜,如此形容:「她真的是用生命在做慈濟。從原本有所求的付出,到將小愛化爲大愛,不再只在意自己的健康,更希望善用時間去行善,發揮生命良能。她常說,這一生加入慈濟,其實是她的福報。」慈銜接着說,涑華對自己要求嚴謹,即使已盡全力付出了,仍認爲做得不夠。

◎坦然面對病痛

「不願帶麻煩給別人」的觀念,所以身體再疼痛,再不舒服,都是滿臉笑意;很多人都看不出她的病容。她總寧願一人默默承受,也不要他人為她操心。然而身邊的家人與朋友,卻看得出她的疲憊與不適。

五十八嵗的洪玲鳳,和涑華相處超過三十年。當年因被派到瓜拉吉底執教,在她家租房間,彼此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剛認識的時候也不了解病況,只知道她常進出醫院。她很樂觀堅強,總不把痛楚表現在臉上,若無其事的,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她身體有病。」

涑華是家中老么,唯一的女兒。上有四個哥哥,皆十分疼愛她。哥哥們各在不同地方組織家庭,發展事業,龐大的醫藥費全由他們替妹妹承擔。平日多半時間有仰賴朋友們的照顧。涑華心中一直十分感恩,「我算好命啦,也是有福之人。身邊很多朋友多年來不離不棄地照顧我。」

一般人對涑華的印象是「樂觀」、「堅強」,看似非常坦然面對自己的病痛。回想當初被醫生判斷壽命不長,她其實也經歷了一段心靈煎熬、迷惘低落的日子,霎時失去了對生命的熱誠與活力。「開始生病時很氣餒。當時生活很消極,抱着『沒有明天』的心態過日子;心想反正活不久,就得過且過,沉溺在吃喝玩樂中。」

後來因緣際會下,開始接觸佛法,尋找解脫痛苦之路。漸漸地,她勇敢面對,才對病痛坦然自若。因爲這場病,也耽誤了她的終身大事,加上病況反復無常,更不奢望組織自己的家庭。儘管如今單身,但善與人結好緣,一路走來並不孤單。

◎走入慈濟的因緣

「一位朋友送我《靜思語》,簡單的好話讓我受益匪淺。」在未正式踏入慈濟門檻前,涑華已接觸了靜思語。除了自己受用,也曾用靜思語,化解一位朋友的對家人的仇恨心。

「希望你去參加慈濟……」這位朋友主動去了解慈濟,成爲了捐款會員;後來她患上癌症,臨終前道出了最後的心願。她認爲涑華擁有領導能力,期許她能在社區帶動慈濟。

看到雙溪大年志工用心在社區推動慈濟,心中篤定了方向,涑華決定在瓜拉吉底為慈濟拓荒。從辦茶會開始到推動環保,把自己的時間奉獻出來,逢人說慈濟 。涑華在小鎮住了五十年,當地居民對她並不陌生。在她努力耕耘下,慈濟在當地萌芽生根,漸漸獲得熱烈的響應。

「剛開始回收的時候比較辛苦。回收時需要有卡車載運,我們都義不容辭借出。」在五金店任職的林小姐,打從涑華一開始推動環保,就給予大力支持。由於本身需要協助哥哥打理生意,每每環保日都無法在環保站幫忙。然而,她轉換另一種回饋的方式;借出公司卡車,也鼓勵員工去參與資源回收,多年來從不間斷。

有一年,對面鄰居搬遷到別的地方居住,留下的空房子就借用成爲回收資源的空間。「這正好解決了儲藏回收物的煩惱。居民們平日會親自把回收物放在這裡。所以,資源回收的工作並不是等到環保日當天才進行;而是天天都要執行,回收物才不會堆積如山。」對涑華而言,做環保原本就應該全月無休的。

二○○四年開始推動,迄今已是第六年個年頭。如今每月的社區環保日,大約有三十位社區民衆與志工定期到回收站進行回收工作。左鄰右舍看到她在做,都把回收物拿過去。一個身體有病的人,仍堅持不懈,大家都被她的精神感動。玲鳳慚愧説道:「感動於她身為病人還那麽無怨無悔地付出,何況我們這些健康的人。」

「起初自己沒有信心,因居民反應冷淡。依我的性格,總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嘆氣、埋怨解決不了事情,唯有積極尋找方法。涑華滿臉笑容,説起充滿哲理的話。

嘗試過病苦的滋味,受過疾病的纏縛;面對別人的病痛與苦難,她特別容易感同身受。傷在別人的身,痛在自己的心;苦在別人的生活,悲在自己的心。「上人説『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句話我緊緊記在心中。回收物變賣後就是一筆救人的錢。所以做一點得一點,做一天就得一天。」

身為社區環保的推動者,免不了溝通互動的工作。「因承擔這分使命,我學到了如何在待人處世上表現更圓融。」

「要用愛心去承擔使命,不要因一點點不如意或人我是非就耿耿於懷。」涑華以工整的字跡,在記事簿上記錄了這句靜思語自我警惕。

坐在家中的客廳,涑華娓娓而談成爲環保志工的心路歷程。她語重心長地說:「趁着還能動時多做一點,一旦沒法子做,即使多有意願也不行。因此我身體再疼痛,還是會去完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左圖:身為社區環保的推動者,免不了溝通互動的工作;羅涑華說過程中,
她學會了如何在待人處世上表現更圓融。

右圖:羅涑華常常臉帶笑容,儘管身體疼痛,也面不改色。因此若不提起,
別人不會知道她長期都飽受病痛煎熬。(攝影者:翁詩盈)

左圖:羅涑華用生命做環保,很多人因她的接引,也感動於她的精神,紛紛在社區參與資源回收活動。

右圖:生命無常,面對無法斷根的病痛,羅涑華更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因此身體再疼痛,還是付出,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攝影者:翁詩盈)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