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2月25日】法度今生 慧命恆長

Community:
Branch:


慈濟大學大體老師火化入龕及追思儀式,醫學院學生為捐贈大體的「無語良師」虔誠默禱。(攝影者:顏霖沼)

【證嚴上人2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外面還是濛濛細雨,這樣的天氣,讓人的心情有點沈重…」農曆驚蟄還未到,春雷早已響起,烏雲蔽日的天氣,伴隨著不斷飄落的雨滴,證嚴上人觸景生情,更加憂心南美洲大水災民艱難的處境。 

天災讓人憂 愛如暖陽化冬雪

「大愛新聞報導,南美洲西北部,在巴西、玻利維亞相互交界的地方,洪水告急,水位之高,有的地方已到達九公尺,三層樓的高度,這樣的一個大洪水跨過兩個國度,讓人怵目驚心,這是水大不調啊!」

除了南美洲,上人也擔憂中國大陸四川省的峨嵋山大雪,竟然已經連續下了七十七天。「峨嵋山是佛教聖地,那樣的冰凍世界,不論是在春天或平常冬日,那麼長的雪景,也都是很異常的事。」普天之下天災不斷,讓人憂心。不過,也有許多溫馨的地方,讓上人感到世間只要有愛,白雪也能融化。

「美國喜瑞都老人院,慈濟人帶著新春喜氣,走到裏面給老人們『喜春』,有一位老人說,這是他生平以來得到的第一個紅包,很開心。所以不管外面天氣有多冷,慈濟人的熱情,比裏面的暖氣還要更溫暖。這就是人間只要有愛,白雪也能融化。」

上人接著說:「也看到了美國社區頒給慈濟人獎狀。市長在頒獎時,說了很多慈濟人在當地所服務的事情,聽到都很令人感動。慈濟人願意付出,當地人感受到了,都看到了,也都表達出來了,這都是人生很亮麗的畫面,真的很感恩!」

傳人道精神 身教境教妙人醫

就在昨天,同樣濛濛細雨中,上人在花蓮也看到了一樣溫馨的畫面。

「我們慈濟大學的師生,冒著細雨的天氣,去慈雲山火葬場打掃,把前後的環境,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這都是教授的身教、學生的尊重,大家師生一起投入,就是為了一件大事--無語良師感恩追思會。」

上人進一步慈示師生為大體老師火化,事先打掃火葬場的意義。

「為了表達尊敬,所以師生們就這樣付出,身體力行,用身態來表達內心的感恩。這就是教育:教,教以傳人道之精神;育就是要培育,以授業精湛之道。學醫者--學生們選擇了醫學,那就是他的志願,立志要當一個能救人的人醫。最重要的是,他立了這樣的志願,就需要有這樣的環境,還有這樣的老師來培育他。

老師要用心來教,把人道精神傳承給學生,還要用他畢生學來的知識技能,完全用來培育這一群已發心立願的孩子,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與教育中,能夠很認真地學習,學到了很精湛的妙手、妙法。所以,育就是培育,傳授給他專精、專業的救人方法,這就叫做授業。所以,育以授業精湛之道,就是培育學生這種專業的方法。」

行六波羅蜜 善度此身長慧命

上人進一步闡釋「法」在佛教中的意義:「《金剛經》裡面說:『法譬如筏者』。法譬如筏,我們要從此岸渡到彼岸去,就要借重這個竹筏,幫我們運載到彼岸,所以佛法就譬如竹筏一樣,就是渡河的工具。所以佛法就是我們修行的方法,菩薩道有六波羅密──六種渡彼岸的方法,這就是叫做菩薩道。所以修行菩薩道的方法,就如竹筏一樣,我們借重竹筏,渡到彼岸去,登岸了,就不應該把這個筏也背著走,這也是不可能的。」

上人把竹筏的比喻,用在無語良師的身上。無語良師利用此身修行,如今圓滿得度彼岸,現在也需要把這個利用完的身體放下了。

「就如我們的這一生,過去不也常聽到說:『此生不向今身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看到了我們有一群菩薩,已經借重今生這個身體,把自己度過了。也就是『今生已向此身度』--這輩子已經用這個身體這樣度過了,成就了他的清淨慧命,把(有形的)生命化為(無形的)慧命。他們都是運用這個身體,在人群中曾經那樣無所求的用心付出過。如今他們的身影、容貌還是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悲智濟眾生 哲人已遠典範存

上人提及這次無語良師之一的高雄資深委員許雪娥。昨天高雄一大群的菩薩,六十幾位法親陪伴著林榮宗醫師(雪娥師姊的同修)回到精舍來。「看到他們我就知道,這一群人都是雪娥的夥伴。多少年來在高雄,活動組成員彼此互動,他們的情誼,法親之間那一分的親近,同心、同道、同志願,人人都具有與佛同等清淨無染的佛性,人人發宏願行菩薩道。」

這一群法親,就是為了今天的「無語良師追思感恩會」專程歸來。「看到他們,就不斷浮現出了雪娥的音聲與她的面貌,甜美的笑容、純真樂觀的個性,實在是很可愛。可是她往生的時候才六十一歲。」

往事歷歷,在綿綿細雨中,上人如數家珍這次多位無語良師,生前動人的點滴。

「還有一位比雪娥更年輕的,就是丘昭蓉醫師。不久之前,大愛電視臺也演出丘昭蓉醫師的故事。她自願到一般人最不想去的鄉下地方,待在小鎮裏的關山慈濟醫院,守護在那裡,每星期都到利稻等高山部落去義診。每一次去,她都是自掏腰包,為這一群窮困,而且住在山上進出不方便的病患,用心、用愛去付出。」

「不管是上山,或者下鄉,下雨天或颱風天,她都不忍心讓她的病患等待、盼望,所以她都是定期上山。雖然往生時才五十一歲,但她的容貌、她的笑聲、她的慈言愛語,感動了多少人?她的長情大愛,永遠、永遠都留在人人的心目中。」

回首過往,恍如昨日。上人又追憶起另一位更年輕的身影--曾經在志業體服務的王明河師兄。

「他往生五年了,那時才三十七歲而已!當他大學畢業,就開始背起簡單的行囊,往花蓮來,就這樣投入在慈善志業裡。年紀輕輕的,卻很老成、穩重,同仁都稱呼他「阿伯」。他道心堅固,他是以出世的精神來做事,所以應該要說他是精舍的第一個清修士。他一到靜思精舍上班,就表達他終生要為慈善工作,他不想要成家,他要做一個為天下人、做天下事的志向。那樣崇高的出世精神,是修行者的典範。想到了他,很不忍,因為他往生時才三十七歲而已!」

菩薩乘願來  菩提相續道心堅

「每一次在入經藏的時候,看到了三歲、四歲、五歲的孩子,我就會想到,這幾位孩子不就是菩薩再來嗎?看到了五歲孩子,那樣的老成,我心裡就想:『是否明河回來了?』看到了天真活潑的三歲孩子,我腦海中就閃過:『是否雪娥回來呢?』還有一歲多的,看到了大愛臺就會合掌,不斷地、不斷地想要我抱抱,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就想:『是否丘醫師回來了呢?』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懂事,那樣的……等等。一個個,都是我們的慈濟人再來。」

此外,還有劉樹增,他是慈誠、委員、榮董,也是資深委員(施素英)的先生、精舍清修士(劉家芸)的爸爸,一家都是慈濟人。他也不過六十五歲,無常一來,一場意外,來不及反應,就那樣灑脫地離開了。還有榮董、會員、出家師父的長輩等,都是今天要追思感恩的菩薩。

「的確,感覺到他們年紀都不是很大,不過他們今生已向此身度,這一生中的身體度了他們,真正地身體力行,已經成就了清淨的慧命,去了又再來,所以應該再來的這個身體,就是人間菩薩了。」

身為載道器 無語示教眾追隨

無語良師的推動從台灣開始,已超過三萬人簽署,逐漸也影響到了海外如泰國。「泰國也開始把慈濟無語良師這樣的精神帶回去,他們說,佛教團體能這樣做,更何況在泰國這樣一個佛教的國度裡呢?所以他們也開始啟動了。回去以後,先對過去解剖教學的無名屍做一個道歉,為他們過去所做的一切道歉,當然他們也在推動未來。據說有很多人踴躍登記捐贈大體,也超過了二萬人。」

上人語重心長地叮嚀大眾追隨無語良師的精神,以今身渡此生,厚植智慧的資糧。「各位菩薩們,真的實在是每一天的心情都是那樣的矛盾。人總是不捨,可是想到他們的慧命增長,捨掉了這樣不淨的身體,這個不淨的身體化為載道器,真正讓我們在人群中行菩薩道,成就了自己的慧命,的確這都是值得安慰的。」

上人同時也感恩教授們的用心教育,傳道、授業,「讓年輕的醫師們,知道尊重生命與啟發感恩的心,進而身體力行,每年上山去為無語良師打掃火葬場的環境,這就是一個大環境的教育,真的非常感恩。」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