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5月20日】知苦行善 正道無價

Community:
Branch:


人生何價?歡喜而已,以清淨無所求的心付出,即能得到心安自在的歡喜,如此不僅是知苦而及時行善,更是掌握了人生正確的方向。圖:志工至養護中心真誠為長者送上「平安」吊飾與祝福,讓長者笑開懷。攝影者:陳基雄

【證嚴上人5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
「常常都和大家分享:把握時間在分秒中,要不斷地善用時間、造福人間。有的人會想:『造福,等我福更大一點,才能造福人間。』什麼叫做福?是錢多、位高,這才叫做福嗎?不是,是天天快樂。什麼事情令人最快樂呢?行善最快樂,能幫助人的人,相信是最快樂的人。」 

苦果皆因造業起 去除習氣歸清淨

造福的歡喜,是因對世間真理的體悟,能知苦,更能知人心本性。上人開示:「人世間,人人都逃不過苦的道理……佛陀成佛的時候,開悟的那一剎那間,第一個覺悟到人人本具有佛性,而且他也看到了人世間,都是因為造業而苦;因為苦,所以煩惱複製;因為煩惱複製,所以造的業力會愈來愈多,時間累積,就會變成了共業;共業就會影響到天地。」

如今在共業下,天災頻仍人類難安,大地破壞、氣候不調;因此佛陀告誡眾生,應當覺醒,覺知到「大地要能平安唯有人人心安,回歸清淨本性,去除習氣無明。」

上人開示:「佛陀這一念清淨的心,就是我們華人常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佛陀來人間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警惕人人,不要為了短暫的人生爭一口氣,而讓無明覆蓋本性。常說,一把無明火燒掉功德林,所以我們的習氣一定要改,讓人心回歸清淨。」

莫輕小惡警自心 心寬造福共善業

習氣不除,煩惱易生,但習氣要除卻又相當不易。上人開示:「要解除累積以來的習性,的確是很不簡單,可是不回歸佛性、留著業力,就很容易不斷造業……」

業力不可不怖,業因更要慎防,上人舉一佛典故事為例,「有一位小沙彌因為惡口,對師父不恭敬,雖然自我反省、懺悔,也回來向師父求懺悔,可是就是這樣的惡口業力,五百世在餓鬼道中受苦難。五百世後,因為他時時心生警惕,所以可以在釋迦摩尼佛在世時,有機會出家,好在他時時懺悔,心靈清淨,因此聞法覺悟到辟支佛的境界。所以這一段故事,要提醒大家要自我警惕,不要輕視小小的動作。」

勿輕小善,勿行小惡,只要以單純的心念,就能時時助人,回饋社會、造福人間。

小人物付出無求 心靈富足啟祥和

「有的人會說,『有錢再來造福。』其實有的人生活並不富有、薪水也不高。雖然是小小的人物,可是他們都是付出無所求,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平安!」

花蓮火車站負責清掃列車的林先生,一日在列車上撿到旅客遺忘的三十萬元現金,他立即送至服務站,月收入兩萬多元的他,選擇將心比心、拾金不昧。南投的慈濟志工邱碧緞,九二一之後投入居家關懷的工作,照顧貧病老人,為老人洗澡、餵食、清理環境。還有在高雄擔任補習班老師的陳敬安,餐餐力行「八分飽,兩分助人好」,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他每年捐出的善款,將近是所有所得的四分之三。此外,也在教學中融入靜思語,職業志業合一,福慧雙修。

看見小人物的種種善行,「他們在職業中發揮志業的精神,不是職業心是志業心,雖然生活不是很富有,實在是很不簡單,這都是我們人生活在人間,如何能付出!」

用愛鋪路大無畏 掌握方向精進行

上人感恩地說,「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臺灣志工很多,從慈濟成立、四十七年前開始,五毛錢就可以關懷苦難人,四十七年來一步步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現在可以看到臺灣到處都有志工,不論年老年、少都是懂得付出,不怕髒、不怕亂,不怕老、不怕病,看看社會上這麼多的發心人,以及慈濟志業有多少社區志工用心在帶動!」

只要有心就能做到,一份單純的心念,讓愛的力量隨處可見。「『一切唯心造』,要不要去做一件好事、堅持做下去,發揮生命的價值,都是一念心。在美國也有八十多歲的老菩薩,在冬天下雪,也要參加讀書會、做志工。看看人生可以做到這樣的快樂,這都是一念之間,他們了解苦的道理,知道集的苦,因此把握好因緣去付出而快樂。可以說,他們是『無罣礙,無罣礙故』,可以在生命中取得平衡的人生,也讓人生有了正確的方向。」

上人開示:「既來做人,還有很深奧的道理;這一些深奧的道理,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只要你肯做,那都是很簡單的,總是在生活中而已。要做的事情沒有困難,不論是老少,只要你起這一分的善念、能身體力行,法在行中,這個法在生活中,就能讓人世間更加安心歡喜。」

人生何價?歡喜而已,以清淨無所求的心付出,即能得到心安自在的歡喜,如此不僅是知苦而及時行善,更是掌握了人生正確的方向。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