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15日】法華經序(一)

Community:
Branch:

我們之前「法譬如水」,和大家分享,就好像一間房子,千年的暗室,久了都沒人住,不曾打開過,所以給我們一支鑰匙,打開這扇門,點上了一盞燈火,被我們發現,千年萬年不曾打開的暗室,原來裡面有這麼多的灰塵,這麼髒的角落這麼多。

這盞燈讓我們照一下,趕快我們要殷勤,進到這間房子裡,要好好知道,哪一個角落有髒東西,堆積了多少塵埃,我們要趕快以水清洗,將那些塵埃、髒的東西,全部清掃搬出去,這就好比法譬如水。

我們能了解,了解我們不知道在幾生幾世,生生世世我們的心在無明,不曉得造了多少業,無明覆蔽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一層一層污垢無明,我們趕快一層一層去除,慢慢垢穢去除了,我們的本心,就慢慢顯現出來。

清淨心靈就好像耕耘心地一樣,心要清淨,心淨則土淨,所以我們人人,要有這分虔誠的心,虔誠如農夫。

看看農夫在耕地,他第一要敬天知時、知季節,這就是農夫的智慧,他能把握什麼時間,什麼樣的季節,要下什麼樣的種子,如何耕耘?這就是很用心,農夫用心敬天愛地、知季節,來耕耘這片土地。

所以我們修行者和農夫一樣,也是要行那分敬與愛;修行者,我們若是每天一早的鐘聲響了,我們開始就慢慢集合來到大殿,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菩提的覺道就現在我們的面前。

入大殿時,早課開始了,佛前香爐裡的香,檀香陣陣的香氣,隨著爐裡的香,如此漸漸漸漸升起,裊裊的煙,這個境界能陶冶我們的心靈,從入大殿來,那時候的虔誠,從香爐裡裊裊的香煙,好像雲一直湧現起來,有時我們若看到在報氣象,氣象看天氣,有時看到雲湧現時,我們就觀想,雲端裡諸佛菩薩,在宇宙之間,天空之間,以這樣去觀想這種的法界,無時不在法界中。

看看我們,「宇宙大覺者」這幅圖,很多的佛,形影相隨,分身佛、本身佛,好像從十方來集會一樣,向這顆地球而來,但願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之間,受諸佛護念,這是一個法界,諸佛菩薩海會在宇宙空間裡,我們若能以如此虔誠,盡虛空遍法界,無不都是諸佛海會。

 

爐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所以我們要虔誠,我們靜思勤行道,就是無量義,我們的身心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這就是我們慈濟人,人人都是要先有這一念心念,我們要發願,我們要發心,來發願弘聖道,為佛教、為眾生。

佛陀來人間,所留下來的教法,我們應該要弘揚,不是聽,不是說,我們是身體力行去做。

《無量義經》就是從法華的精髓而來,所以我們每一天,就好像自己親臨靈山會上,所以在《法華經》的,<開經序>開始,每天早上你們在禮拜,<法華經序>,那就是要先,建設自己內心的虔誠。

我們要以很虔誠的心,來面對佛像,雖然是佛像,不過,我們心中,都是有無數無數的諸佛菩薩,所以我們禮拜<法華經序>,我們的心態就是要有那分皈依,形命皈依,盡形壽,獻身命來皈依,所以叫做「南無」。

那就是皈依,每一句「南無」出來,就是以最虔誠的心,盡形命靠近佛法僧,那種皈命禮,發自我們身心的皈命,所以叫做「南無」。

我們還要皈命依靠的在哪裡呢?就是「法華會上佛菩薩」。

 

【法華經 序品第一】
南無
法華會上佛菩薩
一心頂禮
十方法界常住三寶

 

我們所面對的,就像在靈鷲山,佛開始要講《法華經》時,在靈鷲山,無量數的諸佛菩薩,從諸方世界集會到那個地方,所以我們人人既是佛教徒,我們必定要有這分虔誠的心,身心皈命,虔誠禮拜,在法華會上諸佛菩薩,所以要以最恭敬的心,來敬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

 

【法華經 序品第一】
願此香花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妙法蓮華經
菩薩聲聞眾
受用作佛事

 

這段文字,在禮拜《法華經》時都會念到,不是口頭上念,是要從內心,好像我們以很豐盛的香、花,我們以最虔誠的心,好像我們身心,在佛菩薩的面前在供養,不是一尊,不是一個方向,我們是,好像我們的身,也能分身在每一個方向,每一尊佛的面前。

我們都是虔誠奉花、獻花,這樣虔誠的心花供養,尤其是「遍滿十方界」,我們所要「供養」的是,一切佛,其至一切法,一切法的最真實道,就是《妙法蓮華經》。

佛陀之前四十二年的權教,到了四十二年後,才開始顯真實道,那就是《妙法蓮華經》,所以我們這個法,不只是有用到而已,是我們內心,最虔誠的、接受的供養。

所以「菩薩聲聞」,我們的虔誠,不只是佛,不只是法,還有「菩薩聲聞」,同在那個法會中,我們都一一虔誠供養。

其至我們的供養,就是能為佛事,為佛事就是弘傳佛法在人間,其至我們還要再很虔誠地,「稽首」禮拜。

 

【法華經 序品第一】
稽首十方佛
圓滿最上乘
本跡開二門
法喻談真祕
普使諸權小
悉證佛菩提

 

這種稽首不只是身形,是用最誠敬的心,「稽首十方佛」,尤其是「圓滿最上乘」,「圓滿最上乘」就是《法華經》。

《法華經》中有「本跡開二門」,本,就是人人全都有佛,跡,是顯跡來人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佛所扮演的,他顯跡在印度,在那個地方,他的生態在皇宮裡,然後他為了要解救,普天下的眾生,開啟人人的心門,點起人人千年黑暗的心宅,所以他就要自己,先去清理他的內心。所以教我們,要如何清理這間房子?這間房子要如何讓它光亮起來,這是一個跡,是走過世間的足跡。

所以這是佛陀,他出現在世間的「跡佛」,這叫做留下足跡,他不是永遠在人間,在人間八十年。

不過「本佛」就是法身,還是一樣,是永遠永遠,天長地久,遍滿宇宙之間,其至告訴我們,你、我、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佛性,所以,「本跡開二門」。

現在所說的「本跡」,是佛以他最清淨的本性,再來人間,他示現這個形態來教導我們,即使榮華富貴也如浮雲一樣,很快就過去了,他不去貪著這分榮華富貴,他甘願為了眾生吃了很多苦,所以才能顯現佛法,如此真實。

能夠拯救眾生,這有兩道門,說是兩道門,其實回歸為一,所以叫做「本跡開二門」。

「法喻談真祕」,是真正的法,但是,我們聽不懂,所以用譬喻,很多種的譬喻,就如法身是什麼樣子?告訴你也看不到,出生在印度那位太子,歷史記載中有,這就是,喻,同樣的意思,跡和喻是相同的。

跡,是這樣走過來的,走過來的這條路怎麼走?現在有地圖,有地理,讓我們知道,原來他的國家,是在過去印度的某一個點,現在的名稱叫做尼泊爾,這就是有這個蹤跡,我們能夠譬喻它,法永遠永遠都是如此。

但是這個跡和譬喻,就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法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樣的,所以有不同的譬喻,所以叫做「法喻談真祕」,就是要來談法,就要用很多的人間事相,來配合著道理說話。

所以所說的都是真實,但是,它很奧祕,如同我們人,為什麼會有人?人為什麼生出來,只有而已?為什麼到頭來就老了,到底生理上如何?無論如何,每天都在過日子,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和生命中的奧祕在一起,但我們就是沒辦法了解,不過,這個生理一定是存在的。

所以人間的法就是如此,所以「法喻談真祕」,佛陀能夠告訴我們,我們除了生理的形態以外,我們還有一個真空妙有的法,所以我們要如何去體會,真空妙有,這就真正是「真祕」。

「普使諸權小」,「悉證佛菩提,」我們一定希望要深入這個法中,我們能夠期待,諸佛菩薩這種最上乘的法,能夠開啟。

使令「諸權小」,哪怕是根機很劣弱的,也能夠接受,全都能夠來證菩薩,這就是我們大家要發願,要回向,要皈依,所以希望我們的身心,能夠皈依在諸佛菩薩的的海會中,我們能脫離這個生死得失的心,這就是我們大家要以虔誠的心,每天的禮拜,必定要有這種虔誠的心準備,這樣才能與諸佛菩薩會合,這個心靈才能很貼切起來。

所以從現在開始,希望我們人人,要為自心地的農夫,這個時候正是要撒種子的時候,敬天愛地,能夠知季節,我們也要把握這個時候,真正我們的心地要讓它清心,要讓它亮麗起來,我們應該每天,都是很虔誠的心,將所有周圍的人都當作,香雲海會諸佛菩薩,這樣來尊重。

相信這分虔誠的心,若能時時培養起來,日日都是我們新的心地,日日是與諸佛菩薩接近的時刻,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9GM1pwQwJ8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