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26日】行於中道

Community:
Branch:

時時精進不捨晝夜,不管是早上晚上,一天的時間,我們都要在精進中啊!因為時間是不斷流逝,成佛的道路還離我們很遠,所以要精而不雜、進而不退,這樣才能到達,我們所要到達的道路。

所以人生世間,我們應該要把握難得機會,前面我們也說過了,說所有佛,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是為了一大事因緣來,為了要教導眾生,如何去除污染能清淨無雜,直向佛的智慧佛的境界,佛陀是用盡了心,所以也期待,我們眾生立志定行,佛所說的無不都是清白梵行,因為佛陀來人間,絕對是不妄語者、不綺語者,佛陀是實語者。

所以我們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不管過去是用方便法,循循善誘,也是同樣要誘教我們行正道。

就像有大人迷失了方向,問一位過路人說:「某個村莊,我要去的地方,你可以為我指個路嗎?要不然這麼大片的道路,這麼多的岔路,到底我要轉向哪裡走向哪裡?才找得到那個地方。」

手一指:「在那裡有看到嗎?」

「有、有,但是在很遠,我擔心若是一個不小心,又轉錯了,我說不定又再繞回原地。」

這位指路的人就說:「對啊!條條道路都能夠到達,不過你若是差一個方向,差一個方向不正確,可能你會在那裡繞很久,繞不出來,說不定你會繞到別的地方去。」

問路的人就說:「是啊!我很感恩,感恩現在可以遇上你,識路的人,可以讓我在這麼複雜的岔路,讓我選擇一條很正確,不會偏差的路。」

「你既然那麼用心在問路,我會告訴你,很簡單而且一點都不複雜,不會讓你容易迷路,你就是從這裡向前走,你要記得有大路小路,要記得太大的路,你不要走,太小的路你也不要走,在這中間有一條,剛剛好的那條路。」

「剛剛好,到底是多大才叫做剛剛好?」

指路的人就說:「我看你很聰明,其實(怎麼)大、小或剛剛好,你也聽不懂。」

「我就不知道,剛剛好的空間是多大。」

指路的人就跟他說:「大的道路一直走一直走,太大了沒有一個規則,說不定真的會迷路,太小的(路)向前走,說不定很危險,但是中間這條路,是經過很多人鋪的路,每個地方的路,鋪得很紮實穩實,只要你相信這條路,不大不小沒有變化,你隨這條路走下去,就是到你要走的境界,就是你要找的地方。」
問路的人心存感恩,相信,相信這個指導道路的人,是這麼透徹,若有這麼多人,走過鋪過的路,一定安全,我相信,所以他向這條路向前走,隨著這條路的路形走過去。

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路,我們既然問路,要用真心透徹來問,要為人指路的人,也要了解這條路的形貌,雖然每一條路都會到達,有的是會冤枉多繞,不知道要繞多遠,才繞得到;有的路是很危險,我們要走的這條道路,不要貪,貪那麼大,也不要冒險去走很小的路,我們有一條中道,剛剛好的道路,是我們走起來安全,而且過去很多的人,走過鋪過很穩當的道路,這叫做中道。

我們現在要走的這條道路,就是中道,《法華經》就是佛演說中道,去除過去的談空,也排除了過去的說有,現在真空妙有,就是這個時刻,要向我們表達,所以我們大家要知道,佛陀來人間,就是為拔眾生苦,眾生的苦不離開集,那就是苦與集,苦就是從集來,集很多的時間,累世我們也是同樣,無央數劫累生累世,在六道中輪迴,所以在這麼長久累世,所積來的無明煩惱造業等等,所以「集苦」,佛陀就是要來拔眾生的苦。

 

為拔眾生苦—集苦
為與眾生樂—滅道

 

就是要讓,人人知道,苦是從集中來,那當然就要施法了,要用教法,用什麼樣的教法?就是要與眾生樂,滅道,讓大家知道,要如何除滅苦呢?來按部(就班)來,你們若能了解,苦的源頭就是貪著愛欲,若不是有貪著愛染,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這是一條很坎坷的道路,但是要相信自己,一定是走得到的目標,不管路有多遠,只是有些擔心,擋不住無常也擋不住時間,所以是不是那麼長的路,這樣的理想能達得到嗎?這是比較擔心的,所以說來不及來不及,另外的,人生苦難那麼多,要怎麼辦?在這麼無明的時代裡,是不是能夠人人啟發智慧,能夠分別是非,才能夠啟發那分慈悲,有了慈悲心有了智慧,自然就知道對過去,要一直懺悔,沒有懺悔無法啟開智慧,無法啟開智慧,就無法有慈悲心,無法有慈悲心,那就是是非分不清,這就是人生。

偏偏是在這種大時代,眾生芸芸苦難偏多,用什麼方法能夠讓更多人,同時趕快去將這盞燈點起來,提燈照路讓人人安全一點,能夠走上前面這個目標,不管是白天晚上,要勤修精進,走這條路不只是白天走,應該要精進到晝夜,所以佛陀在世時,初夜、中夜、後夜都是在精進。

這就是表示要大家愛惜時間,精進不要分別是什麼時間,知道了就要趕快精進,這是佛陀來人間,要如何拔除眾生的苦難,那就是讓大家知道,不要再集了,集那些無明煩惱,我們什麼事情都要看得很開,我們能夠用很單純的心,讓這種無明煩惱,從我們的心裡這樣溜過去,不要再停滯在內心。

要能夠快樂牽引他,那就是用法應機逗教,將這些煩惱無明是非,能夠在他的內心,去除掉去除掉煩惱,循著一分光明,看到那盞燈火,他就有路走了,這樣就是「滅道」,將煩惱滅掉道路就現前,滅掉了一分的煩惱,就是增加了一分燈光出來,心靈的燈光。

希望我們人人,還未能做日月燈明佛,至少我們也可以,當一支手電筒來引路,這就是「與眾生樂滅苦」,讓他走更安全的路。

 

種種因緣—造苦集
種種信解—修滅道
種種相貌—入世法
行菩薩道—出世因

 

「種種因緣造苦集」,芸芸眾生都是因為,種種的因緣造了苦集,也是,「種種信解修滅道」,我們若是迷茫的眾生,就是因為這些種種的因緣,才集來很多的苦,但是我們要修行的人,也是要用種種的信解,我們要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雖然有初善、中善、後善,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根機,種種的法,我們一定要信解,所以就能夠修滅道。

怎麼樣的方法?滅掉我們過去錯誤的見解,錯誤在內心,這種的習氣,貪、瞋、癡,要如何將它滅掉,這條道路,我們要很認真走,我們才有辦法去除滅,這個無明煩惱,所以,「種種相貌入世法」。

我們要用入世的方法,才能行菩薩是出世間道,所以常常說,我們要入人群中,適應眾生的根機,我們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可以來帶人,不管你是一個主任,我的科室要這樣做,我已經想很清楚,這個方法對我們的科室,對我們的組處一定會有幫助,大家相信跟就對了。

或者是有的人覺得,你憑什麼做這麼大的改變,我們大家靜靜來看,對不對?對啦!不要再懷疑往前走,合和互協,這樣這條路就會很清楚,所以,
「種種相貌」,意思就是說,我們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來人間我們在什麼樣的位置?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的心要很堅定,要用柔軟的心來與大家分享,用智慧的觀念,來帶動大家往前走,這叫做,「種種相貌入世法」。

就像佛陀來人間,不管是四姓階級的眾生,他都是用同樣的心情,小根機的、利根器的,同樣的,佛陀雖然他對利根器的人,他要用利根器的方法說法,小小的根機他用小小根機,剛剛好讓他能夠相信,這就是種種相貌,同樣高的根機、低的知識,同樣這樣把他拉過來,導引他往這條路走,這就是要扮演,適應眾生根機入世,所以我們必定,要用種種的相貌,我和大家都好,沒有結惡緣都是很好的緣,你有什麼煩惱我勸勸你,你的煩惱要去除,來打開心門歡喜向前走,這就是隨眾生機,這叫做「種種相貌」,這句話很重要。

所以我們才能入人群,「入世法」就是入人群在人群中,所以最後就是行菩薩道,菩薩道,才是真正在人間無掛礙,向精進的目標走,這樣叫做出世的因,讓大家種一個出世的因,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這也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我們若沒有用出世的精神,無法去做入世的志業,因為世間陷阱多,那種誘引的欲念很多,世間人的心很複雜,我們要修行,我們要引導人,我們自己的心若不定,我們的方向若不準,我們也會很快就被,這種複雜的境界牽引下去。

但是我們要堅定我們的道心,我們的道心是行菩薩道,我們不會被周圍,紛紛擾擾,很複雜動了我們的心,或者是讓我們起厭煩,因為菩薩已經是覺有情者了,所以牽引所有的有情(眾生),就是要向出世的路走,所以這是要布善種子。

在《無量義經》,不就是這麼說嗎?佛陀來人間,他適應眾生的苦難,所以他要當不請之師,他要在苦難中,安置安穩樂處,所以適應什麼樣的人,他就在那裡撒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還是希望人人,「為救拔眾生苦」。

我們大家要知道,就是因為有,「集」來的「苦」,我們要讓大家知道,我們自己要先知道,「為與眾生樂」要「滅道」,我們要了解滅(苦)的方法,我們要修行於道,種種因緣會造苦業,所以我們對因緣我們要很注意,也用種種信解,我們可以修,如何滅除我們的苦難,走在正確的道路,「種種相貌入世法」,不管什麼樣的人,我們都願意入人群中,如何去調解,他的心靈的無明闇蔽,正在找不到路,我們要去為他接引指教,種種相貌入世法。

行菩薩才是真正,出世最堅固的因,所以我們是一個覺有情者,不要受眾生那分迷茫,影響到我們,尤其是我們應該要去影響很多人,讓他沒有染著的心,要清淨,這就是我們的潔淨梵行。

好吧!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8efx1bguSU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