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16日】正信清淨通達無礙

Community:
Branch:

⊙『三明六通道品發,慈悲十力無畏起,眾生善業因緣出。』《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日日時時都是同樣的心,向著正道步步精進,絲毫都不能有一點點偏差,心要時時明朗,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一點點的糊塗,心有一點點的黑暗,很可能我們就毫釐之差。

 

『三明六通道品發』,這是很重要,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什麼叫做『三明』?『三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

 

這個『宿命明』。我們這輩子到底是怎麼樣的人生,怎麼會遇到這麼不好的緣?我們就該知道是宿命。過去你若是沒有與他結這個緣、造這個因,這輩子也不會在一起。過去生與他有因、有緣,所以這輩子才與他結這個果報。佛陀要我們知因緣果報觀。

 

你今生所遇到這樣的人,你就是彼此之間歡喜還。我們若能了解道理,能夠退一步、寬一寸,不要將自己的心綁住,一直在生命的漩渦裡,在那裡鑽牛角尖,不用。佛陀就已經跟我們說過了,我們不要迷信,我們要正信,甚至我們要知因緣果報觀。我們若能明白因緣果報,我們的宿命應該就清楚了。

 

所以,在生命中,不要走入生命的漩渦裡面。我們要非常的明確了解因果,沒有什麼好再追究了,『既來之,則安之』,安身立命,心就會很開闊。

 

⊙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

 

第二叫做『天眼明』,就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

 

人家若問你:『我這輩子這麼苦,我的來世呢?』來世,我們就說:『看你這輩子怎麼做啊!你這輩子若能去除無明,人與人之間不要結惡緣,假使有惡緣,趕緊將它彌補起來,我們向他說懺悔,我們向他用愛去付出,現在這輩子的惡因惡緣,來世一定會改善。』

 

這個『世』,不只是我們此世,過去、現在、未來,這都叫做『世』——三世。

 

所以這個『天眼明』,不只是眼睛明,其實心要明,明白自己、明白別人。過去可能我們有一念的無明,與人有什麼過節,現在趕快反省,就有好的未來。有反省,自然就有解冤釋結的時候。

 

所以這個『明』字,就是我們要很明白,內心要很明白。不只是明白自己要說什麼話、要做什麼事情,我們也可以引導別人知道,身、口、意三業要時時很分明。我們若是用這樣的角度來看,那就是開眼界,這叫做『天眼』。我們的眼界要了解天地萬象物事,這就要心明朗,自然境界開闊,一切都很清楚,這也就是『天眼明』。

 

⊙漏盡明:是以聖智斷盡一切煩惱。

 

第三就是『漏盡明』,也就是『以聖智來斷盡一切煩惱』。

 

我們要用超凡的智慧,如聖人、佛、菩薩的智慧,我們不就是要學嗎?學佛、學菩薩。諸佛、菩薩的智慧,就是已經斷盡一切煩惱。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不管是『宿命明』,或者是『天眼明』,必定要將一切煩惱斷除,一直到我們的內心『無漏』。『無漏』,大家都很熟了,﹁無漏﹂就是清清明明,沒有煩惱存在我們的內心。『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這叫做『漏盡明』。

 

所以我們大家要很清楚,一切的一切,很多苦惱的源頭,都是來自於無明。修行就是要去除無明。去除無明,心乾淨了,自然就與聖人的心境相同。要與聖人的心境相同,必定就是要斷盡一切煩惱。道理都差不多在這裡,只是我們的心是不是時時有提高警覺?

 

以上『三明』,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假如到了佛的境界,就叫做『三達』,已經一切都通達了。通達道理,我們自然就智慧開闊。《無量義經》就是要教我們這樣,『無量法門,悉現在前』,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的。這叫做三明。

 

三明又六通,『三明六通道品發』,『三明』再加三通,叫做『六通』,就是再加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所以說,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這叫做『六通』。

 

⊙六通:『三明』加『三通』,即: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

 

我們要怎麼學,能夠『天耳通』?現在科技很發達,時時都展現天耳通。我在這裡說話,坐在(隔壁)那裡也還有一群修行者,離我那麼遠,他們也是在那裡聽,隔空那麼遠,他們也聽得到,現在他們是運用天耳通。這個天耳通的原理,早在佛的時代,佛陀的智慧就這樣說出來,現在的人用他們的知識去發展科技,將科技運用在現代人的生活裡,這不困難啊!

 

『神足通』,其實我人沒有去,他們沒有來,到底是如何聽得到?這個精神理念,其實他們也是用電腦,同樣看到師父在他們的面前。到底是我去,還是他們來呢?這也是同樣運用科技,將我送到他們的面前,這就是神足通。

 

若是『他心通』呢?他心,到底你心知我的心嗎?大家聽我這樣說話,聽是聽,『知不知道?』『知道,知道。』但是,『知道』在你的境界,『說』在我的心境裡,你的心在想什麼?我還不知道。如何才能知道?看你做出來的。看你在人前、人後,在人的前面說:『師父這樣說、這樣說……』我聽了之後很感動,竟然有聽進去。但是,在做事情的時候,待人接物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樣呢?

 

所以,聽其言要觀其行。你們聽我說的話之後,到底有沒有吸收進去?學著要說的,已經學到了,但是,待人處事到底有沒有做到?這還要再等時間,看大家平時是不是有聽進去。

 

『三明六通』,到底我們現在,我們的過去,我們的未來,我們的過去有錯誤,現在我們有改過嗎?現在的改過,那就是未來正確的方向。所以各位,經是這樣在聽,我們是不是有受用?若有受用,就真的是『三明六通』了。

 

我們除了『三明』都明白,也通達了,卻是需要『道品』。『道品』,我們行在這條路上,這條路的風光我們應該要很清楚。什麼是『道品』?那就是『法』,道品就是法。那是什麼『道品』呢?『三十七道品』。

 

⊙道品之法,有三十七道品,至涅槃之道法,品類差別,故曰道品。

 

『三十七助道品』,常常跟大家說,這是我們修行很重要的過程。『三十七助道品』,它從開始修行的第一步,一直到涅槃的道路,這條路是從起點到最終點,不能沒有的這『三十七助道品』。它有品類,就是有名詞,有一段時間,大愛臺的節目預告都有這樣說:『三四、二五、七、八』。

 

你們知道什麼是『三四』嗎?『四』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三種四,叫做『三四』。『二五』,一項是五根、一項是五力。還有,七菩提分、八正道分,所以叫做『七』與『八』。這樣結合起來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助』,就是幫助我們行在這條路,步步穩實,步步很踏實,走得很穩、很實,所以叫做『助道品』。

 

各位,我們學佛,必定要從初發一念心開始,方向就要對準。我們方向若沒有對準,哪怕你已經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但是只要一念稍微偏差,方向稍微偏移,這樣一念差,千念錯;一步差,那就千里之錯。所以我們必定時時要將心照顧好,我們的心若沒有照顧好,可能錯誤就很多了。這是《無量義經》一直一直要向大家提醒,日常的生活,我們的心理的方向。

 

《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佛陀將《法華經》這個法的精髓守護在內心裡,還未開始說之前,他凝聚心力,所以,『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

 

⊙『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法華經序品第一》

 

佛的眉間放光,現諸希有事,是佛佛道同,若要說《法華經》的時候,會現出說法前的六瑞。所以,佛陀眉間中的這個光芒遍照東方,可見當時佛陀所坐的位置是面東,東方的陽光昇起,他的眉頭中間的這個毫相,三十二相之一,這個白毫的光芒就照射,讓大家感覺佛陀眉間光來照耀一切。這就是現諸有瑞,讓大家見了歡喜,歡喜就是瑞祥,讓人心很安詳、很歡喜。所以,『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人人本具的本性就在這個時候現前了。

 

我們若用這樣來解釋,佛陀對著人世間,即將說法的第一個瑞相,就已經遍照在當時大家的心靈裡,就已經人人身心踴躍。身與心都很踴躍,這就是大家心歡喜。心歡喜,開解了,那就是人人能『三明六通道品發』。很自然的,佛陀過去所說的法,從四諦法、十二因緣與六波羅密,或者是『三十七助道品』,大家過去全都有修過了,佛陀已經教育過了,到了這個時候,大家見到佛陀的光相顯耀出來,大家的心已經得『示』。佛陀是開示、開啟人人的心,將這個法顯示給大家,所以大家應該對這二部經,《法華經》與《無量義經》,可以對照起來。希望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