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06日】心轉法輪慈悲等觀

Community:
Branch:

這個時刻,大家的心是不是很恬寂呢?《無量義經》說,我們要[出沒水火身自由],我們見性之後,心能夠很自由,不管是從直的、從橫的,縱廣都能夠很自由自在,我們就不受身外器世間的人事物影響了,能夠善解、自在。這就是我們修行最大的目的。

 

所以,我們要好好記住,每一天的心與境,我們必定要抱持著,心不受境搖動,但是對境要認真。這就是菩薩遊戲——對法認真,而對世間事物就放得很寬大,像在遊戲,心就沒有煩惱。

 

我們將法入心,才能夠和大家分享,所以,[如是法輪相如是,清淨無邊難思議。]這也是《無量義經》的一段(經)文。

 

⊙[如是法輪相如是,清淨無邊難思議。]《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法輪,法輪就是佛所說的法。佛所說法,就像車輪一樣,車輪若啟動,這輛車就往前走,同樣的道理,佛法要有人起動,自然佛法就能夠通行在人間,所以叫做[輾轉]。輪子一轉動就不斷往前,不管你是要直的走,走得很遠、很長,或者是普遍周圍,沒有地方你走不到的。這是譬喻佛所說法,縱與廣都能夠很普遍,就像輪子一轉,我們的法就能夠進行、起動。

 

⊙法輪:佛所說法,輾轉弘傳教化眾生,就如車輪旋轉,無遠弗屆。

 

[輾轉弘傳,教化眾生]。常常說,我們要瞭解道理。佛陀的教法,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的生活能夠啟悟了,還要輾轉弘揚、輾轉教育,所以[輾轉弘傳,教化眾生],這是我們大家的任務。

 

所以,[如是法輪相如是],就像法輪在轉一樣,[相]都是一樣,輪子不轉,法就不會轉;法不轉,是因為我們的心輪不轉。光是知道,沒有用。除了你一個人以外,還要很多人共造福業,才能夠轉除人生社會的不安定,所以,必定我們的心一轉,要將法傳揚。

 

所以說,[清淨無邊難思議]。我們的心接受了法之後,法若有入心,我們的心自然清淨。因為,這個法很寬大,不是有辦法測量的。我們不是有說過,法是[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是不可思議法。所以,我們能夠瞭解這個法,我們的心自然很清淨,就不可思議,清淨無邊不思議。

 

⊙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云清淨。

 

所說的清淨,就是[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我們的心已經貪、瞋、癡、慢、疑完全去除,因為法入心了,我們瞭解了,外面一切世間人、事、物,虛妄假相,我們已經脫離了,所以[離惡行之過失],就不再有這些過失了,[離煩惱之垢染],煩惱的垢染已經不會在我們的心生起。這就是一定要將法真實入心,才有辦法化除外面紛紛擾擾的人、事、物等等的煩惱。所以,我們必定要起清淨心。清淨的心是很重要。

 

⊙清淨心:淨者信也,起淨信之心,又不雜煩惱心,名為淨心。

 

我們的信心也要起清淨,真的要明白,信心若有一點點偏差,可能會[差毫釐,失千里]。所以,[淨者信也],我們所信的要信正法,清淨的心,去掉煩惱,我們要靠著這念信心。

 

常常跟大家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一切的功德要從這字[信],若有正信的心,就能常常成長很多的智慧,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我們的信,若能很清淨的信,正法、正念時時在心裡,怎麼會被外面的境界誘引呢?所以,[不雜煩惱心,名為淨心]。信,要很清淨的信,不要有煩惱。

 

就如在佛經中,有這樣的一段典故。有一位迦羅越(註:華言[居士)),這位迦羅越信仰三寶,非常的敬信,但是,他每一次到寺院,最歡喜的就是到文殊菩薩法像的面前,他就恭敬禮拜,抬頭仰視文殊菩薩的法像。見到文殊菩薩的金身,瓔珞七寶掛得滿身,好像很豪華,手拿著斬斷煩惱的智慧劍,多麼的威風啊!

 

所以,他每一次到寺院,一定對文殊菩薩的法像特別欣賞,久而久之就有一個祈求:[文殊菩薩,我仰慕您的智慧,我仰慕您的法像,我知道若能有像您的智慧,就能夠深入佛法浩瀚如大海,所以我一直期待文殊菩薩能夠真實現身,讓我親眼看到文殊菩薩。我發這樣的願,供養千僧,但願千僧之中就有文殊菩薩,您能現身,讓我親眼看到。]回去之後,一段時間很虔誠準備,終於供千僧的法會已經開始了,最虔誠、非常豐盛的盛況。

 

其中,他就去準備一個很高貴、豪華的座位。陸陸續續,很多的出家人都來了,這當中就來了一位全身襤褸,很醜陋、骯髒的人,拄著一支柺杖,一跛一跛的,很多空位都不去坐,就是往這張豪華的高座坐上去。

 

這一位迦羅越就說:[請您下來,這裡還有另外的人要坐。]他不下來,迦羅越就把他強拉下去。拉下去之後,迦羅越又站在門口等,盼望著一定會來。但是,回過頭來,那個人又上去坐了。同樣的方式,還是勸他下來,還是不下來,還是同樣將他拉下來。這樣來來回回,第七次,第七次這位迦羅越就面上有不悅,很不歡喜,就說:[我今天是很歡喜心,很虔誠,我要迎請我心目中最敬仰的人。你怎麼一再上來這個座位呢?]又把他拉下來。

 

這位長者迦羅越心情很低落,法會結束之後他又到寺院,同樣又是到文殊菩薩的法像面前,叩頭禮拜,訴說他心靈上的盼望,以及那分的失望。但是,也是很恭敬的,就這樣回去了。

 

那晚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文殊菩薩很莊嚴,身披瓔珞,華麗的服裝,來到他的面前。看到文殊菩薩,他趕緊恭敬叩頭禮拜。文殊菩薩就說:[你不是很期待見我的真身,你要親眼看到嗎?]是啊!是啊!但是我一直盼望不到。文殊菩薩說:[有啊!我到了,我上座有七次,你七次都把我拉下來。]那時候他嚇一跳,驚醒過來。

 

這位長者自己很懊惱,原來諸佛菩薩現相人間,相不定相,這常常聽的道理,為什麼我不能用在日常生活中呢?也知道佛所說法,[慈悲等觀],慈悲要施捨,要有平等的觀念,為什麼我在相上起分別心啊!自己很懺悔,趕快醒來,天亮了再到寺院,再向文殊菩薩叩頭禮拜,向菩薩求懺悔。

 

知道文殊菩薩的智慧,在化度眾生,就是要教育他,心要清淨,不可心有著相。既然是信仰,要清淨的心來信仰,不要有特別的要求。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我們要付出無所求,而且不只無所求,還要說感恩。

 

在人、事、物中,我們應該要如何待人,如何處事,心如何不要受染著,如何才能夠與眾生結好緣,如何才能將佛陀的教法輸送到人的心,這叫做[法輪]。我們自己的[心輪]轉,將法也能夠轉到別人的心裡,這種轉法輪,這是我們日常所學的法就是如此。

 

所以在《法華經》,前面也是說過了,日月燈明佛對妙光菩薩的讚歎:[你知我心,所以我要說的法,你都能很體會。]這就是師徒之間心相契合。所以,日月燈明佛再這讚歎:[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

 

⊙[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法華經序品第一》

 

所說的[汝],是佛指著道場裡面的任何一個人。[一心精進],就是發菩提心,修習善業,不令放捨,遠離一切懈怠心。

 

⊙謂發菩提心,修習善業,不令放捨,遠離一切懈怠心也。

 

善的業就是六度。不令放捨,不要這樣輕易就放棄,不要捨掉。這是我們要精進向前修習的,要去修,要去行,不要捨棄這種行菩薩道的心。所以,遠離一切懈怠的心,要很勤、很精進,也不要好事不去做。好事不肯去做,那就不對了。

 

所以,我們學法,要很瞭解如何相信。相信,要信在沒有雜念,要信佛所說法,不要再有迷信,不要再有煩惱,不要再有額外的追求,一心相信就對了。所以,《無量義經》是這麼講,《法華經》也是這麼說,大家要一心精而不雜,向前精進。行菩薩道要遠離放逸,放逸就是無所事事,我們應該要把握時間、把握因緣,做就對了。

 

我們要知道,值遇佛世很困難,[億劫時一遇],要過很長久時間才有一尊佛出世。雖然正法、像法,這個時候到底是要正法或者是末法呢?告訴大家,一切唯心造,若是佛在心,佛的正法就在我們的心裡。所以希望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