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1月25日】傳法授眾 遍解諸苦

Community:
Branch:

回顧從11月8日起,上人自靜思精舍出發就前往臺北,為今年度(2013)完成委員慈誠培訓的海外慈濟人授證,每一天都有滿滿的感恩。上人開示:「今天已經受證了,受證了就是行菩薩道的第一歩,要跨出去,希望人人步步都要踏踏實實走得穩,堅定人間菩薩的信心。」(攝影者:周幸弘)

【證嚴上人11月24日歲末祝福開示】
「菩薩們,大家好,應該要說『新年好』,雖然還有一個多月,但是這一個月很快就會過去了。年年在這個時候,都會跟大家提起,感恩過去的一年,讓我們平平安安地過來;從現在開始,又要用很虔誠的感恩心,迎接來年福慧吉祥年。」 

證嚴上人行腳來到臺南,11月24日上午為完成培訓的慈濟委員、慈誠授證,並期勉現場兩千七百多位志工於歲末年終之際,以感恩心送往迎來。

「一定要時時刻刻,都要感恩過去每一分秒鐘;時常要有感恩心,虔誠的迎接未來的每一刻、每一天,以及來年,都一定要用虔誠的心來迎接,所以虔誠感恩、感恩虔誠,假如人人都抱著這一分心,天天一定是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歡喜。」

愛跨越種族宗教 種子遍布五大洲

回顧此次行腳行程,從11月8日起,上人自靜思精舍出發就前往臺北,為今年度(2013)完成委員慈誠培訓的海外慈濟人授證,每一天都有滿滿的感恩。

「這一連串半個多月的時間在外面,面對著國際間歸來的慈濟人,我充滿了歡喜、感恩,因為今年特別來的有白種人、黑種人,當然我們東南亞的多是黃種人,當然還有在南美的紅種人,膚色不一樣,五大洲都俱聚一堂,他們需要有八個國家的語系來翻譯,可見慈濟的國際觀,愛的種子已經灑遍在五大洲。」

來自各國的慈濟人同聚一堂,「他們有共同的一個方向,那就是慈濟人間路。每一個人,『慈濟宗門人間路』,他們歩歩踏實,精神的理念都是歸於在『靜思法脈勤行道』。」

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語系、不同的文化下,慈濟人都共同的力量。「看到他們的精神,愛的能量很足夠,說的話意義都相同。不同語系有共同語言的方向,這都是很令人震撼。所以佛陀說『眾生平等,皆有佛性。』」

貧富無距平坐起 形像方向均合齊

穿上慈濟制服,人人心性平等,上人讚道:「有錢的人縮小身段,跟大家平起、平坐,同時同樣要守儀軌,他們都是摻在人群中,和合在一起。眼看著他們跟大家一同平坐平起,沒有顯示出他們的特殊,讓我看到了,我也非常的讚歎,這種降服了他們自己的自大傲慢,不容易啊!」

穿上慈濟制服,人人心靈富足,上人歎道:「也看到非洲,非洲也是生活非常的窮困,他們的生活都是那樣簡單、簡陋,可是從他們的國度裡,要回到臺灣之前,就不斷的用心培訓,光是端碗、拿筷子,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高難度喔!可是他們不怕,有心要學習就可以學會,跟我們臺灣、跟我們華人的生活規律都是一樣。」

海外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會舉辦期間,為了讓各地不同生活習慣的族裔都能跟上團隊作息,臺灣慈濟志工用心陪伴,各功能團隊悉心照顧每個環節。

「我聽臺中(慈濟志工)說,這一回在三重照顧他們(非洲慈濟志工)的生活起居,看到他們很努力,一大早起來,要跟我們一樣盥洗,或者是換衣服,要穿得整整齊齊。她(臺中慈濟志工)說:『七手八腳』,都會幫著他們來整理儀容、衣著的整齊,但是他們都會很開心、歡喜接受。我們臺灣能這樣的呵護、愛護他們,讓他們雖然緩慢了一點,可是也都是很整齊走出寮房,跟浩蕩長的隊伍配合起來,都是很整齊。」

上人從慈濟世界觀天下,「我們可以看到,全球人類的文化、人類的生活、生態不一樣;可是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隊伍裡面都是方向一樣的。聽到他們的分享每一句話,都是慈濟的語彙,每一個在他們國度裡所做的、對社會付出的,慈濟宗門人間路舖得很平,來接菩提道都是很平齊。說來,就知道他們常年累月用心投入,這都是我們應該讚歎的。」

以法相聚法入心 心行合一布眾生

慈濟人以法相聚,所以跨越了世俗的種種侷限與分別,上人諄諄提醒「法水」的重要。「各位菩薩們剛剛聽到,人人法入心,這樣的分享,每一組都可以合和互協,法不分哪一個組,期待我們的法是普遍,所以叫做『法水』——我們人類少不了水,就如我們慈濟人少不了法。所以法水,整盆的水,用刀切不開,也分不出了哪一塊。」

妙法不增不減,也非個己所能獨有,「我們所有的慈濟人,靜思法脈都是人人要共同,所以人人要依教奉行的,不應該分某一組。看到你們已經合和互協,任何一個組都是共同法入心,聽了很安慰也很開心,所以我們期待普天之下,法不只是慈濟人受用,希望社會天下人,人人都能受用佛法,佛法入心,眾生人人都能受用到。」

上人提及《無量義經》,「〈德行品〉裡,都是這樣跟我們說法,那樣的法身大士,大士就是菩薩,法身大士就是真法入心,法與我們的身體行動合而為一。也就是佛陀所說的法,我們不只是聽,我們還入心;不只是入心,入心就開始有這樣的行動。所以法入心,而行在法中,『法入心、法入行』。」

四無量心需力行 四弘誓願恆願力

法,該如何入心入行?上人開示:「佛法給了眾生最重要的就是『四無量心』,要有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慈、悲、喜、捨』,這就是菩薩要身體力行的。」

以「四無量心」為基本,凡夫又該如何恆持這一念心?「我們的靜思法脈,就是要啟發這一念心,就要發願,沒有心願,就無法印入心版裡,所以要有願才能發心,發願後才能發出新力量。」

上人言,「願」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無上誓願成。

「這就是我們的願力,那這樣的願力,就是身體力行四無量心,有這樣的願力發心,為眾生而付出。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定要面對著眾生用心付出——我們不只自己得到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同時更要把法,去改變別人的觀念,因為一念偏差,步步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朝行差踏錯,又該如何修正?上人開示:「我們曾經有過少許的偏差,惹來了自己很多的煩惱,給家庭不少的不調和。所以我們接觸到佛法,就要把自己少許的偏差,趕快改正過來,方向對了,家庭和睦,這都是法改變了家庭,這樣的法也可以轉給別人,就是要招生。」

種子萌芽生無量 令眾廣發菩提心

《無量義經.德行品》闡述了「一生無量」的觀念,「自己的種子啟發了,還要把這樣的種子由一生無量,遍布在我們的周圍,叫做遍功德田——自己的種子萌芽也結果了,累累果實也可以跟大家分享,普遍讓大家分享得到法喜。」

人間菩薩就如大地農夫,「要耕耘自己的田地,讓周圍的人更廣闊的,都有佛法在心中。所以普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人人都有這樣的菩提心,那叫做無量大悲、救苦眾生。」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即講述「苦、集、滅、道」。上人以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說明「苦」之所在。

「真正的苦,苦在眾生煩惱多,苦在人人迷茫,複製很多無明,造了很大的業。慢慢的人口在增加,人為了享受,為了滿足心理的欲念,不斷的向著大地開呀!挖呀!整個地球的資源不斷不斷在消耗,山河大地不斷在破壞,同時也讓空氣不斷在污染,所以災難就是不斷的頻傳。」

四大不調災頻傳 克難救災為拔苦

感嘆四大不調需人心淨化,善惡之間的拔河,更好比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賽跑。

「師父常常都說來不及,的確是來不及,所以我會很感恩現在的科技,讓我在臺灣說話,讓全球有了訊息,只要科技普及到的地方他們就會及時聞法,這比較安慰一點,不然我一直說來不及,雖然大家有在聞法,讓我心寬一點,但是時間依然不夠用。」

2013年已近尾聲,四大不調所引發的天災,卻沒有停歇跡象。「看,美國德州水災剛剛去救災過,沒有幾天又因為天災淹水、豪雨成災;加州剛發放完,緊接著這幾天芝加哥發生龍捲風,是超級的龍捲風,一掃過去,我們需要去救災,前天(11/22)他們去勘災,今天(11/24)就是要去發放,過去以往都是幾十戶而已,現在是上千戶了。」

除了美國各地災禍連連,菲律賓甫受海燕颱風侵襲,慈濟志工勘災、賑災腳步也是馬不停蹄。

「兩天前,慈濟醫院四院的大醫王、白衣大士、人醫會都已經到達了,前天的晚上搭了好幾小時的車船,一路很辛苦,到達已經深夜了,安單也很不簡單。總而言之,這次的救災實在是一大考驗,而且很明顯的,看到了我們救災對這個國家、對這個災區,的確幫助非常大。」

歲末時刻喜添丁 挑天下責救眾生

歲末,是慈濟大家庭「添丁」的歡喜時刻上人也對新受證的委員、慈誠切切叮嚀。

「感恩每年這一時刻,師父最開心的是慈濟大家庭又添丁了,每一位來到師父面前,幫你們授證,可見這幾年來,各位對慈濟的理解,同時投入在活動,相信每一個人對慈濟都很清楚。今天已經受證了,受證了就是行菩薩道的第一歩,要跨出去,希望人人步步都要踏踏實實走得穩,堅定人間菩薩的信心。」

上人說明,今年受證者所配戴的胸花意涵。「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也是一種比喻,蓮花可以美化汙池,人人賞蓮花,沒有人要看汙池,汙泥可以供應蓮花的養分;蓮花在汙泥中開得更美,而且花開了成蓮蓬,有了蓮蓬就有蓮子,汙泥的生根就是蓮藕,蓮藕也是對人很有幫助,尤其是蓮子。所以菩薩就是像那一朵蓮花一樣,在五濁惡世的人生中,要走入裡頭而不受汙濁,不讓煩惱障礙道心,用感恩付出這一念心堅定道心。」

上人再言受證者胸前配戴的「佛心師志」。「開始要培養佛心為己心,要堅定師志為己志,佛心就是大慈悲心,要培養自己的大慈悲心,要堅定入人群救度眾生,挑起天下的責任,可以做到嗎?(眾人齊言「可以」!)這樣我就會很放心。」

上人提及菲律賓三寶顏慈濟人楊偉順日前受訪的言談,來勉勵眾人。「大愛臺記者去訪問他,他說,『我們都知道總有一天,上人也不在了,所以現在大家都要很精進去付出。』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是他也皈依師父,那樣的師徒之情,他想到人生無常,他很激動,所以發心要好好做。每年一度(歲末祝福),我們要為天下祈禱,為自己為未來的心願虔誠發願,人人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