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27日】法雨滋潤大小乾坤

Community:
Branch:

⊙宇宙浩翰無際,大地遼闊蘊育。五穀糧食一地所生,大樹小草一雨所潤。

 

[宇宙浩瀚無際,大地遼闊蘊育,五穀糧食,一地所生,大樹小草,一雨所潤。]這是要告訴大家,宇宙雖然是很廣闊無邊際,無法去測量,大地雖然是遼闊,孕育著五穀糧食。五穀糧食無不都是同一片土地所生,無論是大樹、小草同樣需要雨露來潤濕。

 

佛陀的心地就如天下大地,他能蘊育智慧。我們要成長我們的慧命,要從佛陀所開示的經典中一一去體會、去瞭解,自然我們的心地與佛的心會合在一起。就如五穀糧食般,我們的智慧之糧是從心地生出來,所以我們要用心,我們也要開啟、開墾我們的心地。

 

所以無論是我們的心態,小乾坤的心態,或者是大乾坤的生態,都沒有離開一地、一雨。雨露就像是我們的法一樣,我們要好好耕耘心地,接受著雨露的法水來滋潤。

 

所以我們人人已經是選擇了修行,修行就是要好好照顧好這片的心地,要好好地攝受雨露的水分,我們才能慧命增長。

 

⊙[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法華經序品第一》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就是為了要啟發人人的心求法,根機能夠大家同齊。無論是修小乘行,或者是中乘、大乘的修行者,在這片的心地,你所吸收的是同樣的水分,希望大地上的種子都能夠根機一律,好好來接受雨露的滋潤,這就是要啟發大家的心,用何種心情來接受大法。

 

所以我們在離佛二千多年後的現在,也是要用心來瞭解到底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施教四十多年,是如何用方便教法來教度眾生,最後的七年間,要如何將四十二年前的方便法,歸納於現在所要說的真實法。所以大家要用心啟機。

 

⊙[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法華經序品第一》

 

所以現在這段(經)文說:[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這段(經)文,我們大家同樣要用心,因為是警惕我們大家[諸人今當知],大家應該要用心了,要提高精神,要懂得警覺到佛法、佛陀將要施教的法,這是在瞬間都不能讓我們的心散亂掉,精神要凝聚起來。

 

所以文殊菩薩要來叫醒大家,[諸人今當知],大家現在此刻要知道,佛陀開始要施展的,是佛佛道同、保護於他的內心已經很久,將要暢演本懷,大家要用心。

 

不只是用心,還要虔誠,所以文殊菩薩在此向大家說:[合掌一心待]。因為這段時間內,文殊菩薩回答彌勒菩薩以及大眾,開啟人人心的疑問,現在叫大家要用心、要虔誠來等待,用虔誠、恭敬之心來等待佛。

 

[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開始佛陀要來施教,就像法水要來滋潤人人乾枯的心地,已經很枯燥的心。大家的心地雖然有種子,也已經耕耘了,現在就是需要及時的雨水。大家的心已經有想要求法了,如同大地需要水,同樣的道理,佛即將要來施教,[雨法雨],供應給我們水分,能[充足求道者],滿足大家很想要求法的這念心。

 

[雨法雨],那就是[妙法能滋潤眾生]。前面的[雨]字,就是[施],施教,施教普及法雨滋潤眾生的心,所以比喻叫做[雨],[雨]就是施教。也就是譬喻[說法]能霑利眾生之心田。眾生的心田就是需要水分,無論是五穀雜糧、或者是水稻田都不能離開,就是要適當的水分,普施滋潤於心地上。

 

⊙[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法華經序品第一》

 

[諸求三乘人],有三種的法,就是小、中、大。就像大地上有大樹、小樹、有草等等,就是看它在大地上,它所要吸收的水分有多少,同樣[一雨普潤]

 

雨,所施的雨都是平等的,同樣是雨水。只是,在這片大地上,你自己的心地是發心像株草一樣嗎?一枝草同樣有一點露。一枝草一點露,它就能生存在大地。佛法也是一樣,你自己若是要求小乘,就如小草一般,所需要的就只是那一點水而已。

 

同樣的大地,只是那粒種子(有所不同),那粒種子就是我們自己的發心。你到底要撒的是什麼種子呢?是草的種子,或者是發心想要撒樹種?我們若是種樹種,撒樹的種子,同樣在這片土地上,小樹同樣接受雨露,就比草吸收的水更多了。這就像是中根機的人,發心要再更瞭解佛的教法,所以他會更深入來求法的來源,這就像是中根機的人。

 

大樹同樣在這片土地上,有的樹種很大,這麼大的樹種,經過了小樹而大樹,從小樹吸收了雨露,漸漸、漸漸長大了,大樹很大,在大地上有的大樹真的是很大,枝葉展開能夠庇蔭很大片的土地。

 

總而言之,[一地所生,一雨所潤],同樣在這片大地上,種子不同,所吸收的水分就不同。所以(經)文中就說:[諸求三乘人],就看你如何發心,大、中、小乘的人。

 

[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這段(經)文,在這三乘,大家所發心,現在都來到靈山會上,同一個道場裡,佛陀這樣在發光現瑞,人人都有共同一個心念:佛陀到底是要說什麼法?文殊菩薩來啟疑,來引導人人:大家要知道,現在佛陀要施[雨法雨],大家要虔誠,你們人人的心中若有疑,佛陀就開始要為大家除去你心中的疑問,大家要用心。

 

這是這個大法能讓人人(除疑),所以說[令盡無有餘]。讓你心中沒有一點點的疑問,只要你們人人要用心好好來聽、來接受,好好聽、好好接受。

 

⊙求三乘法者,或疑、或悔,約有三種:第一,修小乘之初心者;第二,修菩薩乘者;第三,已證小乘果者。

 

所以[求三乘法者,或疑、或悔,(約)有三種]:第一是[修小乘之初心者],第二是[修菩薩乘者],第三是[已證小乘果者]

 

⊙第一、修小乘之初心菩薩,謂佛以小乘示我,遂自疑,不能成無上菩提。

 

修小乘的人,或者是有想要求法,卻還根機很小,他們對佛陀就是會感覺到,是不是我的根機原本就是這麼小,我有可能成佛嗎?所以此處就是說:佛陀給我的,我所接受的是小乘的開示,現在佛陀要施大教,但是我是小乘的根機,所以我應該是不可能成就菩提大道。自己自認是一位小乘之人,自己自認只是一枝草而已,有可能成一棵大樹嗎?

 

其實,一株草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因,這粒種子。其實同樣的一片大地、同樣的雨露,所以自己的心不可懷疑,以為我們只是一株草的種子。其實我們內心同樣有菩提的種子。所以,佛陀在此要為大家除去[我們永遠都是小根、小智]的想法,其實只要你發大心啊!

 

⊙第二、修菩薩乘者,復疑大乘法,為我等所獨有,非小乘人所堪。

 

第二是[修菩薩乘者,復疑]。他自己懷疑:佛陀所說的大法應該都是為我們說的,大乘之人,人人所修的就是大乘法,而那些修小乘的羅漢豈有可能堪受大法?這是發菩薩心的人,還未成菩薩道,還是有這種[排小]──排斥小乘的心態。

 

這就是在這道場裡,有這種雖然發大心,但是還有驕傲、傲慢的心,以為佛陀所說的大法都是為他們而說,那些小乘、羅漢聽不懂。就是輕視。有這樣的疑。

 

⊙第三、已證小乘果者,復自歎,所證尚非究竟,悔未由大乘法修入。

 

第三、[已證小乘果者,復自歎]。已經證果的四果羅漢也是自嘆。雖然在這道場裡,文殊菩薩說:佛陀將要說大乘法哦!但是,已經證小乘果的人還是自嘆所證還不是究竟,所以[悔未由大乘法修入]。感覺自己發心時,怎麼沒有一次就發大乘心呢?這麼久的時間來證小乘四果。所以後悔過去好像發心不夠大,還不是究竟,現在知道了。

 

這三種疑悔,[皆當待佛以大法為之除斷]。現在大家就是要等,等待此時佛陀將要向我們施雨[法雨],要來施教,[法雨]來滋潤所有求道者,這就是施教。

 

不論你是小乘,或者是中乘、大乘,心中各自有疑問這個法,就是要等待佛陀出定後,自然會將此法普施大眾。

 

我們要很感恩,文殊菩薩的大智慧,要來啟機,當場將大家根機不整齊的,想辦法將這些根機集齊,大家要共同一個心,要虔誠、耐心來等待,佛陀即將要將他內心本懷的教法施教出來。這是文殊菩薩的智慧。人人要用感恩心,虔誠受法。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