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6月24日】志堅無悔 喜捨無尤

Community:
Branch:

泳伯往生後,家人決定替他完成大愛,大林慈院將他接回,上人讚歎與感恩醫療團隊的用心:「因為他有心,最後還是回到慈濟的家,最後他還是要把自己的身體捐給慈濟做病理解剖。這實在是很貼心。這種一生一志願,愛的能量守護在他的崗位上付出,所以我常說,我真的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攝影者:陳若儀)

【證嚴上人6月23日大林慈濟醫院開示】
「七個月多沒有見面,不過雖然七個月沒有回來,沒有見面,但是讓我安心,一見面就感覺很安心。」 

證嚴上人行腳至大林慈濟醫院,上午與醫護同仁溫馨座談,聆聽醫療科簡報及醫療團隊分享如何在專業上精進,守護生命守護愛,上人見到大家感到安心,但也因為現今的醫療體系及衍生出的問題,感到擔憂。

醫療護理鬧人荒 拔苦護生願崇高

「在這現在這個時代,其實醫院醫療系統啊,的確都很令人擔心。一直都在聽,四大皆空、五大皆空、六大皆空,開始的時候感覺,怎麼醫療也有四大皆空?那是甚麼?後來又提到「五大皆空」,以為怎麼醫療也有佛法?後來又「六大皆空」,怎麼空空空?一直在醫界談起,每次聽到空的由來,都讓我很煩惱,又沒有多久又多一次啊,這就是我常說的空啊!漏啊!破洞了!為什麼醫療有了破洞了?」

醫療界提出的「四大皆空」問題——指「內外婦兒」這四大科招收住院醫師不足額,導致後繼無人,造成醫療生態的重大危機。而護士慌也造成相當大的惶恐。上人感嘆:「我們各位不管是要做醫生或是做護士,在你們年輕的時候,要填志願的時候,這是你們的第一志願,那是多麼崇高志願?但是現在的社會變成,四大、五大、六大皆空,再加上護理荒,這實在讓人很擔心。」

打從選擇醫學院、護理科系開始,社會投注許多資源培養未來的醫師護理人員,上人亦提起慈濟醫療體系對於學生的用心:「因為我們自己有醫學院,我們同樣有護理學校等等,這都是要用多的心血、資源來培養,這是社會不能缺少的行業。」

上人再以佛法詮釋:「佛法說『生、老、病、死。』每一個人生下來,古早時候要生孩子,有產婆就好,但是現在不是,是要去醫院,所以人第一個來到人間的就是醫院。接下來就是老、病、死,生下來有很多疾病,人生離不開的病、老、死,都是需要醫護。所以我們要知道醫護是多麼崇高,令人尊重的志業,我認為這是名符其實的志業,這是我們的志願從事的志業。」

初衷無異行正道 守志直到命終焉

上人讚歎醫護志業,也提起了年輕時的響往和濡慕,二十多年前除了在醫療資源缺乏的花蓮蓋起醫院,陸續也起了栽培護理人員的念頭;今日在溫馨座談中,看到了從慈大醫學系畢業後仍選擇留在大林慈濟醫院服務的孩子,欣慰不已。

「剛才看到慈大的孩子,哇!看到一代一代下來,聽說有四十四位,聽到他們從開始讀書進去,蔡醫師(蔡任弼)我印象最深,因為他很高大,(記得)第一天報到,我就和他們進去寢室宿舍裡,剛好他們剛拿行李進去,我就覺得床怎麼睡得下,感覺睡下去腳會伸出來……這是我印象很深的。這是第一屆,我對所有要培養的醫師,粒粒的種子我都好疼惜,護理也是。」

言談中,上人不時流露對於醫學生的疼愛,除了硬體設備盡善盡美,在教學課程中,則開設「模擬手術」教學課程來栽培學生,提升專業,「看看我們學校『模擬手術』。想想看多少慈濟人,健康的時候奉獻給社會,奉獻給慈濟,哪個醫院不是他們一塊一塊磚,換募款回來給師父蓋的?哪一間學校不是他們大家(勸募來的)?有時候慈濟人總說跌倒起來時,身上沾到土和沙也捨不得拍掉,一粒沙也要撿回來,是那種很用心付出。」

為了蓋醫院,慈濟人奔走勸募,在醫院完成啟業後又投入醫療志工;學校蓋好了,他們投入承擔「慈誠」與「懿德」。「這幾位醫生,在慈濟長大的孩子,哪個慈濟長大的孩子沒有慈濟家庭,每個人都是經過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疼惜過的!有的是發生事情,他們的家人未到,我們的慈誠懿德已經先到了,我相信這種的疼愛是誠與情,很誠懇的疼愛,和菩薩覺有情的陪伴。每一次想到,慈濟人無私愛的付出,他們都很辛苦,他們的壓力很大,可是一心一志一直陪伴師父,到現在。到最後的生命結束,還要付出,還要當模擬解剖老師,『無語良師』。這都是人生,這樣的一心一志付出。」

一念向善返心鄉 菩薩捐體益人間

慈濟人的用心讓上人相當讚歎,幾日來行腳一路往南,即將抵達高雄,上人心中掛念著已逝去的弟子「泳伯」呂進泳。「我這兩天,一直要往南行,心裡總是有一種、一個影子,這次到高雄會少一個弟子給我看。」

6月15日,上人從臺北往南行腳,在車上接到一通電話,告知高雄弟子「泳伯仔」(呂進泳)因心瓣膜剝離病危送入醫院。「(泳伯)心瓣膜剝離,不知道痛幾天,很痛,好了以後又投入做環保。後來才經過人醫會林醫師跟他說,你一定要去醫院,還有一位心臟專科醫師跟他說,你趕快去醫院就對了。他還跟他的師姊說,我們做火車去就好。兩個人啊,心瓣膜剝離喔,他還跟師姊坐火車來到大林慈院。」

很不湊巧,大林慈濟醫院只有一檯葉克膜,手術正在運用,可能要十幾個小時,陳金城副院長認為不能等,趕快幫他轉介到臺大斗六分院,及時為他開刀。「聽說他也很有精神,但是要進去之前他還跟慈濟人說,你們放心,我不會給師父漏氣……(上人哽咽),但是一進去就出不來了……」

手術當晚,上人曾用電話詢問泳伯仔妻子林麗霞狀況,林麗霞告訴上人:「師父可能要給他自然(往生)了。」上人回應她:「是啊!讓他自然了,也許那一邊的家庭已經準備好……電話說完,我的心裡也很不捨。」

泳伯往生後,家人決定替他完成大愛,大林慈院將他接回,上人讚歎與感恩醫療團隊的用心:「因為他有心,最後還是回到慈濟的家,最後他還是要把自己的身體捐給慈濟做病理解剖。這實在是很貼心。這種一生一志願,愛的能量守護在他的崗位上付出,所以我常說,我真的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

六院盡力除病痛 甘願承擔歡喜受

除了感恩慈濟人的無私奉獻,醫療志業的大醫王、護理藥檢同仁們總是用最真誠的愛付出,亦讓上人相當感恩。「六家院的每一家院長都很盡心力,也很相信每一位大醫王,同樣選擇慈濟系統,應該都是有志一同。但是現在的時代,這種的價值觀不同,所以給了醫療的壓力很大,不只是民眾的價值觀不一樣,動不動就給醫護人員的壓力真的很大,這種的態度,這種的聲音,這種的面容,動不動……我也很不捨!」

面對病人、家屬等等壓力之外,醫護人員在內部得面對許許多多的評鑑,也讓醫療體系倍感壓力。面對壓力來源,上人提起一早開示時,所解釋「聰明」和「智慧」不同之處。

「聰明就是所有事情都要計較第一,很快就受到壓力;若是智慧,是什麼都懂,但是他懂是很透徹的懂。他(病患家屬)跟慈濟人說:幸福喔!慈濟人會很有默契答:很美滿。但是一般人說辛苦不說幸福!辛苦壓力大!真的沒辦法抗壓!那就很快就會垮掉,所以慈濟人把辛苦說是『幸福』,因為甘願做,每件事情都很有承擔,有工作可以做就很歡喜。」

上人再以慈濟人勇於承擔,不怕辛苦為例。「我們要給菲律賓的簡易教室,是慈濟人願意搶著做,我一路下來,有人說我們沒有那空間,但是我們也要找一項工作回來做。(就算)一樣在那邊弄一個空間,也要做到。感覺到國際間這種大工程他們也要做到,所以一路下來真的看到慈濟人無怨無悔,他們不怕壓力只怕沒工作可做,這就是慈濟人『甘願做,歡喜受』,這就是智慧啊!」

何處空間無壓力 喜樂付出最美滿

常聽許多人說:壓力大承受不了。上人問大家:哪個空間沒有壓力?「有的時候聽到年輕人怕負責任,怕壓力大,所以『六大皆空』、『五大皆空』、『四大皆空』,一直一直變成嚴重的情形,讓人很煩惱。護士荒,的確減幾個護士就要關幾張床,想到關床不是想到收入減少,我最煩惱的是嚴重的症狀怎麼辦,病人怎麼辦,想到病人求醫無門,或是一床難求,想到很心痛……」

心痛之餘,聽見看見這座田中央的大醫院——大林慈濟醫院,人來人往,溫馨的有如大家庭,上人不禁讚歎。而當下所處的小空間裡,布置溫聲雅緻,讓上人憶起往昔。

「過去我來是空空的,隨便椅子搬來就坐了,桌子就一個會議桌這樣而已,剛剛我來發現怎麼這麼溫馨?院長跟我們說:『我們有時候溫馨的小型的座談。』真的很溫馨的小型座談,我是感覺,我們要有常常要有溫馨小型的座談,彼此之間談心,有時候一個人的心,我們可能不了解他的性,彼此之間會磨不合,就開始輕易的說:沒有希望。不要說沒有希望,希望是自己做的。」

醫學生的志願是成為一名醫師,護理同學的志願是成為護理師,都是處於醫療院所工作,上人期許在醫療志業體工作的醫護同仁們,能了解到慈濟醫療志業不為營利工作,而是在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中,以愛的能量付出。

「人說『人多福大』,大家的付出都是為我們祝福,一個充滿喜的環境中,相信大家都幸福。幸福嗎?(眾人回答:美滿)美滿喔!這就是很幸福,也是很辛苦啦!但是慈濟人的俗語是,辛苦就是幸福,健康可以為人服務,為人服務最快樂,也可以完成起來,那是美滿了!」

最後上人再次勉勵大家:「但願我們同仁、大醫王與菩薩們,永遠抱著這分的幸福美滿,『甘願做,歡喜受』,天天歡喜,哪有想太多?感恩大家!」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