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7月16日】勤修妙法入菩提

Community:
Branch:

『勤修歡喜植福人,聞法入心長慧命,持戒守規護生機,大乘妙法入菩提。』
 

學佛,每天我們都要培養出那分歡喜心。人世間其實一輩子是很短,短短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好好瞭解人間道理。有什麼好計較?把握時間,歡喜看人生,如何能為人付出。每天能為人付出,就是最歡喜的人生。所以,修行要『勤修歡喜』,助人,『植福人』,這是我們要用功。每天我們就用修——修行。行要如何修?只要你見人人歡喜,只要你對人願意付出,幫助人,這就是不斷在植福。這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常常說結好緣,歡喜緣。這就是我們按照佛陀的教法。我們要知因果,修好因,結好緣。所以,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做,所以聞法要入心,才能長慧命,成長我們的慧命,我們一定要很重視。
 
生命在人間是短短的,慧命卻是無始以來就隨著我們。慧命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本來就有,只是我們讓它迷失了,所以現在要再將它找回來,就要『聞法入心』。法髓,法髓若入心,灌溉,我們的慧命再度清醒,好好將真如本性就開始發動了,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
 
『持戒守規護生機』。其實,我們每天在做事情,都不離『持戒守規護生機』。
 
聽到回來精進的在家菩薩,若在分享,他們就會說:在出坡時,某某師父都會教我們很多。對植物要如何保護,對大地要如何整理,種草、掘土要小心,因為有『小眾生』。看!在護持著這大地之美,景觀之美,哪怕是在種菜、種樹,都是要造景。種菜,是不是在造景?是啊!還未摘下來之前,讓人看到整畦的菜畦怎麼這麼美!菜畦也是在造田園之景,所以說農家樂。
 
雖然我們在出坡,在種五穀雜糧,我們也能在大地上,在種的過程中很歡喜。看看我們大林(慈濟醫院),鼓勵我們的醫師、護士、全院的同仁去種稻。
 
有一次他們將稻種造型,種到長高時,就有慈濟的logo,有一個慈濟的標誌。從高處拍下來,好像大地有一個大大的慈濟logo在上面,有蓮花,有蓮蓬,用稻子去造型。大家經過幾個月後看到了,皆大歡喜!這就是人能創造大地,人能耕作五穀雜糧,五穀雜糧也能提供給我們,在種植的人那麼歡喜,這也是一種保護大地,同時從大地,我們付出,大地的生機是那麼活潑。
 
所以,這也是要種得很整齊——人的心整齊,要造這個型,稻子長出來就有這個型。所以『心如工畫師』,我們要好好用心,我們要造什麼型,就要如何種,長高後就是什麼型。啟發了人人那分歡喜心,所以『勤修歡喜』,要『勤修歡喜植福人』。
 
我們『大乘妙法入菩提』,大乘法不就是這樣嗎?自利、利他,自己歡喜,大家歡喜,身心健康,娛樂於大地上。這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把握時間來造作一切,是這樣在做。
 
在加拿大溫哥華,慈濟人在那裡舉行一個很殊勝的慶祝會,就是慶祝慈濟在加拿大二十周年。他是在一九九二年,在加拿大成立慈濟的分會,開始先瞭解那個地方的人,然後從臺灣去的人,大家語言能溝通,開始就說慈濟,撒播愛的種子。
 
在溫哥華東邊有一個老人院,叫做小山老人院。從大陸來的人很多,華人佔了十分之三。這些老人看起來很寂寞,因為語言不太能溝通,而且吃又很不習慣,都是吃土司、麵包。所以這群慈濟人,開始與院方連絡,與他們溝通,是不是能讓我們一個星期來這裡煮一餐給這些老人吃。
 
老人院的院長很歡喜,很好。他們就開始每星期一次,去那裡煮中國料理,都用素食,用心做給老人吃。老人吃得很歡喜,去做素食的人也很歡喜。這樣一做下去,在(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正好滿一千餐,所以他們就舉辦一個『感恩小山千次宴』。他們說,一次差不多五十人,千次不就是五萬人。大家很歡喜,養老院也頒獎給慈濟人說感恩。
 
在這當中,有一位八十歲的樂心菩薩,就是隨著慈濟人開始進去,除了通英語以外,當然也會說華語,又會說廣東話,用種種的語言,看這些老人會聽什麼語言,她就說什麼語言給他聽。她都是『靜思語』與老人分享,用聖經,用佛經,來解釋『靜思語』。
 
我感覺這位八十歲高齡,懂得這麼多種語言,甚至她對聖經、佛經都能通達,所以將這些經搭配『靜思語』,來講做人的道理,帶給老人很歡喜。那麼大歲數了,還在服務比她更年輕的人。
 
這就是真正『勤修歡喜植福人』,每天很歡喜——服務別人,歡喜;自己有敏銳的頭腦,歡喜;有很充足的體力,歡喜;幫助人,看到人滿意,他們也歡喜。總而言之,這種修行在人間,是多麼有意義,只要我們懂得用心。
 
前文我們說過,以『深心』,用很深,深入念心,佛心就是我們的心,好好受持淨戒,甚至用心聽法,法聽入心,千萬應用在人間。只要將佛法好好聽進去,我們『一理通,萬理徹』,聞一法能應萬事。所以,那裡的老菩薩,在那裡服務老人不就是嗎?所以歡喜,在做時很歡喜,做了之後很輕安自在,所以『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像這樣的心,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所以心行有佛心,有法在日常的生活中。這就是佛陀所瞭解的,要來接受大乘法的人,他的那種心就是已具佛心菩薩行,所以佛陀開始要講大法了。
 

現在再接下來就說:『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這段(經)文,我們很清楚能瞭解。佛陀既然應眾生的根機來循循善誘,讓我們現在能瞭解,唯有一乘法。所以,此一乘法,我們要用心來聽,要如何走入康莊大菩提道。這其中就有聲聞,或者是菩薩。
 
我們來瞭解『聲聞若菩薩』。聲聞與菩薩分別在哪裡?(聲聞)就是小乘法中的弟子,聞佛的聲教,佛陀說法的教育,覺悟了四諦道理。
 
我們都一直說,佛陀開始說法,就是以苦集滅道。讓人人知道人間是苦,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讓大家能先覺悟世間無常,世間是苦,才懂得好樂追求真理。瞭解之後,才懂得斷見思之惑。
 
見惑,思惑,『見』就是見解。我們人人的見解都不會一樣,眾生有眾生見,各人的見解不同,善惡也不同。看到的,起貪念,內心就起無明,這叫做『思』,內心在蘊行造作。外面境界從『見』入,外面境界使我們起心動念,裡面的心思就開始計量,這全都是在無明中在造作業,所以這叫做『見思惑』,無明。
 
小乘的弟子,就是『見思惑』斷除。不是好的東西,這無明的煩惱,會讓我們製造煩惱,製造惡業,這都是不對的,要趕緊將它斷除。像這樣,雖然是小乘弟子,但是入涅槃,就是心讓它清淨下來。
 
常常告訴大家,『涅槃』,不是往生叫做涅槃,而是我們的內心靜寂了,斷掉了很多煩惱、雜念,讓我們的心回歸到靜寂的境界,這叫做涅槃,就沒有那麼多雜念生起。是佛道中的小根,這就是小乘聲聞。
 

⊙聲聞:小乘法中弟子,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也。是為佛道中之小根
 

若是菩薩呢?就是大道心的眾生。『大道』,那就是『真求道之大心人』,是真誠要求道之人,不是『加減』修的,是真的修,立弘願,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等等。這種大道心的眾生,是真求道之大心人,發大心之人,所以稱為『大道心眾生』。
 
求道,是求大覺之人;不是求小覺,只知道這是煩惱,不是這樣而已。是煩惱要斷,該做的事情要精進,這才是大道心。佛陀要廣度眾生,學佛者要學佛廣度眾生之心,所以『具修自利利他之道』,這叫做菩薩。
 

⊙菩薩:為大道心眾生,謂真求道之大心人。故曰大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具修自利利他之道。
 
 
⊙聞我所說法:如來說大小偏圓之法,咸使眾生悟入於佛之知見也。
 

大,就是圓教;小,是偏教。因為眾生還無法走入大道,大菩提道,開始就帶他走偏路,小乘就是小徑,小的路,慢慢誘引。這是如來施教的方法。所以,全部都能,無論是大乘、小乘,根機小的,或是發大心的人,這樣帶他們,自然全部『咸使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其實,無論你是小乘者,佛陀的願心是希望你能走入大道來,這是佛陀心所懷的願,願人人都能成佛。所以,小乘之人,佛陀也是要用慈悲心去牽引;發大心、立大願之人,佛陀也是這樣的期待。無論說大、偏、小、圓的教法,都是要給他們圓的教法,不是常常只讓他們走在偏路,應該也能讓他入大道,大圓滿的覺道來。這是佛陀所說法,希望人人能『悟、入』佛之知見。
 
要悟入佛之知見,有一點困難。佛陀還是不捨眾生,還是用種種的方法來引導。眾生利根、利器之人,他聞一偈,聽一句,他就都能很清楚了。而小根、小智之人,就要用很多的時間去牽引。所以『乃至於一偈』。
 

⊙乃至於一偈:伽陀,華言『頌』。經偈雖有五字、七字,為句不同,皆以四句為一偈也。
 

之前說過『九部法』,其中的『伽陀』,那就是偈。用這一偈,這樣他就能覺悟了。所以,一聞千悟,這是大根機之人。
 
這經偈有五字,有四字,有七字,有八字。但是,一句一句,四句拼起來,那就是叫做一偈。『聞一偈』,短短的一偈,一句話,就能夠透徹瞭解。
 
所以,佛陀無論是說大法,或者是施小教,有的人在很長很長的法,一步一步慢慢進行,有的就是短暫的法,他就能夠瞭解全部的道理,這是利根的菩薩。這全都是平時要有這念心,若能有這念心『深心念佛』,這個心行不離佛,不離法,我們都在道上。若如此,將來『皆成佛無疑』。
 
成就佛道,菩薩要修六度行,六度萬行究竟圓滿,如此就能成佛。『而成無上正等正覺』,這叫做成佛。
 

⊙皆成佛無疑:成就佛道。菩薩修六度竟圓滿,而成無上正等覺,謂之成佛。法者信而不疑也。
 

聞法,若能信而不疑,有信不疑,就能心直入佛的本懷。所以,要如何能知道佛知、佛見?佛知、佛見,用我們眾生之心能印佛心,佛入我們的心,法入我們的行,在我們的心行中,道理要相信,信而不疑,自然就容易入道。菩薩的修行總是要一心一志,殷勤精進,慎勿放逸,這全都是起自於一心。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