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07日】受教除癡迷

Community:
Branch:

⊙佛教以正法,眾生勤修學,福慧並行進,自淨護意念。
 

學佛,佛陀教育完全是依正法,讓眾生見解正確。我們的知,要知道人、事、物,是非要懂得分清楚,正知、正見、正思惟。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所以說『佛教以正法』。而我們眾生呢?眾生應該要『勤修學』。佛陀既然這樣教我們,我們應該要很殷勤,要精進,要受持,佛法無量誓願學,這就是我們學佛者的本分。
 
所以,我們人人都期待福、慧,誰不想得福呢?若想要得福,必定要修慧。
 
若只修福,除了來世帶來人間財富;但是,在人間有財富的人,心裡的苦,家庭的苦,不欲人知的苦卻也是不少。這就是過去生中有修福,但是欠缺智慧,結了不好的緣,所以表面上看來好像富有,卻是內心空虛,這是過去生欠缺修慧。
 
所以我們在修行要很小心,修福的同時必定要修慧。是對或不對?該做的,利益人群的,我們去做,這就是用智慧分別是非。該做的,做就對了。做不該做的,這叫做愚癡。
 
佛陀之名稱為『兩足尊』,隨時他都是福慧平行。腳就是要走路,所走的就是菩提大直道,這就是福慧的道路。也要時時『自淨護意念』,將我們的心常常保護得很乾淨。無論是我們的意識或念頭,一定要常常保護好,不要眼識見到外面的境界很美,心就起貪念。美,那是外物,與我們無關。
 
曾經說過,一位比丘(婆耆奢)與阿難走在外面,看到一位女孩子走過,『怎麼這麼美!』起了愛念,那種愛欲之念一起,幸好他是修行者,馬上自我反省、懺悔,這叫做『自淨護意念』。佛陀的時代,佛陀的弟子都會起心動念了,何況是我們呢?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護意念』,這念心要時時保持很乾淨。
 
內心乾淨,外面的境界也是要乾淨。在這幾年來,地球的溫室效應帶來了這麼大的氣候異常,所以呼籲大家,環保意識要啟動起來。慈濟的環保意識,已經在這幾十年來,不只臺灣做而已,國際也是這樣做。有慈濟人的地方,都是很用心。
 
在菲律賓有一個節日,就像臺灣的『清明節』一樣,他們的名稱叫做『亡人節』,每年的這一天,大家都會去掃墓;去掃墓就造成很多的垃圾。馬尼拉的慈濟人已經三年了,他們都在這個時節就去公墓,設環保站。
 
今年也是一樣,今年總共四天,從十月三十一日開始,很多志工陸續進到墓園裡,去設環保站,桶子排好,標語寫得清楚,人在那裡設點,現場引導人人如何分類。從墓園入口就先有一個宣導,進到裡面,有人在一站一站為他們宣導,教他們如何回收。總共有七個站,七個墓園。在那裡光是一個站,一天就收四噸多。
 
有一個是北站,在北部的公墓,馬尼拉市長也去掃墓,遠遠看到慈濟人,走到慈濟人的地方,就向慈濟人合掌:看到大家這麼認真在做環保、宣導環保。其實,過去的市容很骯髒,就是因為慈濟人出現,這幾年的時間,環保做得不錯。
 
還有媒體也看到慈濟人了,第一天、第二天,都有媒體來採訪,也來做報導。有其中一個菲律賓的第七電視臺,就在電視上呼籲,希望人人將瓶瓶罐罐這些東西,拿來換禮物;電視臺的人將這些東西收好,就捐給慈濟。這樣一袋、一袋,也撿了一大堆,回收的也將近整車,送去給慈濟。
 
看到菲律賓,人人用心這樣推動,地方政府能珍惜、能感恩,電視臺正確的報導,所以我就說過了,菲律賓有希望!看到這樣,尤其他們在做環保的同時,也為眼科醫院募心募款,呼籲人人點滴累積,來完成眼科的醫院重建。
 
一個小小的孩子在那裡賣汽水,看到訊息,賣了汽水就趕緊拿錢來捐,說那是要幫助眼科醫院重建。還有一位,曾經接受我們的眼科為他開刀,重見光明,讓他現在能自由去賺錢,維持生活,看到慈濟在那裡,他也捐了錢。所以,造福的同時也為了醫療志業在宣導。
 
這福慧雙修,教人如何做環保,看了很感動,這人人都做得到。自心的環保能讓我們慧命成長,身外的環保能讓我們身體健康,共居住的土地,能夠美的境界現前,骯髒的境界消除,這全都是在修福慧,也是『自淨護意念』,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做得到的事情。
 
佛陀用正法於人間,佛陀所遇到的眾生,昨天說過『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用種種的方法,教導眾生能夠走入覺悟之道路。但是,若無智的人就錯亂,好事不做。
 

⊙『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迷惑不受教』這一種人,佛陀遇到這些人,也是無奈。不過,把握因緣,若願意,根機成熟了,他就會接受佛陀的教法;根機若不成熟,未來再度。
 
下面這段經文說:『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這些眾生是什麼樣的眾生?就是『迷惑不受教』的這些眾生。所以他說:『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
 

⊙『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些人都是『堅著於五欲』,使觀念思想如癡如醉,沒有清醒時。就如喝醉酒的人,亂了生活的方寸,自己還不覺不知,這叫做癡。
 
我們來看,『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
 

⊙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佛悲眾生執迷;不受教化,不棄惡習,多行邪道,不修善法,不信正法。
 

佛陀的悲心,他悲憫眾生執迷,不忍心眾生在這種癡愛、癡迷,如癡如醉。過去生中帶來的習氣,此生中又更沉迷在五欲,這樣癡迷,不覺醒,不肯好好來受持佛陀的正法。
 
『不受教化,不棄惡習』,惡的習慣不改就不改,改不過來就改不過來;因為他不想要改,不是改不過來,是不想要改,已經執迷:『怎樣!我歡喜,沒什麼不可以。』所以,這不檢點自己,這叫做『不棄惡習』。明明知道這是惡的習慣,他就是不肯改變。
 
『多行邪道』,所走的都是偏路,所做的都是惡的,損人不利己之事。這種『不修善法,不信正法』之人,這就是佛陀最擔心。這些人都是未曾種過善因,未修善之根本,這『無法度』──沒有辦法。『無法度』就是沒有因緣,無緣眾生不能度。這無緣的眾生,就是沒有種到善本,不肯去種、修福。
 

⊙不曾種善因修善本。『本』亦即是因也,善為菩提之本。
 

所以我們常常說『濟貧教富』,讓人人都有一個因緣種一個善。一滴水入大甕中,就是滴水成一大缸水,累積起來。或者是一滴永不乾枯的水,那就是要入大海。所以,我們不怕善少,只怕不肯發心,點滴之水合起來就很多,能供應很多人受用,這樣就能與很多人結好緣。
 
所以佛陀一直鼓勵人人要種善因、修善緣。若完全不想去種因、結緣,那就沒有因緣得度。所以『本亦即是因也』,『本』即是因,『本』也叫做因;『未曾修善本』的『本』,就是因。未曾撒過種子,所以這片園裡沒有他種的一粒種子。
 
善,就是菩提之本,做的事情,利益人群。菩薩道,這是一條道路,叫做菩提;『菩提』就是覺,覺悟的因,也就是覺悟的種子,這叫做『善本』。若要善,就要有菩提之根,這樣我們就要好好用心、用智慧,付出而無所求,點點滴滴是我們的本分事,這叫做『善本』,也就是菩提道,也稱為菩提根。我們必定要精進,我們必定要去付出。
 
所以『堅著於五欲』,這種『堅著』,佛陀知道眾生都是慳貪、執著,這就是眾生的煩惱,也就是眾生的缺點。
 

⊙堅著於五欲:佛悉了知,此諸眾生執諸惡習氣;不能受教之因由:無明貪癡,堅著五欲。
 

這種眾生的『執』,執什麼?執於惡習氣。惡的習氣都不肯改,不肯棄除這種執著的惡習,因此而無法受教。這種不受教的因,那就是無明、貪、瞋、癡,這就是我們堅著五欲的根本。
 

⊙癡愛故生惱:迷惑之心為癡,謂於一切事理、諸法,無所明瞭,妄生邪念癡愛,執著生惱。
 

『癡愛故生惱』,這種癡愛生起了煩惱,惱亂自己,惱亂別人,自己在造業,又讓別人也造業。這種互相牽引、帶動,人禍就是這樣起的。這全都是迷惑之心。
 
癡,迷惑就是癡,就是『一切事理、諸法,無所明瞭』,對事、對理、對法,都無法了解。這些人也就是癡。
 
不只是我們看到的智能低能、智障這樣的名稱,這樣的患者,固然他是帶著業來,其實,現在很聰明卻沒有智慧的人很多。事理分不清楚,事理混淆,顛倒是非,這種多數都是聰明人在做。因為他事理顛倒,所以法也顛倒,無法明白,所以他就顛倒,是非混亂。
 
『妄生邪念癡愛,執著生惱』這種的人,『生惱』,會不斷不斷自己惱亂、惱亂他人,讓自己的心都無法清楚,看法都不準確。這就是與生俱來的習氣。
 
『生於眾苦逼迫之劫濁中』,我們不就是如此?人人頭腦若不清楚,顛倒是非,在這樣的人群中,真的是苦不堪。這都是偏向於外道。有的人知道苦,但是求於邪知、邪教、邪法,就如在稠密的林中,草木很盛,鑽入其中無法出來,這種都是於癡愛中找不到出路。明明法在他的眼前,他的習氣就是不肯接受,在邪道中,走向邪道,沒辦法走出來,這都叫做癡。
 

⊙生於眾苦逼迫之劫濁中。偏向外道之邪見,如遊稠密之森林,不易得出。
 

各位,修行就是要讓我們智明,這個智慧能夠很明朗,所見的事理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這樣?要受教。受佛教之正法,我們要勤修戒、定、慧,福慧要平行,要常常保護著心,不要起心動念。若讓意識緣外面的境界,起心動念,如此就很危險。
 
各位菩薩,真的,小小的動作,也是對人群很大的利益;小小的一個環保也能保護地球,淨化人心,所以不要輕視小善而不為。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