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9月10日】用愛鋪路 點滴成史

Community:
Branch:

上人回憶從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期初辦義診以來,醫療志業所幫助的每一件個案,都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歷程。「總而言之,生命就是需要愛,把他陪伴著,走過來。」

上人回憶從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期初辦義診以來,醫療志業所幫助的每一件個案,都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歷程。「總而言之,生命就是需要愛,把他陪伴著,走過來。」

【證嚴上人9月10日志工早會開示】
「很多、很多都是走過的成果,不做就沒有成果;你做了,就有許許多多回憶無盡的事情,很令人感動。」今日(9/10)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回憶從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期初辦義診以來,醫療志業所幫助的每一件個案,都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歷程。 

極端氣候亂乾坤 節能少欲能改善

時間能夠成就一切功德,卻也無聲無息日夜不停地流逝,轉眼已是中秋節後了。

「時間過得真快,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明月還是一樣高掛天空上,秋天的月亮特別大,而且特別圓,假如沒有下雨的話,明月高掛天空之美啊!不過烏雲一遮,看不到了月亮,不就是如我們人間,人明明都有一個清淨無染的本性,可是就被無明煩惱遮蓋。不僅看不到月亮,還下著雨。

上人開示,大地不能沒有雨水,但過量就是不調和。「看到新聞報導,因為溫室效應,國際間氣象專家一直提出很嚴峻的警告,就是溫度升高,氣體濃度越來越高,這樣促進地球暖化,而且加速老化。」

隨著全球碳排放持續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又加遽了溫室效應,極端氣候頻生造成了人命財產的損失,都是大乾坤四大不調的結果。

「現在大乾坤不只是不健康,而且還是病了,如何能改善這個大氣候,唯有人類要節約能源;要節約能源,要先少欲,節約我們的欲念的貪婪,應該要及時中止。」

食安問題頻發生 反省懺悔天地安

調伏欲念、節約用度是減緩四大不調的根本方法,然而理念上的認同,更需要落實到食衣住行相關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都會看到,不只是用的奢侈,吃的更浪費。因果循環,現在已經整天社會裡,跟食的有關。」

近日,食安又傳違規事件,政府正全力追查廠商為謀利益,將回收油品或飼料用油混成食用油,再銷售出去;而透過產業鍊的供銷,不僅已有許多廠商受到波及,民眾的食品安全的信任,也倍受打擊。

上人慨嘆:「不只是身外的天地之間的不調和,連供應我們食用品也都不調和。假如我們人人順著生活正常化,應該也會節省很多,應該也可以不需要這麼多的浪費,對自己的身體,對天地之間都會更平安。所以人一定要自我反省,還要多懺悔——懺悔欲念貪之無厭,要趕快收斂欲念,才能讓天地之間平安。」

義診所續十六年 消滅貧病守初衷

當欲念膨脹,有人會為了私利鋌而走險;而當善念啟發,也會有人間菩薩守志奉道,為大眾付出而無所求。上人回顧「歷史上的今天」,指出9月10日是慈濟史上重要的一天。

「今天,也是我們歷史上的一天,那是在1972年,我們義診在花蓮,仁愛街的義診所成立,那是我們在克難慈濟功德會時代成立起來的。」

是時,花蓮交通還不便利,鐵路北迴線尚未開通,克難慈濟功德會創辦義診,一週兩天為貧困民眾施醫施藥,一直持續到了1978年花蓮慈濟醫院正式成立,接棒守護民眾健康的使命。

「這樣的義診所雖然是簡陋,可是小病也在這裡,可以從小病對症下藥,讓他健康。多少人因病而貧,要大病怎麼辦?我們那個時候總是要想辦法,從花蓮送到臺北,也是很辛苦,才真正體會到了,這社會窮困大部分因病而貧,因窮而病——因為貧窮,小病不去治而成為大病;因為身體有病就無法承擔家計,所以一個人倒下去,就會拖累整個家庭成為貧困。」

上人成立功德會的初衷,就是要消滅貧窮,因此也走出義診所定點,也會組成醫療團從花蓮南下,沿路的壽豐、光復、玉里等鄉鎮乃至臺東,都有上人帶領弟子舉辦義診的足跡。

「每一次出去都是好幾百人,很感恩那個時候花蓮省立醫院的外科、內科、婦產科,也有藥師,小兒科都有,讓我們十六年多這樣的義診走過來;有的時候我們都會全臺灣巡迴,這都是走過來的路。」

醫療個案漸有成 現身分享傳大愛

回顧過去,早期的菩薩身影宛如還在眼前,上人細數了慈濟醫院第一任的杜詩綿院長、第二任的曾文賓院長,乃至目前還在花蓮靜思堂參加國際人醫會年會的全球大醫王、白衣大士、藥檢復健等醫療專業的人醫會菩薩們,都是相濡以沫,彼此互動、互勉、共同成長。

「全球跟醫療有關的,大前天是簡(守信)院長跟陳(金城)副院長晚間那一場的對答,也都是很精彩;昨天是師徒對答,大林簡(瑞騰)副院長跟我們花蓮榮譽院長陳英和院長同臺對答,我們所看到的個案都很震撼人心。我們都很感恩,我們的醫療不是為營利而醫療,我們所看到、所接觸到艱鉅的個案,是沒有營利的收入。」

從臺灣到海外,慈濟醫療志業體系已為許多疑難雜症、罕見病例拔除病苦、恢復生活機能,而病患若是經濟條件不佳,無法負擔醫療費用,也有慈濟基金會與醫院共同想方設法,幫助病患家庭度過難關。

同樣來自印尼的少年蘇霏安,與諾文迪小弟弟是一前一後來到慈濟就診,蘇霏安因為罹患纖維性骨腫瘤而壓迫視神經,2004年首次在花蓮慈院動刀,到2012年第四次手術時,也已是大學二年級的青年學子了。

「現在蘇霏安已經讀大學了,他常常都會記得師公跟他說的話,他還是很努力、很自愛。慈濟人因為他家裡窮困,他的家破爛不堪,在很鄉下,所以讓他住進大愛村,改善他們的生活,父親母親都有工作做,孩子就讀大愛村裡的中學,改變了他的一生,不只是救了他的身體,而且改變了他的臉型,除掉了他的自卑感,現在都很陽光。」

蘇霏安目前已是大學生,攻讀心理系,不僅將來準備應用專業來為民眾服務,現在也已打開心胸,透過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故事,傳遞大愛。

連體姊妹展新生 用愛鋪路走過來

因為接受到慈濟人幫助的而已成為手心向下的醫療個案,還有來自菲律賓的慈愛(Lea,Awel)、慈恩(Rachel,Awel)雙胞胎姊妹。

「慈恩、慈愛兩個人那時候是不能分開的(連體嬰),來到這裡,為了這一對(連體嬰)的手術,我們還要去量身訂做小兒科的儀器。因為他們家境很窮,這對姊妹在我們醫院也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得先養胖她們夠營養,因為要分割得用自己的肉,補分割後的缺口。」

縝密的醫療計畫,讓這一對雙胞胎長期待在花蓮慈濟醫院救護,也與慈濟結下深緣,現在已健康成長的兩位少女,全家人都投入慈濟志業。

「一對姊妹花都很活潑、很漂亮、很可愛,現在也上中文課,向師公說話。這都是十幾年的個案,在慈濟裡改變他們一家的生活,這一對父母就留在馬尼拉,投入在環保,雇爸爸來負責環保,孩子就可以上學,這都是師姑照顧的。」

志工早會短短三十分鐘裡,上人回顧了近年來的醫療個案,還有2010年來臺分割的菲律賓連體嬰玫瑰姊妹,這些守護生命的過程,每一件都是用愛鋪著走過來。「總而言之,生命就是需要愛,把他陪伴著,走過來。」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