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15日】安穩眾生度真如

Community:
Branch:

『感佛宏恩虔敬供,不輕眾生具佛性,感恩尊重悉供養,安穩眾生度真如。』

 
我們要感恩佛的宏恩,以非常虔誠的心來敬供。我們不可輕視眾生,因為眾生都具有佛性。我們要感恩能在這個人間值遇佛法,感恩天下這麼多形形色色的眾生,讓我們有機會能夠了解眾生一切的性相。所以,我們都要感恩地付出,並且用精進心,以身體力行來供養。因為,佛陀來人間,無非就是為一大事因緣,要來『開、示』;眾生必定要用最虔誠的心、最敬重的意,來接受佛陀的教法。
 
供養,有物質的供養,有禮拜的供養,也有行動的供養。這個三種供養若能合而為一,就是最大的供養。不過,現在對佛而言,根本不需要物質的供養。禮拜的供養,是表示我們以佛為師。佛陀是『四生慈父』,來人間為眾生付出、教育,視眾生如一子,這種亦師亦父。
 
佛陀現相修行,覺悟在印度,在恆河兩岸教化眾生,辛苦啊!所以,佛法能一直流傳到現在,讓我們依佛陀的教育而修行,我們必定要表達那分的恭敬,所以禮敬也是一種恭敬的供養。
 
但是,最大的供養是身體力行,這叫做行的供養。佛陀不是要你非禮拜不可,但是佛陀要你能夠身體力行,將佛的教法用在自己身上,從我們的身上將法再流傳;不是用說的流傳,是要身體力行,這叫做行的供養。其實,這全都是為了我們的自性佛、真如本性,回歸回來是尊敬自己──因為我們要身體力行,因為我們人人本具佛性,因為我們要將佛陀的教法用在生活中。
 
我們能知道找種種殊勝的因緣來成就自己,所以我們身體力行是回歸成就自己的如來本性。我們以行的供養『感佛宏恩』,其實是回歸於我們自己所得。你的虔誠、恭敬供養的付出,其實是對自己的成就。所以大家要能夠體會這一點,不是佛要你們恭敬、要你們供養,不是,是要我們身體力行而能有所成就。
 
所以,希望我們能夠『不輕眾生』。我們要重視眾生,因為眾生本具佛性,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也要用供養的心。就像我們做慈濟是付出無所求,還用很感恩、尊重、恭敬的心去付出,這就是不輕視眾生。
 
『感恩尊重悉供養』。不論是對佛的感恩,或是不輕視眾生的尊重,我們都用很恭敬的心供養。例如我們的志工去醫院,為病人洗澡,或去關懷貧窮、苦難、病苦,行動不方便、老人等等,看到整個身體很髒,志工就說:『我們來浴佛。』大家也是用很恭敬的心,為他清洗。洗得病人或者是老人,都能輕安自在;付出的菩薩也淨化了身心,法喜充滿。慈濟人應該全都體會得到,用『感恩尊重悉供養』,都是以平等而且最尊重的心去付出。
 
『安穩眾生度真如』。如果明白我們每天在念的『回向文』,就會知道,我們身體力行的付出,其實付出的同時就是回向於自己。我們要度誰呢?回歸自己的本性,度自己的真如。外在,我們是去安穩眾生;回向回來,是度自己的真如。我們付出的同時,也要將他度出來,讓他也能去愛別人,同時讓他了解這是佛陀的教法,用法讓他從內心起歡喜。佛法就是這樣,所以『為佛教,為眾生』。
 
其實,我在看天下人間菩薩,每一個國家的人間菩薩啟動起來,他們用心用愛在付出,實在很感動啊!看到非洲現在有三個國家,慈濟人已經落地伸根了。幾天前,他們從南非開著一輛很舊的車到史瓦濟蘭,再從史瓦濟蘭到莫三比克。
 
他們除了去當地撒播愛的種子,同時去勘災、救濟莫三比克的水患。所以,史瓦濟蘭的志工跟著南非的志工到莫三比克,去幫助發放、救災的工作。之後返回南非,就換莫三比克以及史瓦濟蘭的志工,一路隨著南非的志工,回到南非做動態、靜態的研習共修營,研討慈濟宗門、靜思法脈。
 
他們先採用靜態的研習,就是大家坐著來討論──你到底對慈濟的了解有多少,你有疑問嗎?我就用經驗為你解釋。之後,他們才開始動態的方式研習。潘明水居士讓南非的菩薩陪著這十幾位的莫三比克與史瓦濟蘭(志工),浩浩蕩蕩下鄉了。去探訪平時在照顧的病人,了解我們是如何照顧。
 
南非志工去史瓦濟蘭、莫三比克,是教他們如何能去付出,有災難的時候要如何救災。但是有病人的時候要如何照顧?所以這一次來到德本,就將他們帶到平時在照顧,有病人的家庭去訪視。
 
第一位,就是一位八十歲中風的老婆婆。雖然她和女兒住在一起,女兒卻不懂得為母親整理,家裡又臭又髒又亂。這些人到達時,看到這位中風的老婆婆在那樣的環境中,很不忍心,就開始動員起來。先將這位老人攙扶出來,好好為她梳洗、整理,洗乾淨、換乾淨的衣服,坐在那裡為她剪指甲。修好之後,由史瓦濟蘭的菩薩代表,向她供養,就是雙腳齊跪著拿福慧紅包給這位老人。那其他的人呢?一二十位開始整理室內,髒的被單、衣服都拿出去洗。
 
第二個家庭,也是一個老人,七十多歲。這個家庭就比較乾淨,他們雖然不必為她清理室內,但要如何與病人互動呢?南非菩薩又教他們,對這樣的老人用溫言柔語和她說話,有的人為她按摩,讓老人很歡喜。這就是南非志工用這樣的方式在教。
 
在過程中,莫三比克有二位(尤里科、愛德華多)知識很高,是天主教徒,他們從網路認識慈濟而進來的。他們看到這一群慈濟人這樣在付出,雖然他們也是在做、也有感動,內心卻還是有疑惑──到底是用什麼樣的心情,能夠這樣的付出?所以,結束了戶外訪視的活動,在回來路途中他們就提出了疑問。
 
潘居士一路上為他們解惑,從天災、人禍,種種現代的事物與慈濟的關係,這樣解釋給他們聽。甚至,他看到現在的人間是這樣,就舉佛陀的時代,應該也是這樣,這二千五百多年來,一路世代的遷變、人生的生活等等。
 
總而言之,他還是一樣,用慈濟對現在的天災、人禍種種,與經典的意義,將它會合起來,甚至再會合現代的科學,不論是天文、哲學,對有知識的人,就引古說今,現在的科技、現在人的哲學等等,融會貫通起來,解釋給這二位聽。
 
甚至將慈濟在臺灣是怎麼開始做的;開始做的時候,走過了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國家是用什麼態度來接受慈濟;慈濟是用什麼方法能夠救濟天下苦難人等等。他都一一和他們分享,真的做到了『為佛教、為眾生』。這位潘居士真的是有做,心得就很多,法有入心,散發出去的無不都是很真的實法。『一乘實相』,一乘法全都融會貫通於他內心。
 
所以難怪一個人能夠帶三個國家的志工,人人能夠那麼的身心奉獻付出,這實在是很不容易。他甚至連佛教的因果、業力,也都有解釋。當他們聽得正歡喜時,潘居士就說:『好,我說到此。我們回去再好好來研討、好好來聽更多的人會合起來的分享。』
 
這段故事很精采,感覺起來,我說的無法達到他的十分之一。那是一路走過來,他們看到苦難人,以那種誠懇的心付出,付出之後的心得分享。見苦真的是菩薩的資糧,滋養菩薩的慧命,我感覺他們人人的慧命都有充分得到滋養。在那麼苦難的地方,能夠這樣克勤、克儉、克難,做出了很亮麗的人間菩薩行。
 
對我來說,這實在是真供養;真供養佛,也真供養法,也真供養僧。對師父的法,他是聞一知十,是真正發揮出來,是千百萬倍,比我說給他們知道的,知道更多。我給他們的佛法才一點點而已,我自己看到他們從人間法去體會佛法,真的是『望塵莫及』。他們走過之後,捲起的風沙,我要追都追不上。真的是讓我很讚歎!這是人間的活菩薩,我只能在口頭上的讚歎,這也是叫做供養——我回饋的供養他們。這一尊尊都是人間的活菩薩,值得我稱讚、供養。我很感恩這一群粒粒都是會發光的『黑珍珠』。
 
看到那裡的環境,他們能夠做到這樣,這不就是『感佛宏恩虔敬供』,虔誠恭敬的供養。這不就是他們不輕視一切的眾生。自己雖然很苦難,他們透徹了佛法之後,了解要敬重人人,付出還要感恩,還要尊重,還要愛,這些他們都做到了。
 
所以,讓我看了很歡喜,我也是法喜充滿。看到他們踏過的腳步,我實在是很感動。他們已經能夠『安穩眾生』,走過的地方都讓那些苦難人的心安定下來。不只是生活上的幫助,最重要的,就是他們說的,『給你們心靈的財富』。只要他們走過的地方,人人都是具足了心靈財富。所以這種『安穩眾生度真如』,將每一個人真如的本性都啟發出來,這就是具足『行的供養』。
 
所以我們『感佛宏恩』要虔誠的、恭敬的供養。三供養中,物質的供養是其次,虔誠的禮拜是再次,行的供養是必要。所以我們必定要身體力行,敬的供養和物質的供養,這都是枝末。就如莫三比克居民問南非的菩薩:『你這一次來要給我什麼?』『我什麼都沒有,沒辦法再給你,我要給你心靈的財富。』對啊!因為人人本具佛性,這就是敬供實行,給他們的財富。
 
所以,他們是這樣做動態、靜態研習,一群人浩浩蕩蕩出去,又帶著比他們人數更多的人,浩浩蕩蕩回來。開始在那個地方先讓他們去看一看,有這麼多坎坷的人生,回來了,就開始靜態的,探討『靜思法脈勤行道』。這是給我再多的時間都說不完。
 
各位菩薩,這也是經典,是現在的菩薩走過的路。人人要相信本具佛性,真如清淨無染。只要我們用功,將無明煩惱洗滌,把它去除乾淨,我們的真如本性就現前,所以『安穩眾生度真如』。我們自己也是眾生之一,我們也要自我回向——我們這個眾生有在起心動念嗎?我們這個眾生有充滿煩惱嗎?我們有很豐富的財物在內心,是不是我們變成一位『貧窮子』,做一個缺法的人嗎?自己自我反省。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