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18日】信根守小,失佛知見

Community:
Branch:

『心佛眾生性本平等,施妙權巧實法分別,只因信根守小未展。』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佛不增,在凡不減。這個清淨真如本性,佛陀沒有比我們更多,凡夫不比佛更少,這個清淨的覺性都平等。只是佛陀是用心,那念心無始以來立弘願、發大心,那念心永遠不變,如如不動。凡夫心卻是起起落落,有時發心,有時退失道心,進進退退都在凡夫地原地踏步,所以永遠都沒進步。
 
佛陀為了眾生,那念堅持的心,時時示現在人間,待因緣、待時機,現相來啟發眾生的心,就是不捨離眾生。但是眾生根機、習氣就是難改,所以佛陀不得不施妙權巧。用真實的法,但是他要隨眾生機,所以不得不分別大乘、中乘、小乘,其實三乘不離真實法。
 
我們凡夫眾生,信根都守在小根器之中,都是為自己,無法展開大心。其實我們學法,應該要擴大心胸。若是因為沒有信心,就認為自己的力量,只要顧好自己、顧好家庭、顧好自己的範圍就行了,這就太自卑感了!有了自卑感,力量就發不出來。
 
佛陀的時代,在印度某一個小村莊,有一戶農家的牛棚裡,母牛生了一隻小公牛,卻是獨角。主人不但不嫌棄,反而覺得這隻獨角牛很稀奇,特別疼惜牠,每天為牠洗澡,輕聲柔語與牠說話。這隻牛因為常常聽主人講話,漸漸的也能通曉人語,還會簡單的對答。牠對於主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心存感恩。
 
就在這期間,隔壁的村莊一位養牛人,他有一隻牛,力氣很大。他一直想將這隻牛的力氣展示給大家知道,因此有一天,他就越過村莊來,沿路大聲喊說:『我有一隻牛,力氣很大,能連拖著一百輛的車。如果有誰願意把他的牛來和我的牛比賽,若是我的牛輸了,我可以賠一千兩金。』
 
這隻獨角牛聽了,就想:我應該替主人贏得這筆錢,來回報主人。所以牠就告訴主人說:『其實我也很有力氣,我可以和牠比賽,贏得這筆錢。』這位主人對自己的牛也有信心,就這樣兩人約好比賽的日子。
 
約定的時日到了,兩村的人全都聚集到那個地方。獨角牛的主人就向大家說:『我這隻牛,天生就只有一支角而已。』這隻獨角牛,牠聽到這第一句話就失去了信心,一點鬥志都沒有了。本來牠覺得,即使天生只有一支角,主人一樣很疼牠。但是現在和別的牛比起來,自卑感就生起來了。
 
比賽開始,對方那隻牛很強壯,真的一口氣連接著拉動一百輛車。但是獨角牛因為失去信心,鬥志全無,拖起車來,半步都動不了,害他的主人賠了一千兩金。
 
回家之後,主人實在很不高興,就說:『你平時的力不是很大嗎?』這隻牛就向主人說:『主人,抱歉啊!本來我是有信心,但是因為你的一句話,讓我生起了自卑感,所以一點鬥志都沒有了。』牠說:『主人,你可以再去和他約,我有信心用我的力量贏回這筆錢,不會讓你損失。不過,上場的時候,希望你多說幾句讚歎我的話,壯大我的力量。』
 
主人信心再起了,又去向對方約說:『這次我們的比賽,雙倍的輸贏。上次是一千兩,這次是二千兩。』這個比賽再次在原地點,兩個村莊的人再度圍聚過來。獨角牛的主人,就將他這隻牛的種種優點介紹一次。所以這隻獨角牛心理已經有準備了,牠一起步速度就比對方那隻牛更快,這樣替主人贏回二千兩金。
 
用這個故事,我們就能夠體會,其實人人都有潛力,有了信心就有力量。『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若能時時自我警惕、自我勉勵。我們與悉達多太子有平等的本性在,悉達多太子能夠成佛,為什麼我們不能呢?所以我們人人要對自己有信心。
 
前面的經文也說,舍利弗他過去聽小乘法,後來在靈山會上聽到佛陀講大乘法,開權顯實了,他的信心也開始提起,很歡喜,『得未曾有』。所以他『瞻仰尊顏』,用歡喜合掌、虔誠的心,向佛陀表達他聽法之後信心大開,所以歡喜,得未曾有。
 
昨天也提到,『所以者何?』為什麼能夠得到這麼歡喜的心呢?他說:『我昔從佛聞如是法』,就是過去佛陀所說的法是三根普被,大、中、小乘的法,隨眾生的根機而說。大根機的人接受,發菩薩心,得佛授記。但是我們呢?隨佛修行,好像授記沒有我們的份,『而我等不預斯事』,所以我們覺得很感傷。如來的知見,我們是不是沒分呢?這是過去的心情。舍利弗重述他的心情。

 
接下來這段經文就說,『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舍利弗很恭敬合掌,表達他的歡喜,再加上解釋了過去的心情,說:『我常獨處山林樹下』,都是在清淨的地方,『若坐若行,每作是念』,不論是靜坐,或是起來經行。常常在想,想什麼事情呢?『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佛陀為什麼對我們用小乘的教法,對其他人用大乘法在施教?過去實在是無法理解,現在我瞭解了,『我等同入法性』,大家都是一樣,都是受佛陀這樣的教法,其實佛陀並沒有偏心,是我們自己要反省。

 
⊙我等同入法性:自省思惟:同入法性,同聞佛法,並亦契入於無為之涅槃寂境,何猶滯於小乘?

 
自己反省起來,不必埋怨,其實佛說的法都是平等。『同入法性』,大家都有平等的法性,與佛同等清淨的佛性,與佛同等的法性智慧,大家都有,這也是佛陀常常對大家說的話。但是,佛陀為何獨為這些發大心的人授記,我們卻還沒有?我們也很精進呢!

 
⊙法性:諸法之性為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之性即真空,是即法性也。例如水變為波,猶不變水之性也。

 
我們要知道法性,諸法之性即是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就是法性。『真空』就是妙有,『妙有』之性就是真空,這就是法性。就像水,水變成波,波的本質還是水。
 
你將水擾動,它就變成波,這個波的形,其實是水的性。所以波與泡,本來就沒有,它有的是水的性。水的性到底是有或沒有呢?其實,水也要有四大會合,分開也沒有水。
 
你說河,河有河水;說溪,溪有溪水。但是我們現在去看,河床乾了,沒水,溪也沒水,水性會合的因緣失去了,所以現代的環境變動,這叫做無常。這個道理,我們若能透徹,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法性就是這樣。
 
同樣是水,牛、羊、狗、貓全都需要水分,但是牛、羊、狗、貓所喝的水量都不相同,力量也不同。佛陀說法給大家聽,說相同的法,但是根機不同,接受的量也不同,就如牛喝牛的水量,貓喝貓的水量。菩薩和聲聞、緣覺同時在那個地方聽經,同一場的講經,有的人發菩薩心,身體力行,入人群中去度化眾生;但是聲聞、緣覺在樹林之中,也是在精進,為自己在那裡打坐、經行。
 
現在舍利弗瞭解了,所以他將這個心情表達出來,『菩薩受記』,我們就要自己反省,『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是我們自己要檢討,同樣聽法,為何我們無法得到佛授記呢?自己要反省。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在佛還未講《法華經》之前,那個時候不瞭解佛的心法,沒有很體會佛說法的用心,所以不論佛陀怎麼說,我們就是停滯在小乘法,這樣來接受佛陀的教法。

 
⊙不解佛心法,猶以小乘法與以授教,疑自機小,不堪任大?

 
『疑自機小』,就是有自卑感,懷疑自己不堪大任。覺得菩薩要度眾生,就要恆有大志,內心要發很大的願,入人群中去,這樣才有辦法度眾生,要有大因、大緣,才能夠得這種的大果報。自己就是很自卑,覺得力量不夠,所以無法接受佛陀託付的大任。
 
所以,對自己的根機有懷疑,不是佛的過錯,過去是自己沒有發大心。所以不必感傷,我現在瞭解了,只要我發起大心,願意行菩薩道,有一天佛也會為我們授記。
 
所以說,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佛陀那個時代,同時說法,要讓大家瞭解;大根、中根、小根,是同一種的法。大根機的人,佛陀一說,他們就能瞭解,發大心。偏偏我們的根機就是那麼小,無法佛陀一點,我們就通,還是要從頭說起,所以佛陀才須要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說教。
 
總而言之,我們的根機,我們應該要發展出來。就像那隻獨角牛,牠有力量,但是沒自信,有自卑感。其實牛的力是一樣,豈在於多一支角、少一支角的問題呢?力量是一樣,但是只要失去了信心,那個力量就沒了。同樣的道理,希望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