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1月15日】因愛生緣 如父疼子

Community:
Branch:

慈濟不只推動以工代賑,並為海地角聖恩修女會、藍之丘社區學校及神父教區等處發放食物,以舒緩他們缺糧的窘境。上人期待人人以佛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佛心是大慈悲心,我們要學佛陀那一念心,是天下蒼生為疼惜一個孩子的心。」(攝影者:曾永莉)

【證嚴上人1月14日臺北關渡上午場歲末祝福開示】
「時間過得真快呀!一年過去,新的一年接著來。我們要感恩過去的每個時間,更期待未來,還有無量數新的年,都是我們所期待的。舊的年已經確定過去了,新的年是不是也能像過去那樣平安,天天都是感恩的日子呢?」

證嚴上人在1月14日北區歲末祝福中開示:「但願日日每個時刻都是平安,這是我們的展望啊!這樣的展望總是要有人。一個人、少數人的虔誠不夠,我們需要更多更多的人。」

長期以來,上人不時叮囑慈濟人要「人間菩薩大招生」,「我們要做人間的貴人,這樣的人生,不管是長是短,都會是有價值的人生,所以我們要把握每一刻的戒慎虔誠,日日虔誠,時時戒慎。」

積少成多共濟助 以工換糧解凋敝

上人提及日前(1/12)從花蓮出門行腳的第一天,恰是海地在五年前(2001/1/12)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0的強烈地震,剎那之間,整個太子港的建築物應聲坍塌、毀損。「瞬間損失生命有二十七萬多人,難以想像受傷的又有多少?無家可歸的又是多少?」

「整個建築物被夷為平地,連總統府都被破壞掉,總統只能到警察局辦公。當時慈濟人怎麼投入?說來話長!這五年當中,慈濟在海地進進出出為當地所做的事,我們可以看到普天之下,同一片天,同一片地,遠在美國的慈濟人代替全球慈濟人投入,全球慈濟人呼籲每個國家積少成多,一起幫助海地。」

「那次救災,慈濟人走入海地,持續超過一百多天……」事隔不過五年,上人記憶猶新,「1月12日那天我在關渡,那時候每天早上都跟他們視訊開會。我們這裡的早晨是他們的下午,所以他們一大早出去做(付出),到下午就跟我們報告他們在海地的所見所聞,看看我們能為海地做些什麼。」

慈濟隨即進行物資發放、舉辦義診及推動「以工換糧」,賑災期間,志工每天透過網路與花蓮本會連線,回報當地狀況,上人憂心海地長年民生凋敝,如今遭此重創,重建之路必然遙遠艱難。

因災救苦無親疏 宗教合和得安心

「那時候國際間所有人道團體都有進去,受傷的人真多,慈濟醫療團隊也進去,所以有的人做慈善,有的人投入醫療。」上人叮囑志工,慈濟要投注心力在中長期的援助,再思及海地是天主教國家,而與志工互動的多為神父,卻未見修女,認為修女應該更缺乏生活物資與重建能力,請志工探詢當地修女的狀況。

「那是個天主教國家,難道沒有修女嗎?我要他們趕快去找修女,知道她們是不是平安?」地震過後四、五天,慈濟志工在海地本土志工的帶領下,拜訪各地修女,發現修女的修道院及校舍大多已倒塌或成為危樓,修女們只能住在帳棚裡,靠民眾供應糧食;志工為修女們送上食物、帳棚等物資,解除燃眉之急,同時了解是否需要其他協助。

上人指示慈濟志工協助修建,讓修女能有一個安身之處。「但是孩子的學校呢?什麼時候要蓋?不知道,遙遙無期。我們想要幫她們認養學校,可是當地修女不敢作主,她說她們上面有總會,需要總會決定,總會在哪裡?在加拿大多倫多,我們就趕快委託何(國慶)居士(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從溫哥華到多倫多去拜會聖恩修女會的會長,第一次我們提出要幫助,她們表達感恩,可是還要考慮看看。」

上人持續關心,後來又問起何國慶後續進度,於是何國慶再度前往多倫多拜會對方。修女非常感恩,坦白表示剛開始有點猶豫,「慈濟是佛教,抱著什麼心態來幫助天主教建學校呢?所以她開始不敢答應,她是上網看到慈濟原來在國際間付出無所求,同時不分宗教,而且看到印尼伊斯蘭教也受到慈濟這樣的幫助,她就很安心地接受慈濟。」

慈濟的援建計畫於2012年1月21日動工,而慈濟在海地援建的學校,除了聖恩修女會的三所學校外,另外一所學校是海地女童軍協會經營的杜柫榭幼兒園。同年2月,兩位海地聖恩修女會修女及兩位加拿大本堂修女同行來到靜思精舍,專程表達感恩。慈濟援建的三所學校在2013年5月17日開始啟用。

連年苦難勉為生 以愛付出無限期

然而,海地經過五年前的地震後,年年都有災難,震災尚未復原,比太子港更窮困的海地角,有一處被稱為「藍之丘」的地方,居民生活困難,窮苦交加。藍之丘有許多居民是從鄉下到城市謀生,因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這一塊原是沼澤地的土地上,搭起勉強能遮風避雨的簡陋房屋安身。

上人不捨地說,「2014年11月初的大水災,淹水淹到屋頂去,真的很苦,本來就已經窮,再加上大水災,我們得到這樣的訊息,美國慈濟人又投入去勘災,看了實在不忍心。」

「連神父的教堂都可以從外面看穿到後面,教堂也破,真的是很窮。這位神父很有愛心,他說:『上帝派我到窮困的地區來,我很甘願為這區信徒服務。』」當慈濟提出要推動「以工代賑」時,他很歡喜,可是他只能帶動六百多人來投入,只侷限在某個區域。

「另一區是修女,她們看到慈濟人就很開心,原來她們是太子港的支會,她們說慈濟幫她們蓋學校大家都知道,看到『藍天白雲』都很開心,感覺到慈濟到來,她們的信徒就有機會了。」

慈濟不只推動以工代賑,並為海地角聖恩修女會、藍之丘社區學校及神父教區等處發放食物,提供大米、紅豆、玉米粉與食用油等,以舒緩他們缺糧的窘境。與此同時,仍持續推動以工代賑。

上人感恩地說,「總而言之,海地都是苦難連年,慈濟人就是這樣接二連三用心用愛長期付出,今天又要前往海地角藍之丘發放,福慧床也已經送達了。」

發一念慈父之心 疼天下眾生如子

上人期勉人人以佛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佛心是大慈悲心,我們要學佛陀那一念心,是天下蒼生為疼惜一個孩子的心。」上人舉佛陀俗家兒子羅睺羅為例,「羅睺羅是佛陀度出來出家的,佛陀愛天地之間的人人,就像愛羅睺羅一樣。所以我們要學佛陀的這一念慈父之心,疼惜人人就像疼惜一個小孩。」

「師志就是為天下眾生,期待人人人心淨化,希望人人都行菩薩道,開闊心胸。」上人期許,「從凡夫到聖人到成佛,就是要把握每一秒鐘。要邁步行菩薩道的時候,不能說走沒幾步路就喊累,應該要把握時間,做起來才是我們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心要想說救濟就是受功德,把自己放在一旁,真正為天下蒼生,付出無所求,你會做得很開心,因為幫助人是永遠最快樂的人……」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