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1月19日】權實雙運

Community:
Branch:

『心安住無漏法中,清澄境安穩自在,明權實雙運妙用,微妙安住實智中。』

 
修行最重要是顧好我們的心念。心若安得住,我們在迷途中就有一條路能夠回歸清淨如來本性,所以心是非常重要,必定要安住。
 
無漏法,大家已經很熟了──戒、定、慧。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開口動舌、舉手投足都要守規律。什麼話才是適合我們說的,什麼事情是我們應該做的,方向有沒有偏差?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防非止惡,就在『戒』之中。
 
身行若有戒,心自然就定了;定了心,智慧就產生。因為心定如鏡,一切境界明朗現前,我們就不會朝向錯誤的方向。
 
人生,什麼是幸福?幸福的人生就是能讓我們心很歡喜。是什麼樣的歡喜呢?是道。我們行正、道正,走路的方向很正確、不偏差,心就能安穩自在,沒有害怕、沒有惶恐、沒有擔心,這是最幸福的人生。幸福並不是錢很多、不是名氣大、不是權利大,這種利、名、地位等等是很折磨人心的煩惱,因為得失心讓人很煩惱。我們應該知道怎樣才是最自在。
 
在佛經中有一段故事:兄弟二人的父母留下很多財產,但是,同胞兄弟也不一定同一個志向。弟弟勤持家業,希望將父母留下來的家業再擴大,這樣才能表達他的孝順。但是大哥的想法就不是了。
 
大哥想:『到底人生有多久呢?』所以他對人生的名利、地位都看得很淡,也能體會到無常、苦、空的道理,他要追求的是心靈的財富,不是人間虛幻的物質。這是大哥的心境。他認為能瞭解道理,是增加慧命的豐富,所以用心在道業。
 
有一天,兄弟在一起時,原本弟弟對大哥就很不滿了,向大哥這樣說:『你為人兄長應該要以身作則,父母留給我們的家財不只要守住,我們還要擴展規模,讓它再更大,才能光宗耀祖。』但是大哥覺得,『我們與父母有緣,父母生下我們的身,我們這個身體應該要用在有用的人生。看到有人貧窮、病苦等等,我們應該運用父母的財產,發揮救人的工作。你一直守護著家財,這對父母毫無利益。』
 
兩兄弟在那裡辯論,話不投機,弟弟就說:『既然我們無法心志相同,你不務家業,在家裡也是多餘,隨便你想走什麼路,你去吧!』就這樣,大哥出家去了,非常認真用心在道業上,用清淨心守好行為的戒律,讓身心淨戒合一,將心完全靜下來,靜如井水,一點都沒有波動。
 
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他想到弟弟現在是怎麼樣呢?出來行腳時順便去看看弟弟的近況,看到弟弟還是依然故我,大哥就想,是不是能想辦法勸弟弟發心?
 
但是弟弟的執著,不只是看到大哥不歡喜,看到他出家的形象,更是起了無明,惡言惡語辱罵大哥、輕視三寶。所以大哥覺得很後悔,不只沒有度化弟弟,反而讓弟弟造了口業,心很悲切的離開了,但心中一直掛礙著。
 
又經過了幾年後,出來行腳時,看到有一群商人用牛車載著鹽在貿易,一包包沉重的鹽,疊得滿滿一整車。這隻牛已經又老又瘦,拖著滿載的車,又是上坡路,實在體力不支,就在上坡時忽然間倒下,奄奄一息。這位出家人看到這隻牛很可憐,靠近牛的身邊,眼睛一看,運用他很清淨的心來思考,這隻牛好像有他弟弟的形象現前,並流著眼淚。
 
修行者開口說:『弟弟啊!弟弟!你想,過去大哥怎麼告訴你的,你現在的家財與你有關係嗎?如今落得牛身,又這麼瘦弱,來拖這輛車,你的力量撐得住嗎?』這隻牛開始流淚。商人看到這個景象,感到很奇怪!
 
修行者就向商人請求:『請您慈悲,將這隻牛送我吧!』,商人說:『您是出家人,要這隻牛有什麼用呢?』他就談起弟弟過去是一位大商人,生意做得很大,就是執著在經商,守在財、權、名,如今墮落牛身,受著這樣的折磨。
 
這位商人瞭解了這隻牛和修行者的關係,他發了善心,將牛軛拿起來,說:『好吧,您將這隻牛帶回去。』修行者將牛帶回修行的地方,每天對這隻牛說法。幾年後,牛安詳往生了。這位生意人也成為很虔誠的佛教徒,經常向他的生意夥伴轉述這位出家人和這隻牛的因緣,勸大家不要執著財利,應該好好追求人間的道理。
 
這個故事是說,心若澄清,道理就能看得很清楚,覺與迷的方向完全不同,『殊途異歸』,不同的路,歸宿結果就不同。所以我們的心常常要用清澄的境界,很安穩自在;在我們修行的道路上,守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中。若能如此,佛法不論大小乘,『權即是實』。
 
『明權實雙運妙用』。雙運是指福慧,能夠造福人群,也同時提升智慧。常常說『見苦知福』,看到苦難的境界,我們應該更警惕自己要知福、惜福、多造福。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心靈安住,安住在哪裡呢?在實智中。

 
經文說『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

 
諸佛,指過去的佛,很多出現在人間,又滅度了,這樣來來回回的有無量諸佛。每一尊佛都是安住在方便法中,為了度眾生必須入人群中,還是在人群中說方便法,循循善誘,教一切眾生,最終他自然就歸於實道。

 
接下來經文說『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

 
現在釋迦佛所說的法,是傳承自過去佛,面對著眾生,同樣用方便法,未來的諸佛也是如此,這叫做『佛佛道同』。所以說『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那個恆河沙數的數量,還是很多。『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同樣這麼說。
 
我們會想,佛經裡記載要多久多久時間,才有一尊佛出世,但是這段經文說,過去有無量恆河沙數的諸佛,未來也是無量數佛,過去的滅度了,未來還會有這麼多成佛。想想看,這是不是啟示我們,無量恆河沙數的眾生本具佛性,人人都是未來佛。我們既然本具佛性,過去、現在、未來,這個佛性真如永遠不生不滅,只是一念無明,方向偏差,道路就偏向了。
 
就像這一對兄弟,父母同胞所生,但殊途異歸,走了不同方向的道路,結果就不同了。一大群的商人,都為做生意而努力,只有這位大哥覺得人生最實在的道路是修行。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因此才說『值遇佛難』,要遇到佛很困難。
 
真正能用正確的方向,守好我們的心,修好我們的戒,有這樣的智慧去體會人間的道理,這種人不多,所以才會成佛困難。要不然,人人不是皆有佛性嗎?

 
⊙時間長遠無量,成就無量難以數計。修學道法,而成無上正覺者,其數無有量;過去如是,未來亦然。

 
時間長遠,真的可以慢慢體會,體會而覺悟,覺悟之後成佛。當然時間多了,自然就能描述說成佛、入人群中度眾生的人,也是不少,所以『成就無量難以數計』。像這樣在佛法中覺悟,自覺之後,覺他度人,這樣的覺者也不少。
 
『修學道法』,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種自覺利他,『而成無上正覺者,其數有無量』,過去是這樣,未來也一樣。
 
『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過去無量數的諸佛是這樣,現在、未來的佛也是如此,要用種種方便法來隨機逗教,為眾生說法,度化眾生。這就是『演說如是法』。

 
⊙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過現未來諸佛道同,為諸眾生說真實法。唯因一念迷途,方向偏差,歸途曲折迂迴。

 
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道同,不論是過去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哪怕是未來的彌勒佛,所用的教法都是相同,只有一條路,就是菩提大直道。同樣是在這條路上,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度化眾生,終歸還是要說真實法。因為眾生『一念迷途,方向偏差』,才要過去、未來、現在的諸佛,全都要設方便法。
 
但是要好好引導他歸回,不容易啊!歸途真的是曲折迂迴,要用種種方法來度化他。所以,過現未來諸佛也是如此,『以諸方便,於諸行諦理權實,悉能明了』,同樣要用種種修行。

 
⊙過現未來諸佛,亦以諸方便,於諸行諦理權實,悉能明了,演說如是法。

 
現在的釋迦佛隨著過去無量諸佛修行,未來的諸佛同樣也要向過去的佛學習,一樣要修行,要修諸諦理。『諸行』是指種種不同的方法。在修行中的過程,跟隨著不同的佛修種種行,才能夠體會真諦道理。現在若能夠成佛,權、實都能夠瞭解。
 
若能體會這個道理,我們知道要經過諸行,要修行過之後,體會了道路上的心地風光,當你聽到一件事,就能夠瞭解真實的道理。雖然是權巧方便,卻有真實的道理包含在其中,這就是說法的權巧。
 
各位,學佛真的要用心,學佛最重要的是回歸清淨如來的本性,讓我們的心能有清澄的境界,安穩自在,入人群中能夠福慧雙運,發揮智慧。這種『微妙安住實智中』,是我們人人修行的目標。所以,把握當下,能夠體會、瞭解,做就對了。所以人人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