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10日】菩薩無量難思議

Community:
Branch:

『佛道長遠如長空,妙法深廣如大海,諸佛妙覺悟巍峨,清淨妙智如來藏。』

 
佛道真的是很長遠啊!這幾天來一直在說,釋迦牟尼佛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親近過無量諸佛,可見釋迦佛過去為求佛道,已經是多長、多遠。
 
佛道,這是『無為法』,看不見、摸不著,卻是永恆的道理。透徹宇宙,長啊!很長,就像長空一樣。到底宇宙有多長、有多廣、有多高?到現在還無法可測量。佛道與此相同,虛空有盡,佛道、法是無盡無窮如長空。
 
『妙法深廣如大海』。虛空有多大,佛道就有多長;海有多廣、有多深,法就有那麼廣、那麼深。真理、法,真的是包含一切,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無不是法,舉手動足無不是道。
 
在佛世時,有一位修行者,用很虔誠的心要來見佛,用花供佛。佛陀看到他來,『有什麼要求嗎?』『修行,只想求一個道。』佛陀輕輕一句:『放下。』他就虔誠地將花放下,雙手合掌。佛陀又告訴他:『放下。』求道者又把手放下,期待佛陀為他開示。佛陀還是告訴他:『放下。』修行者說:『我想要修行,我想要學道,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就說:『「求佛道」這個念也放下。』就這樣,這位修行者立地開悟,瞭解佛陀所說的,心無雜念、無所求,這就是放下。
 
長遠的佛道必定要先將心放下。放下我們的貪、瞋、癡、慢、疑,一切一切的煩惱都要放下。有求就有得失,所以連這個『求』的心也要放下,才不會有得失心。這就是要用心體會。
 
『諸佛妙覺悟巍峨』,諸佛妙覺悟時,道理巍峨高深。其實這麼高、這麼深、這麼長的道與法,我們要從哪裡開始?就是從一念『放下了』安住心。心安住了,才有辦法體會佛妙覺悟,那個巍峨無上,高如山,深如海。真的是佛法妙覺,高如須彌山,我們唯有安住心才能完全體會。
 
『清淨妙智如來藏』。我們不只是安住心,還要入自己本來就有的清淨如來藏識。其實,法是這麼近,近在我們的內心,還有什麼所求呢?我們只需要瞭解如何回歸如來本性。其實大家既然知道了,只是要如何將心安住,保持著這分清淨的心。這就是我們每天在精進,要聽、要說,還要走得到,所以要身體力行。
 
前面經文說,『其劫名大寶莊嚴』。

 
⊙『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在舍利弗成佛之後,除了國土很莊嚴以外,時間也很長,那個時代的劫名,叫做『大寶莊嚴』。
 
為什麼叫做『大寶莊嚴』?因為華光佛所教化的那個時代,『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在那個國土,多數都是好樂佛法、發心修行菩薩道,所以那個國家以菩薩為大寶。
 
我也常常說,『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確實,看看在臺灣,多少人在發心啊!光是慈濟這個團體就有幾萬人,人人每天都是為社會、為人群無所求在付出。光是環保菩薩就有七萬多人,每一天為了保護大地、疼惜資源,愛惜一切的物命,這樣的菩薩也有這麼多,年齡不分老幼。
 
看,這就是在臺灣的寶。這就是這個時代,在這個國土裡,有這麼多人知足常樂,無所求去付出,這就是寶。何況佛陀為舍利弗授記,發心行菩薩道的人那麼多,所以那個時代的劫名叫做大寶莊嚴。

 
接下來再說,『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

 
在那個國土裡,菩薩很多很多,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究竟有多少人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我們現在全球人口,大約七十多億人。但是佛經寫的,舍利弗還要經過無量劫以後才能夠成佛,這就是在表示時間長遠,還要和很多眾生,生生世世結好緣。這麼長的時間,當然與他有緣的人應該會很多。所以這就是授記未來,舍利弗成佛之後,還有很久以後的人口,發心的人很多很多,無法用譬喻去算。
 
常常說,五十年前的臺灣,人口八百多萬,五十年後的現在是二千三百多萬。想一想,再經過未來、未來,那麼長久,菩薩的數量是算數無法算出,所以『非佛智力,無能知者』,唯有佛能夠知道未來到底菩薩的數量有多少。但願我們現在,人人日日菩薩招生,希望菩薩的數量日日再增加;
 
再來說,『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華譯覺有情。也就是覺悟的有情人,精進於佛陀大覺真諦中。也就是上求佛道,勇往直前,進趣菩提,不忘弘誓,下化眾生。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簡稱『菩薩』。譯為華言的意思,叫做『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人,也就是精進在佛陀大覺真諦中的人。再簡單一點說,就是在覺悟中『上求佛道』,瞭解一分佛法,就消除一分無明,心增長一分慧命;智慧增長就是覺,增加覺分,就是覺有情,覺悟的人。
 
『有情』就是眾生,有感覺的生命。有感覺的生命,不一定是人。一隻蚊子叮到我們,想要去打牠一下,手一動,蚊子就飛走了。牠需要活命,所以牠要叮人,吸收一點點的血,來作牠的活命。而我們人被蚊子叮到,有感覺,瞋怒之心就起來,手就動,很自然想要打牠。所以,人和蚊子都是有感覺的動物,何況其他呢?『有情』就是眾生,很多很多種類不同的生命,叫做眾生。
 
人間是五趣雜居地,有快樂、富裕,如天堂的人間,也有平平凡凡的人間。當然也有心懷不軌,造惡。惡,十惡五逆的人,將來墮地獄;若是不守人倫,就是墮落畜生道;若是慳貪、嫉妒,吝於付出,看到賢人不謹不讚歎,還想盡辦法毀謗他,這樣將來就是在餓鬼道。這叫做五趣雜居。
 
不過,在人道還有四聖,就是四種聖人。佛是大聖人;還有菩薩,就是覺有情,乘佛陀的教法,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救濟人間;還有修一己之善的緣覺、聲聞,就是獨善其身。
 
『十法界』在人間。有佛陀出世,有菩薩上求下化,有獨善其身的聲聞、緣覺,還有享受的天人,還有阿修羅,還有三惡道,這些在人間全都看得到。阿修羅,動不動就要戰爭、要對立。人禍就是出自阿修羅之心,就是心態不平衡,這都叫做阿修羅類。
 
我們平平凡凡的人生,有機會聽佛法,應該沐浴在佛陀的真諦裡,日常生活不要離開求佛道的心。上求佛道的人,就要勇猛精進。這種『勇往直前,進趣菩提,不忘弘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在華光如來,那個大寶莊嚴的時代,那些菩薩就是這樣。他們上求佛道,生活在佛的真諦中,他們在真理之中還『勇往直前』,向菩提道不斷進趣。一方面修學,一方面不忘初發心的四弘誓願。大家精進、認真,沐浴在法流中,就是在準備要度化眾生。
 
有的人會想:四弘誓願,不就是看到苦難的眾生,發心度化。而那個時代,人人都在修行菩薩道,豈會有苦難人呢?所謂『富貴學道難』,在那個國土、時代,人人都很富貴(註:安隱豐樂,天人熾盛),但是有佛法可聽,大家有機會覺悟。真正覺悟的人,叫做富中之富。
 
慈濟裡也很多富中之富的人,他們出錢出力,他們放下身段,他們也是法入心中、行在法中。同樣的道理,未來那個大寶莊嚴的國土,也就是華光佛所教化的國土,有這麼多的菩薩,『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這非常的多。

 
⊙佛智,亦名無上正智,於法無有不知。是即無上正智名佛智,無上正等覺。

 
佛智,也就是無上正智,佛的智慧已經是超越一切的一切,是宇宙的大覺者,非常超越、無上的正智,『於法無有不知』。所以『無上正智名佛智,無上正等正覺』,這叫做佛智。
 
佛道長遠,佛從修行開始,一直到現在是無央數劫,佛道長遠,真的很長。所以我們顧好自己的心,將最微妙的法入心來,用清淨的心去付出,這叫做上求下化,這樣在長久的時間,人人分秒都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