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13日】質直無偽志念堅固

Community:
Branch:

『誠意向道無虛妄,正心堅固無偏倚,信念深植菩提道,實道妙法圓鏡智。』

 
時時都要大家提起信、實、誠、正,這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人格成,佛格就成;人道成,佛道就成。』所以我們修行、學佛,要先學做人。只要人人都把人生的軌道走得正,方向不偏差,這條道路,向佛的境界就沒有差多遠了。
 
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要時時用誠意。『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我們若時時用誠意的心,諸佛自然就在我們的心中,這樣我們的心就沒有虛妄,會很踏實,所以我們要『誠意向道無虛妄』。人際之間互相對待,不要有妄念,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這樣就不對了。我們說話要出自內心的誠意,做出來都是真實的事情。總之,只要誠意向道,自然做事不虛不假,就是真實。
 
『正心堅固無偏倚』。心正,方向就正,正心要堅固。若偏差毫釐,就失之千里了。我們要將心顧好,顧好這念誠意與正心,若能正心堅固,就不偏差。
 
『信念深植菩提道』。信,我們的信根要深。既然有這個因緣,選擇了佛法,這是我們的福啊!不知道幾生世到現在,能聞正法、行正道,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相信,信念要深。菩提根要扎得深,也要展伸得廣,這樣菩提樹才能很茁壯,結實纍纍,從一粒果實生出無量的種子。
 
像舍利弗未來用很長的時間,所結的緣就是那麼莊嚴,尤其國土中都是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的人。這都要用很長的時間,好好去教化,與他結好緣。所以,這一顆菩提種子,根若伸得長、扎得深,這棵菩提樹永遠都是纍纍的種子,全都來自源頭那一顆種子。所以要『信念深植菩提道』。
 
『實道妙法圓鏡智』。我們在誠意、正心、信念,向道無虛妄,堅固無偏倚,深植菩提道,像這樣,都是很實在的道路,從人間路鋪到與菩提道相接近。我們的煩惱一一消除,慧命一一浮現,這一面鏡子不斷勤拂拭,愈擦鏡子就愈亮,照見外面的境界就很準確。
 
佛法實在很奧妙!我看到《雜譬喻經》有一段故事,是說從間接來的發心,有因緣能接受到,就隨喜去做,同樣也是有功德。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佛陀滅度後的五百年,印度的二個小國,其甲國的國王是信仰佛法,他就是供佛、供僧。乙國的國王信仰婆羅門教,有一次,這位國王想舉辦一場盛大的祭典,就用很多的金錢財寶,去製造了五百支幢幡。這五百支幢幡,每一支都是金銀珠寶,以及綢緞流蘇等等,價值很高。
 
這位國王就放出消息說:『若是有人能夠舉起這些幢幡,跳出精彩的幢幡舞,組織一支莊嚴熱鬧的隊伍,我就送給每個舞者一支價值連城的幢幡。總共有五百支。』在附近的國家,有很多貧窮的人,大家都想去試試看,漸漸就湊集了五百人,大家聚攏來了,開始彩排如何舞出莊嚴的幢幡隊。
 
這五百人出發了,走了好幾天,盤纏已經用盡,路途還那麼遠,該怎麼辦呢?其中就有人提議:『我們已經接近了甲國,這位國王信樂佛法,日日都在供僧,時時都在布施。不如我們去依靠僧團,暫時解決吃住的問題,在這段期間也接受供養,等盤纏足夠了,我們再啟程去乙國。』大家認為這樣很好,五百人就到僧團去。
 
在這個僧團中,領導的比丘已經是證聖果了,他在定中瞭解了這五百人的來處。這五百人是在過去無數劫前,在惟衛佛的時代,有一位長者非常虔誠供養僧團、供養佛。他每次若要供僧,他的五百位家奴就很歡喜,大家趕快認真準備,用最好的供養來供佛。
 
這些人從那個時代開始,乘著那分福──長者的供養,他們隨喜付出的功德,生在天上。這種隨喜付出的功德,在天上把福享盡了,再來人間就落得貧窮。但是那個信念善因還存在,由這個信念的善因,有這個因緣再來接近佛法。所以這位羅漢比丘趕快把握因緣,就為這五百個人剃度,讓他們出家。
 
這五百人出家之後,國王將要供僧,這位羅漢就將這五百人帶去受供。去受供之後,大家很歡喜,但是心還期待著未來要去取得那五百支幢幡。羅漢瞭解他們的心,貪念還未去除,所以他就告訴這五百個人,說:『大家既然出家,現比丘相,應該要用最誠懇的心,直心向道,不要有虛偽。要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五百人聽了之後,自己非常警惕:既然已經剃度了,應該好好用心老實修行,用最誠意的心來向道。
 
雖然只是長久以前種下的一個因──隨喜,接近佛法,聽佛說法。只是這樣,他就能夠得到這麼長久的天福,同時那個信念的因緣還是存在。你們想,這個信念的種子,我們要多麼的珍惜它。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在佛法中。

 
前面的經文說,『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恆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

 
讚歎舍利弗以及他那個國土的菩薩,都是在很多很多的佛所,這樣淨修梵行過來,所以每一位菩薩都具大神通,能夠善知一切諸法之門。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這些菩薩已經善入佛慧之門了,既然入佛慧之門,就是因為他們質直無偽,志念堅固。

 
⊙質直者正而無偽,正直之心無諂曲,志念堅固。佛道在體悟通達,眾生本皆具有真如清澄之本性。

 
『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就是說,意念要很誠意,道一定要很正。『質直』就是正的意思,信實誠正的心,自然無虛偽、無諂曲,不巴結人,用我們真實的人格對人群付出,做一個人品典範,這樣的志念要很堅固,這個道心要很正直,像這樣就是心所安住的淨土。
 
佛道在體悟通達,眾生本皆具有真如清澄之本性。我們要體悟,真正瞭解佛陀的教法,體會了佛陀所說,眾生人人本具佛性。我們人人若有誠、正、信、實,人間就是安住的淨土。

 
⊙質直無偽,志念堅固。云:其意質直,是即身心安住之淨土。

 
佛陀再說:『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

 
佛陀說舍利弗未來成佛之後,壽命有多長?十二小劫。現在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壽命多少?八十歲。
 
但是那個『劫』的長,幾天前也說過了,僅僅一小劫,就要一增、一減,八萬四千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減到十歲;再從十歲,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像這樣的時間算數,就可見一小劫是多長多久。
 
那個時候的華光佛,他的壽命十二小劫。可見現在的舍利弗,未來的華光佛,所得到是那麼多,不只國土豐富,那個時代能夠得到那麼多天人、菩薩,都是好人,一片的淨土,又能壽命那麼長。
 
『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就是說在華光佛還未成之前,這段時間不算在內。可見舍利弗未來還有無量數億的時間,他的修行過程中,也是成為王子,王子還是再修行,可見那個時間有多麼長久。還沒有作佛之前,不算在十二小劫裡面,累生累世這樣在修行。

 
⊙除為王子:顯華光亦捨王位而出家。其未作佛猶在累世修學時,明成佛後而壽十二小劫。即為王子修道時不在此數。

 
可見我們要修行,就要很有耐心,從人間鋪路一直到菩提道能成就,想一想,這就是未來華光佛的國土。

 
⊙其國人民,壽八小劫:人民受化,福德殊勝,不惟見佛聞法,並且享壽八小劫也。

 
『其國人民,壽八小劫』。那個國土裡,人民的壽命就有八小劫,這是人民受化,也有自己的福德殊勝。在那裡不只能夠見佛、聽法,還能享有八小劫的壽命。這就是未來華光佛成佛時。
 
我們離佛陀的世代已經二千多年了,舍利弗離開那個時代一直到我們現在,同樣不離開人間,因為他受佛所授記,他必定要在人間,在人群中不斷修福修慧、行善造福,和人人結很多的好緣。這麼多的好緣,生生世世累積,未來在華光佛的世界那些菩薩,各位,我們大家都有份。只要佛陀所說的法,這個法脈我們能永遠永遠承擔下去,我們不離開佛陀的教法,要和這些受佛所教化、前後受記的未來佛結緣,不困難。
 
只要我們的心真正誠意向道,沒有虛妄,達到『正心堅固無偏倚』的程度,甚至『信念深植菩提道』,若能這樣,自然我們『實道妙圓鏡智』就現前。各位,學佛真的是這念誠意,我們若有誠意,誠、正、信、實,這就是我們最穩定,能夠所安住的淨土,這個佛道就在我們的行中完成。
 
我們學佛,真的要很用心,當我們在行善造福,我們現在就能很歡喜,何況累積未來、未來,無量、無量的時代,經過長久的時間累積起來,同樣這個壽命長、物資豐富、環境好,又能精進,能夠時時見佛聞法,這是我們的方向。所以,希望人人要真正的誠、正、信、實,用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