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23日】圓眾生緣而成道

Community:
Branch:

『菩提大道廣直,覺有情人弘願,潔身自愛護心,圓眾生緣成道。』

 
菩薩道其實是很廣很直,一條的菩薩道可以從凡夫地起點,對準了真如清淨的本性,向前直道這樣走去,讓我們能夠很安全到達佛地。不過,還是要我們真正有覺悟。這個法,我們若是覺,則所站的方向就正;而若是迷,一念偏差了,路就迂迴,甚至走上岔道,迷失在途中,怎麼樣都走不到目的地。
 
『覺有情人』就是已經覺悟的人,也已經發大心,知道這條路要回歸成佛。只要大家發四弘誓願,芸芸眾生都是我們將要度的人,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
 
眾生普遍到什麼程度,什麼樣的境界、空間範圍,菩薩的心就隨著眾生的境界、範圍,都要去用心、用情。我們要用心,心若一念偏差,受了眾生誘引,則『本欲度眾生』,卻『反被眾生度』。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覺』還未明,還在模糊中;知道佛法很好,救人的事情很對,幫助人的時候很歡喜,就只是知道而已。
 
為什麼要去救人呢?為什麼你付出會那麼歡喜呢?我們若信得深,法就明。信深、法明,這種覺悟的有情人,用這樣的覺悟,瞭解佛法,不捨離眾生。
 
我們既然學佛,就是要與佛一樣,入人群中。人群有多少,境界有多廣,我們的心就隨著眾生的境界、因緣,抱持著覺悟的深信,心非常明朗,這樣入人群中才有辦法施情。
 
我們常常說『拉長情,擴大愛』。人群中行善、造福、結好緣,這都是一分情。這些有情人,我們都與他結好緣,未來就是我們成就道業的眷屬。
 
『覺有情人弘願』,就是四弘誓願。在這條大菩提道廣又直,這群的覺有情人弘誓願要入人群中去。但是人群,滾滾紅塵,芸芸眾生,我們要入眾生的範圍,必定要具備條件,那就是『潔身自愛護心』。我們自己的心要保持得很清淨,不只是心要清淨,我們的行為要潔身自愛。
 
這樣將心保護好,在人我是非中,能夠用覺有情的智慧去結好緣,解開他人心中的迷惑;不要連我們也入迷、無明的漩渦之中。在人群中不受影響,這叫做潔身自愛。這樣圓眾生緣,然後成道。我們要與眾生來圓一個緣。
 
最近一直都在這樣的範圍與大家分享,舍利弗得到佛陀授記,受記之後,知道他的國土境界的豐富,那麼莊嚴,以菩薩為大寶,『以琉璃為地』。我們娑婆世界的土地是砂、土、石、污泥等等,但是在華光如來的國土,它是以琉璃為地。
 
琉璃,就像清晨天色尚未全亮之時,太陽才剛要浮上來,是金黃色,很亮麗,遠處的天色還是藍藍的、灰灰的,一片清新,非常美!那種美,無法用語言形容,因為變化很快,但是不論它如何轉變,天色都是很美。
 
這一片的琉璃大地,應該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樣角度的美,這就是那個國土的表達。『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七寶雜色樹,常有華果實』,是非常美。
 
『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神通波羅密,皆已悉具足。』這是華光佛的境界。因為他過去已經成就了很多有情,圓滿了那麼多眾生緣,成道之後,未來他的國土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圓眾生緣』來『成道』是多麼重要。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佛為王子時,棄國捨世榮,於最末後身,出家成佛道。

 
這段經文,我們稍微來瞭解它。『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每一尊佛的成佛,他必定要經過了無數佛所,這樣去修行,發心、立願修菩薩道。

 
⊙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始自初發心立弘誓願,從佛聞法,學菩薩道,圓滿自利利他,二利並行,善學菩薩道,華光佛所化。

 
『始自初發心立弘誓願』。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開始要成佛,他的第一個願,必定是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每一尊佛最初的願;從開始一直到終,成佛為止。所以常常說,我們的方向若正確,對著這個方向走。什麼樣的方向叫做正確?度眾生。你若不度眾生,絕對無法成佛,所以必定要去圓眾生緣,你才能夠成佛。
 
從佛聞法,開始發心立願要來度眾生,生生世世,很長久的時間,無量佛所去聞法聽,學菩薩道。學,就要投入去做,身體力行,就是要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一直到圓滿自利利他,二利並行。二利就是自利、利他,這樣平行,從累生累世『善學菩薩道』。那些菩薩都是這樣,累生累世在行菩薩道。
 
這些菩薩是華光佛所化。因為從舍利弗開始,他就有他的眷屬,他願意開始入人群中度眾生,他若每一生世去度眾生,拉長情、擴大愛,這些眾生都成為他的眷屬,累生累世就跟隨他修行。所以說,在這個地方『善學菩薩道』。
 
『如是等大士』,這些菩薩都是大士。菩薩有三個名稱,我們平常都說『菩薩』,覺有情人;其實菩薩還可以稱為『大士』,或叫做『開士』。什麼叫做『大士』?就是成就大事業的人,也就是『指成辦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事志業的人』,這叫做『大士』。

 
⊙菩薩的通稱『大士』,是成大事的意思;指成辦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大事志業之士,如觀世音菩薩即叫做觀音大士。

 
他發大心、立大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教化眾生的大事志業,一切皆已成辦。立弘誓願,在人間去做事情,這叫做『大士』。如觀世音菩薩,也是稱為『觀音大士』。
 
另外一個名,叫做『開士』。已經開悟了,瞭解了,要走入人群,人群中去成就他的緣,要圓緣。『開士』、『大士』都是指菩薩,利益人群。
 
接下來說,『佛為王子時,棄國捨世榮』。大家應該記得,《法華經》的《序品》中,文殊菩薩引述過去二萬日月燈明佛,同名、同姓,前後出現在人間。最後的那尊佛,還未出家以前也是一位國王,生有八個王子。

 
⊙『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聞父出家,悉捨王位亦隨出家。』《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八王子還未出家以前,就是在領導國土與民眾。但是聽到他的父王出家了,甚至成佛了,所以這八王子也發心隨著他的父王出家,開始修行。
 
這八王子都出家,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國土度眾生,各人所度的眾生都一直跟隨著,生生世世不斷地累積,結來的眾生緣,來來回回地圓滿眾生緣。

 
⊙最後身:即生死界中最後有之身;即在生死中最後一次受生的菩薩,最後出家成佛道。

 
『其最末後身』,就是在這個生死中的最末後身。過去隨著業緣,生生世世在人間度眾生,最末後身,就是已經斷了這個業緣生死,完全斷除了,此後都是乘願再來人間,不是業力牽引而來的,所以叫做最末後身。『於最末後身,出家成佛道』。成佛之後,他就要入大涅槃。
 
涅槃不是死去、往生,涅槃就是大寂靜,叫做『入寂光土』。佛的心地已經是在大寂光土,他的心地永遠都是那麼寂靜,如琉璃的光,很清淨的光明,這叫做大涅槃。大涅槃就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叫做寂靜。在這個入大寂靜的境界,叫做寂光土,這就是成佛之後的境界。
 
這個最末後身,就是生死界中最後的身體。這就是覺悟的人,在生死中最後一次受生的菩薩。完成了菩薩的修行,最後就是成佛了。
 
所以說,釋迦佛這一生在娑婆世界,就是他生生世世不斷行菩薩道,最後的末後身。所以二千多年前,悉達多太子降生在皇宮,這就是他最後一次行菩薩道。他來人間出家、修行、成佛,讓現在的人人知道,修行就是要經過這樣的路走過來。
 
為什麼要修行?人生疾苦多。佛陀在芸芸的人群中,看盡了世間的苦難,其實這在釋迦菩薩修道的過程中都已經很清楚了。為了教導人人如何成佛,所以他就現這樣的相,在凡夫群中出生,與凡夫群在一起,那個世界種種的生態,從他內心表達出來,讓大家知道。
 
一個年輕的王子,享受了榮華富貴,看盡了人間的苦難,心不忍!為了解決人人的苦,所以脫離了皇宮,經過了非常多的辛苦修行,最後在大自然的境界中,大樹下坐著,星空閃亮著,忽然間,微睜的眼睛看見那顆星,心光與星光互相會合,這個光完全開朗起來。
 
用這樣要讓大家知道,大家也是在凡夫中出生,大家也都看到這樣的人間疾苦,聽到佛陀所講的道理,他是過來人,我們體會到了,所以我們也出家,我們也修行,所以我們從這樣開始發四弘誓願。成佛的開頭就是要立四弘誓願,生生世世拉長情、擴大愛,在人群中圓滿眾生緣,從凡夫地走回真如清淨無染的大寂光地。
 
這我們也做得到,不過時間要長,才能夠圓滿眾生緣。這是一項很自然的法,也是不困難的法,只是我們要開闊心胸,若愈早圓滿眾生緣,就愈早成佛。你愈早去行善,愈早去造福,愈早去結好緣,因緣若圓滿,自然就回歸如來大寂光土的心地。所以『最後末後身,出家成佛道』,這是每一尊佛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