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05日】解悟有先後

Community:
Branch:

『四眾同聞法未同解,同師同修菩提道直,根機差別解悟先後,見證授記始信此理。』

 
『四眾同聞法未同解』。佛陀的時代,佛陀若在講法時,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四眾弟子同時聽。不過,同時聽,法要能夠同樣的瞭解,不容易。因為人的根機不同,聽的法,理解無法相同,哪怕是同師、同道、同修;依止同一位師父,大家走同一條路,修同一種的法,人人的心所理解的看法卻又不同。這就是我們人的心智差別。
 
所以,學佛真的是簡單,因為菩提道直。這個菩提道真的很直、很簡單,只要你有心要走,只要你用很簡單的直心、深信的心,瞭解之後,發心立願走這條菩提道。
 
但是,根機的差別,解悟就會有先後。道理入心後,若要事、物能會合這個道理,唯有身體力行。就像走路,要走才會到,否則,儘管你在地理上,將五大洲背得很熟,哪一個國家的隔壁就是哪個一國家,它的距離有多遠,這都是紙上談兵而已。你要實地去走,才能真正瞭解距離的遠近,國家的型態、地方的民俗等等。所以路必定要自己走。
 
所以,根機、心智的差別,就如走在同一條菩提道,有的人專心一直走,很快體悟事情;那個想很多、懂很多、瞭解很多的人,走路就會比較慢,因為沿途東張西望,瀏覽周圍環境,拖延了往前走路的時間。所以說來,到達的時間有先後,關鍵在於我們是專心或是不專心。
 
我早上看到一位慈濟人的故事,其實是很平凡,不過人人若能夠這樣,人生要『轉迷為悟』應該就不困難。
 
臺中一位張居士,他在二三十年前,正值臺灣經濟起飛,生意很好做,全家的生活很好,又可以存錢。他說在那段時間,每天只要做半天的生意,剩下的半天要做什麼呢?於是染上賭博,每天都沉迷在『方城』,就是打麻將,從中部賭到南部去。
 
他的哥哥在南部,早就已經走入慈濟來了。哥哥覺得弟弟這樣下去不行,唯有將他帶入慈濟這條路才有辦法戒賭,就和他約定來參訪慈濟。剛好高雄有十輛遊覽車要到花蓮。那時候高雄林居士很會帶遊覽車,都會輪流到每一輛遊覽車去說話,甚至交代帶車的人要在車上心得分享。這位張居士就跟著大家來到花蓮看到慈濟,精舍裡面是如何生活,醫院是如何蓋。
 
那時候正好遇到慈濟醫院三周年慶,因為我們還未完成建學校的工程,所以大家在慶典上,各人舉手發心──未來的工程,我要捐多少;未來的教育工程,又是要捐多少。他在那裡感到很感動,所以向他的大哥說:『我回到中部,開始試試看,我也有很多朋友。』
 
就這樣,回去見到人就說慈濟,開始勸募。那時候勸募到幾千元,他就很高興;去到臺中分會的時候,看到有慈誠隊師兄也是來繳功德款,有他自己發心的,也有很多人委託他的。『哇,幾萬元呢!』他覺得:我以為幾千元就很多了,好啊,『輸人不輸陣』,我有的是時間,就用時間和你拚搏。
 
從此開始不賭博了,他將這個時間到處去說他來花蓮看到慈濟的見聞。有的人聽到,說:『世間哪有這樣的?』他說:『我幫你出錢,帶你去花蓮。』就這樣,一個、一個帶過來,一次又一次,一直都讓他很感動。他覺得:我既然決心要做慈濟,一定要將法入心,我應該要多聽師父的法,應該要再瞭解、體會更多精舍生活的精神、慈濟到底做什麼事情,這樣才能夠回答人家提出來的問題。
 
就這樣開始,錄音帶一直聽。不論講哪一部經,他一定一而再、再而三的一直聽,心就是在法中。早上做生意看到客人,他除了生意的買賣,接下來的時間,就開始與他分享:『我聽到的錄音帶,師父是怎麼說,人生是怎麼樣。』在做生意的場合,還是同樣在轉法輪。
 
有時候他的車上放著《慈濟》月刊、錄音帶,若是開車經過高速公路收費站要繳費時,順便就說:『我這本月刊給你看,拜託哦。』跟在他後面的車子在按喇叭了,他也是說:『你要看哦,拜託哦。』才把車往前開了。這種的熱誠,這種法入心,這樣的精進。他不只是自己有所得,他的會員不斷增加,一直到一個月收十幾萬,才開始接受培訓、授證。
 
這就是在精進,就是這麼簡單。本來很沉迷賭博,家人擔心、親戚擔心,又從臺中賭到南部去。只是隨著遊覽車回來參訪的因緣,有這麼多的感動在他的心裡,所以他這樣發心。一直到在臺中的『幸福人生講座』,我說:『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現在,他也是很精進,不論是度會員或者做環保,真的是很精進。
 
看到他的故事是這麼平凡,不過這念心的轉變,心輪一轉,法輪就轉,人生完全轉換了。二十幾年如一日,這就是解悟。
 
這個『根機差別解悟先後』,當年同時受證的人,是不是都和他一樣精進呢?不見得全都一樣。同樣在那次十輛遊覽車回來參訪的人,是不是都一樣有體悟呢?也不一定。總而言之,要看人的心態、心智,各別都不同。
 
舍利弗得佛授記的場面,也是讓很多人見證,肯定人人都能成佛,端看自己如何下功夫,是不是有耐心。成佛不是一天,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是長長久久,所以我們要發心如初,長久時間朝著一條路走去。所以說『菩提大道直』,這條菩薩道就是這麼寬、這麼直,只要你起點正確,方向不偏差,向前走去就對了。
 
因為你所追求的是與如來同等的覺悟,用自己的真如去契合宇宙間的真理,這是廣大無邊際的覺悟。這種的大覺悟,必定是行善、造福、結福緣,才有辦法度化普天下眾生,才能夠令我們的真如與宇宙萬物的真理互相契合。人間事懂得多少,道理你就懂多少。

 
所以上一段的經文說,大家在那個場面很歡喜,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我們眼睛看得到的空中散花、耳朵聽得到的天樂等等。『雨眾天華,而作是言』,這些天人互相都是這樣。

 
『佛昔於波羅奈初轉法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這些天人都見證過了,佛陀在波羅奈的鹿野苑初轉四諦法時,也是一樣,空中散花、諸天八部很歡喜,那是在初轉法輪的景象。現在說大法、轉大法輪,還是一樣。所以諸天歡喜,大家互相就說:『佛昔於波羅奈初轉法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
 
下面接著這段經文說,『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些天子『重宣此義』,很重要的文要再重複一次,用偈頌來重複:『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分別說諸法,五眾之生滅。』

 
⊙重頌偈:昔日應眾生機,說妙施權小乘法,而今暢演心懷說大法,增強記憶,故需重頌。

 
這是希望大家要記得,佛成佛之後,已經四十多年的『隨他意語』,隨著眾生的根機,佛陀開方便法門,說大家聽得懂的法,是應眾生機,說小施權──說小乘法,施方便教。在法華會這個時候,而今『說妙』,現在就是暢演心懷說大法。
 
很歡喜將他內心那個最微妙,與天地宇宙會合的無為法,用有為法的道理來譬喻言辭,讓人人從有為法的道理體會出無為法的真理。這是多麼的重要啊!所以這段經文,又用偈重述一次。

 
⊙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言佛初說四諦小法,及分別說五蘊等之生滅法,今乃於此轉大法輪也。

 
『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佛陀初次說法是說四諦小法,真的是小法嗎?其實是基礎法。因為生命這種生、老、病、死的苦,乃至天地萬物的成、住、壞、空等等。你若不知苦,就是茫茫過日子,這種人生就真的苦了。在人間,大家都受到這種苦,要體會比較容易。
 
『分別說五蘊』。五蘊,大家每天早晚課,誦《心經》都在念的『色、受、想、行、識』。因為『五蘊』,引起了我們人間很多的生滅法,這種的生滅法,引來了『苦』不斷。所以在過去的四十年間講四諦、五蘊、十二因緣,這都是讓我們能夠瞭解人生來去的道理。四十多年過去了,現在開始轉大法輪。這是天人回憶四十多年前,佛在鹿野苑三轉四諦法輪。

 
⊙天人等眾謂:佛昔於波羅奈度五比丘,說苦、集、滅、道四諦法,為初轉法輪。今於此會乃說此一乘妙法,是為轉最大之法輪也。

 
五個人,第一輪轉『苦、集、滅、道。』『聽懂嗎?』只有一個人懂。沒關係,再來一次,又說『苦、集、滅、道。』『瞭解嗎?』又多二個人瞭解了。還有二個人呢?沒關係,再來一次。講三次,五個人終於體悟了。這個時候開始三寶具足,佛陀就要展開為人間遊化說法,隨機應度的眾生,他就度化,所以這是佛陀初轉法輪。
 
『今於此會乃說此一乘妙法』。現在在法華會,開始說一乘,過去是說四諦,現在總歸於一乘妙法,是轉大法輪。
 
是啊,四諦法、一乘妙法。一乘妙法是最高峰,要讓人、事、物、理能夠會合起來。四諦法,就是在人、事與理的會合。現在人、事、物、理要會合起來,從這個有為法的人間相,回歸到無為法的道理,所以是最高峰的一乘妙法。
 
各位菩薩,學法,真正要從一念心起。其實這條路是很直的路,若我們的心愈簡單,直心作道場,則大菩提道直。若能夠這樣,這條路雖然很遠,準確的道路向前走,總有一天能夠體悟宇宙的真理,與我們的真如本性會合起來,讓我們大覺悟。希望大家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