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30日】方便妙權解脫知見

Community:
Branch:

『佛心覺海慈父愛,思惟作念救子心,設法妙權說三乘,霍然雲消煩惱除。』

 
『佛心覺海慈父愛』。意思是要告訴大家,佛陀覺悟的心包容天地一切萬物,所以我們稱佛陀是『宇宙大覺者』,在宇宙間,佛陀的智慧包含了一切。哪有這麼大的智慧呢?因為他有無限量的愛,所以叫做悲智。悲是慈悲,這種的悲智與宇宙為一體,堪稱為慈父的愛。
 
這種的慈父與世間父母不同,是譬喻他的愛有如天底下的父母,對再壞的孩子,還是用寬大的心原諒子女,還是不斷盼望、期待他的孩子能夠浪子回頭。然而不論如何,父母心就只是一生一世,為這一生親子的緣而已。但是,佛心覺海,這種慈父的愛是生生世世。
 
宇宙有多大,佛的心量就有多大;宇宙有多久,佛的覺性就有多久。佛是四生慈父,這種慈心是永恆的,不是像人間一生一世的慈父,而是眾生恆久的慈父,所以他對天下眾生的愛是永恆的。
 
我們常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到底『同體』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像自己的身體一樣。佛陀的覺海、佛陀的慈愛,看待眾生有如他身體的一部分,那樣的關懷,因此,眾生的苦,佛陀是體會入心。
 
眾生不斷地煩惱、造業,業已經累積成共業了。看,世間已經時時發出警訊,大乾坤災難不斷,水、火、風、地震頻傳,四大不調。所以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感觸,早已預知『未來』,我們這個時代的苦難。他不斷『思惟作念』:三界之內的四生如己子,怎忍心在這天地之間,有這麼多的災難呢?
 
這都是因為人心濁惡!人間的眾生不斷造作、破壞大地,攫取很多天地間的寶物,不斷開挖大山、土地。原本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地球,卻受到人類為了利,不斷破壞。
 
這還不打緊,一般人就只是想著要如何享受、作樂、嬉戲,儘管父親(譬喻佛陀)在外面很著急,一直喊叫著,要大家遠離火宅險境,卻只是傻傻的『視父而已』,不懂得反應。這表示現在天下眾生被煩惱覆藏、遮蓋了智慧,所以反應很遲鈍,總是這樣耽著。
 
『設法妙權說三乘』。佛陀不斷思惟,開啟了很多妙權來說三乘,眾生卻還是慢慢來。到現在法華會的時候,佛陀就開始疾呼,『說怖畏事』,開始向世間人呼籲這個世間的可畏、可怕,真的要怖畏了。也向大家說:『要及時覺悟,趕緊回歸真如的本性。不要再做世間的凡夫,在火宅內,不知道四面災難全逼近了。無明就像烏雲一樣,若能夠撥開,煩惱才能去除。』
 
妙權,『妙』就是真理,『權』是方法。眾生的根機無法直接接受一實相法,我們也有成佛的真如本性,卻不知如何將它顯現出來,佛陀就要用種種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將『我相』去除,將心胸打開,天地宇宙萬物,我們都要珍惜;珍惜了萬物,才能夠瞭解萬物的真理。與人最接近的、最能夠感覺的就是人群,我們要走入人群,體會人群的苦難,若能夠這樣,道理才會清楚,才能夠『霍然雲消煩惱除』。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前面的經文,『爾時,長者即作是念』,這個大宅已經被火包圍,『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不能再等了,來不及了!不能慢慢地來、慢慢地聽、慢慢地覺悟,不可以。已經沒時間了,該要及時覺悟的時刻了。

 
下面經文再說,『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本來佛陀覺悟之後,想要將他覺悟的心靈境界與大家分享,但是眾生愚鈍,無法很快就接受,所以不得不運用方便法,來救拔眾生的無明習氣。講方法,讓大家好好趕快自己撥除煩惱、無明。
 
二千多年了,到底我們眾生經過了幾生幾世,是不是接受到佛法?接受了佛法,是不是有體解到?所以佛陀不斷設方便。我們就是接受了佛陀的方便法,漸漸誘引,不過現在已經不能漸漸地來了,要趕緊了。
 
佛陀將要入滅前的七年講《法華經》。佛陀光是《法華經》就講七年,何況我們凡夫,現代人的生活與佛陀的時代不同。每天都這樣在說,大家是不是有體會到?災難頻傳,我們要立時把心靜下來,好好考慮如何脫離這個火宅?如何能覺悟佛法?如何才能與天地之間共生息?這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反省、覺悟。

 
⊙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長者年邁,急念與子速出,以保安全,免受火傷害。

 
『長者年邁,急念與子速出』。這個火宅裡面的主人,這位長者已經年邁了,看到孩子愈來愈放蕩,他就愈著急。尤其大宅愈來愈破舊、敗壞,不論孩子如何耽著,能夠趕緊出來最好。這是解釋佛陀用他的智慧思惟,要如何設法『拔濟眾生諸著煩惱重障』。

 
⊙此釋思惟方法,拔濟眾生諸著煩惱重障。昏煩之法,惱亂心神,不能顯發妙明真性,是名煩惱障。

 
眾生所執著的是什麼?就是欲念;有了欲念就會癡迷。因為無明欲念,使得我們癡迷。看看現在很多的國家,都是在癡迷中,惹來了很多天災人禍,這都是從欲念的佔有心,變成了癡、迷、執著,造成重重的障礙;其實一般人也是如此。
 
『昏煩之法,惱亂心神』。這個煩惱,就是昏沉,不知道要覺醒,像打瞌睡一樣。聽法就開始睡,睡到說完法了才清醒,這叫做『昏煩』,昏沉、煩惱。這是我們凡夫,對清淨的妙法很鈍,缺少了智慧,對法很鈍、很昏、很煩的障礙。這種煩惱會『惱亂心神』,讓我們的心不專注,雖然在聽法,但是不專心。
 
『不能顯發妙明真性,是名煩惱障』。我們的心還不很專注,戒定慧『三無漏學』還在漏失,還未很堅固,所以法入心,很快又漏掉了,因此『不能顯發妙明真性』,所以叫做『煩惱障』。
 
每天的早課,聽完了法,唱誦《回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業障盡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心是願消三障諸煩惱,但是日常的生活,我們心裡有雜念嗎?若充滿了雜念,是誰的?自己的。自己的雜念,誰能替你清除?自己清除。
 
若是自己『願消』,卻不行動、不清掃它。屋裡骯髒了,希望可以乾淨,但是自己不肯拿起工具來清掃,誰會代替你清掃呢?除非菩薩來替你清掃。但是,菩薩只能代替你清掃身外的東西。就像慈濟菩薩常常去幫人清掃家裡,但是,如何能夠清理到人的心呢?唯有菩薩身體力行,自己將內心先清乾淨,然後用愛投入,清掃別人的家庭環境,這樣感動人、去教導人。
 
所以,『體解大道』、『智慧如海』、『統理大眾』,我們若沒有『體解大道』,就沒辦法消除三障;若沒有深入經藏,心中無法就不能成長智慧;若不成長智慧,就無法修德;若無德行,就無法將煩惱去除,無法度眾生。
 
我們『願消三障諸煩惱』,必定要時時掃除內心的雜念,將戒、定、慧住在我們的心中,才有辦法真正入人群。

 
⊙喻佛世緣將盡,三乘行者未盡取得解脫知見,唯恐救拔不及。

 
這也是譬喻佛的『世緣將盡』。我們一直說來不及、來不及,是真的來不及。佛陀出現在人間,壽命八十,四十九年的說法也很快就過了。因為眾生的根機無法直接接受大法,佛陀要與大家分享,那個覺悟的境界是人人本具,卻沒有人能體會到,因此不得不說三乘法,說了四十年的時間。
 
但是法從口出,大家聽進去一分的法,再生九分的煩惱,還是在六道四生裡不斷輪迴。這是佛陀很擔心的來不及了。現在的時代,已是五濁惡世,誘引人製造煩惱的機會愈來愈多。愛、倫理的情不斷漏失掉,所以佛陀會很著急。
 
尤其到晚年『世緣將盡』,『三乘行者未盡取得解脫知見』,都還是不清楚,恐怕『救拔不及』,所以佛陀心也會急。就像那位長者趕緊再設法,要大家趕緊出來。大家若能夠出離火宅,長者的心才會安。

 
⊙喻眾生失念,貪著執迷於所緣境,而不能明記人初之善,迷失本性,佛心不忍。

 
『喻眾生失念,貪著執迷於所緣境』,都是在攀緣境界,六根緣著六塵,意去取境,開始思惟、開始造作,造了很多的業。這就是凡夫。若是有聽佛法的人,雖然是有聽法,不過還是執迷所緣的境,『而不能明記人初之善』,已經忘記了『人之初,性本善』,因此『迷失本性,佛不忍心』。
 
各位,佛陀是這麼慈悲,希望孩子能夠通達世、出世間法,能夠有無漏智,自己自度還能夠度化諸眾生。
 
各位,時間是分秒不斷過去,法還有那麼多尚未說。現在的人間,生活中無不是法,我們不知不覺,將它當作身外的事情,以為與己無關。其實,同一片天地,天地間有災難,我們如何能安穩呢?所以我們必定要及時覺悟。度人,當然要先度己。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