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6月23日】當聞正法求解脫

Community:
Branch:

『堪嘆眾生因癡迷,無有智慧不知覺;因不驚怖不生厭,不求解脫不知苦。』

 
眾生啊,眾生,真是可憐的眾生。人間這麼多的苦難,看到、感受到,卻沒想過如何瞭解苦的根源,這就是眾生的愚迷。
 
為什麼苦?因為『無有智慧』。智慧人人本具,眾生卻因為貪念偏差了,造了種種錯誤。雖然知道,但是很快就忘記了,很多人都是錯後一時的警惕,很快又恢復同樣的錯。這就是因為警覺性不夠,所以不驚怖,不曉得怕,不曉得怖畏。
 
我們若有警覺性,看到天下災難偏多,看到人生、家庭等等,身心病痛、家庭不得和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人間的人禍,天下四大不調,加上了生命在呼吸間,這些事情,若常常警覺著,怎麼會對人間還有什麼留戀呢?哪還會對人間的欲念生起那麼多的貪呢?因為不驚不怖,不斷犯錯,不對的事情不斷反覆再做,這就是人生啊!
 
可憐的人生啊!不知苦,不懂得求解脫,就是因為眾生將苦當作快樂。道理很清楚,聽的時候知道有道理,但是事過境遷,習氣很快又來了。這種的習氣,就是人生苦的根源。
 
人間,不就是佛陀時代所譬喻的火宅嗎?現在眾生的苦難,不就是當初佛陀警惕弟子的教誡嗎?若將佛陀時代所說的教法用在現代,不就是最適合現代的解藥嗎?
 
我們常常說要『敬天愛地聚福緣』。要敬天、要愛地,人與人之間要聚福緣,這就是在教育我們不要為所欲為。天地之間要四大調和,人才能夠平安。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感恩、尊重,要時時結好緣。鼓勵大家一起來做善事,鼓勵人人來造福緣。這就是我們要不斷教育大眾,取於中道,不能撥無因果,生活中含藏著因果,含藏著教育敬仰的心,含藏著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這全都是教育。
 
我們要瞭解天地的德。科學昌明離不開天地之間,科學家不斷用知識去探究,也是在天地之間。天地現成的物資,不斷用來做研究、發明、探討等等,這都不離天地間既有含藏的物資,這是天地隱藏的德。本來就有的,含藏在天地之間,卻被人類不斷用知識找出來、去合起來。從這樣開始,這個東西合成之後,就大量去破壞大地,大量去污染空氣,造成了四大不調,又損傷大地。
 
人類已經為了貪欲、利益,造成了現在這個世界災難不斷產生。你們想,這不就是對天地之間只存著物欲,無窮盡的貪取,沒有存著感恩天地之德以養人,這種恩德已經忘記了。人不曉得要感恩,只是一昧貪取,『只要我歡喜,有什麼不可以呢?
 
說『無常』,『反正我今天還健康,反正我今天還擁有一切,反正我今天……』就一直短視,只看眼前,沒想到背後隱藏著危機。這是我們人的無知,不覺、不驚怖,這就是眾生的愚迷。
 
各位,我們學佛者是不是應該轉識成智?知識,我們既然知道這麼多了,應該要轉而追求智慧。智是分別智,我們要懂得分別是與非。這個『是』,就是道理,要趕緊用功追求『是道理』,我們要選擇做對的事情、走對的方向。
 
我們每天唱誦『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這個大道的方向既然知道了,為何要讓它一點點的偏差,再慢慢地歸正呢?我們要及時按照道理來走,不要慢慢來了。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要『深入經藏』,我們的脾氣、習氣要及時改掉,這樣才能增長智慧,分辨該與不該,如此才能在這條路上不偏差。
 
我們還要『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若要『統理大眾』,是不是就要當大將軍,或者當總統來統理大眾呢?其實名稱不重要,現在時代不同了,要用什麼方法來統理大眾呢?就是道——道德、典範。
 
我們要照這一條道路的德,內修外行。『內修即是功,外行即是德』。我們內心『體解大道』,要『發無上心』。我們平時求法的心切,要『深入經藏』,才能夠開啟『智慧如海』。有了道路的方向,我們用功內修,外行的『德』現前,這個『道風德香薰一切』。
 
大家法香、道香、德香,聽法認真來聽,聽了之後,心裡有一個道路的方向,我們按照道路的方向走,自然大家看了——這個人很有修養、有德行,說的話堪得相信。這叫做典範。這個典範就是能夠『統理大眾』。
 
做一個人生的典範,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格,脾氣、習氣一定要改。要不然,我們的品格會讓人瞧不起。所以我們要好好培養為人間的典範。
 
智,是不斷『上求佛道』;慧,就是『下化眾生』。智慧是求佛道得來的,有了智慧才會啟開慈悲的心,有了慈悲的心才能夠身體力行,才能夠得到神通妙用以及無畏的力量。
 
『無畏』與『不畏懼』不同。『不畏懼』就是『怎麼樣!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不知道害怕,不知道危險。而『無畏』的力量,就是品格穩定了,做的事情正確,對的事情做就是了,這就是道理。就如我們昨天說過的,哪怕入險地,為了救度眾生,思考得非常周到,不怕。佛陀來人間,就是不怕,因為一大事因緣,為了救度眾生,來回人間。
 
諸佛菩薩不斷來人間,他就是畏懼六道輪迴,怕再來六道輪迴,所以他修行,無央數劫不斷修行,已經覺悟了。覺悟之後,不怕了,他又再回來人間。再回來人間的不害怕,是因為他的品德完成了,智慧具足了,宇宙道理都知道了,所以他為一大事因緣再回來人間度眾生,入人群中而不受人群所污染,這就是大無畏的力量,是已經有自在的神力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學。

 
前面經文說,『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

 
佛陀已經完全瞭解宇宙天地萬物真理,何況人生的心態,全都瞭解了。他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他可以直接這樣說,但是沒有用,因為眾生沒辦法理解。儘管如何地讚歎覺悟之後的境界,就是無法瞭解,所以眾生沒辦法將佛陀所說的教法接受在內心。這樣一語道破六道輪迴的苦難,讓眾生懂得趕緊回歸正確的人生道路,可惜眾生的根機差很遠,佛陀無法這麼簡單點破,所以要用很多的方便法,開三乘的法門來引度眾生。這是前面的經文。

 
下面再接著,『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因為眾生若沒有受過這些苦難,他就沒辦法知道這叫做苦。常常說『感觸』,自己若沒有感觸到,沒有病痛的時候,他以為自己一生都是健康的。
 
『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眾生還沒有受到這些真正的苦發生在他身上,所以他就不覺不知。人都是這樣。『眾生不能得度』,是因為他還沒辦法瞭解這樣的苦難,他還沒有感受到,所以『不聽教法』。

 
⊙眾生不能得度,是因不聽教法,正由五濁障重,未免生老等火所燒,大乘妙法,不能得解悟入。

 
告訴他:『來,你來聽經。』『這麼早?我沒辦法,起不了床。』『冷,沒辦法。』『忙,沒辦法。』很多的『無法度』。因為他就是沒有聽法,不聽法、不受教,哪有法能度呢?所以有很多『無法度』。
 
這是『由五濁障重』。五濁:見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劫濁。在這個煩惱的時代,造成眾生的煩惱,造成『見』的煩惱……,種種的煩惱集在一起,濁氣重重,遮蓋了我們的本性,將我們障礙住了,所以叫做五濁障重。
 
家庭有家庭的障礙,社會有社會的障礙,事業有事業的障礙,貪圖名利等等的障礙,其實是很多。感觸到的時候,已經火來燒身,來不及了。
 
『大乘妙法,不能得解悟入』。已經來不及了,哪有辦法能去瞭解,有辦法能去覺悟呢?人生不懂得把握在當下,這實在是很堪嘆可悲。
 
經文說,『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他不覺知,就不受教,沒辦法瞭解在這個三界中,已經火一直逼近,眾生還是『耽著於火宅而不能得度』,還是耽著在那個地方,沒辦法得度。
 
 
⊙眾生耽著於火宅而不能得度,如凡夫六根癡闇,身心世事全不由己,又不信受正法。

 
『凡夫六根癡闇』。凡夫的六根去攀緣外面的六塵,這樣我們的六識就開始濁氣的障礙,愈在心裡去貪取外面的欲境,所以身心世事全都由不得自己。
 
這就是因為平時沒有好好信受正法。我們若平時有好好信受正法,自然會不斷薰陶內心。法譬如水,能洗滌內心的垢穢。我們就是沒有接受法,沒有洗滌內心的污垢,才會一直沉迷下去,這樣『何由能解佛之智慧』呢?

 
就如前面『火宅喻』的開頭有一段經文,『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所以『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

 
這火宅裡面的人,都是像幼稚的孩子一樣,不瞭解世事,很容易因為沒有人教育就墮落,『為火所燒』。這就是還沒有機緣接受法。

 
『如是,則彼眾生雖具有出世無漏之種子,然將為三界煩惱火之所燒燬』。

 
⊙如是,則彼眾生雖具有出世無漏之種子,然將為三界煩惱火之所燒燬,何由得度,更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我們人人都具有無漏的種子。戒、定、慧『三無漏學』,只要你肯用心,哪一個人沒辦法守戒呢?只要你肯用心,哪一個人的心不定呢?只要你願意學,哪一個人的智慧不能啟開呢?這是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佛性,但是我們偏偏還在三界中,『堪嘆眾生因癡迷,無有智慧不知覺』,這全都是因為我們不曉得怕,不瞭解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不想解脫,所以聽法慢慢地來,脾氣慢慢地改。是不是這樣呢?所以大家要謹慎,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