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7月21日】入佛法藏發願承擔

Community:
Branch:

『諸佛菩薩出現世間,闡揚大法化諸眾生,令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為眾生典範之師。』

 
佛陀以及菩薩出現人間,是為一大事,也希望將佛法覺悟的道理普遍人間,希望人人有機會接觸佛法。『闡揚大法』無非希望人人普遍能夠瞭解,希望『令得無量義利安樂』。大家接受佛法之後,自然啟開智慧,『一理通,萬理徹』,看事情很清楚,做事很明瞭。若能夠這樣,在人群中自然得到肯定、信任,作人間的典範人生。這不就是我們想要追求的嗎?
 
佛法不只是清楚,不只是自度,還能夠度他人。不過,佛陀不只要你去付出,他還要你懂自己、認識自己,回歸自己的本性。我們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只因為被很多無明造作的業遮蓋住,所以我們的真如本性就藏在裡面,叫做藏識、業識,在這個識的深處有我們清淨的如來本性。
 
我們若瞭解了,就要去除無明、去除對人間的迷與惑。人在世間沒有多久的時間,何必庸庸碌碌呢?對自己,不知道人生有多久?對自己,不知道下一刻的生命會變成什麼樣?對自己什麼都不知,卻一直向外、向外,無窮盡的一直去追求,這叫做惑。對自己不知,卻對外面未知數的事情不斷追求,這種因為惑而去造業。所以,我們若瞭解了道理,自然就能夠很清楚的防非止惡了。
 
這就是佛陀來人間『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希望眾生都能夠瞭解這個道理,對無量無數的道理都能夠清楚,這樣『義利安樂』。大家瞭解道理就是『義』,無量的義理都瞭解了,自然智慧通達,對我們修行就很有利,不會去做錯誤的事情。我們與眾生結大福緣,自然人見了歡喜、相信、肯定,這樣不就是眾生典範之師嗎?
 
看到美國傳回來的訊息,慈濟人瞭解師父常常說:要在人群中造福緣,佛法應該走入人群中。他們就開始回歸四五十年前『竹筒歲月』的作法,提菜籃子進菜市場(編按:庫菩提諾農夫市場),用心去邀請。其中有一個果菜農場的菜攤,他瞭解慈濟之後,騰出了菜攤的一個位置給慈濟擺放。志工就擺出我們的環保產品和《慈濟》月刊等等,又將靜思語捲成了一卷、一卷小小的『好話卷』。
 
大家看到這個攤子,都很好奇,『這個攤子到底是在做什麼?』志工就開始解說。很多人就問:『要如何當志工?我要如何參加?』其中有一位中醫師(吳奇)走近時,看到慈濟是在人群中這樣做,很用心瞭解我們在世界、全球救災、救苦、救難的付出。他很感動,捐出了二千元的美金,甚至表示願意投入,能夠多來瞭解。還有媽媽帶著孩子來,懇切的詢問要如何才能參加?這就是志工在菜市場推廣慈濟。
 
他們好奇『竹筒歲月』,慈濟人說明慈濟的源頭來自用竹筒存錢助人。他們瞭解了,有很多人將竹筒拿回去,並問:『我們要如何才能夠將竹筒裡的錢,再捐給慈濟呢?』慈濟人跟他們說:『看是你要來,或是我去你們家,或者你們來我們這裡。』說得大家歡喜,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原來佛法是需要闡揚,需要走入人群,這樣『化諸眾生』。我們若只是要人家來道場拜拜,其實大家都很忙,意願不高。你們走入人群也不必說什麼宗教,因為宗教應該一起來利益社會,才能夠『令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為眾生典範之師』。

 
前面的經文說,『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佛陀也和那位長者一樣,看到孩子在火宅中,不忍心,在門外設三車誘引孩子出來,最後給他們一輛大車。佛陀也是一樣『無有虛妄』,佛陀有很豐富的道理教法,他能夠教育眾生,應眾生所需要。所以我們應該依佛教法,我們接受,也這樣去做,同樣做得到。不是虛妄,是真實、是很誠意的付出。
 
就像菲律賓的保和島,地震災後已經那麼久了,我們幫助之後想要再去,但是獨魯萬發生了更大的災難,所以大家集中力量投入賑災。經過了三個多月,我們再回去保和島,災民看到很吃驚:『大家都沒再來理會我們,為什麼你們會再來呢?』經過了一番解釋,我們再度回來幫助他們,所以我們也是言無虛妄。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

 
⊙此明如來無有虛妄。無而為有,能許而不能與之,謂虛妄。而今佛既有無量諸法之藏,則非虛矣。

 
這是說如來無虛妄之咎。但是,什麼叫做虛妄呢?『無而為有,能許而不能與之』,答應之後卻沒有實現承諾,這叫做虛妄。
 
就像在南亞海嘯那段時間,國際間的救援團體都有去了,我們選擇到偏遠的、最貧困、災難最大、往生者最多的地方去援助。例如,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從首都坐車到那個地方,需要六七個鐘頭。看看那個地方,現在已經升格成為一個縣鎮,很繁榮。不只村莊很繁榮,我們建設的學校也很好,已經成了國立的學校(編按:漢班托塔國立慈濟中學)。在那個地方也成立國際港,又有機場,又開高速公路了。
 
這就是我們有心,那個地方有災難,與他們約定,從開始建設到完成。幾年後的現在再回去看,繁榮起來了。這樣說到做到,叫做無虛妄。若是沒有那個心,或是收了錢,建設只做一半,那就是無心,這種叫做『無而為有,能許而不能與之』,這樣才叫做虛妄。我已經答應了,但是最後我沒給你,這叫做虛妄。
 
『而今佛既有無量諸法之藏,則非虛妄。』佛陀本來就是要暢本懷,希望這個方法能夠給人人,而人人也能接受。因為『諸法之藏』,我們人人都有如來本性,不過是在如來藏的裡面,也就是『在纏如來』。凡夫人人都有如來本性,但是被煩惱纏住了。

 
⊙諸法之藏: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所以,佛陀就是想方法,要讓我們撥開煩惱無明,因此『行權方便』,讓大家能夠『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從凡夫地到達聖人的境地,與佛同樣的地方。佛陀為眾生啟開這個法藏,佛陀來『開、示』,我們眾生要『悟、入』。佛陀不斷釋出他成佛的方法,這樣就是不斷在布施,他無所求付出,只是為了要讓你們知道。
 
就像我們慈濟,過年時,你看多少人來了,既沒有讓他捐香油錢,也沒有給他投錢的箱子,全都沒有。中午了,就是在精舍用餐,每一天都是好幾百桌。還有結緣品給他帶回去,記得慈濟這道法門,這條路很好走,不必讓你花錢,可以讓你得到很豐富,歡喜、快樂。啟發你的心門,希望你能夠接受,也能夠看到這麼多愛、願意付出的人,你也能夠起歡喜心。我們只是為了這樣,無所求在付出,這就是『廣施功德寶』。我們無所求,還是一直付出。

 
⊙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而不悋惜,但因法大機小,佛能盡與,而眾生不能盡受。

 
『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眾生,我們這樣給,他們有感覺到嗎?那也要看我們是不是很誠懇的付出。這就是『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而不悋惜』,這樣在付出,我們一點都無所求回報,付出很慷慨。
 
『但因法大機小』,我們是這麼開闊的心,無私的大愛一直付出,但是,接受到的人有感覺嗎?說不定不太能感覺到,因為『法大機小』。佛陀一下子就要說大法,讓大家知道:你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眾生無法在忽然間接受,所以不得不用三乘法。
 
小小的根機,聽了之後,『清楚嗎?』清楚的人他們就入心,預防不要造惡業,清淨自己的本性,他就獨善其身,守在自己。若是根機大的,他願意付出。就像美國慈濟人在菜市場擺攤子,也會遇到那位中醫師,一開始捐出了二千元美金,他還要投入、還要來瞭解。像這樣,就是選擇大白牛車了,他願意為人群付出,這是大法大機。要不然,『大法小機』是吸收不了。有這麼多清淨的水,而你只用一隻碗,當然很多水漏掉了,因為不堪接受。所以『佛能盡與』,他不斷給予,『而眾生不能盡受』,就是我們沒辦法全部接受。

 
⊙就佛施教而言,為以智力施與眾生一大乘法,其實皆為眾生本有之法,唯待佛開示而後能知有,故以為佛與之耳。

 
『就佛施教』來說,『為以智力施與眾生一大乘法』。佛陀付出、教育、布施給眾生,全是一大乘法,要讓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有成佛的本能。其實我們本來就有如來的藏性,所以說『其實皆為眾生本有之法』。但是『唯待佛開示而後能知有』,因為我們過去都不知,都受了無明覆藏,佛陀來啟發我們,讓我們知道人人都有如來藏性,有與佛平等的如來本性存在。所以說『以為佛與之耳』。

 
⊙又如來法性圓滿,智慧如海,其所教人等同一法,但眾生祗能隨量領受,故曰不盡能受。蓋倘能盡受,則即眾生即佛,亦無受而受矣。

 
『如來法性圓滿,智慧如海』。其實,佛是這樣,我們同樣也有這個智慧,只是被煩惱埋藏住了。
 
『其所教人等同一法』。所要教人的,其實只有一個法,就是大乘法。不過眾生只能夠『隨量領受』,隨眾生的根機,大根大器者,佛陀說的法就變成大法;若是小根小智者,佛陀所說的大法就變成小法了。佛陀隨眾生的根機說法,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法,要讓人人能夠聽懂、瞭解,能夠成佛,但眾生只能隨根器領受,『故曰不盡能受』。
 
經文裡『不盡能受』,是指佛陀說的大法,大家不一定都能瞭解,所以還要繼續『行權方便』,才能夠明白其實眾生就是佛,佛也是從眾生開始修,佛與眾生是平等。佛陀這樣的大慈悲,以開闊的心胸來教育我們眾生,所以希望人人要用心,日日要縝密思惟,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