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15日】乘三乘而得樂

Community:
Branch:

『眾生雖聞大法教誨,不肯信受無法受教,世智辯聰稚小樂著,既無大志復著三界。』

 
瞭解嗎?眾生雖然聽法,聽了之後卻無法用心接受。法沒有入心,何況生活中能夠如法呢?
 
『不肯信受無法受教』。修行之後,不肯信受佛法,又不想聽法。不聽法,哪有辦法接受教育呢?所以『世智辯聰』是『稚小樂著』。這樣的人就是只靠自己,『聽了,也是這樣,我知道的又沒有比較少。』這種世智辯聰。甚至更貢高的,連信受、聽聞都不想要。就像幼稚的孩子一樣,只想玩,還是在三界內隨心所欲。或者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互相計較,像這種都是很幼稚的人。
 
這樣的人都是為私己,『既無大志復著三界』。這種修行人,不肯發大心、立大願,不肯認真接受佛法,入人群中付出,只是想到自己,還是耽戀在三界內,無法跳脫。
 
我們昨天說過『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只有戒、定、慧,這樣還不夠。解脫、知見解脫,才真正是我們的慧命接觸了佛法,天地宇宙合而為一,心寬念純,心包太虛,為天下事,不為私己。
 
就像佛陀修行、成道、人間化度,經過了十多年後,他想到釋迦族,想到父親、阿姨、親族,應該也要度化。佛陀就向僧團一千二百五十人宣告:請大家儀容端正、舉止如法,表現出你們莊嚴修學的涵養,隨我進入迦毘羅衛國。
 
因為佛陀瞭解迦毘羅衛國釋迦族的人,自視種姓高貴,所以很傲慢。因此,必定要有十足莊嚴、儀態端正,才能降伏這些我慢貢高的種族。
 
僧團抵達迦毗羅衛國,消息傳開了,大家很歡喜,皇宮也聽到了。國王就要全國人民趕緊灑掃街道,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這樣恭敬迎接佛入王宮了。
 
佛陀向淨飯王說法,全宮殿內,大家也來聽法。淨飯王聞法之後,很瞭解了:原來太子離開王宮去修行,是為了人間大事。所以他很歡喜,想要如何讓佛法更昌盛。看到這些一千多位比丘,這麼莊嚴整齊,這麼有威儀,希望僧團能夠再更多人,他就指派貴族或是王親國戚,只要有兩個以上的兒子,就可以一個去出家。
 
在貴族之中就有五百人。大家落髮之後,換上了僧服,都很莊嚴。但是,要來求佛教誡之前,就要先向僧團一一頂禮,才能夠到佛前受教誡。
 
這五百人裡面,有一位在王族中的父輩,稱為拔提釋王,他的身分很高。他向僧團一一頂禮時,來到優波離的面前,他遲疑了,久久不願意頂禮。『我這麼高貴的身分,我是釋迦族,為什麼要向一位賤族頂禮?尤其他曾經是我的奴僕。』
 
佛陀就對他說:『人人生而平等,一切生命都是平等。首陀羅也是人,剎帝利也是人。同樣是人,都有生老病死的苦;同樣是人,有求不得的苦,有怨憎會苦……。這種的苦,世間人人都平等,何必去分什麼貴賤呢?既然出家了,你就要放棄分別心,放下貢高驕傲的心。』
 
聽懂了,拔提釋王明白了,虔誠向優波離頂禮了。當他這樣頂禮下去,起來,心輕安自在。接著就與五百位王族,大家一起向佛陀頂禮,接受佛陀的教誡。
 
有一天,到了墓地,周圍曠野,他在那個地方打坐、經行,思惟佛陀的教育。忽然間,他這樣說:『哎呀!我過去在皇宮,有很多勇士隨身保護我,有很多人伺候我。我總是心不安,覺得惶恐,需要人保護。但是,現在我隨著佛陀在外化度,吃飯要自己沿門托缽,住的是樹下、曠野,這種的生活,我怎麼這麼歡喜呢!我怎麼每天都這麼輕安自在啊!哎呀,真是很奇妙,這種的生活,我竟然一點煩惱都沒有。』
 
阿難看到了,也聽到了,就將這個消息報給佛陀。
 
佛陀也讚歎:『拔提已經將憍慢心折服了。』從這樣開始,他證得阿羅漢果,出離三界,得『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歡喜!
 
這就是佛陀所要教育的。也希望我們人人都能夠這樣,接受佛法之後,能夠天地之間自在輕安。

 
前面那段經文,長者『告諸子等:我有種種,珍玩之具,妙寶好車,羊車鹿車,大牛之車』。

 
我們昨天說過了。這位長者看孩子出來了,還要讓孩子更歡喜,去選擇更大型的車。
 
那就是要讓我們知道,同樣聽聞佛法,我們光是聞法,『知道』就好了嗎?我們要用功去除煩惱。就像拔提釋王他去除了煩惱,歡喜、自在、快樂,因為心裡的法已經開始豐富起來了。

 
下面這段經文又說,『今在門外。汝等出來,吾為汝等,造作此車,隨意所樂,可以遊戲。』

 
大家在門外,『你們都已經出來了,我為了你們大家造了這些車,不同大小的車,隨你們的願,選擇自己歡喜的,你們可以隨心所欲,隨心所樂。』『樂』就是歡喜。『可以遊戲』,接受了這個法,你們可以很自在應用這個法。
 
這是佛『初說四諦,三轉法輪』。

 
⊙今在門外,汝等出來:佛初說四諦三轉,教他自證。『今在門外』,皆能出三界宅,得安穩處。殷勤招喚『汝等出來』,重頌勸轉。

 
這昨天我們也說過了,『三轉』,苦、集、滅、道,『教他自證』。你們應當要知道,不只知道苦,還要深深體會人間是這樣,所有的煩惱,你們應該要斷,還要修,還要證。

 
⊙吾為汝等,造作此車:再勸證轉,佛能造作車乘,即是引己所證。『造作此車』,以三車本無實體,然妙法恆存。

 
『吾為汝等,造作車乘』。用車子,不只給自己坐,還可以載人;法,不只是聽,還能夠斷煩惱。這是接引人人能夠自己證知,自己能夠去體會苦、集、滅、道。
 
像我們作志工,去見苦知福,要不然你們不曉得自己是很有福的人。多少人因為見苦,瞭解了,『我很有福了,我還要再求什麼呢?看別人的環境這麼苦,他都有辦法忍受,我還有什麼不能忍耐的呢?』所以,不要再去造作不好的緣。
 
我們要消除業障,才能夠得智慧明了;要斷煩惱,才能夠消業障。所以,『集』來的一切能夠消受。人家說:『隨緣消業障。』我們接受這個因緣,不要再造新的惡業,逆緣會過去,重新再結好緣。所以,結好緣、造福因,這樣再開始。
 
所以『吾為汝等,造作此車』,這是為大家所造作的車,大家要好好接受。
 
『造作此車,以三車本無實體,然妙法恆存』。其實,三車哪有什麼實體呢?羊車,羊能拖車嗎?鹿車,鹿拖的車,是類似人力車嗎?鹿的力氣小,腳那麼細,牠哪有辦法拖車呢?但是牛車,牛的體力強壯,牠就有能夠拖車了。
 
這就是要我們瞭解,佛陀最初從『四諦』開始說法,直到讓人人能夠接受一切空,『生老病死』到頭來也是空;一切物質是會集成名,從『無』這樣集過來變成『有』。
 
想,光是一件衣服,要經過多少道工序、多少器具?有這些人力、器具才能夠完成這件衣服。所以說起來,世間哪一樣東西不是聚合而成呢?天地之間,萬法本空,因集而成。這些『集』若解離了,什麼東西都沒有了,什麼東西都不必用了,空啊!不過,人活著,非用不可。妙啊!妙有啊!
 
我們三餐這樣吃,這道菜、那道菜等等,吃進肚子裡,我們體內的營養成分,就是靠這麼多複雜的東西會合。我們卻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口欲。
 
若問:『你是醫師,你怎麼高血壓?』『沒辦法,我就是比較愛吃什麼。』醫師也自己控制不住。這就是不受教。因為醫學已經告訴你,你明明知道,卻還要抽菸、喝酒,還要……,很多不該有的事情,自己不懂得去平衡。
 
同樣的,我們修行也和這個一樣。我們修行佛陀的教法,為什麼我們不解脫?為什麼我們煩惱這麼多?為什麼我們習氣還這麼重?這和醫師知道醫學,卻沒有用在自己身上,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呢?我們知道法,能說很多的法,但是也沒有用在自己身上,所以,這樣一個很好的修行機會,總是在『戲論』中空過。這實在很可惜!
 
所以說,『三車本無實體』。『一切皆空』這個道理我們不知,所以時時執著。
 
我們也曾說過,宇宙本無實體,宇宙包含很多的法,但是沒有一個實體,這個實體是人造的。『然妙法恆存』,不過法是永遠存在。不論人所造成的有為法,它會被破壞,不過它的理還是永遠存在。這個東西被破壞了,但是它的原理存在,只要再組合起來,還是同樣的物質。所以說起來,這個妙法永存。

 
⊙隨意所樂,可以遊戲:重頌長行所說,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繫,乘是三乘,而自娛樂。冥斥二乘,不堪任重道遠,僅可自利遊戲而已。

 
『隨意所樂,可以遊戲』。我們若能夠明白這些道理,就能在所有的法悠遊自在,輕安自在,道理自在,沒有什麼樣的苦。就像長行文說『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繫,無所依求,乘是三乘,……而自娛樂。』
 
我們在長行文有這段經文。這個三乘法都是聖所稱歎,諸佛菩薩所稱歎這個三乘法,你要先聽進去,然後斷煩惱,然後要發大心、立大願,行在菩薩道中。這麼多的法,好讓你悠遊自在。
 
這也是暗中在鞭策,你只會聽,卻不知道要斷煩惱;你只知道要斷煩惱,卻不關心天下事。這就是佛陀在鞭策不堪任重道遠的人,只顧自己有得休息就好,不知道還有多少事情應該做,只顧自己遊戲,得到一點點法,就在那裡戲論遊戲,這樣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學法要真正學入心,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