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9月21日】尼國拔苦 如法平等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開示:「佛陀提倡人性平等,人人都是平等,眾生都平等,可是他也知道假如他繼承了王位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風俗和觀念。他想,人世間都是迷,在迷茫中才會這樣起分別心,唯有用宗教才能改變人生,打從內心的深處裡,打開心門來接受這種眾生平等。」 (攝影者:黃宗保)

【證嚴上人9月20臺中行腳上午場開示】 
「佛陀的出生地迦毘羅衛國其實就位於現在的尼泊爾,尼泊爾苦難偏多,從佛陀時代,他所看到的都是苦難眾生,兩千多年來,他們在生活上、風俗民情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所看到的都是苦啊!佛陀在這樣的環境中,體會到人生的苦難及階級不平等。」 

證嚴上人行腳臺中第四天,一早即聽聞前往尼泊爾賑災的團員對於尼泊爾傳統文化中種姓制度的體驗與分享,不禁感慨佛陀慈悲等觀的眾生平等觀念,還需要更加努力深入當地的人心。 

佛倡慈悲平等愛 破除階級未竟功

「看到了那一張相片,很震撼!這個孩子撿了一朵花,要來獻花,很開心,但是後面有一位也要來擁抱,因為我們在那裡都一直接近他們,很自動的展開雙手要擁抱他們,相信他們也是很想學我們的擁抱;可是看到了後面的那一雙手,想要擁抱卻是不敢接觸,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還是賤族,所以不敢觸摸。」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世時,當地社會上即存在著以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姓階級的社會,視婆羅門為最高階級,首陀羅為最低下的階級,且世代承襲。如今在尼泊爾,這樣的傳統文化仍然留存於一般居民的生活中。 

「佛陀提倡人性平等,人人都是平等,眾生都平等,可是他也知道假如他繼承了王位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風俗和觀念。他想,人世間都是迷,在迷茫中才會這樣起分別心,唯有用宗教才能改變人生,打從內心的深處裡,打開心門來接受這種眾生平等。」 

開放心胸除迷思 貴賤無差體法喜 

此次尼泊爾強震,慈濟首先以賑災醫療團隊進入當地,以醫療、慈善在當地開始樹立賑災典範,後來又慢慢轉換成以教育、人文為主的賑災規劃,將佛陀慈悲等觀的人文內涵,分享予當地人士。 

「當地很有名望的像杜加先生一家人,還有查德里先生,他們兩位都前後來到臺灣也都來到花蓮,跟我承諾他回去了以後一定要投入慈濟。那杜加先生呢,這一個家族是三代人都投入,那個時候我們發現大部分孩子都長頭蝨,我們就開始幫他們洗頭髮……沒有想到杜加先生的太太還有三個女兒都同樣投入幫忙,這樣的畫面看了實在非常的感動,他們四姓階級分得那麼清楚,何況說是以尊貴的手去洗賤民的頭。」 

然而,這一次他們卻做得很感恩,並且向上人表達,如果不是慈濟的話,他們的心胸不會那麼開放,更無法感受到開放的心胸,原來竟是那樣的快樂。 

「沒有封閉自己,他們自由多了,好像開放了自己,這都是我們走過尼泊爾的路,我們也做過佛陀想要做的事,但是還沒有達到;我們已經看到了,看到了貴族能放下身段為賤族去服務。」 

蓮出汙泥醒濁世 入法輕安喜無量 

《無量義經》有云:「苦既拔已,復為說法。」慈濟志工以人間菩薩的使命,走人災區膚慰苦難,將受災鄉親從苦難中拉拔上來,讓他們的身心安住之後,開始用佛法讓他們更能理解人世間的苦難,更能從苦難中的解脫出來,看開人生的道理。 

「他一開放了,心靈世界會更寬、更大,多開放啊,就不需要這樣的禁忌!而且苦難人受到了尊重與愛,沒有被分別,叫做『慈悲等觀』。我們既然要學佛陀,以佛心為己心行菩薩道,慈濟就是在提倡人人都是人間菩薩,人人都要學會大乘法,佛陀教導我們走入人群中。」 

在佛教裡,常以蓮花來代表佛法,因為佛法在五濁惡世裡,就如同蓮花開在汙泥裡一樣,蓮花以汙泥為養分而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而汙泥池也因為蓮花而美化。上人開示,菩薩在苦難的五濁惡世裡,面對每一個人的見解不同產生的無明網,也要用很輕安的心來面對。 

「第一要發心願,誓度眾生;第二要入智慧海;第三要常知足,身心要輕安;第四要法入心、歡喜心,時時歡喜無量。」 

上人慈示,「我們有那麼大的團體,就是人人願意合和互協付出,所以我們要時時心存感恩,這也是很大的布施。還有要尊重,尊重就是合和的供養,我們彼此就是要感恩喔,互相恭敬尊重,這也都是尊重的供養,還有身行的大愛,這叫做法的供養,我們每個人身體力行無私大愛,就是法的供養。」 

最後,上人祝福大家日日行三供養─「感恩供養,尊重供養,身體力行供養。」若能如此,就是福慧雙修。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