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22日】恆持剎那行於大道

Community:
Branch:

『時間苦短莫空過,恆持剎那當把握,切莫耽樂離正道,修心養性行大道。』

 
時間過得很快,行蘊不斷,不論天亮或日落,無時不在運轉中,時間一點點都沒有停歇,所以我們要『時間苦短莫空過』,要『恆持剎那當把握,切莫耽樂離正道,修心養性行大道』。
 
這是很重要。既然時間苦短,稍縱即逝,我們必定要好好把握剎那。因為前一瞬消逝,後一瞬不斷出現,這種循環,我們要把握,遇到因緣時,要趕緊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常常說,我們的一念間,與外面的境界因緣接觸,好的因緣來時,我們把握住了就要永遠恆持。這個永恆,是由於剎那間我們有及時把握,才有這個永恆。就像我們聽聞佛法,若是有因緣遇到佛法,一句話,可能終身受用。
 
常常想到當年,我的師父和我,在臺北慧日講堂,那個場地,那個景象,在我的腦海中永遠沒有抹滅。這個永恆、恆持,不論我現在遇到任何人、事、物的困難,都會浮現出那個場景、這個聲音,我的師父告訴我:『你我師徒因緣特殊,你決心皈依,記住﹃為佛教,為眾生﹄。』這個境界依然歷歷明明在腦海中。這叫做恆持。
 
那幾句話,不到二三秒鐘,我這輩子都沒有忘掉。當然,這輩子做不完,還有來生。
 
雖然我們常常說緣生緣滅,但是真理、法是永恆,我們這輩子終生奉持,同時再發願,來生還要緊接著這種循環,接續下去。
 
就像佛法二千五百多年了,現在佛法還在人間,佛陀的慧命沒有滅。雖然佛身已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取入涅槃』,身體是不在了,但是佛陀的精神、理念、法,還活在人間,叫做『法身』;法身,就沒有生滅。
 
佛陀是生生世世在成就慧命,直到成佛之後,倒駕慈航來人間。他現相人間,壽命取在八十歲,不很短,也不過長,很正常的人生壽命。這就是要現相讓我們明白,他和我們都是一樣的凡人,有生、老、病、死,但是那個精神理念、真如,就沒有生滅相。所以,無始以來就有這個法,人人本具覺性,人人都能會合宇宙的道理。
 
這是佛陀的愛,『無緣大慈』,永恆的大愛出現人間。而我們現在接受了佛陀的教育,應該將佛教普遍傳達出去,普及人間。所以,『為佛教,為眾生』,我們必定要恆持剎那,永遠好好把握住我們發心的那一念間,那一剎那,所以叫做『恆持剎那,把握當下』,永遠永遠要把握住。
 
『切莫耽樂離正道』。不要貪戀人間嬉樂,不可以,這都是無常。人間的嬉樂很容易使我們耽迷下去,使我們起心動念、煩惱、貪欲等等,無明惑業就是在耽樂中發生,若是一耽著欲樂,就容易偏離了正道。
 
所以,我們要好好『修心養性行大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接受佛法之後,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行大道。
 
我們誦<皈依文>時,『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那個『大道』,就是大菩提道,就是大覺悟的道路。我們要好好將佛法入心,好好修心養性,啟發這分宏願。
 
靜思弟子都要有『四弘誓願』。靜思法脈所傳承的,內修『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就是我們靜思法脈,人人既發心了,就要有這『四弘誓願』,這就是『行大道』。
 
我們入慈濟宗門,『慈濟宗門人間路』,我們要入人群中去,所以要發『四無量心』──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
 
為眾生的幸福,我們願意付出,無後悔。眾生苦難,我們一定要投入去拔除他的苦難,任勞任怨,絕對無怨無尤,『很辛苦,我甘願,我無怨』。付出之後,輕安自在,『大喜無憂』。因為眾生在苦難中,我們已經付出,將他救拔出來了,也啟發他的心了,他已經身心安穩,我們無憂愁了。我們自動自發,願意捨,『大捨無求』,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
 
這是我們的菩薩道,內修『四弘誓願』,外行『四無量心』;內修是靜思法脈,外行是慈濟宗門,這是一個很完整的福慧雙修。慈濟宗門是修福,靜思法脈是修慧,所以福慧兩足。這就是我們要在時空中好好把握。
 
過去,大家很嚮往美國經濟好、科技發達,都說那裡是人間天堂。但是看看,人禍、天災,景象歷歷傳到我們的眼前,人生是這麼無常啊!

 
所以經文就說,『多諸毒蟲,魑魅可畏,大火猛燄,四面俱起。』

 
人生啊!很多種種不安全。毒蟲就是猛獸,譬喻我們的心。心外有這些動物,其實,毒蟲猛獸也在我們的內心,或者我們待人接物,同樣隱伏著毒蟲猛獸。更可怕的,就是『魑魅可畏』,來無形、去無蹤,那種很迅速,反個掌、翻個臉,就是這麼無常。你看龍捲風這樣捲過去,瞬間房子都毀了,人命在呼吸間,看那個境界。這種世間真的是如『大火猛燄,四面俱起』,我們豈能再耽戀?
 
趁著我們這一生,我們現在能夠聽、能夠做,我們有現在這個因緣,要好好把握,否則『一失人身,萬劫難再』,來生是不是還在人道呢?還未聽到佛法以前,我們到底造了多少的業?我們都不知。不過,我們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不要一點點再偏離正道了,好好修心養性,行在大道,這才是我們未來人生的去向。

 
下面這段經文,『而此諸子,貪樂嬉戲,我已救之,令得脫難。是故諸人,我今快樂。』

 
這是一種譬喻。因為眾生無明,還在人間繼續貪、瞋、癡、慢、疑,『貪樂嬉戲』,所以佛陀來人間『開、示』,要度化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而此諸子貪樂嬉戲:喻諸子之出世無漏種子,緣起非易;今在無明塵沙覆障之中,貪樂嬉戲仍易被燒害。

 
四十多年了,這些弟子藉由聽聞佛的聲教,瞭解佛法,『瞭解了,我要斷煩惱,我要持戒、定、慧。』這是很不容易。這些弟子,人人都是『出世無漏種子』,真的『緣起非易』,這個因緣要成就,實在是很不容易。
 
『今在無明塵沙覆障之中』。雖然這個因緣殊勝,無漏的種子也已經入心了,不過,我們要很注意,無明就像塵沙一樣,我們若是沒有好好時時用功,這個塵沙不知什麼時候會從縫隙鑽進來,障礙我們,無法向前進。這種障礙就是來自『貪樂嬉戲』,所以還耽戀在這三界中。
 
各位,用心想想,我們是不是還有塵沙無明呢?這是很細很細的無明,這種『我要』還執著住,這種的無明還有沒有?我想,大家在內心都回答師父,肯定:『有。』這個『我要』的執著還有。『我要我的孩子娶好媳婦。』『我要我新過門的媳婦,趕緊生孫子。』等等,很多。這就是人的執著。

 
⊙我已救之,令得脫難:眾生愛著見思,不能自拔,佛慈悲愍迴入娑婆救拔度化。
 

佛陀說:『我已救之,令得脫難』。佛陀已經為這些弟子播下種子,佛法已經入心了。因為『眾生愛著見思,不能自拔』。眾生那個貪愛的心,還在見思惑中,不能自拔。所以佛陀必定要用慈愍的心,不斷迴入娑婆救拔度化。
 
總而言之,人人都有與佛陀同等的真如本性,佛陀栽培我們,尚未成就,所以他要不斷迴入娑婆來救拔、度化眾生。由於要得到這個因緣不是很容易,而現在已經播下種子,有了緣,所以佛陀說『我已救之』,有種子就有救了。『令得脫難』,能夠讓他慢慢瞭解、脫離。

 
⊙是故諸人,我今快樂:表明歡喜之由,因子免難。善順適從父心,結成歡喜,故言我今快樂。

 
『是故諸人,我今快樂』。大家要知道,我現在很歡喜。這是佛陀的晚年,已經年紀大了,講《法華經》就是準備將入涅槃之前了。過去的四十多年間,說法四十二年後才講《法華經》,所以佛陀說這些都是我已經播下的種子,這些種子已經是無漏,有戒、定、慧。雖然還有塵沙惑,但是這個種子入心了,我現在快樂,我應該沒有掛慮了,快樂。這是表明佛陀歡喜,因為這些孩子既然心中有了種子,懂得耕耘這片心田了,自然會有收穫。
 
『善順適從父心』。這些孩子已經瞭解父親的交代,譬喻眾生已經瞭解佛陀的教法。所以,大家已經懂得順從,父親也能夠安心了。佛陀看到弟子願意棄小就大,開始一一要發大心,佛陀也就安心了。『結成歡喜』,因為這樣集合起來,佛陀安心歡喜,所以叫做『我今快樂』。
 
其實,佛陀所說的快樂,只不過是一段的緣。這一場結緣即將告一段落,佛陀覺得時間已到了,看到弟子也慢慢在接受,瞭解是要取大白牛車,自度度人,所以他安心了。
 
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佛要用心,不要再耽著世樂,人生無常,時間不斷過去,我們要把握剎那,恆持精進。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