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29日】靜寂清澄志無疆

Community:
Branch:

『秉慧運慈啟悲智,眾生信伏心潔淨,真如本性不染塵,靜寂清澄志無疆。』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要修習氣。若有不好的習氣應該趕緊去除,培養很好的習慣。我們待人要輕聲柔語,殷勤受法入心,除了身外之物願意捨,內心所得的法也要付出。這種物資的布施、法的布施,輕聲柔軟的付出,像這樣才是真正『秉慧運慈』。這樣一來能救人造福,再者能結好緣,這就是智慧,這就是慈悲。所以『秉慧運慈啟悲智』,啟開了人人的『同體大悲』,運用智慧,瞭解人間是非,如何在助人時讓受濟者感覺到有被尊重,這叫做『悲智』。
 
所以,做好事也要細心,好好修自己、幫助他人,這樣才能得到『眾生信伏心潔淨』。佛陀來人間說法,眾生要信伏,煩惱無明才能夠去除;煩惱無明去除了,心才能潔淨,回歸真如本性。
 
每一次開口動舌、舉手投足,一切一切都要顧好我們的心。心若顧好,自然口所說的都是真實、柔軟,取得人的信心。這是我們要用心。心若是柔和,自然所做的事情都讓人歡喜,我們也不惹煩惱;若是我們做得令人不歡喜,也是給自己惹煩惱。所以我們要顧好心念,讓『真如本性不染塵』。
 
常常說,我們要發廣大心。廣大心就是像宇宙廣無邊際,這麼遼闊,它的境界是那麼寂靜清澄。所以我們的心就是要回歸真如本性,與寂靜清澄合而為一。這種去除煩惱不染塵,意志專念弘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與佛心合一,廣度眾生,這就是我們人人應該要有的心。
 
過去諸佛修行也是一樣。佛陀在王舍城時也說了一則過去生的故事,為救度眾生,修行要堪得受苦磨。他說,過去在無量劫前,有一位國王(名毘楞竭梨),他領導大眾,人民很順伏。國王一直有個期待,要如何讓大家在這一生中,從病與老死之中能夠很安然自在。
 
有一天,他就向大臣們說:『我想要求法。誰能給我一個人生老、病、死安然自在的法,讓我普及子民,我願意付出一切。』寫了一個告示,這樣口口相傳,就來了一位修道人。
 
這位修道人說:『我辛苦修行,我能夠瞭解生死去來的法,你知道我付出多少的辛苦嗎?而你現在要我這麼輕易就把法說給你聽,你就能夠瞭解,這未免太容易了。』國王就說:『我該怎麼做,才能夠讓您明白我虔誠的心意呢?』這位修道者就說:『我只有一個要求,看你做不做得到?那就是在你的身上釘一千支鐵釘,這樣我就說給你聽。』
 
國王就想:『身上釘一千支鐵釘,這樣就沒命了。不過,犧牲一條命,能夠聽到生死自在的法,我的人民都能夠接受到法,這樣我願意。』所以他就說:『既然如此,那你要在我還有一口氣時,先說給我聽。』
 
這位修道人就說:『人生本是無常,法本來就不生不滅。』說到這裡,他就說:『我若說完了全偈,國王您可能就不願意在身上釘鐵釘了,所以另一半的偈,稍後再說。
 
國王覺得,『人生無常,法無生滅,到底要如何才能無生滅呢?』為了得知後半偈,他說:『好,我現在就釘。在七天之內將一千支鐵釘都釘完,你一定要將這個法說出來。』
 
七天的時間,必須釘一千支鐵釘,全國子民都很不捨:『國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只要有國王在,大家就幸福了。國王為什麼要這樣做?』國王就說:『我希望給大家永恆的平安,希望大家身心自在,知道生死來去,不驚惶。我現在願意為法,在這個身體釘上釘子,我的心絕對不後悔,不煩惱。』就這樣,每天釘,每天就是起了歡喜心。
 
一直到第七天時,連天神釋提桓因都感動了,就下凡來,問:『國王你何苦呢?你這樣做,難道都不後悔嗎?』國王說:『我絕對不後悔,不只不後悔,我還很歡喜。』帝釋天再問:『如何證明你是很歡喜?』國王就發誓:『我若是真的虔誠、歡喜,那就讓我過了這七天,還能夠安然自在。』這樣說完之後,釘在身體上的那些釘子忽然間全部散落下來,身上沒有一個痕跡。子民看到了,帝釋天也受感動了,可是那位修道人在哪裡呢?逃之夭夭,不知哪裡去了。
 
這是一段典故。佛陀就說:『那位國王就是現在的我。我過去生中修行,為了啟發眾生的慈悲,願意接受痛苦的折磨。』所以說起來,學佛是不是應該很專心?哪怕是很苦,千釘釘在身上,他還是抱著那分『痛快』,很快讓它過去;痛,他用輕安自在的心去面對。這就是佛陀過去生中求法的過程。

 
前面經文說,『周匝欄楯,四面懸鈴,金繩交絡,珍珠羅網,張施其上,金華諸纓,處處垂下,眾綵雜飾,周匝圍繞。』

 
這就像那位國王,開啟了慈悲智慧的門,就像用金線串上粒粒的珍珠,啟開了那張網,能夠讓大家很安全。慈悲有多門,我們要用心去付出,如何啟發人心,讓人人在安全的地方去體會真實法。

 
下面再說,『柔軟繒纊,以為茵褥。上妙細氎,價值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

 
非常莊嚴的車,再用眾寶垂飾。『柔軟繒纊,以為茵褥』,就是用絲、麻、棉、彩絲等等最高級、很貴重的織品,『金縷』就是金線,這樣編織起來。

 
⊙柔軟繒纊,以為茵褥:絲麻棉、彩絲、金縷等物編織成貴重織品。 前文云:重敷婉筵。今『柔軟繒纊,以為茵褥』,喻草整如茵席地而坐。

 
這就是前面長行文說『重敷婉筵』,也就是用很軟、很厚的東西鋪疊起來。所以現在所說的『柔軟繒纊』,不只是車上搭著的東西都是珍寶,就連車坐鋪著的坐墊也是用很高貴的絲、棉、綢緞等等,甚至用金線織成,非常柔軟,『以為茵褥』,來鋪疊。
 
佛陀譬喻這輛大白牛車,是用世間一切最高貴的織物、金、銀等等來完成它,讓它能夠很舒適。這是表示佛的心是超越了人間父子親的愛,也超越人間一切的物質。那種非常柔和的覺悟,覺悟之後,無限量的愛來付出給眾生,讓眾生能夠很平安,而且能夠接受法,把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能夠輕安自在。

 
⊙繒帛纊絮,茵褥重席。喻思惟修定自在,故云柔軟。以妙冠麤,如細氎覆上,意顯種種行,並即實相。

 
這『繒帛纊絮』,也是譬喻思惟修定。讓我們能夠輕安自在,所以說『柔軟』。我們修行,心要專,要定,時時生活中不離禪。
 
眾生的心不定,眾生的心不得自在,要如何能夠來去自在呢?所以就譬喻柔軟,讓我們很自在。坐,坐得很自在,走,也走得很自在,一切就是感覺非常柔和善順。
 
『以妙冠麤』。妙,很微妙,涵蓋過了那個粗。世間的物質再好,都是粗相的東西,但是佛陀用很細膩的妙法,給我們身心受用。所以『如細氎覆上』,像很綿、很美、很細軟的毯子覆在上面。佛陀用種種的方法,化粗為妙,這樣讓我們懂得接受修行,這就是真實法。

 
『上妙細氎,價值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

 

 
⊙以妙冠麤,如細氎覆上,意顯清淨靜思修,是即真實相。

 
過去瞭解『真空』,但是現在佛陀要讓我們知道,空中妙有,所以叫做『以妙冠麤』,用這個妙來破除眾生粗相的執著。所以『如細氎覆上』,就是像毯子很美、很綿,這件毯子讓我們坐得很舒服,這就像我們的心輕安自在,沒有粗重的煩惱,時時都很清淨,入靜思修的境界。這就是真實法。

 
⊙氎:白色絲織布。上妙細氎具六德:一、神用無方名上妙。二、微密難知名細。三、積功累行名氎。四、超過一切世禪,神德難思,名價值千億。五、自性清淨名鮮白。六、體離二障名淨潔。

 
這個『氎』,毯子,就是白色的絲織布,很柔、很高級的上妙細氎。它有六種的表達。
 
第一種是『神用無方名上妙』。意思就是說,我們能夠接受到法,將這個法真實收入心,我們的精神開啟,法的受用是無邊際,因此叫做『上妙』。
 
第二是『微密難知名為細』。這個法非常妙,妙得很微細,眼睛看不到,只能神會,無法言說。
 
第三是『積功累行名為氎』。我們必須一條一條仔細編織,不斷累積,就像在積功德,要一條一條將它完成,再一條一條不斷編下去,這就是『積功累行』。
 
第四是『超過一切世禪,神德難思,名價值千億』。意思是說,這個東西很有價值。我們說修行,禪,其實已經超越了世間人說的坐禪,這個禪思。其實,禪就是在修我們的行德,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與禪會合,不是一般世間人所說的坐禪,必定要去身體力行。
 
第五是『自性清淨名鮮白』。我們的真如本性不染塵,就是很清淨。
 
第六是『體離二障名淨潔』。我們的真如自體不受二種障礙(煩惱障、所知障),我們的身心要永遠保持淨潔,不論外界是什麼樣的境界,我們還是永遠保持著這念心,才能夠突破二障。
 
我們能夠從身心接受佛法,我們願意信伏,將身心淨潔,回歸真如本性不染塵,讓我們很輕安,這就是真實的佛法。所以,希望大家用這個法。法,看起來是無形,收入我們的心,做出去,我們的感受輕安自在,就像這麼莊嚴的東西,在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受用。所以我們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