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12日】為救眾生入三界

Community:
Branch:

『愛無遠近連心接力,大覺有情為諸眾生,大愛人間宏誓無疆,深信如來施權說實。』

 
愛,人間不可以缺少愛。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教育人人打開心門,將這分無染、無求的大愛為眾生去付出。愛,沒有遠或近,不分親或疏,不論認識不認識,我們都愛。
 
若是和我們的緣很好,就是過去生彼此有結好緣,這次來人間互相幫助,幫助我們的道業,幫助我們人生的方向正確,這就是好緣。若是不好的緣呢?也是過去生中結了不好的緣,因此這輩子來鍛鍊我們修行的道心。所以,修行者不論是看到好緣、不好的緣,我們都要展開愛心、感恩心。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
 
就像馬來西亞這一大片的土地,人口與臺灣差不多,發心的人不少,但是需要幫助的人也很多。我就要求全馬來西亞的慈濟人要將心連起來。現在正是因緣成熟之時,若南馬、北馬兩邊合起來,讓一百萬人來瞭解慈濟,能夠一百萬人啟發愛心,一百萬人正知正見,粒粒都成為種子,這一大片的土地不就是『愛鋪滿地』嗎?
 
他們有心、有願、有力,立刻將愛連結起來,心也連結起來,這樣連心接力,從今年的四月間開始,如今已經九十多萬人了。我就告訴他們,十個月能有這樣的成長,幾十萬人接觸了正法,大家啟發這念善心,功德無量啊!到六月應該會超過一百萬人。他們就問我:『師父,那我們明年的目標呢?』我說:『明年的目標,二百萬人就好了。一個人再度兩個人,將這個愛的力量伸長下去,辦得到嗎?』『好,我們會努力。』
 
這種對人間有信心,對人間有愛,只要大家的心連起來,不分遠或近,人人彼此感恩,互相合心,這個力量就很大。
 
佛陀在世時,摩竭陀國阿闍世王野心勃勃,想要併吞周圍的國家,所以一直挑釁波斯匿王,蓄意撩撥起戰爭。但是,阿闍世王的父親頻婆娑羅王,與波斯匿王是好朋友。波斯匿王看在老朋友的情分,雖然好友的兒子這麼忤逆,他也願意原諒,希望兩國和平,不過,阿闍世王的野心不斷,還是起兵來犯,他只好兵來將擋,交戰起來。
 
波斯匿王終於降伏了阿闍世王,他還是用父輩的心,帶著阿闍世王同乘一車,卻不是回皇城,而是來到佛的祇園精舍。
 
佛陀看了,就問:『波斯匿王,你有打算如何懲罰阿闍世嗎?』波斯匿王向佛陀說:『佛啊,我依然期待阿闍世能夠覺悟,能夠懺悔前非。過去忤逆父母,殺父害母,這分懺悔的心要生起啊!希望他能接受佛陀的教化,重新作人,這樣我就願意原諒他。』
 
佛陀就看看阿闍世,『你覺得如何?現在波斯匿王願意原諒你,希望你能夠反省,體會人間真道理。你想去征服別人,造成兩方的傷亡,即使征服得了有形的國土,卻征服不了無形的人心。況且因緣果報不昧,業力可怕,即使這輩子讓你爭得勝了,來生你還是要受報。』佛陀溫柔地不斷用道理來教育,阿闍世的心終於受佛陀降伏了,答應要好好反省。一場戰爭之後,就在佛陀的面前,化解了兩個國家的仇恨。這就是愛心。佛陀的慈悲說法,圓滿地解除了兩國紛爭。
 
這種連心接力,必定要有『大覺有情為諸眾生』。菩薩也是這樣,佛陀也是這樣,信仰佛的波斯匿王也是這樣,用『大覺有情』,希望能夠原諒,希望能夠為他的老朋友教育他的下一代。這種的正知、正見、正念,寬大的愛心,這在佛陀的時代就有這樣例子。所以,『大愛人間宏誓無疆』。發願,不只是為自己的國家,若別國的王也能夠接受佛法,那個國家的人民就能夠得到福祉。
 
『深信如來施權說實』。阿闍世王後來也是皈依佛,一改他的霸權思想,用愛疼惜他的人民,這就是深信如來。如來用種種方法施權說實,用種種因緣果報來說服,同時也用實法──大乘法,要他們打開心門用大愛。這就是佛陀在人間的教育。
 
前面我們也一直說,佛陀不斷提醒眾生『一切唯心』,心靈的三界——欲念,所以要占有他人,造很多的業,為了互相侵奪而製造人禍,很苦啊!甚至不只為了欲,自己的內心,那個『色』的無明,只是一念心,所追求的不只眼前周圍,而是希望所有的土地都歸為己有。這種的『色』,就是從欲心開始,一直囤積,囤積到『無色』那種的塵沙惑。很微小的塵沙惑無法去除,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因,因核,一點點而已,看不到,但是裡面隱藏著很大的力量,這種的塵沙惑。
 
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無為無欲,不與他人爭,但是內心卻記恨著,那個力量還是很大。所以佛陀說,這是三界的火種。雖然這件事情,『好啦,說過就算了。』但是那個愛恨情仇還在心裡。所以,這個『色』與『無色』,塵沙非常微細,很恐怖。
 
所以前面一直說『長者怖畏』,佛陀也是很憂愁,芸芸眾生,到底要如何才能讓人人真正脫離心地的煩惱?如何才能打開人人的心,那分大愛、沒有記恨仇?這種闊大的愛,要如何才能讓他覺悟呢?要如何才能夠讓這個愛遍布天下?這就是佛陀所擔憂之處,他擔憂的心就是這樣。

 
⊙『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安處林野』《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安處林野』。如來已經脫離了這個三界火宅,所以他的內心是『寂然閒居』,是很清淨,『安處林野』。
 
如來的心完全清淨,連塵沙惑都沒有了,一心只為眾生,悲憫眾生、慈念眾生、不捨眾生,所以他再來人間。

 
下面這段經文,『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陀是三界導師,就是要來開啟眾生心靈。因為佛陀的慈悲,四生之父,視眾生如親生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這個境界已經災難不斷不斷發生了。『唯我一人,能為救護』,佛陀這樣說。世間濁惡,四大不調,愈來愈嚴重,這就是來自人心。清除人心的煩惱,佛認為是他的責任,所以『唯我一人,能為救護』。這個『我』,是法;佛陀認為大我就是真理。這種大我的真理,涵蓋了天地之間的真理。唯有真理才有辦法救人,而這個真理是佛所說法,佛陀希望真理能夠入眾生群中去。這是佛陀心所期待,也是他的使命,要讓這個世間調和,人心調伏。
 
人心太剛強了,要如何調伏它?
 
『見諸眾生為生老等之所燒煮』,佛陀的慈悲,看見眾生為生、老、病、死等等所燒煮,苦不堪啊!

 
⊙即見諸眾生為生老等之所燒煮也。昔之三界,既為佛有,佛已出離。今之三界為眾生有,眾生亦當出離。

 
老、病、死,好像火在燒,那麼的苦。那種苦,病在身上,其實痛苦在心。像這樣,佛已經是出離生死,但是這個地方既然有眾生受苦不安,這個三界眾生,唯有用法來感化他們,讓他們更瞭解,無常的人間,所造作的業是永遠的,這個業持續不斷,未來繼續複製煩惱、複製業力,若這樣,未來人世間會不得安穩。所以佛陀說,『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救護這個地方的苦難眾生,這是屬於我的責任,佛陀這樣說。

 
⊙此處既屬我有,又多諸患難,即應救拔,眾生又是吾子,豈可父居界外,蕭然無累。

 
『又多諸患難』,這個地方已經很多不調和,所以災難不斷發生,應該設法救拔。『眾生又是吾子』,世間已經變成這麼複雜,愈來愈污濁,災難不斷發生,孩子在三界險宅中,『豈可父居界外,蕭然無累』,父親怎麼能逍遙在外面呢?所以他雖然心已經脫離了煩惱,不必在三界內,不過他就是不忍心『諸子界內迷向奔馳』,迷失本心,煩惱、無明,還是這樣在三界內四竄奔馳。

 
⊙不忍諸子界內迷向奔馳,我既寂然安處,豈可袖手不顧。更不忍諸子患難燒煮乎,故云唯是能救護。

 
『我既寂然安處』,我已經脫離了煩惱,心非常寂靜,但是不能袖手旁觀,不顧這些孩子,不去關懷這些眾生還在火宅內,迷茫,習氣不斷,煩惱覆心,實在是很不忍心。眾生在那個地方,自我起火,自我在燒、在煮,佛陀看了實在很不捨,所以說『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唯我』,這個『我』字,就是指大道理,唯有真理才有辦法救護。
 
所以,法,我們要聽入心;聽入心之後,我們要做到,自己的煩惱、習氣要去除。塵沙無明潛伏在我們的內心,無形無蹤,但是這種的習氣、塵沙煩惱,我們還要去除,才有辦法像佛陀這樣寂然,內心非常清淨。
 
前面說他已經『寂然閒居,安處林野』,這就是佛陀的心境,他寂然閒居,那個心很乾淨,就如《無量義經》的『靜寂清澄』境界。這我們大家應該要好好用心,不要習氣猶在,煩惱還覆在我們的真如上面。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