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15日】權教度眾不退菩薩

Community:
Branch:

『慎思有為法因緣果報,菩提大道同深入經藏,乘宏誓大願入人群中,恆持不退處得六度法。』

 
各位,學佛,我們要學在時時慎思,好好謹慎用心,時時謹慎待人接物。我們的想法會影響行為,所以不論是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都要慎思。
 
因為世間都是有為法中,我們都是凡夫,還無法透徹無為法的道理。『無為法』是真理,我們現在要好好修行,從『有為法』起步,才能夠步入『無為法』,與真理會合,這是我們要努力的。
 
常常說,『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我們若與人人有好緣,每天都能過得很歡喜;我們若與人結不好的緣,會過得很苦惱、煩惱,難免就會起惑造業。所以我們要重視因緣果報,每一天都要『慎思有為法』,一切造作都要很謹慎,因為有『因緣果報』。
 
修行的方向是『菩提大道同』。因為『無為法』就是真理,一切的道理都涵蓋其中,這就是大覺道,這個大覺的道路是同一條,所以我們要『深入經藏』。
 
日常生活中,起步走就是『經』,動手造作就是『道』,我們舉手投足都在經典中。我們做得對、做得不對,舉步投足都在因緣果報中,所以要用心。
 
我們已經發心,入一實大乘法中,所以叫做『乘宏誓大願』。乘宏誓的大願要去哪裡啊?『入人群中』去。學佛,我們就是要入人群,菩薩的道場是在人群中。
 
『恆持不退處得六度法』。我們入人群,自己要有覺悟,眾生剛強,我們自己這個『眾生』也很剛強,所以我們要努力修行,設法先降伏自己的剛強、無明、煩惱,才有辦法去降伏眾生的無明。我們必定要在人群中互相磨練修行,不要讓眾生、煩惱影響到我們的心,要『恆持不退處』,才能『得六度法』。
 
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是行菩薩道不可缺少的法,我們必定要恆持不退處。

 
就如前面經文說,『以是方便,為說三乘,令諸眾生,知三界苦,開示演說,出世間道。』

 
就是適應眾生根機,要讓大家知道苦。若不知苦,就不曉得要修行,所以佛陀必須作種種『開示演說』,讓眾生能夠好樂佛法,追求佛法,曉得要修行,才能夠出離這個世間道。

 
接下來經文又說,『是諸子等,若心決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緣覺,不退菩薩。』

 
就是我們要處在不退處,那就是不退菩薩。我們已經發菩薩心,就要行六度,恆持不退。
 
『是諸子等,若心決定』。就是表明了合適這些孩子所願。這火宅中,長者的孩子在火宅裡,叫他們出來,都不懂得要出來,所以長者就在門外設三車,誘引孩子出來。也是表達佛陀來人間如何救濟眾生,就是用方便法,設小乘、中乘、大乘,適應眾生所求的願。

 
⊙是諸子等,若心決定:表明合適子所願。決定者,從苦法忍以上,是真決定,不疑四諦,決定依教奉行,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所以『決定』,是決定如何修行。你是決定羊車?鹿車?大白牛車?若選擇大白牛車,我們必定要有忍。既然知道世間是苦,我們就要修『法忍』。有苦,我們就要用方法,要忍耐,在人群中付出,要有法忍,要下定決心,是真決定。
 
『不疑四諦,決定依教奉行』。佛從第一次的說法,初轉法輪,就說『苦集滅道』。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心信受,要依教奉行,才能『知苦斷集』,才會『慕滅修道』,欣羨滅除煩惱惑業之樂,曉得要好好修行,修得輕安自在。
 
曾說過,佛的堂弟摩訶男,他離開皇宮,跟隨佛陀出家修行,每天都會說:『樂哉,樂哉,很快樂!』每天面對著曠野,他就這樣大呼快樂!有比丘聽到了,誤會摩訶男,就去向佛陀說:『佛啊,摩訶男比丘好像心還耽著在皇宮的享受。』佛陀就請這位比丘將摩訶男找來。
 
摩訶男來了,佛陀就問:『摩訶男,你的心是不是還耽著在皇宮呢?』『沒有啊,佛陀,皇宮很多煩惱,讓人無法理解的無明。我現在出家了,天寬地闊,自由自在,每天都感覺很快樂,我已經放下煩惱,我沒有煩惱了。』佛陀就看著這位比丘,說:『聽到了嗎?摩訶男已經放下煩惱,知苦,斷苦集,所以他現在欣羨的是修行的道路。』
 
這就是修行的開頭應該先知苦、滅除煩惱,才能輕安自在。所以,法忍對修行者很重要。一切逆順、善惡之境界,能忍受,安心不動,這叫做法忍。

 
⊙法忍:謂於一切逆順善惡之境而能忍受,安心不動,故名為忍。

 
我們面對的環境不離逆與順。逆,就是不順我們的意;或者樣樣都很順我們的意,我們也要提高警覺。慎思惟,不要別人一讚歎我們,我們就很自大。心一歡喜,說不定是魔現境來誘惑我們,我們就跟他去了。這我們要很用心,不論是順逆的境界都要定心,恆持不退,才可以叫做『法忍』。
 
接下來經文,『具足三明,及六神通』。

 
⊙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宿命明:知過去苦,生大厭離。 天眼明:知未來苦,生大厭離。 漏盡明:能作正觀,斷諸煩惱。 以上三者,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在佛叫做三達。

 
三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宿命明,就是知道過去是苦,生大厭離。過去生我們所造作的一切,到底是帶什麼因來?若是苦因,惡果苦啊。人生的法則,最後是生離死別。不論怎樣享受,世間都不離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很多啊!所以我們要知道,這是宿命來的,要生大厭離。
 
『天眼明』,就是知未來苦,生大厭離。天眼就是看透徹過去、現在、未來,都在因緣果報之中,知道過去,也能瞭解未來,所以生大厭離。
 
『漏盡明』,就是能作正觀,斷諸煩惱。漏盡,就是煩惱都除盡了。煩惱都去除之後,就像天眼能看透一切,對宿命都瞭解,因此『能作正觀,斷諸煩惱』。
 
以上三者,在阿羅漢叫做『三明』,若是在佛是叫做『三達』,不只是明,又通達。
 
『三明』包含在『六通』之中。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

 
第一、天眼通。謂能見六道眾生,及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天下事,你已經都看通了、看透徹了,還有什麼讓我們有障礙呢?

 
⊙天耳通:謂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

 
第二、天耳通。就是『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等等。世間沒有離開這些,苦啊、快樂啊,我憂愁,我歡喜,世間七情六欲,無非是這些東西。我們聽人家說話,『他說的話,我聽了很合意。』『他說的話,我聽了很不中意。聽到他的聲音,我就起煩惱。』像這樣,光是聽到聲音也會有煩惱。

 
⊙知他心通:謂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

 
第三、『知他心通』。能夠知道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這確實比較困難。不過,修學佛法,有可能知他心嗎?只要你的心能夠回歸真如本性。我們應該知道,所有生命體,都有真如本性。佛陀已經通達了:一切眾生都有真如本性。這就是『他心通』。人人都有這念心,想要能成佛;人人都有這念心,要能夠回歸本性。這是共同的一念心。

 
⊙宿命通:謂能知自身一世宿命。身如意通: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漏盡通:漏盡通者,漏即三界見思惑盡。

 
第四、宿命通。能知道自己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我們未來是什麼呢?前面說過,今生種什麼因、結什麼緣,這樣推測,將來就是得什麼果,這樣的因緣果報。推測過去,知道現在,自然就知道未來,這叫做『宿命通』。
 
第五、身如意通,也叫做神足通。就是『身能飛行,山海無礙』。辦得到嗎?告訢你們說,有啊。幾天前,有大陸一群菩薩來臺灣,去臺中,昨天來到花蓮,你們相信嗎?相信,因為人來到這裡了。他們要翻過山、越過嶺,千山萬水,這樣他們到了,這是不是身飛行山海呢?他們這樣也到了。佛陀那時候沒有飛機,他也知道人會飛,佛陀那時候有渡船,但是不像現在的大輪船,可是佛就告訴我們,乘大乘法,無障礙,能夠飛行自在。
 
第六、漏盡通。『漏』就是三界的見思惑盡。我們心靈的三界,這個見惑、思惑煩惱完全去除了。

 
⊙有得緣覺,不退菩薩:緣覺兼聲聞,菩薩云不退者。以權教菩薩慈悲度生,心無退屈,故云不退菩薩。

 
『有得緣覺,不退菩薩』。菩薩就是不退。因為聲聞、緣覺就是獨善其身,但是大乘菩薩法是發大心、立大願,『菩提大道同,深入經藏』。他不只是聽,他瞭解天體間一切的道理,所以發宏誓願,要入人群中,行菩薩道不退。所以,菩薩就是恆持不退,於六道中度眾生。
 
『以權教菩薩慈悲度生』,用方便法,慈悲心與佛一樣,不斷倒駕慈航,與佛有緣、與眾生有緣,所以乘佛教法來度凡夫眾生。這必定要發大心,心無退屈,所以叫做不退菩薩。
 
各位菩薩,修行就是目標在行菩薩道,我們必定要時時用心,時時慎思有為法。法,我們不斷複製,因緣果報都要很清楚。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