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02日】觀照諸行離虛妄

Community:
Branch:

『婪取順情塵境而無厭,謂之貪欲即貪愛世間,於色欲財寶耽著無厭,寬心淡欲知足心富樂。』
 
這個心怎樣才能富,而且快樂呢?現在的人總是貪著,時時『婪取順情塵境』。事業做很大,整個國家到處都有他的連鎖店、關係企業。只在國內拓展,夠不夠呢?『因為國外的環境條件不錯,我想再往國外去拓展。』兩個國家、三個、五個一直擴展下去。這種『婪取順情塵境而無厭』,只要有賺錢的因緣就一直伸展出去了。
 
貪欲,就是要賺多一點,就是貪愛世間。人間的一切,人人都貪愛,人人都希望占有更多,不論是時間、空間,全部占有,這樣夠嗎?還是不夠。『於色欲財寶耽著無厭』,有形有色的東西,永遠都占為他的,每樣都要做到,每樣利益都歸於自己。這種色欲財寶,凡是有形有色的東西,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空間,世間無一不貪著,這樣的人生其實是苦的。
 
人生,生活單純,身體健康,衣食住行足夠就好了,人人互愛,相安無事,彼此敬重,這樣『寬心淡欲』不是很好嗎?
 
心若寬,欲念淡一點,『知足心富樂』,剛剛好就好。不要那麼大的野心,不用忙忙碌碌,不用擔心那麼多,不用取著那麼大。若能四大調和,風調雨順,我們日日食住平安,家庭和樂,這樣不就是最快樂的人生嗎?
 
我們舉辦浴佛,(2014年)全球將近四十個國家、四十萬人在同一個時間浴佛。在非洲也有六個國家,一萬多人,同步舉辦浴佛。尤其令人感動的是莫三比克,當地的志工菩薩從二月就開始用心準備,到了四月底、五月初就開始彩排、訓練,借場地,一一邀請會眾。
 
到底他們準備了什麼呢?那麼窮的地方,要『禮佛足』,沒有器皿可以裝香湯,怎麼辦?他們靈機一動,爬到樹上去採椰子,用椰子殼來裝香湯;用麵包樹的葉子作盤子,裝盛野花;用環保回收的寶特瓶蓋子,倒一點油,沾一點棉芯,就是香油。場地須要釘地標,怎麼辦呢?他們就用香蕉葉,排出一個形。
 
那幾天開始天氣熱了,太陽從對面曬過來,很熱。他們就臨時調整布置,換個形,好像太陽浮上來一樣,陽光照射過來形成一個半圓的遮蔭,不會很曬、不會很熱。
 
在等待的時間,志工保羅就向他們說話,說慈濟如何將愛帶入莫三比克,說慈濟開頭的竹筒歲月,又向他們解釋師父有三個願,大家要虔誠發這樣的願,第一要淨化人心,第二要祥和社會,第三要祈求天下無災難。
 
同時他們也編了一首歌,用他們的語言唱出來,就是感恩,感恩慈濟,感恩師父,打開他們的心門,讓他們的心靈很富有。他們發願要當師父的眼睛,當師父的雙手,要當師父的兩隻腳,他們願意去幫助貧困人,用兩隻手去付出,再遠的路,他們都願意走。
 
這真的很感動人!這種『寬心淡欲知足心富樂』,愛的力量給他們,他們自己打開心門,付出力量,得到心靈的財富,真的很可愛。
 
我們每天聽經,我們有這樣好的環境,還有做不到的事情,有斷不掉的煩惱嗎?我們有這樣的生活,要知足,要感恩,我們的內心要充滿豐富的愛去付出,要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這才是真正我們要修行的目標。
 
下面這段經文,『是人於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什麼是虛妄?就是煩惱,就是無明,無明煩惱都是虛妄,貪婪、愛欲,無不是虛妄。所以我們應該離虛妄,欲心、煩惱不要那麼多,這樣『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若有的人覺得:『有啊,我都已經棄捨煩惱,我有改變。』是不是有這樣呢?其實,還未真實解脫。
 
『是人觀諦,為何能得脫?』有人就這樣問。難道這樣細心思惟,就能夠解脫嗎?我們說過了,細心思惟,還要懺悔。因為我們過去生所作,帶來這一生的業,我們要很甘願還,而且不要再造作。所謂『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過去我和你結不好的緣,我這一生好好思惟,瞭解因緣果報了,過去欠你的,我這一生甘願還你,懺悔、感恩!若能夠這樣懺悔、感恩,就能解開了心裡的怨。
 
就像這次越南的事件(2014年5月排華暴動),有幾位臺商也受到破壞,幸好人平安。有的人已經回來了,有的人道心堅定,還是留在當地,大家還是繼續『薰法香』,現在(透過視訊連線),師父說話,他們也在那裡聽著。這種『發心向道,堅固道心』,自然就比較看得開,覺得人平安就好,不要計較太多。
 
這種『懺悔垢行』。『垢』就是煩惱無明所造的惑、業。我們過去既然有垢行,現在懂道理了,我們現在要懺悔,要心向道,『道心堅固』。
 
尤其必須『觀照諸行』。『觀』就是思惟,細細思惟,這個智慧的光應該反觀自照,照亮自己黑暗的內心,要常常自我反省,這叫做懺悔。懺悔,就是內心存有煩惱,要懂得趕緊去除。所以,『觀照諸行』,我們每天所造作的一切,所想的事情,應該用智慧照見其中的事、理,我們要好好用智慧來看。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是人觀諦,為何能得脫?懺悔垢行,發心向道,堅固道心,然尤須觀照諸行。觀照者,以智慧照見事理,是曰觀照。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我們已經知道,無明是虛妄不實的東西。我們若還附著於無明而生起見解、思惟,那麼,我們所看到的,還是貪婪無度,所想的都是愛恨情仇。所以,我們應該『但離虛妄』,要從見思去除無明,看清楚這個虛妄的法,不要附著在無明裡面。
 
所以『教以四諦,但除此惑』。我們要用『四諦法』,苦、集、滅、道,才有辦法破除見思惑,這樣我們才能夠解脫。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無明已是不實,見思又附無明而起,以是稱但離虛妄,故教以四諦,但除此惑,名為解脫者。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我們若是無明未除,只是『知道、知道,我已經看得很開了,我瞭解了。好啦,我不要計較。』難道這樣就好了嗎?還沒有!『未能深受實法言之』,我們只是停滯在聲聞、緣覺,獨善其身而已,因為我們還未真正接受到實法。
 
佛陀開始要說《法華經》,大家還未真正接受到其中的真實道理,現在只是『知道』而已,這條路還未身體力行。那就是『惑未斷於無明』。這個『惑』就是塵沙惑,很多、很微細的無明還存在著。這條路雖然看到了,還未清理得很乾淨,因為『惑未斷於無明』。
 
『果未極至佛地』。我們這條路尚未真實走去,所以還無法到佛的境界。這用譬喻來說,就是如在露地,只是離開火宅,出來曠野的地方,其實還未得到大白牛車。所以我們要好好來用心,還未得到的,我們就要用心努力。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明未能深受實法言之,則惑未斷於無明,果未極至佛地,以喻言之,如在露地,猶未得大寶白牛之車,其實未得一切解脫。

 

因為我們學佛,應該要真實去體會道理。道理說起來是這麼簡單,第一步要我們明瞭『四諦法』。
 
過去,佛陀在祇園精舍,有一天,阿難從外面回來就向佛陀說:『佛陀啊!我心很不捨。』佛陀就問:『你已經是修行者,你還有什麼不捨啊?』阿難就說:『因為長者家裡養的二隻小鸚鵡,很善解人意。長者有心布施,所以有很多修行人進出他的門庭,得到長者的布施,大家就向長者祝福,向長者說好話。長者若看到修行者就說尊敬的尊者這二隻鳥聽久了也學會向人問好,就說﹃尊敬﹄等等。』
 
阿難看這二隻鳥這麼聰明,心生歡喜,就去向牠們說四諦法。『苦啊,你們雖然很聰明,卻是飛禽類,這是苦啊。雖然得到主人的疼惜,得到人人的讚歎,卻還在畜生道,這是苦啊!佛陀說,苦、集、滅、道……。』這二隻小鳥聽了很歡喜,就飛出去了,在庭園裡飛來飛去,飛出去又飛回來樹上,這樣口誦著四諦法『苦集滅道,苦集滅道……』,這樣進進出出來回七次。最後那一次,停在樹上還是念著『苦集滅道』,剛好有獵人看見,就舉箭射過來,二隻鳥就墜落地上往生了。
 
阿難告訴佛陀,說:『佛陀啊!我白天才向牠們說了四諦法而已,黃昏就發生這樣的事情。佛啊,這兩隻鳥現在會在哪裡呢?』佛陀就說:『阿難,放心,牠們已在四天王天。四天王天的壽命很長,一天是人間五十年。牠們能夠七次生在四天王天,而後再生六欲天,然後再來人間修行得道。』這就是佛與阿難的對答。
 
這『四諦法』,連鳥兒瞭解之後,忽然間發生意外,牠也有福往生四天王天,來回七次,還能再生六欲天,之後再來回人間修行得道。想,這是法要入心,法若入心,自然我們就心寬淡欲,知足心富樂。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