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17日】心念清澄深信實法

Community:
Branch:

『心念不清澄不樂實德,不信於實法能障淨心,生懈怠惑業樂欲心穢,因不信多疑障己道業。』
 
大家每一天是不是有反觀自性呢?我們每天好好將看外面境界的眼光,化為反觀自心,好好問自己,我今天心是不是清淨呢?今天有煩惱的念頭侵入我的心嗎?這叫做反觀自性。
 
為什麼常常讓煩惱在心裡呢?就是因為我們『不樂實德』。我們沒有培養出反觀自性,沒有向內找我們的真如,所以心都散亂在外面。這又是為什麼呢?就是不信實法。我們若只是『知道,我有聽過了,就是一乘實法。』文字相記住了,真法卻沒有入心,就是因為我們的信根不夠。所以我們在︿序品﹀說,要有廣大深信的善根,才能真正體會瞭解一乘實法。若沒有很深信,對這一乘實法就會時時有障礙,『能障淨心』。
 
為什麼會遮蓋?為什麼會有這些煩惱呢?因為我們生起了懈怠惑業,就是懶惰。我們既然知道佛法好,知道佛法能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既然知道,就要很精進,不要原地踏步,生出了『懈怠惑業』的心。明明你是修行者,明明你已瞭解法了,心卻受塵沙煩惱遮蓋,無明的種子還留著,所以『樂欲心穢』,『因不信多疑,障己道業』,這是我們要常常提起警惕。
 
釋迦佛有一次在祇園精舍,那一天,佛陀從定中出,開始向大家說話,就問:『各位,今天大家在外面托缽,都看到什麼樣的境界?城市裡家家戶戶的生活,或者人們的活動生態,有用心注意嗎?』
 
大家還沒有回答,佛陀就又說了:『我今天出去外面,看到市容,以及士農工商,大家很安定的生活,也看到婦女在家裡煮飯,準備要布施給沿門托缽的比丘。也看到一群小孩童很快樂在玩遊戲。看來大家的心都是很平靜,虔誠願意供養。』
 
『我就想到,在無央數劫以前,有一尊佛,叫做一切度佛。一切度佛遊化人間時,有兩位侍者跟在他身邊,他們路見三個孩童在玩遊戲,這三個孩童看見他們遠遠地走過來了,就暫停遊戲,中間這位就說:﹃看!是佛,佛陀和他的弟子來了,我們大家趕緊虔誠用心來供養。﹄』
 
『站在兩邊的孩童就問:我們手邊沒有花也沒有果,要用什麼供養?中間這位孩童就摸摸頭,將自己的帽子拿下來,就說:你們看,我們的帽上有很多白珍珠,我們用這些珍珠來供佛。二人認為:好啊!我們就用這些珍珠供佛。於是三個孩童一起將帽子上的珍珠取下來。』
 
『佛已經走近了,這三個孩童很虔誠,到一切度佛的面前,就一起將手上的白珍珠撒出去。中間這位的珍珠是落在佛的頭上,另外兩個孩童的珍珠就落在佛兩邊的肩膀,他們很虔誠就向佛頂禮。
 
『一切度佛就問:三位小孩童,你們有什麼願望呢?右邊這個孩童他就用手指過去,願我將來能修行,就像右邊這位修行者,能夠時時跟隨佛的身邊。站在左邊這個孩童同樣用手指過去,我也是,希望我將來修行,能夠像左邊這位尊者,能時時聽佛說法。中間這個孩童就恭敬向佛發願,但願我將來能夠與佛陀您一樣,莊嚴、智慧、說法教化很多眾生。一切度佛很歡喜,為這三個孩童祝福,就說:你們若有信心,要時時保護這念清淨的心,生生世世要發如是願,要堅定。
 
釋迦佛故事說到這裡,他就說:『你們可知道,右邊這位就是現在的舍利弗,左邊這位是現在的目犍連,中間那位那就是我,現在的釋迦牟尼。因為在無量劫前,哪怕是在孩童之時,就已經下定信心,堅定的心,用清淨的心供佛,受一切度佛授記,生生世世修行。』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能知道,學佛不只是一生一世,學佛是長長久久的因緣,共同的因緣,共同受法,共同勉勵。所以,我們要時時反觀自性,問自己,我們聽過的法有在心裡嗎?在心裡,有用在日常生活中嗎?我們要時時用心。我們要深信,不要懷疑,否則容易障礙淨心,障礙道業。
 
前面的經文說,『或復顰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
 
大家要好好地聽。這樣的人,聽經若聽不懂已經是失大利了,又故意將法偏差宣傳,這樣得到的罪報會很多。
 
下一段經文再說,『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此人罪報,汝今復聽。』
 
假使有人對這部經不瞭解,看到別人虔誠在讀經,殷勤在受持,精進,他不只不相信,還要毀謗。因為不信、毀謗,就起了四種的惡行。
 
⊙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見人慇懃受持,讀誦書持此經。有人不信故,起四惡行,輕賤、憎嫌、嫉妒、結恨。
 
這四種惡行,第一就是輕賤,沒有尊重,還輕賤他。再者憎嫌,就是不歡喜,又嫌棄他,『好好的工作不去做,光是在這個地方寫字。』像這樣。三者嫉妒,自己無法寫字,看別人的字寫得很好,他心生嫉妒。甚至結恨,累累積積。看別人在拜佛,不起歡喜心;聽人家在誦經,起了厭煩的心;看到人在抄經,自己做不到,所以他很不歡喜。重重疊疊的累積,結合起來,對這個人有恨意,就是不歡喜,更重的就是恨。
 
像這樣,『輕賤憎嫉,而懷結恨』。
 
⊙輕賤憎嫉,而懷結恨:輕慢他人謂之輕視鄙夷,役使他人為賤,嫌惡他人為憎,起心害賢為嫉。
 
『輕慢』就是輕視鄙夷。看別人這樣殷勤精進,他的心態很輕視鄙夷,沒有尊重心,又嫌惡他,厭惡別人這樣讀誦,他的內心不歡喜,這就是『憎』。或是看到人家字寫得很好,經典解釋得很好,他就嫉妒,起了害賢之心。自己無法瞭解經典的內容,無法說給人家聽,看到人家瞭解經典,能夠說給別人聽,看到大家的尊重,他就很嫉妒,很不歡喜,因而懷結恨。心裡一直埋著怨與恨,心結非常堅固,如海之深,無法解開。
 
⊙而懷結恨:心懷怨恨,如結堅固,如海之深。
 
再說『輕賤憎嫉』。意思就是說,看到有人在持經,起了輕賤心,覺得就像豆渣、糟粕一樣。
 
⊙又輕賤憎嫉:見有持經者,輕若糟粕,賤若瓦礫,憎惡其他聞,嫉妒其勝己,視之若芒刺,思之若寇仇,欲除不能,結恨於懷。
 
豆子磨過之後的渣,他覺得是輕賤之物,卻沒想過豆漿能營養我們的身體。何況我們若能好好應用它,任何東西都有價值,就算是糟粕也有用處;若是不會利用,糟蹋它,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賤若瓦礫』,像丟在地上的破瓦任人踩踏,就是這樣輕視。都沒有想過經典讓我們吸收、應用,懂得做人,懂得禮義廉恥、人倫道理,全是從法中得來。
 
又起惡念,『憎惡其他聞』。看到別人聽法,互相傳法,大家聽了很歡喜,很尊重,這樣他不歡喜,也很嫉妒。『嫉妒其勝己』,我自己沒能力,但是別人辦得到,所以我很不高興,『視之若芒刺』,就像芒刺一樣,扎得我的心不舒服。『思之若寇仇』,像仇人一樣,恨不得將這個人除掉。這種惡毒的心,就是從不尊重法、輕賤法產生出來。所以『此人罪報,汝今復聽』。像這樣的人,常常對精進的人起惡心,這樣的人會有報應。
 
⊙此人罪報,汝今復聽:重結罪報。不信此經,起四惡行,此四輕惡因展轉增上,又會引起打、罵、殺、縛、盜劫。
 
重新再說,『不信此經,起四惡行,此四輕惡因展轉增上』。看到人家這樣,我對這個不歡喜,我再去告訴別人,去宣傳這個精進者的惡,一直傳下去,這種惡因就會『展轉增上』,引起了更多的人來毒罵這個精進的人。
 
《法華經》中提到,常不輕菩薩很精進,但是有很多人看到他就起了輕慢心,大家圍住,用石頭丟他,用棍子要打他,他還是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人人都能成佛。』像這樣,這種輕賤持經者的惡念,一個傳一個,重結罪報,很令人擔心。所以,佛陀警惕人人,不要自己不精進,卻嫉妒、輕慢別人精進,甚至引起打、罵、殺等等。這種種惡心若起,社會就不平安,所以我們常常說要淨化人心。
 
接下來就是說,不只『輕賤憎嫉』,又因為心有結恨,所以毀謗、誣蔑、造謠,用種種惡語來中傷這個精進的人,這些都是『重惡之因』。『既有如是惡因,則有如是種種惡報』,這是一定的道理。
 
⊙誹謗、誣蔑、造謠、中傷等重惡之因。既有如是惡因,則有如是種種惡報。
 
我們要常常捫心自問,我有如法嗎?若今天我有煩惱,就是今天有受到污染,這樣就是懈怠。我們雖然沒有欲念,但是塵沙煩惱的種子還在,『樂欲心穢』,我們的心還在接受外面境界的污染。所以我們大家聽法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