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08日】捨惡知識親近善友

Community:
Branch:

『心地端正意純潔,慎擇善友益己德,捨惡知識慎勿近,護住善念不懷惡。』

交朋友是多麼重要啊!但是首先我們要守好自己的心,要回歸自己的本性。我們的心地若是端正,意就純潔。

種田,稻田要照顧好,必定不能讓它長雜草,尤其有一種雜草長得與稻子極像,名稱叫做『稗』。稗子的發育比稻子快,它比稻子更早成熟、結籽,種籽成熟就落進田裡,所以務農的人都要『挲草』(臺語。意指跪行田間,以手除草)。挲草的目的,首先是要顧好稻子的根,更重要的是分辨出稗子、雜草,要趕快拔除;若不趕快拔除,讓它長出來、成熟了,就拔不完了。

我們修行也一樣,就像在耕心田,必須將它照顧得很乾淨、很單純,只留稻子在田裡,把它照顧長大。修行者不就是這樣嗎?我們要有一心的道念,在我們端端正正的心田裡只有一個心念,就是求道受法,不容許有其他的雜念在心裡。所以我們必定要『心地端正意純潔』。

我們要『慎擇善友益己德』。就像農夫下田去挲草,要懂得分辨這是稻穗或是稗草?這兩者剛長出來時幾乎一樣,只差毫釐。你摸摸看稻子和稗草,兩者略有不同,稗草的葉很光滑,稻子的葉摸起來有一點粗糙。拔除稗草,田土的養分就供應稻子,讓它成長得更漂亮。若是田裡有稗草,搶走了養分,稻穗就會收成很差。

同樣的道理,善友就如稻子,你是稻子,我也是稻子,我們共享這片天地,互相增長。所以我們必定要『捨惡知識勿親近』。盡量顧好我們的心田,自己是農夫,善種子有損,就趕快把稗草除掉,這叫做『捨惡知識』。最重要的,我們要保護自己的善念。

有一次,佛陀在給孤獨園,那一天很多人來聽佛說法,其中有一位婆羅門就向佛陀請法。

『佛啊!我很想要親近佛法,我應該謹慎注意什麼事情呢?』佛陀就說:『要懂得分辨善惡知識。善知識,你要好好親近;惡知識,你要趕快遠離。』這位婆羅門緊接著再問:『要如何分辨善知識呢?』佛陀就說:『看月。』這位居士再問:『惡知識呢?』佛陀還是回答:『看月。』

這位婆羅門覺得,善知識看月,惡知識也看月?實在是無法瞭解。就再提出來說:『佛陀,您只說個大概,我聽不懂,能否請您用譬喻來說分明。』佛陀就說:『你看月亮的盈虧,若是看到白月漸缺,就知道已經過了十五,日復一日,最後只剩下一點點月牙,再來就完全消失了。』

『這就是譬喻人的心,人人本具光明清淨的佛性,只因受到外面的境界遮蔽了清淨真如本性。凡夫就是清淨真如的本性消失掉了,心地一片黑暗,就起惑造業,這個時候叫做惡知識。但是,惡知識是一時受無明遮蔽。』

『來,你再抬頭看看,十五的月亮長什麼樣子呢?』這位婆羅門回答:『當然這時候的月是圓的,天空、地上一片光明。』佛陀就說:『是啊!其實月原本這麼明亮,只是受外面的境界將它遮蓋了。但是它保持著天真本性,只要撥開那些黑暗、無明、塵沙的遮蓋,自然月的本質再度顯現,還是清淨明亮。』

佛陀用這個譬喻,這位婆羅門聽明白了,『我已經瞭解,原來,人人本具清淨真如本性,只是受無明遮蓋了,不論無明有多厚,這個清淨本性還是存在。』這位婆羅門即刻求皈依,受五戒十善,成為佛陀在家護法的弟子。

同樣的,我們也要相信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我們要積存道糧,才有辦法恆行菩薩道。所以我們學佛要用心。

什麼樣的人能接受大乘的《妙法蓮華經》呢?前面說很多,若是因緣不夠,善根不夠深,信根不夠堅定,那些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妙法。現在佛陀要再叮嚀,什麼樣的人能接受,所以前面一段經文說,『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若是有這樣的人,恭敬信受,一心一志耕好自己的心田,遠離凡愚。將我們的心照顧好,我們所要交往的,是能夠利益我們慧命的善知識。我們要慢慢去除凡夫心,接近佛菩薩的心地。我們要力行菩薩道,入人群中而不受人群污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接下來經文,『又舍利弗,若見有人,捨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佛陀再次提醒,不是只對舍利弗說,舍利弗只是代表,其實就是要提醒大家,聽法要用心。也許那時候佛陀看到不少人在打瞌睡,也說不定,所以再提醒一下,聽法的人要認真,要捨惡友,親近善知識。因為我們還是凡夫,習氣還未改除,我們在人群中很容易受人影響,所以佛陀要再次提醒如何交朋友,什麼樣的人,才是我們的知己,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能幫助我們完成道業。

⊙佛陀再次提醒聞法者,捨惡友近善知識,是清淨毗尼,言善治,能治貪瞋癡等惡,又言調伏。

佛陀叮嚀我們,要好好親近善友,這就是『清淨毗尼』。『毗尼』就是善治的意思。我們的心若要乾乾淨淨,首先要對治自己的貪、瞋、癡、慢、疑等惡念。這五種煩惱就像田裡的稗草,它長得很快,成熟得很快,損害整片的稻田。我們修行要好好善治,保護內心的清淨,不要自我污染;若是起了貪、瞋、癡、慢、疑的心念,這是很傷害慧命。

⊙毗尼:華言善治,是謂潔身自愛,慎防交友不善,是非不明,有礙己德。毗尼善治,並能調練三業,制伏過非之必要因緣。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毗尼』,就是善治。自己的毛病,自己對症下藥,就是要潔身自愛,謹慎預防交到壞朋友。有的時候,自己的心沒顧好,卻只怪罪朋友,其實是自己的心性不定,道理不懂,無明,煩惱,不明是非,所以壞朋友招手一下,你自己就跟他去了。

所以,自己既無定性,我們更需要有一個大環境,都是好人、善人在一起,大家互相勉勵,彼此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互相當別人的益友。所以我們出家修行,在一個大環境裡,共同遵守『六和敬』,互相尊重善友。假如是壞朋友,就分不清是非,這有礙我們修德。我們要修行,這些不善的朋友來誘引,我們若跟著他去了,是非分不清,就會惹來很多塵沙無明,這對我們的德有所障礙。

所以,『毗尼』,善治,能夠調練身口意三業。就如戒、定、慧,我們若有戒,防非止惡,將心照顧好,安住我們的心,成長我們的智慧。『毗尼』就像這樣,能夠調伏我們的貪、瞋、癡。我們若有了貪、瞋、癡,容易身口意就去造業,『毗尼』就是能夠善治、制伏我們的過錯,趕緊脫離不對的事情,恢復我們清淨的本性。我們必定要捨離惡友、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像這樣懂得選擇善友,知道該如何修菩薩行,這是我們的本分事。我們既然瞭解,過去生中曾有好的因緣親近過佛法,今生此世我們又有因緣來聽聞佛法,現在我們應該發弘誓願了。

⊙為修菩薩行,當遠離諸惡邪見,親近善友知識。

『為修菩薩行,當遠離諸惡邪見,親近善友知識』。所以經典裡面就說,『若有能說、信戒、多聞、布施、智慧,令人受行』,像這樣的人必定就是善友,我們要很親近,很尊重,要有恭敬心。

⊙如經中所云:若有能說、信戒、多聞、布施、智慧,令人受行,即須親近恭敬供養,是名親近善知識。

因為我們開始『發大乘願力』,這樣的菩薩都是我們殊勝的朋友。我們自己要當別人的益友,別人來成就我們的道業,是我們生命中的益友。

⊙由以發大乘願力,彼諸菩薩以為勝友,內無煩惱惑業之累,外無邪魔惡緣之境,故一生之後,即不退轉。

若能這樣,就『內無煩惱惑業之累』,自然我們能輕安自在,『外無邪魔惡緣之境』,外面就沒有邪魔惡緣的境界來擾亂我們。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要好好精進,選擇善友,親近益友,讓我們學習,能夠增益我們的道業。

⊙擇善友而親近,有益見聞,增益道業,精進不懈。

《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師父也常常告訴大家,我們要親近善友,看到不好的,我們要提高警覺。像這樣懂得分辨好壞,懂得自愛愛人,這樣的人,我們可以對他說《妙法蓮華經》。

各位菩薩,用心啊!修行在於一心,必定要好好守護自己的一念心,能夠純潔。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