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31日】昔住小果今復進求

Community:
Branch:

『一向安住於小果,未曾發成佛之心,今聞方便法喻談,悟佛心開佛知見,今信得自心作佛,生大歡喜信解意。』
 
在法華會上,佛陀的聲聞弟子們漸漸地體會了,反省自己,過去都是安住在小果,獨善其身。覺得得到佛法,跟隨佛陀,聽佛陀說,『人生所以迷,所以苦,就是因為煩惱無明,要斷除煩惱才能回歸如來本性。』大家聽了,歡喜了,所以大家這樣修行,就安住在這樣的成就,『未曾發成佛之心』。所以現在,佛陀講《法華經》的這個時刻,『今聞方便法喻談』。
 
舍利弗直到講《法華經》時,聽到佛陀讚歎諸佛甚深無量的智慧,他的心受到啟發,想要再深入、更上一層樓。所以他很用心聽,不斷向佛請法,三度請佛陀開示,這個甚深的佛慧究竟到什麼程度。
 
在《譬喻品》也有好幾次,佛陀一直讚歎,鼓勵大家放棄『羊車』、『鹿車』,選擇『大白牛車』。但是,佛陀也數次提醒大家,這個一乘實法,你若要向他人說,要注意,這樣的人不能說,那樣的人因緣還沒成熟,不可對他說。可見佛陀四十多年來,他的本懷,就是到這個時候要讓大家都很清楚,你要瞭解甚深無上無量佛的智慧,要回歸到妙法,必定人人的信心要很堅定。這個堅定的信心,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天下眾生,有這麼堅定的心,才能體會甚深微妙的法。
 
所以『悟佛心開佛知見』。一定要聽到能瞭解佛陀真心本懷,為一大事來人間,這個目的是為什麼。昨天也告訴大家,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時代是那麼單純,佛陀為什麼要說那麼複雜的法,譬喻那麼多呢?就是為了當時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現在,以及我們現在的未來,惡濁的人生,自然的法則,人心的無明煩惱、造作的業力,我們要更清楚。這就是佛陀想要說的法。
 
在《法華經》中,這些隨佛修行,安住在聲聞小果的人,現在開始悟佛的心懷,開始明白佛的知見。『今信得自心作佛』,現在已經開始相信,佛離我們不遠,人人都能成佛。所以,生大歡喜,信解的意都出來了,要再往前修大乘法。大家啟發了大乘心,歡喜信解,這個意念已發出。
 
⊙『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前面經文說,這四位僧團中的領導者,須菩提等,他們從座而起,因為佛將要說的妙法已經啟動他們的信心,他們歡喜要來接受,所以他們站起來,將衣服整齊好,這是表示恭敬。『偏袒右肩』是表示很赤誠的心。表達最誠的敬禮就是『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這樣身、口、意合會,表達內心的虔誠。『曲躬恭敬』,這麼恭敬的形態,跪在佛的面前,『瞻仰尊顏』,抬頭仰視著佛,盼望著佛陀能瞭解他們的心意。他們表達了內心的最誠的敬禮,希望佛陀能看透他們的心。
 
下面再說,『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已經開始表達他們內心的心聲。這四位長老就是同樣的心念,『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
 
⊙須菩提等,乃是眾僧之領眾者,同時從座起,同一心念:我等居僧之首,自顧年並老朽邁。
 
佛陀初成佛那幾年間,這些長老就陸陸續續來皈依佛,可以說從少年而中年,直到現在已是老年了。佛陀說法四十多年間,他們除了聽佛說法,也代替佛在外面弘法度眾,在僧團也是領導的人,為『眾僧之首』,如今年紀已經大了,所以說自己是『年並朽邁』。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我們要有使命,資深的人要能自省,法應該要傳了。因為自己年紀也大了,應該要用心,除了領導人家,也要趕緊教育人家。所以,資深者能夠帶人,更重要是要教人。不是『我資深,我可以管人,你們都是我帶的,所以你們要被我管。』應該是『我有責任,我負責帶你們,我應該要教你們。』我們應該要發這樣的心。因為時間,最好的解釋就是『來不及』了。大家應該要能體會,所以我們要把握時間,藉境來教育,這是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陀的時代,這些長老都『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他們覺得:我這樣修行已經證果了,我不要再去攀緣。所以只為自己,認為世間的事情與我何干?
 
⊙自以為已與舍利弗等同,智斷二德,何以舍利弗領先受佛記別,而須菩提等悟於舍利弗後?
 
『自以為已與舍利弗等同,智斷二德』。直到法華會上,大家覺得,雖然舍利弗稱為『智慧第一』,其實我們和舍利弗一樣。舍利弗有『智德』、『斷德』;『智德』能照見一切法,『斷德』已斷諸煩惱。舍利弗已斷煩惱,能照見一切法,我們也一樣啊!為什麼舍利弗能夠先得佛授記呢?因為須菩提他們四人『悟於舍利弗後』,體悟在舍利弗之後。
 
從『方等』、『般若』的時候,雖然他們都瞭解了,不過舍利弗對佛陀所說的法,好像有種感覺,佛陀所說的不只是『諸法皆空』,在『諸法皆空』中應該還有更奧妙的道理?他開始就有這樣的心,所以心生『疑悔』比其他人先。大家都還安住在小乘小果,舍利弗從《法華經》開始,更有大疑問,對自己更很懊惱,明明佛陀有包含著甚深微妙的法,自己為何體會不到呢?這是舍利弗首先有這樣的發覺。
 
⊙於《方便品》中,舍利弗尋常自疑悔責,不甘滯於小道。一聞諸佛智慧甚深無量,聲聞作佛,便能信受。
 
在《方便品》、在《譬喻品》,我們看到,舍利弗內心開始和一般滯於小果的人不同了。他反省自己為何停滯在小乘的地位?所以他『不甘滯於小果』,不甘願,『我應該能成佛啊!我不甘願永遠停滯在小乘道果,我應該也能兼利天下眾生。』所以『一聞諸佛智慧甚深無量,聲聞作佛,便能信受』。這是舍利弗與其他的人相比,能夠領先得到佛陀授記的原因,因為他相信,信受、理解人人都能成佛。
 
⊙此下四大比丘陳述其領受信解,樂其法義。
 
接下去,四大比丘跪在佛前,坦白敘說:『我們和舍利弗差不多,為什麼舍利弗已經受記了?我們現在也知道,自己年並朽邁了,到底我們現在還能夠做什麼事情?』所以這四大比丘來領受,現在能夠瞭解了,也已經『樂其法義』,對於《法華經》是成佛的道路,現在已經領受,開始要來發心了。
 
⊙既為僧之上首,年復長老,又已證阿羅漢果,自謂與佛同得涅槃,復自止住,執小為足,更無進求妙覺之心。
 
佛陀已經證得涅槃,滅盡了一切煩惱,再也沒有生死輪迴。他們認為佛陀是這樣,我們也是這樣。但是,佛陀是滅除了煩惱,沒有業力的牽引,沒有六道生死輪迴,不過他有願來回人間。他們還不瞭解,佛陀是有願來回人間,不是業力牽引來人間。雖然已經滅度了,入涅槃了,離開了六道,但是他不忍眾生苦,還是來回六道救度眾生。
 
所以他們以為,『我和佛一樣,滅盡煩惱,已經是涅槃的境界。』就這樣『復自止住』,自己就這樣停下來。停在哪裡呢?停在『執小為足』。我已斷了煩惱生死,已斷了六道輪迴,這樣我就滿足了。所以『更無進求妙覺之心』,不願意再向前進。佛陀的覺悟是到『妙覺』,就是不只脫離六道輪迴,連『脫離六道輪迴』這個執著也脫離了,因為『妙覺』;這個妙覺心才是真成佛。
 
⊙如是四人證阿羅漢果頗早,在佛成道後之數年,當時佛即已示教證大涅槃,而彼等不察,遂即以此為究竟。
 
『如是四人證阿羅漢果頗早』。其實他們很早就證阿羅漢果了,在佛成道後那數年間,『阿含』時,就是『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等等的法;再到『方等』,將這些『有』的法轉為『無』;到了『般若』,法性真空,非常微細的『空』,分析得很清楚。所以這數十年間,除了『華嚴』之外,從『阿含』、『方等』、『般若』,佛說這麼多法,已經隱含了證大涅槃的『一真實法』在其中。但是大家還未覺察,都不瞭解,沒有體會,只是停滯在小果而已,還無法啟發大心。所以『彼等不察,遂即以此為究竟』,以為這樣叫做究竟。
 
所以前面,他們四位『自謂已得涅槃』,以為自己已經證得涅槃,滅除一切煩惱,不會再來六道輪迴,以此證果為足。不過現在看到舍利弗得受記能夠成佛,原來還有『妙覺』的境界可以進入,所以現在開始要發心了。
 
各位,法就是這樣,希望我們要認真用心來聽法。日常生活中,法就在我們的身邊,因為真如就在我們內心。所以,我們應該用真誠的心來求法,人人聽了法之後,真的要身體力行。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