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2月24日】慈愛恆綿 乾坤和穩

Community:
Branch:

上人提及臺南震災,中部義消救難人員犧牲與家人圍爐的機會。如今任務完成,南投慈濟志工為救難人員補辦過年圍爐。「自己沒有辦法去做,就要讚歎人做,假如能這樣彼此讚歎,互相關懷,我們的社會就會是長情之路,永永久久走大愛之道,才能寸寸鋪過來,這需要有人肯定他,而且能接受他。」(攝影者:陳忠華)

【證嚴上人2月24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一大早起來,感覺真正是冷鋒面,風大,吹來會冷,雖然是新春,還是有一分強烈寒凍,的確人人要關注氣候,早晚特別冷,大家要多注意身體。」證嚴上人在2月24日的志工早會上叮嚀:「看到感冒戴口罩的的人不少,要好好保重,真的是氣候不調和。」

國家發展需人才 社會穩定安生活

由於氣候不調和,馬來西亞東部發生洪水氾濫,造成二十間學校關閉,七千人受災。而令上人稍感欣慰的是,尼泊爾與印度之間的交通原本隔絕,油源的供應也被阻斷,許多人生活的物資都要仰賴印度。不過,現在邊界已開放,載運燃油的卡車可自由進出。

「而且開放讓他們進口,(2/22)取消限油的措施,比較自由,可以買賣了,相信尼泊爾社會的生活,應該會比較活躍一點,看到總是感覺更安心。」

上人提及慈濟志工與佛陀的故鄉尼泊爾,因去年(2015年)發生在當地的一場大地震,而接上這分息息相連的長情大愛。

「天下人,就是如水流一樣的,來來去去……看到葡萄牙,雖然我沒有去過,但它應該是一個很美麗的國家。這幾年來,葡萄牙移民出去的人口不少,因為這樣,這個國家願意增收(敘利亞)難民,入他們的境來。」

「他們(葡萄牙)的勞工不足,所以需要這一些敘利亞的難民進入他們的國家,投入工作,這也是國家需要人才,社會也需要勞動界的人士。總而言之,人口多了,工業、商業人人求發展,也少不了人力,也需要大家拚經濟。敘利亞差不多有一萬人可以進入葡萄牙,希望有幸者,可以有機會進去,能穩定他們的生活,我們來為他們祈禱,希望多一些人能穩定下來。」

抹去仇恨弭對立 回歸家園為上策

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安定、平安最重要。上人感嘆地說,由於敘利亞戰火不停,約旦收容不少難民家庭,其中大部分是單親家庭,生活實在難以為繼,要求溫飽都很困難。孩子們腦海中的印象,無不都是破碎家庭的記憶,或是人的死傷及槍枝、砲戰血淋淋等畫面。

「這都是苦難偏多,人類的仇恨、互相對立傷殺,總是牢牢一粒粒種子種入孩子的心靈裡。」上人言及約旦慈愛之家,為了幫助孩子抹掉那一幕幕恐怖的記憶,用愛的能量來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實在很不簡單,

與此同時,聯合國也伸出援手,希望敘利亞內戰能平息下來,讓逃難在外的人可以回歸家鄉。

「其實,再回歸家鄉也都是廢墟,但是他能回家去重建家園,總是最上策的方向,但是不是能做到?這是遙遙無期。儘管戰爭很可怕,都是戰痕累累、破碎的傷痕,我們還是很期待人與人之間能造福、能和平。」

清淨源頭籲環保 愛心智慧護大地

看到和平世界景象,處處呈現可愛的景象。上人提及中國大陸福建慈濟志工的新春團拜,看到年長的環保志工團拜的精神,「充滿愛的能量,合和互協,疼惜地球,愛護環境,這些老人家們多麼可愛!他們的分享,句句都是智慧,充滿了愛,這都讓人很感動。」

愛的能量在福建如此,在臺灣更應該提升。上人指出,臺灣現在衍生出垃圾問題,更需要重新呼籲大家重視環保。

「如何再讓環保帶動高潮,真的是不簡單,不過,現在看到真正守志不動的環保菩薩,還是這樣地用心投入。」

上人期勉,「我們不斷在期待,要救地球,要給予人類一個好的環境,唯有清淨在源頭,不斷推動人人有環保觀念,還是要再努力就對了。」

以災為重忘己身 關懷讚歎續長情

上人特別提起過年期間,因臺南發生震災,中部的義消救難人員以救難為重,犧牲與家人圍爐的機會,在第一時間進到災區,投入救災。如今任務完成,南投慈濟志工為這群救難人員補辦過年圍爐。

「看了很溫馨,真的是很感恩,慈濟人很體貼,這種愛的能量,讓社會感覺到共同一體,前面在付出救人的,在這樣的大年節,沒有辦法享受到過年氣氛,在後線的人補辦(圍爐),慰勞一下,我們的社會真的需要這樣──付出的人需要後面的人來讚歎,受到了讚歎,才會有一股力量維持下去。」

上人續言,「自己沒有辦法去做,就要讚歎人做,假如能這樣彼此讚歎,互相關懷,我們的社會就會是長情之路,永永久久走大愛之道,才能寸寸鋪過來,這需要有人肯定他,而且能接受他。」

舊法新知不忘本 珍惜現在知感恩

「人總是不要忘掉了過去。」上人有感而發,從畫面上看到印尼金卡蓮慈濟大愛村的孩子們透過舞臺歌劇的方式,演繹印尼紅溪河的故事,深感安慰。這群孩子在當年慈濟志工整治紅溪河時,有的還只是兩、三歲,甚至是四個月大,現在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小學、中學、高中而大學……

上人藉此勉眾,世間事,一切都在人為,「舊法要新知」,「假如他們沒有把這樣的故事再次用歌劇的方式演出來,這些孩子忘掉也不知;這就是社會現在的生態,要了解過去社會的生態,跟現在作比較,才能讓人知道要感恩,懂得珍惜目前生活的環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