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19日】智慧平齊明事理

Community:
Branch:

『智慧明一切境界,事物體相分別智,悟解一切生物體,事理會合平等慧。』
 
事理與物體到底相不相同?我們要分得很清楚。智與慧都各有作用,明白一切境界,就是智、慧兩項要平齊。孔夫子說『聞其言,觀其行』,聽他說話,看他做事,這樣一段時間稍微觀察、分別,這叫做智。智與慧能分別一切人事物等等的境界,事物體相懂得分別,這是屬於智,我們在這事物體相要很清楚。物質是四大和合,一切物質都是很多的物理來合成。
 
常常要拿現場的東西來譬喻,讓大家明白。這張桌子,它就是四大會合。它是從種子開始,它要有土、水、陽光、空氣,這『四大』會合起來,成就這顆種子,才能從種子長成小樹而大樹;經過了時間的培養,天地四大會合,不斷供應,讓它能長大。加上了人類的物欲所需求,就到深山裡將這棵大樹砍下來,拿它來做桌子、做工具、做椅子等等,這都不離開四大。這棵樹它要能夠成器具,它需要鋸子,需要鑿子,那些東西同樣是四大會合。
 
鋸子、刀、鑿子,這都是金屬類。金屬類就要挖山礦,要破壞大地,從礦中取出金屬類來鍛鍊。它需要火,需要風,需要水,才有辦法打造。看,打鐵的人要有風鼓打氣,火才會燃起來;用火來煉,煉好拿出來,要用水淬火,再搥打,搥打之後再烤紅。這些東西都是這樣互相成就的;互相成就的都不離開四大。
 
所以,四大會合一切物類,物類再互相形成其他的東西,這是一種世間循環。我們的日常生活,做事情不都是一樣嗎?所以我們要有智,瞭解什麼東西與什麼東西會合,這叫做事物;而事物都不離開人的應用。這叫做分別智。
 
瞭解東西如何和合,這是智。要瞭解東西裡面的質,就要靠慧了。
 
這種四大會合,到底哪一件最重要?樣樣都重要。有種子、有土、有陽光,若沒有水,這顆種子不會成就;有水,有陽光,有空氣,但是沒有足夠的土,這顆種子無法長成大樹。這就是慧。
 
慧是體悟,去瞭解這個物質如何的來源?這個物質,它任何元素缺一不可,所以樣樣都平等,缺一不可。人與人之間也一樣,事理會合,這叫做平等慧。
 
體悟瞭解一切生物體,人有人的生活境界,人是一條命;動物也有動物的生活境界,牠也是一條命。所有生物體,我們都要用尊重的心對待,這叫做事理會合,這叫做平等慧。我們不只是愛人、尊重人,感恩人人的會合,我們還要愛物,尊重生命。我們要愛,所以感恩、尊重,情與無情,我們都要用尊重、疼愛的心。
 
我們應該培養智與慧,才有辦法分別事物體相、悟解一切生物體相,也才能事理會合,人人平等。若能到這樣的境界,我們就能通達大道了。
 
佛陀的教育,對這些弟子循循善誘。所以前面的經文,須菩提說,『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
 
⊙『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隨佛修行,怎麼不能一下子就趕緊發大心、行菩薩道呢?佛陀就是怕我們不能體會,知道必須從這樣的小根小機,用小教慢慢來教育我們。隨順我們的根機,所以用方便的威力,權實兼教,『隨我等說』。現在慢慢知道,『我等』應該是佛子,過去不知道,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
 
⊙『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原來佛陀對於所證悟的智慧無所吝惜,毫無保留,完全奉獻給我們。一直將我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眾生都如親生子,大家都平等,他所有的財富完全沒有保留。
 
因為人人本具智慧,是我們自己沒有使用出來,所以他用這個方法牽引我們,讓我們懂得自己使用出來。法是一個理,沒有實質,要如何給你呢?總是想盡辦法讓你明白,讓你體悟,瞭解你也有這樣的力量,也有這樣的威力,這是人人本具。
 
我們人人也有方便的方法。譬如,這個東西拿來,這個零件要組裝那個零件,螺絲帽與螺絲釘要如何栓入,拿到太大的栓不進去,就要去找,找一個較小的來栓,太鬆了,就要再去找,找來一個剛剛好的,將它栓起來,這件東西就完整了。所以要完成一件東西,就要靠我們分別,懂得應用,這樣它才能成就。
 
方法、工具都在我們的心裡,所有的物資都在我們的腦海中,在我們的本覺慧海中。所以佛陀只是教我們,讓我們將自己的物資拿來應用,用我們的方法來成形。這是世尊的智慧。所以現在須菩提說,『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
 
⊙世尊:佛十號之一,以佛智慧等法,具足萬德,世所尊重故。
 
『世尊』是佛十號之一。就是『以佛智慧等法,具足萬德』。佛陀的智慧,非常極頂的法,已經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沒有比佛更高的智者了,最頂覺的就是佛。世間的事物、體相,沒有一件他不瞭解,沒有一件他不明白。所以智慧極頂,具足萬行。他在人與人之間,那分的感恩、尊重、愛,在物質之中,他通徹道理,愛惜物命。佛陀已經所有的德都很具足,所以『世所尊重故』,稱為『世尊』。
 
⊙滅盡塵沙無明惑,乘真如妙法而來,示相度生,得無上覺,天人凡聖,咸皆尊重,故號世尊。
 
我們三不五時會起無明,一念之間會再變形。佛陀已經是『滅盡塵沙無明惑』,完全去除了,所以他『乘真如妙法而來』,叫做『如來』。為度眾生,他脫下了莊嚴的衣服,走入人群來,其實他的內心深處還是那麼清明,本覺慧海,乘著這個法來到人間,要來度眾生。
 
芸芸眾生在生死大海中,他要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示相度生』。生生世世來度眾生,生生世世在世間法增長慧命,直到因緣成熟,『得無上覺』,現相成佛,不論是天、人、凡夫、聖人都尊重,所以叫做『世尊』。
 
佛陀來人間度眾生,無非是要讓人人都能成佛,讓人人能認識自己的真如本性,希望人人找回如來家,所以『於佛智慧無所吝惜』。但是要找回這條路,當然要在菩薩道上。我們若不在菩薩道中,無法體會人間疾苦,無法體會無明煩惱如何來,也就無法斷除苦的來源。你瞭解佛法之後,若沒有經過鍛鍊,塵沙惑還是會四處飛揚。
 
所以我們要有毅力,不要懷疑。因為我們過去就是還有疑,『疑佛但以如來智慧,教敕我等,但為菩薩說,似於我等深有吝惜』。
 
⊙疑佛但以如來智慧教敕我等,但為菩薩說,似於我等深有吝惜。
 
佛陀教敕我們這樣做,但是我們都以為這是講給菩薩聽的,是在教敕菩薩要去做,不是在教我。所以懷疑佛陀不是說給我聽,是說給別人聽。其實現在才知道,佛是要說給我們大家聽的,佛是要教我們,我們人人都有份,不是只教菩薩,是我自己沒有接受。
 
『似』,好像。有這樣的疑,好像佛陀這個法不是講給我聽的,是有特殊的教育對象。我們的心裡,那個時候是這樣想。雖然聽佛講大乘法,但是我們的內心就覺得佛是在教其他人,此法與我無關。
 
⊙今佛說以種種方便皆為菩提,是諸所說皆化菩薩。
 
現在我們徹底瞭解了,佛陀現在很坦白這樣說,過去方便法也是一樣在菩提道。菩提就是覺,都是覺悟之道,從『苦、集、滅、道』開始,從『十二因緣』一念無明開始,一路一直教導我們,要我們能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去體會人間,磨練我們的心智,還教我們要用『六度』去度眾生,要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用種種的方法走入人群去布施。
 
其實從一開始,前前後後,無不都是在鋪這條菩提道,也就是覺道。佛陀開始說法就是這樣,千經萬論,在方便中已經含攝覺悟的道理。我們自己沒有覺悟,以為我是獨覺,我獨善其身就好了,那個『覺有情』的心沒有展現出來,人人都是我們覺悟之後要度的有情人,但是這念心沒有展現出來,沒有開心門。
 
沒有體悟到佛陀的心境原來是這麼透徹,如疼惜幼子一般,擔心傷害到我們,循循善誘,無非是要教化我們成菩薩,入人群。這是佛陀的用心。
 
⊙今日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於我等無一毫吝惜。此喻今經授記,承上言,謂我等初不知真是佛子。
 
『今日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於我等無一毫吝惜』。毫釐都無吝惜,完全付出。這就是譬喻現在《法華經》這時候,佛陀準備要授記了。
 
舍利弗已經受佛記,但是未來還有很多,人人要有心理準備承擔。就如前面所講的,『謂我等初不知真是佛子』。我們這些人最初不知道自己真是佛子,現在才知道『於佛智慧無所吝惜』,原來佛陀的內心是毫無保留,全都教給我們。
 
所以我們人人要瞭解,佛陀真心的愛,我們更要用心來體會。佛的智慧,是期待我們能將平等的智慧啟發出來,要明白事物體相,也要解悟一切生物的體相。總而言之,智慧是我們所追求的,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