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6月14日】以工代賑 重現新生

Community:
Branch:

大型以工代賑賑災模式的推動,從菲律賓凱莎那颱風受災的馬利僅那市開始,一再成功地讓災區迅速恢復生機,而且在慈濟志工愛心關懷下,受災鄉親重新展現生機和笑容。

【證嚴上人6月14日新竹行腳開示】
近日受鋒面以及西南氣流影響,臺灣各地皆出現豪大雨現象,證嚴上人6月14日在大雨中行腳至新竹,與慈濟志工分享4月16日厄瓜多地震後,慈濟在災區推動以工代賑,讓當地五個城市迅速復原的情形。

深埋種子冒出頭 率先付出正能量

「厄瓜多的國家窮困啊!一旦發生這麼大的災難,不知道要如何能恢復?所以,雖然在它發生(地震)的時候,我也是很擔心喔,擔心當地我們一粒種子都沒有,到底我們要如何進去?很擔心,也是苦無路線,在這個時候,很煩惱,但是也一直在想,路要怎麼走……突然間,接到這一個訊息,那就是埋在當地的種子,已經十多年了。」

在厄瓜多經商長達三十三年的臺商黃鉞凱,曾經參加過慈濟靜思生活營,看到這次災難發生在自己生活的厄瓜多土地上,讓他義無反顧地開始投入慈濟,引導著慈濟賑災團深入災區救助鄉親。

「他曾經來過,參加企業家生活營,曾經向著我發願,可是回去了,事業一做就忘掉了,這一顆種子就沒有訊息,我也忘掉了。一直到他們有災難來時,他就想起了慈濟,才有訊息來。只要有一顆種子,我們就趕快去,有路可走了,美國國際救災有經驗的(慈濟)國際小組就趕快過去。」

不過,雖然美國慈濟志工可以率先投入賑災,但他們和南美洲厄瓜多的語言不同,溝通上不容易,所幸鄰近的南美洲國家亦有不少語言相通的慈濟志工,他們很快地主動報名支援,讓賑災過程更加順利。

「第一天就是智利先報名,說願意去,可以語言溝通等等,第一梯跟慈濟人會合的是智利,第二梯次再來換的就是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的(慈濟人),他們這一住就是一、二十天,大家無所求而付出愛的能量,真正的很正向,也是很正面。」

災情慘重嘆無奈 結集鄉親合心力

為了幫助厄瓜多受災鄉親清理家園,慈濟賑災團在維和港市等五個城市中推動「以工代賑」,短短不到一個月,就讓當地居民的生機開始復甦起來。「以工代賑」的賑災模式再次成功地展現成效,令上人極為欣慰,不禁聯想到慈濟大規模推動「以工代賑」成功的賑災模式,起始於2009年凱莎娜颱風後的菲律賓馬利僅那市。

凱莎娜颱風肆虐,造成馬利僅那市慘重災情,上人委託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前往瞭解,黃思賢一到菲律賓就發現遍地是水,從陸路無法前去勘災,只好向菲律賓航空公司董事長陳永栽請求協助,借用直升機前往勘災。

「從空中鳥瞰下去,房屋都只看得到屋頂,有些水退的地方,滿地很深的泥土,所以他勘災回來的時候,到了(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他就去拜訪市長,他就說:『這麼重的災情,市長,你有什麼規劃嗎?』市長雙手一攤,我沒有辦法,也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啊!」

黃思賢於是打電話回臺灣,告訴上人當地災情的嚴重性,馬利僅那市地方很大、窮人很多,又是特重災區。

「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真的很嚴重,(我說:)『這要怎麼辦啊?不是你們去救濟就有辦法,一次幾千元,或者是幾萬元給他們,他就有辦法,很難!』我就靈機一動,就跟他們說:『當地人都沒有工作做,也無法讓城市復甦,大家坐以待斃,怎麼辦呢?所以你們就是應該以工代賑。』那是第一次,他們說:『這哪有辦法,菲律賓人很懶惰,這個泥土那麼深,做得起來嗎?』我說:『沒有去做的事情,你們怎麼知道能不能做得起來?』」

鄉親自力清鄉里 以工代賑復生機 

在上人的慈示及臺灣賑災經驗豐富的職、志工支援下,菲律賓慈濟志工開始在馬利僅那市推動以工代賑,人數漸次增加,成效也逐步顯現出來。

「那一段時間天天視訊,今天是幾十個人,我說沒有關係,有幾十個人就有幾百個人,你再繼續,同樣一大早先給予吃飽才工作,中午給他中餐吃,下午發代賑金,還讓他帶飯回家,他就這樣做,果然第二天,哇!今天八百多人,我說對啊,你們再繼續,同樣中午吃飽飯工作,然後下午吃飽飯發代賑金,帶飯回家,再來就是幾千人、三千多人、八千多人、上萬人……就整個街道很多人,開始都是這樣的。」

除了受災鄉親拿起掃帚、鏟子等工具徒手清理之外,慈濟志工也用堆土機配合整理,十八天後,已將整個馬利僅那市整理乾淨,整個城市都亮麗起來,電力恢復、店面重新開張,經濟開始復甦,生機也開始展現出來。

「這一回開始,菲律賓人開始對慈濟產生那一分向心力。我就交待說,這些以工代賑的人,你(慈濟人)就讓他們報名,如果沒有工作可以做,你就讓他們來做環保,也是以工代賑,平常我們這裡若是看到家庭貧困,我們就要救濟,還是一樣,所以無法工作的人,你就讓他報名。」

從那個時候開始,許多當地人開始參與慈濟的見習培訓課程,加入慈濟行善救人的行列,如今,馬利僅那市已有為數不少的慈濟志工。

救濟性質代賑金 幫助貧者建家園

2013年,超級強颱海燕在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造成重大災情,其中獨魯萬市因受災嚴重幾乎要棄城,但在慈濟志工推動以工代賑的情形下,再次成功地為當地災區重現生機。

「跟我視訊的時候,他們(菲律賓慈濟人)拍街道景象,慘不忍睹,還有很多屍體被清出來,實在是很慘,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我問說:『人呢?活著的人,現在在做什麼?』他說,無語問蒼天,人人都是呆呆的,坐在那裡,望著天空,就拍這樣的照片給我看。我說這樣不行,你們要趕快動員起來,這個城市假如這樣棄掉了,華人離開了這個地方,但是原住民怎麼辦?窮人怎麼辦?不可以,你應該要讓他們站起來,輔導他們以工代賑,把這個城市救起來,他們真正的就是依照這樣的話做,就這樣開始做。」

然而,考量到受災鄉親平常就很窮困,受災後重建需要較多的錢,才有辦法真正度過難關。慈濟推動以工代賑,每日所支付的「代賑金」屬於賑濟性質,不同於一般的工資,代賑金的額度高於一般工資,讓聯合國和當地華人產生誤解,認為慈濟抬高了當地的工資標準。

「不只是聯合國有聲音,華人聽到以工代賑,華人又回來,還是一樣,(當地華商)商會會長出來視訊,很不能諒解。我就說:『你怎麼又回來?你不是棄城離開了嗎?』他說,我現在看到還在恢復,所以我可以回來,我的店可以開了。我說:『對啊,你的店可以開,我們如果沒有借他的人工,你是要怎麼開店?我不是說打壞你們的工資價錢,要收工的時候,我們會跟他們說,這是以工代賑,我們是來幫助你們的,所以,恢復了以後,還是回歸正常的工資,是不會打壞你們的工資價錢的。』這樣,對方才了解,而且也覺得可以參加慈濟。」

急難援助獲成效 以工代賑受矚目

大型以工代賑賑災模式的推動,從菲律賓凱莎那颱風受災的馬利僅那市開始,接著在海燕風災的獨魯萬,以及遭遇洪澇的印尼萬鴉老與馬來西亞東海岸,一直延續到現今的厄瓜多震災,一再成功地讓災區迅速恢復生機,而且在慈濟志工愛心關懷下,受災鄉親重新展現生機和笑容,亦引起聯合國及其他國際NGO所矚目。「(這是)聯合國大家看到的,還把這樣的議題提進了聯合國開會好幾次。」

慈濟已然走過半個世紀,回顧過往,上人仍是點滴歷歷在目,千言萬語也道不盡,分享座談時間有限,唯有殷切期盼弟子們多用心體會學習人生的智慧。

「總而言之,時間最無情,秒秒一直過去,不容許我再多說,師父要說的話,一切就在不言中,你心知我心,因為你們都是師父的貼心弟子,如果不知道我的心,你們就去舊法新知,我們過去的慈濟路怎麼走過來,請你們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