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12日】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Community:
Branch:

『以平等慈悲愛護眾生心,普覆一切有情令得安隱,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具大智慧平等復為說法。』

佛陀一大事來人間,無非就是要告訴我們,人人皆有如來清淨本性,不只是人類,大地眾生有生命者,無不皆含佛性。所以,除了在人類之間,人與人互相愛護、彼此讚歎、互相成就之外,人類應該要付出的,就是對一切有生命物都一視同仁的愛,這叫做平等。

就如佛陀施法給眾生,如雲雨在天空,一雨普降,天地之間二木三草皆得受潤。譬喻佛陀的愛心,為了眾生,他來來回回只為一大事,就是說法。

有一次,佛陀在祇陀精舍,當時有一位阿那邠坻長者,家富有,而且深信佛法,佛陀的教法他都歡喜信受,佛陀怎麼教,他就怎麼做。

在家修行者做得到的,就是布施。有一次,佛陀就問:『長者,你的布施還是像過去一樣,使令一切欠缺、貧困、無法生活的人,你還有這樣布施嗎?』長者回答佛陀:『有啊,世尊。世尊的教法,我一日都不敢忘,不只是向城裡的貧困人布施,我又走出城外去,為苦難人付出;還不只如此,我還為飛禽走獸,同樣布施。我聽佛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都需要生活,哪怕是飛禽走獸,我也一樣布施。』

佛陀聽了,歡喜,佛陀為他讚歎:『你這種廣大布施,沒有分別種類的付出,這叫做菩薩,菩薩的心懷。』所以佛陀又為長者特別叮嚀,說一首偈,『儘當普惠施』,你要好好地完全盡心普遍為眾生付出;『終無吝悔心』,這分布施永遠都不後悔;『必當遇良友』,今生來世,你能遇到的都是善知識,都是與你有志一同,受你度化,一起去做好事的人;所以『得濟到彼岸』,將來也能和他們一起走入菩提大直道,這就是你的福。

⊙『儘當普惠施,終無吝悔心,必當遇良友,得濟到彼岸』《增壹阿含經》

『長者,你要好好學習菩薩平等布施,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佛陀對阿那邠坻長者的再叮嚀。

我們修行真的要持恆久心,不是一時的聽法歡喜,短暫的付出。道心若不堅固,受一點點風吹草動就亂了我們的心,心就起動搖,就停止,這樣就很可惜啊!修行菩薩道並不困難,體會佛心要我們用平等心,培養慈悲來愛護眾生,這念心我們應該也要堅持,這念心能『普覆一切有情令得安穩』。

『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佛陀對待一切眾生,就是具大智慧,用平等的心,無非就是要引導人人走入菩薩道,菩薩道才能開展大心,視眾生平等而付出。這就是佛陀一大事,來人間所教育的目的。

前面的經文說,『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

佛陀來人間,為眾生平等說法。佛陀不分是多人來聽,或少少的人來聽,同樣用平等、歡喜的心為他們說法。若沒有在說法,也是『為作度眾因緣』。佛陀的舉止動作,無不讓人看了就歡喜、尊重,起恭敬心,這就是佛陀的四威儀,無不都是在說法中。

『充足世間,如雨普潤』。一切一切無不都是法,語默動靜都是在說法,就如有形的大地,大乾坤,需要雨水,我們人人的心地更是需要之時,心地熱惱,欠缺法水滋潤,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普施法水,滋潤眾生的心地。就是這樣來譬喻。

下面這段經文說『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

我們由此就能瞭解,佛陀就是在平等中說法,就如法雨,在天空降雨,隨人人的根器,若是大樹,吸收的雨水就多,小草吸收的水量就少,同樣的雨水,隨我們的根器來接受。這就如在長行文的一段經文,『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總明說法平等。重頌長行文: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如來就是觀機逗教,看眾生的根機是利或鈍。較利的根機,一點即通,一語道破迷中人,這就是利根的人,一句話就瞭解了。就如佛陀初轉法輪,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法華經》這個時代,已經是經過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間,所看到的有精進的人、有懈怠的人,有利根、也有鈍根的人,佛陀還是用那一分平常心、平等心,教誨眾生,沒有懈倦,絕對不疲倦,希望眾生瞭解法,這是佛陀的用心。

⊙貴賤上下:不分貴族賤類,或上智與下愚。是約五乘眾生所處出世之位。

不論他是貴、賤、上、下,不分貴族或是賤族,賤類的眾生。或是上智,或是下愚,都一樣,佛陀就是用五乘來分別施教眾生。

五乘法,就是在教團外,社會上的人,佛就為他們說十善法,鼓勵人人去布施,鼓勵人人用愛心,去除瞋恨的心,用布施心去造福人群等等,這種十善法,為在家人說。同時,要持五戒,若能好好地持五戒,就不失人身。在家人持五戒,自然就不會犯五逆罪,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樣就保證我們不會墮落三惡道。

若是發心出家,佛陀開始就為他們說『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法。其實,『六波羅密』是對在家、出家弟子的總法,希望人人都能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在人群中。所以叫做五乘法。讓大家所處世或者是出世,在五乘法中。

佛陀希望人人守持戒法,戒就是防非止惡,預防我們的心。我們一定要瞭解道理,不要有人在傳什麼,謠言傳到我們的耳裡,我們不分清楚就去相信。我們必定要受持戒律,防非止惡,才不會做錯事。以現在電腦(的用語)叫做『防火牆』,要侵略我們,我們趕緊將他封鎖起來,駭客不要進入我的電腦。同樣的道理,所以要持戒,防非止惡。

⊙持毀戒:謂人心常念戒,憶持無忘,不作諸惡,是名持戒。持戒之人,一向清淨;毀戒之人,一向染污。

所以人心要『常念戒,憶持無忘』。這是佛陀希望我們人人要好好地『心常念戒』,這就是希望我們要常常憶持,常常記住,不要忘了,不要去造作了惡。

修行,學佛者必定要行善止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唯有你要持戒,要有戒,要常常記得。『持戒之人,一向清淨;毀戒之人,一向染污』,所以我們若能持戒,就能永遠保持清淨。

就如經典中有一段故事。有一條毒龍,發願要持戒,持一日出家戒。那一天,有一位獵者,看到那條龍,覺得龍是很稀有的動物,若能將龍的皮剝下來獻給國王,我就能得到很大的賞賜。所以,這心念一起,用一支棍子將龍的頭重重地壓住,用一把刀將龍的皮這樣劃開。龍痛啊,但是心想,『我今天是持一日之戒,我不能傷人,我甘願受戒忍辱,我要忍。』皮被他剝開了,全身赤裸裸,牠忍著全身的痛要進入水中,不論是螞蟻、蟲等等,都聚集整個身體。那時候痛不欲生。還是想,『我自念,今天我是在持戒,所以我的心不能起瞋恨心,我不能有什麼樣對眾生不利的動作,我應該要盡此一報身。』所以,身體被所有的蟲嚙食,最後就這樣往生了。

這就是佛陀在說過去生,有這樣的一條龍,牠願意守戒,棄捨生命。獸類,動物類可以,人為何辦不到呢?所以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要忍。

⊙威儀具足:四威儀即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諸輕戒,具足受持,無有缺犯。

『威儀具足』。除了持戒,不毀戒以外,我們還要威儀具足。『四威儀即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諸輕戒,具足受持,無有缺犯』。

若有持戒的人,我們看他的行住坐臥、開口動舌,就知道這是不是有修行,就是看他的威儀,有持戒的人總是不犯威儀,不會隨隨便便。我們的規矩進退,語默動靜,這雖然是很輕的戒,但是給人的觀感就是不同,所以要『具足受持,無有缺犯』。

⊙及不具足,正見、邪見:謂於諸戒,雖則受持,不能全淨。知因識果,名正見人,背理迷真,名邪見者。

『及不具足』者,威儀具足,也有威儀不具足的人。『於諸戒,雖則受持,不能全淨。知因識果,名正見人,背理迷真,名邪見者』。

雖然我們根本戒都有受持,但是我們的威儀不具足,輕視小戒。不是說『我做這麼多好事,我抽一支菸,有很嚴重嗎?這樣有犯大戒嗎?』不犯大戒,不過,對自己的健康,以及給人的觀感是有損的。這就是不全淨。

『知因識果』。我們要很瞭解因緣果報,給人的看法,給人的觀感,光是一點點的威儀有缺失,就會被人評頭論足,結果是不很完全守好我們的十戒。當然,這是很輕的戒,若是因緣果報,就是來生來世,這都是犯大戒。

我們若是有正知正見,就不會去違背道理,不要迷失了我們的真。我們這念真誠的心若是迷了,就是邪見。

⊙利根鈍根:利者速疾之義,根者能生之義,速疾生妙解。

『利根、鈍根』。『利者,速疾之義』,就是很快速,這叫做利根。聞一語,能瞭解十項道理,這就是利根。利根,就是很快能得到法,道理入心。

⊙等雨法雨,而無懈倦:平等雨於一味法雨。為物慈深,終不厭倦。

『等雨法雨,而無懈倦』。佛陀平等為眾生的心,現在眾生正需要法雨來潤濕時,佛陀應世人間,用平等心,『雨於一味法雨,為物慈深,終不厭倦』。這就是佛陀的慈悲。佛陀的深心,在他的本懷隱藏著,希望人人能夠成佛,恨不得人人及時瞭解他的心意,所以『終不厭倦』。佛陀對待眾生,永遠施教,教而無倦,永遠都沒有懈怠,這是佛陀為眾生說法。

各位菩薩,難得人身,來到人間,我們能有這樣的善知識、善友,志同道合,這也是我們過去生中所累積來的善因緣。這是多麼不容易啊!我們大家互為善知識,你們也是師父的善知識,師父也是你們的善友。所以,善友、善知識,我們能夠有志一同,聚會在一起,互相的心得分享交流,我想,這是最好的。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