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15日】行精進定是上藥草

Community:
Branch:

『權教菩薩自信作佛,修六度行自利利他,方便菩提善巧隨機,廣度慧解化用自在。』

我們能瞭解嗎?『權教菩薩自信作佛』。菩薩是我們的目標,是佛陀教育我們,要成佛一定要經過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要自利利他。所以我們開始發心,是從佛陀的教育,從方便教一直漸漸誘引,讓我們體會人生苦難偏多,再進一步,讓我們瞭解,一切是因緣果報。因為我們要滅除這些苦,那就要修行於道,這是四諦法所教育我們,我們瞭解了。

到了緣覺,一個人生,就是在父母之間精血構成,就這樣十二因緣法一直延續到老、病、死,又是一輩子過去了;這就是緣覺所證。在這生老病死中,緣著種種的境界,體會到人間道理,一切皆無常,瞭解了這個法,所以他能夠斷除種種煩惱、無明,這叫做緣覺。

但是,佛陀希望我們不只是聲聞自解、緣覺解脫,只是為自己。應該還要再向前進,應該我們現在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要行菩薩道,所以我們從權教菩薩就是這樣漸漸、漸漸瞭解了。

權教菩薩,『權』就是從方便法中所受的教育,『菩薩』已經啟發了這念心,覺有情了,已經是覺悟的有情人。既然我也能夠成佛,菩薩道雖然玄遠,但是自己要有信心,『自信作佛』,我們應該從起點走到終點,這個過程,我們絕對有信心,行在菩薩道中。

這條菩薩道要修六度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我們要修的行。人人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我們在眾生芸芸中,從每個人的身上來作我們的道場。遇到什麼樣的人,是善知識嗎?感恩啊!引導我們、成就我們的道業。是逆緣嗎?我們也要感恩,沒有經過這分逆增上緣,我們也沒有機會能付出。所以,我們學佛要經過六度行,自利、利他,種種的方法。

在《本生經》中有一段典故。一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行者,他為了要行六度行,他付出一切,無不都是為眾生付出。那時候,天帝釋看到這位修行者這麼虔誠,他內心驚慌:像這樣做大布施,將來他的功德勝過我,會奪走我帝位嗎?

他的心一動念,化作平常的人,就來向這位修行者說:『那些人本來就是要受苦的,你去解除他們的苦難,你將來會受惡報。』『來,你問問這位在地獄中受苦的人,你去問問他。』這位修行者就去問在地獄中受苦的人,『為什麼你會在這裡受這麼多的苦磨?』在地獄中受罪的人就說:『哎呀,我過去生在世,我就是付出、布施,盡我的一切來布施、救濟,落得我現在受了很多的重業,在地獄中受苦報。』

修行者就問這位獄中受苦報的人:『你若是為了做好事而受苦報,那些被你救的人呢?』『被我救的那些人,現在都生天堂去了。』即然如此,這位修行者回答說:『這就是我的目標。救人,那些人都得救,生天堂了,我一個人墮地獄,這有什麼不好呢?』

天帝釋一聽到,他自己很慚愧,回復原形,地獄相也不見了,就向這位修行者叩頭禮拜,向修行者說:『救人的人本來就是得福,沒有道理墮落地獄。我向你懺悔。』就這樣消失了。

我們昨天有說過小藥草,哪怕是輪王、帝釋,他還是在五乘之中,還在小藥草裡。到了聲聞、緣覺,還是中藥草,因為他還未發大心。所以,在<藥草喻品>讓我們能瞭解,從佛陀說法,這個方便法,『方便菩提善巧隨機』,這是佛陀用方便的菩提道,鋪這條方便的道路讓我們來走,這是一種善巧,看眾生的根機大小。

其實,佛陀的目標是要『廣度慧解化用自在』。這在佛陀,他為大地眾生,廣闊要來度眾生,希望眾生人人得慧解,開啟眾生的智慧,能夠解悟佛法,對芸芸的眾生,願意發心去度化,讓我們應用自在。這是佛陀的教法,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前面的經文說,『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

我們的心要常常就像獨處山林,雖然在人群中,卻是心不受人群擾動,如處山林一般,心時時在正定中。就像緣覺,觀一切境界無常,所以堅定他的心。像這樣還是藥草類,中藥草,雖然得法,卻還未到達最頂端,還未啟發他的大心。

接下來的經文說,『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

我們現在開始要瞭解了,『上藥草』是我們現在要追求的,就是『求世尊處』。自己的信心滿滿,『我當作佛』,我經過菩薩道,我也能夠成佛。

⊙求世尊處,我當作佛:求佛世尊所證之處,我當修行,願成佛果。

所以這是『求佛世尊所證之處』,佛陀既然有辦法證悟,我也有本性如來,我也應該能夠證悟。『我當修行,願成佛果』。為了要成佛,所以我應該要好好修行,目標就是到佛的境界。

⊙行精進定,是上藥草:修行精進,寂滅勝定。此期成佛,又勝二乘,名上藥草。

『行精進定,是上藥草』。我們開始就是要有這分精進,布施、持戒,我們要忍辱、精進,才能有禪定、智慧,所以一定要開始用精進來包括一切。行精進與定,這是上藥草。

修行要精進,『寂滅勝定』。我們要精進,一定要修到我們的心寂滅,不受芸芸人群污染了。『此期成佛』,我們最期待的就是成佛,所以『又勝二乘』,比聲聞、緣覺更上一層樓,這就是發大心,所以『名上藥草』。這就是表示,最上的藥草是因為法雨來滋潤,讓這個藥草能治最根本的病。

⊙權教菩薩自信作佛,修六度行自利利他,然皆住相。住相:既出胎已,住於世間,是為住相。或謂一念之心,暫爾相續,是為住相。

『權教菩薩自信作佛』。這是權教菩薩,已經修六度行,自利利他,但是還有住相。我們雖然發心了,不過我們還在人間,所以我們有住相。就是出生在人間,『既出胎已,住於世間,是為住相』。或者說再短一點,就是『一念之心,暫爾相續』。在世間同樣有生老病死,所以我們要趕緊把握時間,把握我們住在世間,聽聞佛法,我們要把握。哪怕是短暫的一念心,我們要心心相續,短暫,秒秒累積起來就是時間,時間累積起來就是年、月,所以『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這念好念我們要念念相續,這就是我們的心念住相。這我們要用心。

⊙縱破法執:二乘之人雖破人我執,猶有法執,不能忘相,終不能治無明之病。但志求精進,勝於二乘,故喻上草。

『縱破法執』。二乘人雖然修行去除煩惱了,破人我執,但是他還要再努力破除法執。二乘人能破除人我相的執著,因為他瞭解因緣,他瞭解人間的苦難,他知道人相不必執著,但是法執,他還是執著住,執在『空』法。既然是空,一切的『有』都是假相,歸納到最後,就是空。他們執於此,這叫做法執。因為他們還有法執,不能忘相,他們無法破除這個法執著的相,還是有相,『終不能治無明之病』,所以無法根治無明的病。

『但志求精進,勝於二乘』。所以我們現在要修六度行的人,必定要很精進,精進在破除人我與法的執著。不要執著,我們才能真正去除所有的無明相,到達真空而得妙有。『勝於二乘』,這叫做『上藥草』。

⊙六度中精進為最,《大論》云:施戒忍乃世間常法。欲修定慧,必須精進,今舉精進攝餘度。

『六度中精進為最』。『六度』中精進最重要,就是攝施、戒、忍。六度需要布施、持戒、忍辱,但是要精進,才能堅持去布施,精進才能持戒持得好,精進才能忍辱於人間的一切。布施、持戒,這本來是世間平常的法,我們一定要有精進心,才有辦法真正統攝六度。若沒有精進,六度絕對不會完成。

⊙戒即禁戒,謂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惡業。戒能生定,定能發慧,故學道人,以戒為首。

持戒也是很重要,我們要精進,我們要持戒,持戒要精進。『戒』就是禁戒,『謂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惡業』。持戒很重要,防非止惡。『三無漏學』中,就是以戒為先,『戒能生定』。因為戒,我們的心才會定。『定能發慧』,有了定,自然就會發揮智慧,『故學道人,以戒為首』。

前面的精進是統攝六度,六度萬行要從精進中來。戒,戒就是我們要如何能專心,定力,那就是需要戒,一切的善法要從持戒,所以『以戒為首』。

⊙謂修諸善道,精勤無怠,戒忍心心相續,不自放逸。

『修諸善道,精勤無怠』。我們若能修善法,我們要精進,不可懈怠。『戒忍心心相續,不自放逸』。我們要戒,守持戒,我們要忍辱,忍一切世間的惡法。世間無明網,碰到很多困難,我們要忍,『心心相續』,要『不自放逸』,不要放逸了。

我們學佛,本來就是要學殷勤精進,佛陀開出五乘法,五乘法,除了發心修行聲聞、緣覺,其實後面的菩薩法,與前面的十善五戒也能夠會合。『在家菩薩智慧長』,在家菩薩發心,行布施等六度行,很容易。在家菩薩只要一念心轉,把握當下的因緣,恆持在心心念念不變,這念精進的心,這樣就能『在家菩薩智慧長』。

所以我們應該在人群中,人人,每一個個人都是我們慧命中的道場。我們看到每一個人,『哎呀,感恩啊,感恩。』不論是善惡緣,這就是我們要感恩的。人群中的菩薩,自我要堅定,合和互協,愛連心,鋪滿地,這才是真正為人間的淨土,才是能拯救眾生的方法。所以請人人要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