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4月21日】舊法彌新 誠貫古今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開示:「人人都在圓這一個五十一周年的緣,大家也是用心發出今天邁入了五十二年的第一天開始──我們要精進。我想,大家應該都看見了我們的過去,對的事,做就對了,這都是沒差錯,那就是智慧。」(繪圖:凌宛琪)

【證嚴上人4月21日志工早會開示】
「感恩過去的五十一年,昨天(4/20)五十一周年慶,今天開始就是五十二年的第一天,又是新的一年要起步。」慈濟周年慶的氛圍猶然熱絡之際,4月21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回顧起五十一年前慈濟功德會甫成立的當天,言語間帶著滿心的感懷與感恩。 

為救眾生破誓言 擇善堅持而感恩

「想到那一天,就是人很稀少,地點在地藏菩薩廟(普明寺),小小的空間裡面,記得那天我在誦《藥師經》時,展開了疏文,邊讀疏文,邊是哭著;我心裡一直在想:『我已經發過願了,我不做經懺,我怎麼今天在這裡誦經,還要誦讀這一張的疏文?』感覺實在是有違背自己的心意,但是轉個念頭來想,為苦難眾生,我一定要自我警惕,每個月只有這一次,其他不為例,還是要堅持自己,不做經懺,一定要自力更生。」

「那個時候的心靈澎湃的矛盾啊!可是也是一個念頭,讀誦經文了解到了《藥師經》裡面人間疾苦,更堅定了自己的心念,要展開為天下人間去付出的心意,還是讀起這份疏文,心裡總是矛盾重重啊!不過,也是自我轉一個念,只有這一張,每個月一次,其他不為例,這種堅定自己的心向力,要自我堅持,就這樣五十一年過去了。」

半世紀餘,一路行來,救世宏願與行動未曾變過,上人談起自己的特質。

「我這一輩子沒有其他的長處,只有一個『固執』——擇善而固執。對於善的事情,我總是那樣地固執,想到該做的,總是要做;不該做的,我也是很固執,還是不能做。這種擇善而固執,都是我對自己的佩服,其他無一長處啦!什麼我都不會,只會固執而已。」

上人坦述,在這樣的固執之下,卻是時時都是充滿了感恩心。

安貧克難談舊法 愛的歷史猶彌新

回眸過往,上人感恩長年追隨自己的弟子們,在那一段胼手胝足做慈善的歲月,大弟子德慈師父總是任勞而多能。

「昨天聽到慈師父在念疏,我真的很佩服這位老弟子,他的年紀比我大,可是他還有這樣宏亮的聲音在念疏,邊聽我感覺到,要我現在讀,我已經沒辦法,他還可以宏亮地讀出來;他還會畫圖,我不敢下筆,說我在畫圖,(我)一撇都不會,他不只是會畫圖,為生活什麼都可以做,也學會手拉坏,實在很佩服他。他可以,但是我什麼都不可以、都不會,比較起來很慚愧。」

從老照片與老影像中,可見上人與弟子們在草創時期濟貧的點滴。

「那個時候沒有委員,總是自己要跑啊!有了委員,就搭著她的摩托車,有人載,那時候就覺得很滿足、很好命啦!也曾經手腳慢了一點,有一位委員,她騎摩托車要載我去訪查,我的動作慢了一點,還沒(坐)上去,她的摩托車已經砰砰砰,就往前走了……」往昔上山下鄉訪貧的某些畫面,猶在上人的記憶裡,是慈濟克難時期的溫馨片段。

當年有一位鄭居士從日本帶回來一臺相機相贈,希望上人將慈濟所做的一切拍攝下來,尤其是去訪查的個案,要用相機留下歷史的紀錄。之後留下一個難得的歷史鏡頭,是早期上人與委員到花蓮鳳林訪視途中因溪水暴漲,不料乘坐的遊覽車陷入溪中,委員們不顧天寒水冷,合力推車的畫面;上人就是將這歷史畫面留下,也是慈濟世界中,第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

「總而言之,過去瑣瑣碎碎的小故事、小回憶,倒也是很有趣,做這樣輕輕鬆鬆的事,輕安自在。」等到慈濟過了十年以後,有一臺八釐米的錄影機可以將慈濟所做的事留下影像,「剛開始慈師父會拍,慢慢有居士們來接,這就是歷史,都是土法煉鋼;雖然是土法鍊,可是也是很珍貴的,這都是我們走過的路啊!」

徹底犧牲全眾人 心念專守靜思法

回顧過去克難做慈濟的時光,雖然人少力薄,卻與今日一樣是滿滿的誠懇與善意。提及早期靜思精舍「打佛七」,上人與弟子們一起精進,空間與環境大不相同。

「其實那樣簡陋的歷程,那個時候我們就很精進,慈濟人簡單的佛七,很簡陋,可是大家都很虔誠。一直一直在小小的空間裡,常住師父跟著師父實在是真苦!每一年的佛七都把他們的寮房──其實我們那時候哪有寮房?辦公室也是寮房,白天是辦公室,夜間是寮房,天天都要搬移桌子。為了要讓給打佛七的人,一直讓,讓到鋪紙板在廚房地板睡,這都是我們曾經有過的。」

上人讚歎:「可是這一群弟子總是守護著靜思法,就這樣地走過來,再回顧過去,真正是很不簡單。」

歷經五十一年步步踏實為眾生付出而無所求,慈濟已經遍及全球國家地區。光是51周年當天,參與周年活動的就將近五千人。在靜思精舍裡,熙來攘往,熱鬧非凡。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可以維持大家心專,沒散掉去,看到常住們,還有我們的功能組,維持著秩序,讓大家念佛誦念不斷,人人都是那樣虔誠,連吃飯都在真誠地過堂,這實在是很少見,在哪裡可以見到這樣的道場呢?實在是很精進,這一群菩薩,不只是為人世間而付出,還要保持這一分的心念,持心不散亂,堅持這一念心,沒有讓心散亂掉,都是那樣的一心一念啊!」

上人感動地說,「看到大家是那樣地開朗歡喜,這都是法喜充滿,在慶祝五十一周年慶,同時心中還是有法,也看到在誦《藥師經》,精舍的每一個角落,包括文化走廊等每一個空間,都是很虔誠在誦念《藥師經》。」

回顧五十一年前克難慈濟功德會甫成立的第一天,上人不由感觸良深。

「那時候兩隻手,十根手指頭算不滿,現在是超過五千人在每一個角落,就會抬頭看看,哎呀!我們的建築可以容納這麼多人,很感恩我們這個道場,師父一個原則,大家捐的錢點滴在慈濟,精舍裡要自力更生。」

真誠凝塑慈誠瓦 師徒相知心靈契

幾年前,靜思精舍主堂正在建設,各地慈濟志工紛紛要求回來參與付出,把心靈故鄉當成自家。上人同意大家參與的條件是,絕不接受弟子們的金錢或建材資助,只要大家真心出力投入。

「他們幫忙搬磚、綁鋼筋、攪拌水泥,所以我們有慈誠瓦,這個慈誠瓦是全世界沒人有的,是慈誠隊回來用手工把它做成的;厝頂的每一塊瓦都不是瓦,都是水泥,在屋頂上一塊一塊地用做成的。」

早期大殿屋頂曾經蓋瓦,但一次颱風來襲之後就破損,為了要確保長久穩固,上人就請來水泥師傅,與他溝通,希望師傅用水泥做抹塑成瓦的形狀,慢慢地把整片屋頂瓦都雕做出來。

「從此開始,我們慈誠菩薩都說,『小靜思(大殿)可以,我們的建築物怎麼不可以?』所以他們展功夫,現在功夫有傳了,一群慈誠隊都可以做,所以這是慈誠瓦,這是全世界不可能有的,在精舍裡全部都是啦!」

提起這一群慈誠隊用心付出,符合上人希望人人把這裡當成家的心意。

「自己的房屋自己蓋,我要的是工,大家盡這一分心力,自己房屋自己蓋,自己的道場自己造……不只是屋頂,從地基開始,慈誠隊就開始組成了,完全為了我們的所有的營建,不管是蓋學校也好,蓋慈濟的靜思堂,他們都會很用心地投入,何況回到自己的精舍,他們都是這樣無所求地付出,都是為了自己的家,為了道場。」

一再提到弟子們的用心,成就了整個慈濟世界的每個角落,上人連連讚許,「這點滴都是很真誠用心付出,不是捐錢出來——我不要錢,我要的是真心、真功夫,不會的就學到會,這就是師徒之真誠、真心。」

萬千毫芒同基因 菩提成林根相繫

師徒之情的相繫,來自累生累世的緣,昨日周年活動中,新加坡志工蕭明蘭分享在當地設立的展示館,麻雀雖小,卻一樣有包羅萬象的慈濟法,讓上人很是讚歎。

「因為他們的道場很小,展示館很雅,所有裡面的內容都(與臺灣)一模一樣;她還說,『一棵樹只要基因一樣,在任何一個國家種出來的樹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有人曾經問她,『妳師父都不曾出國,怎麼可以讓在全球每一個慈濟人都一樣?』她就用樹來作比喻,她說:『只要這一棵樹的種子是這樣,它到了任何一個國家的土地上,長大都是一模一樣,樹的生長方向,沒有前後、東西南北之分,每一棵樹的枝葉開展出來,都是向著十方生長。』」

上人聽聞弟子懂得用這樣來比喻,深感欣慰弟子們心向法,而且已開智慧了。

「人人都在圓這一個五十一周年的緣,大家也是用心發出今天邁入了五十二年的第一天開始──我們要精進。我想,大家應該都看見了我們的過去,對的事,做就對了,這都是沒差錯,那就是智慧。」

回首前塵,展望未來,上人期許,「請大家舊法新知,要好好回顧過去,過去很精彩;我們的未來,需要現在起步精進;我們的腳步足跡,要在四大八法留下生命中的足跡,所以一切還是要從開始起步。」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