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5月02日】自發願力 聚善轉厄

Community:
Branch:

慈濟種子一生無量,災民經過救助,內心的愛經過帶動與啟發,也會成為新的種子,再帶動出更多人間菩薩。

【證嚴上人5月2日志工早會開示】
「每一天善法入心,可以理解天下無形而且無處不在的道理。很多人就(晨語)聞法以後留下來,大家彼此共同分享一下,緊接著就是(志工)早會;早會又可以聽到了天下事,看到了天下的悲喜訊息,有歡喜,也有給人很哀傷的事。都是在早晨這個時候,可以集中大家來彼此的互動分享,這也都是在開眼界、知世間事。」 

證嚴上人於5月2日志工早會中說明,每天透過兩場對眾開示,讓大家不僅可以領受佛陀所說的真實道理,也能看見全球所發生的種種災難,或人間溫馨感人的故事,都是讓大家能見苦知福。

不請之師凝助力 災民緩壓展歡顏

在2017年4月初發生在南美洲的大水災情後,美國與南美洲慈濟志工已經從4月24日起,在厄瓜多展開了以工代賑的清掃工作,且隨著逐日工作的進展,也有越來越多災民獲得幫助。

「這一路走過來,昨天聽到的訊息,看著很安慰,這種以工代賑,已經超過了一萬多人(次),那彼此互援,互相的幫助,也看到他們展開了笑容,當然裡面的困難的人更感受更大。」

災民之中,單親媽媽譚雅是以工代賑的一員,她要照顧四個孩子和一個四個月大的孫子,承重的負擔讓她喘不過氣。慈濟的以工代賑讓幾十個人一起幫忙清除小竹屋的爛泥巴,同時兩天三十元美金的代賑金,讓她終於有錢可以買食物,緩解一家人的飢餓。

「幾十人進入了她的家裡去清掃,她那樣的感受更強烈、更歡喜。這實在是,我們可以看見有這一股力量;看到他們的家,有像家嗎?那樣的站在屋子的外面,可以透視屋子的後面,真的是苦啊!人手就是這樣單薄,都是幼小的孩子,這樣事情發生,無語問蒼天。慈濟不請之師,到來了、發現了,那就是呼喚著這樣的以工代賑,這鄰幫鄰、里幫里,就這樣來幫助她,她真的很感動。」

一粒種子生無量 地震受助反回饋

上人欣喜於慈濟志工在厄瓜多推動以工代賑,讓學校與災民居家清掃工作相當順利,感嘆著厄瓜多的災民3月底到4月8日開始受災,如果沒有這一股力量,又該如何是好?

「看到了天下窮人,平常的窮再加上了天災的苦,假如沒有普天之下菩薩行者,你想,像這樣的苦難、這樣的災難,誰來幫他們?」

這股互助的力量,其實來自厄瓜多本土,由於慈濟志工在2016年4月的地震援助因緣,本地人也慢慢認識慈濟,其中一位珍妮弗就成為這一波水災賑災工作前,本土志工們在當地先行勘查與蒐集資料的重要推手。

「有去年(2016年)的因緣,所以帶出了一顆飽滿的種子(珍妮弗),這一顆飽滿的種子再分享,又多了八個,所以這樣八顆種子,因為這一回災難,他們就快速的在4月10日,她跟本會聯繫到了,跟美國總會也聯繫到了,她接到了這樣訊息說:『請你幫忙先去勘災。』」

珍妮弗跟著曼塔本地志工便進行勘災,了解災區民眾的現況與生活生態,為來自美國與南美洲各國的慈濟志工的賑災工作打下基礎,順利讓大隊人馬於4月24日展開以工代賑。

上人讚歎:「這都是好因緣,雖然是因為他們受苦災難,可是菩薩行徑的因緣不可小看,所以我們要跟人家結好緣——有去年的那一個好緣,才有今年這麼順暢的菩薩道可以行得通。」

因緣匯聚展救濟 克服困難勇直前

慈濟種子一生無量,災民經過救助,內心的愛經過帶動與啟發,也會成為新的種子,再帶動出更多人間菩薩,緬甸也有這樣的故事。慈濟歷史上的今天,2008年5月2日緬甸發生了納吉斯熱帶氣旋災害,人命損傷與失蹤推估超過十萬人,災情之巨大,也讓上人印象深刻。

「這個災情發生,我們也很快速。剛好南亞海嘯一段長長的時間,繼續為斯里蘭卡去救災,他們的學校,我們幫他們完成了,慈濟村也完成了,告一段落。剛好這個時候清修士濟崇,還有我們的(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同仁濟任,這兩位也是馬來西亞的年輕人,他們要回(臺灣)途中,就趕快打個電話給他們,就說:『不要回到臺灣,你們就轉到馬來西亞,因為跟馬來西亞已經溝通好了,請馬來西亞進入緬甸,你們就趕快會合走入緬甸去,為這一波災難去了解,而且去施展這一番的救災工作。』」

九年前的細節猶然在眼前,此時上人娓娓道來,當時賑災團努力克服了道路不通等種種困難,終於取得緬甸政府的信任,成為唯一一個境外慈善團體得以在當地救災。

「付出的,以真誠的心在付出,去安撫當地的災民,而且真正的實際的給(發放),那就溫馨的安撫。看到了他們人很多無家可歸,都是在馬路上(搭起)一排排的帳棚,都是這樣在生活。這都是當年那個時候,那就是有那一次的緣,所以一直延續。」

福種帶動米撲滿 響應一把米濟貧

慈濟急難援助之後,評估當地雖然盛產稻米,但貧農卻面臨災後青黃不接的窘境,遂於中長期展開稻種及肥料發放,並教導不用農藥的耕作理念。

「烏丁屯,那就是大家都認識的,他現在已經受證了,在當地也承擔起了在當地慈濟的工作之一員。那個時候務農的時候,他不灑農藥,可是他年年豐收,而且他天天都在田裡轉,在那裡祈禱,在那裡跟稻說話。」

由於稻作豐收,烏丁屯改善了生活,他也學習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開始力行「米撲滿」,在準備一餐準備煮的米當中,拾取一把起來放在另外準備的桶子中,累積下來的米,就可以用來幫助更窮困的人,而他也把這樣的精神再推廣出去。

「一直到了2015年,這一年當地又發生了一個水災,很大的水災,慈濟人再度大型的啟動;這一回的啟動,當地他們已經種子都成林了,受證的也不少,所以有了災難,就由當地慈濟人來帶動,馬來西亞再去配合。同樣熱食(發放)等等,都是緊急地去付出,同時也發放稻穀,讓他們恢復耕種。」

受助的鄉親之中,一位貧農烏善丁聽到了烏丁屯的「一把米」故事,就自己準備了許多小桶分送給鄰居,從自村的九十多戶開始推動而獲得響應,至今周邊村落也有四百多戶,都願意日省一把米來救貧。

「上一次回來的訊息,大家都集合來,把這樣的一桶桶的米會合起來,五百多公斤都在救濟同村的,或者是鄰近村莊比他們更窮的人。大家做得開心,不影響家庭,只是這每一天要煮的飯,從這個飯鍋裡面,再拿一把出來,煮熟了飯,吃飯也不覺得不夠吃,也可以吃一頓,但是多了一把米,就這樣匯集起來。這五百多公斤,可以救濟多少個家庭,每一個家庭有一個月的米,這展開了長期救助。」

貧戶布施得善緣 互助友愛在人間

這些響應「米撲滿」的家庭,並非戶戶都是生活豐饒而衣食無虞,在偏遠的瑞那滾村,村民普遍窮困。「可以看到窮到這樣:這個家徒四壁,他根本『家無四壁』,不是家徒四壁,這都是這樣的窮,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現到了個案。」

二十七歲青年郭繆倫一家原本也響應著米撲滿,卻因工傷意外無法動彈,仰光慈濟志工知道之後,發動了村民協助,一路扛著他輾轉就醫,又陪同著他展開漫漫的復健之路。

「剛剛也看到烏丁屯、烏善丁他們也在那裡,去幫助他們這種要如何復健,整個村都有這樣愛的響應起來。人間假如沒有菩薩道,這一群人誰都不認識,誰都跟他們沒有關係;看看現在,可以遠近的如一家人來關心。」

上人讚歎:「看看人間菩薩道多麼可愛、溫馨,而且真的是功德無量,只要有人輕輕的發一個心,就可以影響多多的人,每一個人一點力量付出,就很大的力量完成。看到這樣,真的是天天都有溫馨的故事在人間。」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