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26日】導師識途 在險濟眾

Community:
Branch:

「人間險難惡道分寸步艱,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尋歸途覓無路身心疲極,導師識途引領至安穩處。」

 

堪嘆人生啊!就是沒有定性,人間來來回回,不知何從,不知去向,這是我們人,苦在完全不由自己,不由自己是來自於我們沒有定心。說這麼長,大家都了解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人人都有,塵點劫以前就已經聽聞大乘法,只是我們的悟性,覺悟的智慧較差,雖然在那裡聽,與十六沙彌結了很深的緣,也從這樣開始,與各個沙彌在不同的佛土修行。生生世世修行,也是在聽法,但是法能夠入心,心就定了;法無法入心,性就浮,起起落落,心定不下來。

有時發心向前前進,有時停滯,空過一生,有時退失道心,人生煩惱在三途險道中來來回回。所以人間這條路是五趣雜居,你決心修行,那就是成佛,你失一念心,那就在三途苦難中,在五趣雜居的地方,這就是一個關鍵。

 

我們看到眾生很多的苦難,體會到人間很多的無常,我們也能在現在的時代來見證佛法。佛陀所講的一念頃,一念的時間就能遍二十萬億佛國去供佛。這時候做得到嗎?做得到,資訊發達,只要你動一念心。現在很多檔案在「雲端」裡(編按:「雲端運算」網際網路服務),只要你的手一點,「雲端」就遍灑,不論多少國家,不論多少人,想要的東西,想要知道的事情,只要一點,瞬間就能得到消息。

 

歡喜的事情,是好的法,要跟大家分享,法的供養,在瞬間遍滿了二十萬億佛國。所說的二十萬億佛國,是人人的心靈世界,現在只要我們心念一動,你的心就已經能普及很多、很遠。現在這個世界不就是呈現經典中的這一句嗎?

 

但是一念頃也能墮地獄,因為自己心的一念惡生,可以造地獄。同樣上「雲端」又遍布下來,無明的網網住了所有人,讓人人入無明網去,不知道理,無法體會妙法,所以就在無明網裡受苦受難,我們的心在那裡起落,千萬般的煩惱都在無明網裡。這就是「人間險難惡道分寸步艱」,真的是很艱難,要如何解脫我的心,要如何解脫人生無明的環境,能面向著佛教法的道路,這好像很困難。就如我們人走入險途,曠絕無人,腳踩不到土地,而且周圍很多的毒獸,讓我們寸步難行,這是人間的險難,想要跑、想要走都沒辦法,是惡道,分寸步艱,真的是很艱難的事情。

 

「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很久啊!我們人間造了業,審判為無期徒刑,永遠都在監獄中不自由,由不得自己。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道;地獄中無盡期,畜生道中累世難解脫,餓鬼道中無涯,何時解脫呢?這就是「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很長久,想要再走回來就已經由不得自己,無路可走了,這很可怕,就只在一念心的偏向。

所以要「尋歸途覓無路身心疲極」。我們凡夫不就是這樣嗎?知道人間苦難偏多,知道無常,知道六道輪迴,因緣可怕,知道了,我想要修行,要找這條路。雖然找到了,但是方向正確嗎?正確了。能夠經得起、耐得住嗎?這就要看各人。所以「尋歸途」,我們雖然找到路了,但是「覓無路」,知道方向應該怎麼走,卻是這條路要走過去,心還是沒有很肯定。我們要找歸途,路我們卻還未肯定,所以身心疲倦。

 

還記得嗎?導師帶著一群人要經過險路,最緊要時,「大家要很謹慎,要很用心,要到寶處去了,必定要走過這條路。」導師仔細地為我們引導,要我們謹慎,好好一步一步地跟緊,但是有的人走啊、跟啊,跟久了就疲倦,身心疲倦。我們找不到路,雖然有人帶,我們的心卻是疲倦了,就想要再走回頭路,這就是我們凡夫。有啊,「尋歸途覓無路」,即使找到路、有人帶,也是「身心疲極」,很疲倦了,很累。

 

所以,「導師識途引領至安穩處」。導師殷殷善誘,用心叮嚀、交代我們,帶我們,讓我們步步向前。我們若能跟著導師所交代、叮嚀的,腳步步步踏穩、跟緊,自然我們能經過險路到安穩的地方。人生應該就是要這樣,我們既然自己不知道,既然找不到路,有人要來為我們引路,我們應該要用心跟好。我們修行不也是如此,到底如何來人間?我們不知道,在人間,我們所體會到人間苦難偏多,我們了解了,現在有這樣修行的道路,我們發心了,應該要耐得住。

 

看看現代,真的是很多無常的事情發生,有的是因為風啊、雨啊,地震等等的災難,但是也有無風、無雨,也無地震,忽然間山這樣倒了,崩塌了。這是在大陸深圳,因為建設,難免就要挖地,要堆土,慢慢堆成了像是一座山,經過幾十年,也變成一個景觀。這個景觀周圍,工廠愈設愈多,高樓大廈也都蓋起來了,沒有一點點的預兆,哪會知道忽然間整個山陷下去,壓了多少的工廠啊!那幾十間的工廠,多少房子、多少人的生命埋在那裡面。

 

知道埋在裡面的人,救不出來,應該是回生乏術了,但還在挖。周圍臭味都傳出來了,政府很謹慎,趕緊封鎖,要如何來處理?因為屍臭都出來了,為了安全,將熱心救援的人,一般的志願者、救難人員,將他們撤退,保護安全。

 

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呢?重重難關啊!有的家屬,他一家到底多少人損失了呢?這種的心靈悲痛,我們可以了解。有的人從他鄉外省,為了生活而來這裡討生活、工作,忽然之間,命是保住了,但所有的一切都已埋在裡面,剩下一個人的生命活著,其他一無所有,這世間的無常瞬息變故,苦難偏多,你們想,這是不是很不安穩的世間呢?

 

佛陀就是這樣跟我們說,天地之間無不都是成、住、壞、空,這個道理已經對我們說了,若非大智慧者,孰能講出這樣天地間的大道理?說不定二千多年前那個時代,人想不到,但是二千多年後,現在我們看到了。因為在深圳的這件事,我們慈濟人五六天的時間投入,去供應熱食、毛毯、福慧床、供應……。總而言之,我們在那裡關心救災救難人,投入做後援。

 

聽到他們這幾天在描述那個環境、過程,救人的人,接受到關懷的人,那一分人間互動的感動,這訊息我們也聽到了。醫院裡受傷的,我們接近,他們感動啊,看到慈濟人去疼惜、擁抱他,緊緊地擁抱,一二分鐘都捨不得放。這種生下來,天地之間如一家人,雖然不認識,他鄉外里在那裡生活,卻是遭遇到這樣的困難,看到這群不認識的人比親人還更親、還更愛他們,他們很激動地擁抱著,緊緊地捨不得放,表達出:「你比我的親人還更親,還更愛。」

 

是啊!這是佛陀教育我們,菩薩不忍眾生受苦難啊!這種有形、有相的苦難固然是苦,其實,無形無相的會更苦;有形、有相是一段時間的苦難,如一生一世的苦難,但是無形煩惱的苦難,會引來無窮盡,生生世世的苦。因為我們一直在「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一念心,永遠都是在人間險難惡道之中,永遠就如夢中的夢中人,這樣的人生如夢,我們在睡覺又在做夢,人生都由不得自己了,睡覺時所做的惡夢更是驚慌,想想看,這種分寸步艱。所以一念偏向迷失,三途就無期了。

 

像這樣有形的苦難,還有人間菩薩關心,如果是這種無形的煩惱,一迷失,即使佛在面前,無緣也救不得,菩薩在身邊,即使要帶也帶不出去,這就是心靈的險道,很苦。所以「尋歸途覓無路」,尋尋覓覓,但是若在這當中半路懈退,那就更苦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法華經》是這麼詳細告訴我們,我們要時時用心。

 

前面的經文,釋迦佛很明白地說:「我在十六數,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慎勿懷驚懼。」

 

佛陀慈悲為我們開示,敘述過去無量劫前的因緣,讓我們大家要用心接受,已經有一位導師帶著我們,步步踏實,引導我們的趣向就是要到佛慧。這是過去的因緣,現在同樣為我們講《法華經》。在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已經開講《法華經》了,無非要引大家入佛道,體會佛慧。再次叮嚀我們,「慎勿懷驚懼」,不要怕,《法華經》是教菩薩法,人人行菩薩道,入人群去。想想看,這就是佛的慈悲。

 

接下來經文,「譬如險惡道,迥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欲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經五百由旬」

 

這條路多麼險難啊!而且到處都是毒獸。我們在人間路上若不謹慎,不論是周圍,也都有很多的毒獸,所以我們要好好謹慎。尤其是路很長,沒水、沒草、沒糧食,這是一段很險要的道路,人人都很怕。很多人都要走過這條路,這條路實在是很廣,也很長、很遠,要走多遠呢?要經過五百由旬。其中五道,五趣雜居地,就是我們守五戒,在人間,再做好事,上天堂;心念一起動,不規則,那就落在三惡道中。所以,善道才五分之二,險道有五分之三,大家要很用心。尤其在人道很危險,一念心善,造福,一念心惡,造惡,人間事事由不得自己,要造善(持戒)生天堂,或者是要行菩薩道,或者是造惡落三途,就要看我們自己的一念間。

 

所以,「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

 

「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這段經文就是說,在那個時代,大家想要修行的時候,走過這條很險難的長路,那時候有一位大導師,強識博學,有大智慧,這是譬喻佛,「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

 

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於諸事理明了,心決定,無有狐疑。喻佛垂應,在險惡道拔眾人生死苦難。

 

在那個危險的地方,他來救濟眾生,使眾生能平安經過這條險難的道路,這是導師「明了心決定」,所以於諸事理都明了,心決定了,無有懷疑。這就是我們要深生信心,才能隨導師向前走。

 

「喻佛垂應」。譬喻佛應世來人間,垂應在人間,「在險惡道拔眾人生死苦難」,這是佛來人間一大事。我們在人間短暫的壽命,佛陀來這個地方,無非希望我們在今生此世能聽到佛法,種一個善的種子,他用心來教育我們,從最基礎的人間苦難解釋到因緣等等,一直到了讓我們了解一切皆虛妄,然後告訴我們一條真實能夠到佛境界的道路,那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佛陀來人間的過程、目標。

 

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學佛路遙難耐易生懈退。眾人心生疲倦,俱發聲言,白於導師。

 

「學佛路遙難耐」。這條學佛的道路,實在是很遠很長,要經過生生世世,很久很久的時間,所以「易生懈退」,很容易生起懈怠退轉的心。「眾人心生疲倦」,尋尋覓覓的道路大家在走,也已經走了,走到半路,自然懈怠心會起,大家就喊出聲音了,「怎麼這麼遠?何時才會到?我很累了,無法再向前了。」這就是凡夫,所以「俱發聲言,白於導師」。喊出來「我累了,我無法再向前走了。」

 

「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我想要再回去了,現在走到這裡這麼困難,要再走下去的路,我累了。」在中路就這樣退轉了。很可惜!

 

下面這段經文,「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化作大城郭,莊嚴諸舍宅」

 

導師,引導的人,聽到這麼多人已經生起退轉的心,大家都已懈怠疲倦停下來,要再退轉,也已經出聲音了。所以導師悲憫,這些人怎麼要放棄呢?再向前走就能安穩,就能到達寶所,無上之寶都在那向前再走的前頭,為什麼要放棄呢?所以導師開始作是念:這些人根機很劣,實在是很可憐。

 

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悲其放棄前進而失寶。導師爾時而作是念,此輩劣機,甚可憐愍。

 

這是佛陀的慈悲;覺者來看我們凡夫眾生,真的是很可憐,我們是被憐憫的眾生,真的很可憐,心起起落落,不定心啊!所以我們塵點劫以來,還是在這樣的階段。所以,我們要常常自我反省,趕緊提起志向,把意志力提起來,朝向正確的道路,隨著這條道路向前前進。

 

所以,導師覺得:這些人為什麼中路就要退還呢?「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為什麼要這樣呢?再向前走就能到達如來的地方了,為什麼要放棄這麼珍重的寶物,意思就是回歸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再用功一下,自然就到安全的地方,如來大價珍寶,我們就將要找到了,為什麼要放棄?

 

所以,「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

 

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即時思惟善巧方便,當為施設神通之力。化作一城。

 

導師不捨這些人半途就退失,不捨眾生好不容易發心,知道人人本具佛性,只是心性難定,外面的境界陷阱真的很多,所以讓我們的心會起浮沉,浮起來又沉下去,實在是很可惜。「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所以要趕緊思惟,要如何再來勉勵,讓他們提起精神來,向前精進,這要用善巧方便。

 

常常讓佛為我們設方便法,生生世世都是這樣,每一次都重新再來,真的是苦不堪。但佛陀慈悲,還是生生世世,塵點劫就是這樣,一生過一生,一次再一次,不斷地帶到半路,眾生就疲倦了,想要退還,佛就要再重新設想,「即時思惟善巧方便,當為施設神通之力」。他就要再說很多,重新再來。以神通之力「化作一城」,「你看,前面,有一個地方,我們看得到了,雖然還遠,不過我們看得到了。來,再向前走。」

 

所以用「化城」來譬喻。

 

化作大城郭:非本實有,方便施為,故云化作。禪定為城,以戒為郭。

 

「化作大城郭」,就是「非本實有」,非本來就有的,這只是用方便來施作,跟你說因緣果報,跟你說「方等」,跟你說「般若」。這些事都只是過程,告訴你過去的過去,也都是過去了,過去也不是永恆,希望我們務實於現在。

 

「非本實有」,不是原來就有的,是方便施設化城,跟我們說前面的那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那不是真實的,但是跟大家說:「你看,可以休息的地方快要到了。」其實還沒到,還很遠,以我們的階段要到成佛,實在還差得很遠,但是,佛設一個方便,引導我們再向前。其實,真如本性就在我們的本身,是我們迷失了,在外面繞不回來,繞不回來就要用方法,讓我們可以繞回來,「故云化作」。

 

「禪定為城,以戒為郭」。「城」是城牆,「郭」就是城外再築一道城牆,有一座外城牆圍著來保護我們,不受外面的侵犯。所以過去的國家,入城門,城裡有皇宮,很重要的都在城裡,有城內、城外,所以叫做「城郭」。城是城內,郭就是城外的一個圍牆。

 

「莊嚴諸舍宅」,在那城內有很多莊嚴的舍宅。

 

莊嚴諸舍宅:戒定慧力,莊嚴道品,名為舍宅。諸舍宅:諸空觀境。

 

莊嚴的舍宅就是譬喻戒、定、慧,我們要用守戒、修定、修慧的力量,鼓勵我們再不遠就到了;用戒、定、慧定我們的心,要再提起定心、慧力向前前進,這就是一段一段的修行。城內有皇宮等等,很繁華的都市都在城內,很莊嚴,所以「名為舍宅」。城內所有的一切,全都叫做舍宅。

 

「諸舍宅:諸空觀境」。讓大家好好來思考,這些舍宅或者是皇宮,這座城也是人造作起來的。所以過去秦始皇造萬里長城,也就是為了要抵禦外面的國家不要入侵到國內,所以他有很大的心,為了保護這個國家,所以召集很多很多人,來造作萬里長城。哪怕是萬里長城這麼壯觀的建築,也是人為、渺小的人類,以很多人的力量造起來的。

 

這個城內有很多,有皇宮,有豪華的住宅,這都是人為,這些莊嚴的東西,其實還是在人間成、住、壞、空啊!本來都沒有的,最實有的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佛用世間有形的東西來誘引我們,讓我們有方便的趣向,用方便法,方便的道,一個方便的趣向,這是佛陀的慈悲。

 

世間一切法,無不都是在成、住、壞、空之中,人類世間,秦始皇今何在呢?造長城的人今何在呢?已經是來來回回,說不定秦始皇淪落在三途中,說不定在人間,成為由不得自己被使喚的奴僕也說不定,輪迴都由不得自己啊!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這是佛陀用心,用盡心思,要讓我們的身心解脫,真正找到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這就必須要戒、定、慧,定心才能生出慧力,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