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27日】滅盡五蘊 法空度生

Community:
Branch:

「滅是滅見思惑、塵沙、無明三種,度是明了分段、變易兩種生死;滅盡一切之蘊,坐度生法空座。」

要了解,這幾天一直就是跟大家說,我們要如何具足了「大慈悲心」,又是如何來披上了「忍辱衣」,更需要坐上了「法空座」。這幾天一直一直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具備這三種心,三種的軌法,若能這樣我們就能很輕安入大圓教,那就是《法華經》。《法華經》的智慧法海裡,能夠任由我們四方八達方向自在。所以我們一定進入佛的法門來,我們能入佛法海,才有辦法真正將法吸入心中,用在日常生活中,任我們自由自在,悉可應用,沒有限量,沒有說「你只能用這樣」。其實,看你的根機,看你能夠吸收的量,任由你所需要,這是悠遊在法海中。

這就是我們要如何進人法海的方法,那就是這三法軌則,三法的軌則,就是「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如來座就是要空掉一切,空掉一切才有辦法讓我們能明心見性。我們若無法明心見性,我們的心就常常受外界的煩惱將我們拘束住,讓我們沒辦法很自在輕安應法度眾,這就是因為還有煩惱。什麼是煩惱?那就是見思惑。「見」,就是執著在我見,我想的才是對的。現在的人的見解很廣,常識也很充足,但是這麼大,這麼廣的見解,我們的人生短暫,世間苦難偏多,儘管我們的見解、思維很完整,很遼闊,但是目前有很多眾生的苦難、眾生的煩惱,你要如何避離這個煩惱,要如何度脫這複雜的見解?這就是要把握當下,腳踏實地。想很多,不一定應用得上。

所以這個見,見思惑,見,成見若很多,儘管很理想,思考也思考得很周全,但是太過空了,太過大了,那這樣就偏空了,就會惹成了惑。惑,那就是塵沙惑了。常常聽氣象局報導,或者是常常聽到沙塵暴,沙塵暴就是因乾旱,風一吹,很遠很遠的沙漠裡,風一吹,沙漠中的塵沙也會這樣含蓋了,籠蓋了整個天空,常常聽說北京抬頭很少能看見藍天白雲,那就是沙漠乾旱,風吹,方向朝這個地方來,所以常常虛空受污染,塵沙來污染。也有一段時間,不只是北京,台灣也會有沙塵暴,同樣經過了北京而向台灣來。總而言之,同一個空間,同一片的大地,大地若是太乾了,欠缺雨水,自然風一吹,就會吹起了塵沙,這叫做無明風,就是我們的塵沙惑,佛陀的時代所說的塵沙惑,塵沙惑如黑風,隨風飄蕩,就會污染天空。我們人的心就是受這無明風吹起了沙,在我們的心地就是這樣,塵沙惑惹起了無明。

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滅」,學會了滅的功夫,這滅的功夫就是要滅除了我們個己(的見解),我們個人自己的見解。見解要大眾化,真正人間需要要如何去幫助,這是很實在的事;要如何入人群度眾生,這是「大慈悲為室」。慈的意思就是眾生的平安,眾生的幸福,眾生去除煩惱,沒有煩惱,身心健康平安,這就是我們盼望所有的眾生,全都能各就各位,能平安。人類平安,畜類平安,天地間動物、人類全都和平相處,都能平安,這就是慈心。佛陀的心就是關懷三界,所有的生靈,佛陀就是愛,要考慮到眾生的身心環境,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希望眾生的身心環境都能很和睦,這是佛心。還要有悲心,人間苦難偏多,眾生造業,累生世依業受報,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來,我們今生此世能夠帶走什麼呢?看看每一個人自然法則,到了最後,還不是一樣雙手空空去了,其實帶著無量沈重的業,業力牽引這樣去了。

我們現在人人還是一樣,我們過去生中帶什麼來?母親將我們生下,還是赤裸裸的一身,兩手還是空空而來,但是由不得我們自己生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國家,什麼樣的環境,環境會如何變化,這都由不得我們自己,這就是過去生中重重疊疊的業,是善、是惡,造善業,結好緣,也會帶著福報而來。哪怕生在貧窮苦難的家庭,他也是一來到人間,慢慢長大,環境,小環境、大環境,時代變化,他也能成為一世界有名,不論是學位、財富都具足,這是他帶著前世的福緣、福因來,任何人都不能去羨慕他。有的人來了,生在很好的環境裡,但是人生變化無常,什麼事情巨變,很大的變遷,明明富有名望,望族,但是偏偏他來到這個環境中變了,變得他成長中的坎坷,一生到老死都是這樣的落魄,這樣過了一生。這也是他過去生中所造作一切惡因、惡緣,生命中缺了貴人,就這樣受盡了苦磨,這都是在業力。

在這見思惑,我們累生累世不知,不明瞭,所以我們會造作,佛陀不忍,所以來人間,希望人人能了解,有緣的人接受佛法,明了人間的法則,知道「苦集滅道」,了解「十二因緣法」;也教育他向前,煩惱去除了,完全清楚,不再造煩惱,清淨的心入人群,行六度萬行,這就是入菩薩道路。從開始要追求了脫生死,從懵懂中不知道人間為何苦、為何生。這樣的人間,佛陀出現了,來接引我們,讓我們了解人生的苦來自於集,集了很多見思惑,這樣造作煩惱,讓我們了解,了解之後,我們就要找方法滅盡一切煩惱,也就是要法如水,法水來洗滌我們心靈垢穢。所以要聞法,要思考,了解這是煩惱,我們應斷;這是善法,我們要趕緊修。這樣慢慢引導我們到了知道去除煩惱,了解人間因緣果報法之後,我們發大心、立大願入人群,讓我們能夠身心自在。既知苦,了解因緣,下定決心入人群,行六度萬行,求法而且再化度眾生,上求下化,這樣入人群讓更多人了解,這是佛的心。

為了要讓更多人了解,所以要從《法華經》,從過去,讓大家了解佛法是「有」,有一切業,善、惡業,那就是「阿含」的時代,佛陀這樣為我們說很多因緣果報觀,有啊,「有」啊。接下來就是「方等」、「般若」。空啊,空掉了一切,清楚了,人生無常,在瞬息之間多變化,一切空,什麼叫做名,什麼叫做利呢,世間擁有一切,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如夢、如幻,如露亦如電。《金剛經》,「般若」就是這麼說。但是一切空掉了,恐怕我們偏空,那就撥無因果,這樣的人生起心動念,會再有煩惱。這個惑,雖然在空中沒有什麼樣的物質,但是有塵沙無明,這樣我們煩惱就又惹來。所以,我們有要面對著天下眾生,才需要在這個「有」去了解一切,了解人間法。佛講「有」,「有」的般若,「有」的智慧,我們就要去用心體會,進入了空慧,我們更要提高警覺,要空掉一切,不要忘記了因緣果報觀。所以,佛陀希望這個法能很圓融,「空、有」能會合在「中觀」,中道的教法。

「有」,要認得「有」,有因緣果報,這是自然法則,自古以來就有,否則怎會一直說在塵點劫以前。所以,「有」,這個妙有,因緣果報這全部都有。但是不能只執著在那個地方。佛陀說空,空掉一切,但是偏空掉了,修而無修。這「修而無修」是好話,但偏邪了,那就撥無因果。所以佛陀要趕緊「空、有」會合,教育我們行在中道,這叫做法華,《法華經》它的法門就是這樣,我們要很用心。是空、是有,空中妙有,這叫做中道。一直和大家這麼說,不能說沒有執著,還是要知道世間明明就是這樣,我們要盡心力去付出。佛陀就是因「有」才要來人間,一大世因緣,否則成佛了,他就不用再來顧眾生了。但是成佛,他還是在他方國土,或者是要入滅時,還是殷殷的交代,希望人人要將這個法要好好在他滅度後要傳,因為救世良方不只是用在佛陀所說的佛教之中,不是,是完全普遍,任何宗教都沒離開的自然的大法,很圓融的大法,沒有離開。所以我們應該要學這樣心,心包太虛。

最近都一直跟大家說這樣,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是啊,人間有與沒有,一定要具備大慈悲,要具備忍辱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這都有,但是一轉,就是「諸法空為座」,你就空掉了一切,這就是妙有是真空。能去付出的這是「妙有」,沒掛礙,這就是「真空」。所以我們要滅,滅見思惑,而且滅塵沙、無明,這三種就是我們要完全了解、去除。所以佛陀要滅度,到了極高的最後,那叫做滅度,佛陀要滅度之前很重視,後來對這部經一定要流傳,所以滅度以前心還是牽掛著未來這部經,要在後世流傳,因為他是救世良方。這個「度」,是「明了分段、變易兩種生死」。佛陀他完全,不只是斷了見思塵沙惑,這些無明都斷掉了,佛陀也已經透徹明瞭了分段生死,就是來人間,隨著人間的壽命示滅。其實滅而非滅,他還是要倒駕慈航,他是三界導師,不是像我們凡夫,不由自己,是業牽引我們來,不是;佛陀是明瞭生死,他是要來度生,所以全都完全了解,分段生死,在人間人人都是分段生死,哪怕是成佛,還是一段的因緣,也要有這樣示滅。

變易生死呢?那是心理,心理,佛陀已經完全明瞭了,不是像我們凡夫,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佛陀是明明瞭瞭、明明覺覺而來人間。看人間的形形色色,聽人間的聲音,佛陀的心不受人間所動搖,只是慈悲,大慈悲心,堪得忍耐在人間一切眾生的剛強,這是佛陀生死,無不都是永遠在這滅度之中。寂靜清澄,佛陀的心境,永遠都是寂靜清澄。佛陀志玄虛漠,無不都是在三界眾生之中,因為眾生的大慈悲父,三界的導師只是示相,展示一個相——來人間出生,就是與人間一樣,有童年的時代,有少年的時代,在他的思想中就是很脫俗,能夠看人間的苦難。現這種人間苦,了解,但是要如何去接引眾生?就要現相,要經過修行,要經過覺悟,修行覺悟之後成佛了,現一個出家相,已經是修行的過程的修行者,要入人群中去,這是過程現示這個相。

其實佛陀不論是變易生死、分段生死,本來就是明明瞭瞭,佛陀他應世間壽命示滅度,顯示滅度。「滅盡一切之蘊」,一切蘊,五蘊──色、受、想、行、識。這個蘊含蓋世間一切的物質與人的心理、心識,這些完全都滅盡了。我們凡夫,各人有各人的心,各人有各人的意識,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千層萬般(千般萬樣,表種類繁多),但是佛明明瞭瞭,他要教育我們,智識、意識,我們要如何面對著外面的境界,感受聲聲色色我們都能很清楚,不受外面的境界所影響,所以他滅盡一切蘊。蘊就是聚集來的煩惱,聚集,就是很多因緣會合,聚集起來叫做蘊。所以五蘊不離開這五項,不離開色,不離開感受,不離開思想,不離開行、識,色、受、想、行、識,就是這樣在走,這樣在動作,這樣的表態,不離開這些。所以我們要知道,這些事情最後,結果,還是歸入第八識去,我們要很清楚。

所以,我們做好了一切,如來室、忍辱衣,我們具備,入人群中付出一切,諸法空為座,那就「坐度眾生法空座」,我們所坐的位置,就是坐在要度眾生,要入人群,入人群不受種種的法,煩惱法。不論是空、有法,我們都將它一切空掉,圓融,這就是法空座。不執有,也不執空,能夠一切圓融,我們度眾生的工作,我們一定在進行,一定要做,非做不可,因為眾生苦難。法我們要聽,聽進來了解,我們要去體會,同事度,同修度,彼此之間我們時時要用心。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不要說聽法就只是這樣執著,或者是在人間,或者是在世間的事物,或者是空思,光是在腦海裡一直想,想很多的理想,但是未身體力行,這樣也是空。世間的壽命有限,但是眾生造業是分秒不斷地累積,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時間,這圓融的教法要趕緊吸收,點滴不要漏掉了。有一段時間一直在說「漏」,是啊,法不要漏掉了,時間無形無蹤,也不要讓它漏掉了,我們要利用時間來成就一切,要好好用心。前面的文,

經文:「若說此經時,有人惡口罵,加刀杖瓦石,念佛故應忍。我千萬億土,現淨堅固身,於無量億劫,為眾生說法。」

這段文就是要再交代我們,叮嚀我們,要持《法華經》,講《法華經》,聽《法華經》,行《法華經》,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佛陀開始要講,就已經警惕好幾次了,向我們提高警覺,「止!止!止!不須復說。」因為這本經難信難解,要信解的人很難;而且,在這本經,要接受的人更難,會受到很多的困難來障礙。現在在〈法師品〉就已經浮出了,「若說此經時,有人惡口罵」,就有人開始成見很重,無法接受,又是用惡言惡語來侮辱、罵,這都有。罵,較簡單啊,我們就是用「觀音妙智力」。觀音聽眾生的苦,將眾生這種惡罵的聲音化為清淨的聲音,去救度眾生。這就是觀世音的大慈悲心,他忍得眾生這種惡言、惡語、惡行,這是觀音的法門。觀音菩薩的思想,也是在《法華經》裡面,你們誦的〈普門品〉不就是很多嗎?被迫害時,要如何念觀世音。我們現在《法華經》這個地方,就是要念佛,佛的心入我們的心來。

「念佛故應忍」。不論是對我們以口罵,或者是用刀杖來壓迫我們,用剛強惡的形態來對待我們,我們因為念佛,我們已經佛念入我們的心來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忍。我們穿起忍辱衣了,要遮蓋一切眾生的惡,要止眾生的惡,「哎呀!不要計較了。哎呀!不用辯解了。」我們要定我們的心,做我們該做的事情,這是定力。所以我們要有這種的心態。所以我們「念佛故應忍」,為了天下眾生,所以我們要用很深信的思考,我們要有忍。「我千萬億土」,佛陀這樣說,「我」,這個「我」,你們應該就要想到,有《法華經》的地方,就有佛的全身在。意思就是,《法華經》就是佛的法身。佛陀一代時教,一大事因緣,無不都是要來牽引我們走入菩薩道中,所以我們應該要體會佛陀無處不在。因為法,真實法無處不在,真理就是永遠在。

所以佛陀說,「我千萬億土,現淨堅固身」。因為法,就是不論是經千古,都不可能破壞它,因為真理永遠都是真理。所以說「現淨堅固身」,他不受污染,他很堅固,不受破壞。就如我們人人本具佛性,生生世世,哪怕化為白骨了,但是我們還是帶著這個真如的本性,同樣在其他六道中。你造福,在天堂、在人道;你造業,就在地獄、在畜生道。因為佛陀說,眾生人人具有如來覺性,這就是很堅固。因為如來本性清淨無染著,人人都有,只要我們法聽進去,引出了我們的真如本性,與佛同等的智慧,體會天地間人事物,只要我們能這樣,還是很堅固清淨的身。「於無量義劫,為眾生說法」,這部經,佛的全身,佛的法身永遠都是存在,只要我們很用心,將佛陀他所覺悟的真理入我們的心來,同樣這樣再將它傳說出去,永遠法都是存在。接下來的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淨士女,供養於法師,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

經文簡釋:
「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若佛滅後,有能說是經者。

這就很清楚,前面長行文也說過了,下來就較簡單,大家都差不多能了解。若佛滅度之後,有人講這部經,這就是「我滅度之後,若有人能這樣持經、讀誦、解說、書寫、講解、身體力行,有能說、能行的人」。所以滅度就是說,「言其大患永滅,又譯為入滅息」。滅度的意思就是,完全全都大患已盡,就像我們人一了百了,人生多少苦,多少煩惱,多少財產,多大的名,其實到了最後不就是都滅了,沒了?有形的東西都不是我們的了。這是凡夫就是在名利,這個身體的最後,也是都沒有。佛他已經是大滅度了,他本來就很了解了,所以滅息,就是熄掉了一切人我是非,見思煩惱、無明惑完全滅掉了,所以叫做「滅息」,另外的翻譯。所以息就是滅,息就是全都沒有,煩惱是非,過去就全都沒有了。我們若能這樣,現在就開始來學,不是等到了人生過了之後,樣樣都沒有,不是。這個人生過了之後,凡夫再帶去的是事更多。但是聖人是永遠常寂滅來人間,或者是示相因緣盡,他離開,全都是在這滅息中,也就是寂滅中,所以叫做入滅。

*滅度:言其大患永滅,又譯為入滅息。
息即是滅故,但云入滅,或云滅度,即滅障度苦。

「滅度,即滅障度苦」。滅度,那就是滅掉了這個障,所有的障礙;度盡苦難的眾生。可見不是說佛陀最後那一天叫做涅槃,是我們一般的人說佛圓寂了,過去了。沒有過去啊!來也是這樣來,去也是這樣去,永永遠遠都是滅盡了一切的障礙煩惱,就是要來度苦難眾生。這才是真滅度,真真正正的滅息,滅息了一切煩惱,不要再那麼多煩惱了,形形色色去除了。下面接下來,

經文簡釋:
「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淨士女,供養於法師」;即前四眾恭敬供養於說法師。

這就是說四眾,大家知道了,在家、出家各有二眾,稱為四眾,這樣恭敬供養。說法的人就是值得我們尊重、恭敬他。

經文簡釋: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誘引化導諸眾生等,令集一處聽說妙法,隨種種應度眾生三軌化導。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佛陀他將這些人,只要你發心,有意願說法,說法雖然很困難,但是佛,就是佛的全身,有辦法有這樣的因緣,就會集中很多人來聽,這就是因緣法。現在這個末法時代,五濁惡世,要聽這部經這麼困難,不過因緣,我們現在在講經,在「雲端」再下地球上,國際間到底有多少國家,他們在同一個時間也聽得到、接受得到聲音,接受得到影像,他們也是一樣當場聽法,這也是時代因緣來成就。雖然是這樣,不論是人多人少,有的一二個人一起在聽,有的是十多個人一起,有的四五十個,有的一二百人,這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場地,但是還是同樣有人在聽。這就是佛的全身,《法華經》,這個佛的全身就會現在無處不在的地方,只要有心,他就聽得到。

所以,「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現在的科技可以這樣來助緣,這個法能很普遍。所以誘引,誘引,也就是「誘引化度諸眾生等,能集一處」,有緣的就能集中過來,聽、說《法華經》,「隨種種應度眾生,三軌化導」。在這當中,就開始就要有種種應度的眾生,我們就要應用三軌。三軌應該知道,如來室,「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要用這樣的方法,以適應世間,世間苦難相,啟動天下任何一個國度,都有這個因緣,接受這樣大慈悲心,接受柔和忍辱的法,能夠投入苦難界的眾生中去付出,這就是需要很多人去接觸到、去了解。

*然佛所遣諸化人者,即前文云: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愍眾生故生此間者。

所以「佛所遣諸化人者」,佛所遣諸人,「即前文云」,我們前面長行文也有說過,「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愍眾生故,生此間者」。前面有這段文,就是願意聽《法華經》,願意接受這部經,我們願意受持,願意身體力行,這樣的人,他就是「自捨清淨業報」,他願意捨去了清淨業報。就像諸佛菩薩,文殊、彌勒、觀音、地藏,他們都同樣在法會中聽經,佛在世時。就像這些人,他們過去也很有成就,也已經成佛了,觀世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已成佛;文殊菩薩也是一樣,也是已成佛。像這樣清淨業報身,不論是彌勒、地藏等等大菩薩,他們也還是一樣助道場來,佛陀講經,他們也會來。這就是有這樣的心,願意入群中去度化眾生。

所以說「愍眾生故」。這些人願意再入人群來聽法,幫助佛在娑婆度眾生,這樣的菩薩大有人在。聽經只是一個形式,原來他們大家都了解,他們願意投入人群中,因為人人本來就是有這樣的清淨的智慧,清淨的本性,只是要度化眾生,要有這樣的形態,所以要愍眾生,所以我們要度眾生。因為這部經就是成佛之道,諸菩薩所護法的經,所護持的經,也是諸佛所護念的教育。我們若能好好用心去體會,我們就能了解。佛陀雖然滅度,卻是他的思想永遠在。我們眾生的思想是污濁,塵沙無明,佛陀完全去除乾淨,明明瞭瞭分段、變易生死,心理或者是生理完全都淨化了,這樣來人間,就是盼望我們人人將這個法好好相傳。學佛者應該受佛教,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