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03日】有為無為 實不實法

Community:
Branch:

「有為法則有造作謂之有為,是因緣所生,事物盡有為法;因緣是能造作所生之事物,造作之事物必有因緣:有為法。」

那就是說,「有為法」就是「有造作」,就是叫做「有為」。這項東西本來是沒有的,也就是要人去想,我要什麼東西,我來設計;我設計,若用什麼樣的材料,和什麼樣的物質會合起來,那就是有法。有這個方法去利用物質,用我們的心思,這樣去將它合成起來,這叫做「有為法」。這個「有為法」,那就是我們人心思的造作,沒有的,用心去完成它,這都叫做「有為法」。

我們人間都差不多是在「有為法」,所以就有計較心。沒有,什麼都沒有,計較什麼啊?就是因為心有所計較,所以,他就會去用心思,去造作,很多的事情都是因為心思造作來所有完成。世間這麼多的物質,都是經過心思,我們的心去思考它,去完成。

很多原來的東西,後來變相、變名,不同!同一個大地,土地,土地的物質,我們能夠拿來做幾項用?很多。每天早上,端起碗來,你們知道嗎?這個碗,不離開土。去看看慈師父的陶藝坊,不就是在那裡做手拉坏!手拉坏,手裡在拉、拉、拉,那是什麼?土啊。經過了一番的心思,所以那個土變成碗、杯子、盤,種種的器具,也能夠燈、燈籠,也能夠……。總是心如工畫師,無畫而不有,全都是用心將它造作起來。什麼東西,只要你心的相是什麼?它就造了什麼相。同一項的物質,不同的名稱,不同的相,是人所需要用的,他就是要去用心。有的是裝飾的,也是用心,這全都是同一項物質。原來就有在大地裡,在大地的一堆土,能夠成為生活中所用的器具,也能建房屋。土,土塊,以前的人用土,這樣一塊一塊,四四方方,用稻草、用黏土,這樣將它做成一塊一塊,拿來建房屋。「土」建的房屋,冬暖夏涼,這就是土。

土,也可以變成瓦,這也是用土去燒成瓦,土變成瓦,土變成磚,或者是紅磚。愈來愈發達,土燒為,經過火燒,叫做「紅磚」,它也是土。再來更發達,將土拿燒為水泥;水泥,高樓大廈,無不都是土,光是一個土,人的心思,將它變變變,變成了各種不同的形,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名稱,這都叫做「有為法」,有所作為的形相的名稱,這全都是。所以,「是因緣所生」。只有土,有作用嗎?還要水,水,要選擇土質,是什麼樣的土質能做土磚?只有土,還不夠,它需要黏,黏的土;需要是稻草,稻草將它攪拌在土裡,這樣加強它的強度,耐久強度。所以磚,還要有水,還要分析它的性,是什麼樣的土性,能夠做什麼東西?土磚就是這樣。

而一般的磚又是要用什麼土質?去經過火燒過,才會很堅固,才會硬呢?而要做水泥的,到底要什麼樣的土質?怎麼樣經過了歷練過,就是成為水泥。所以,光是土,就有很多不同的質,不同的性,土的性和質,也是要經過了人的心思,去將它分別,這能燒成瓷,能做磚,能做水泥等等。光是這樣,它就要有它的因,有它的緣。很多項,水分,或者是它的性,經過烈火洪爐,它會成為什麼東西?這全都是有為法,有所造作而成就的物質,所以「有為法」。「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事物,這因緣,真的要有水、要有火,要有器具,才能夠一一完成它,人所需要的物質,它的形態、它的名稱,在人生活中所需要利用的,需要的是因緣和合。人和東西怎麼樣去將它變化,成物、相、名,這個東西有這個相,將它命什麼名?這全都是因緣會合,若沒有人的心理的起動,這些東西它不會自己會合,需要是人去設計,需要人去造作。所以,會成為形相不同,不同。

所以,「因緣是,能造作所生之事物」。一切的因緣,人有心,想要的東西,設計好了,原料沒有成就,也沒有辦法合成起來。所以,要有「能」、「所」,有能造作的人,他會設計,他會想要,他會想,種種的形式。他會想什麼東西是這樣的性質,什麼東西,是不合這個形相、物質的性,它就不可用。所以,能去選擇,能去造作的人是「能」;「所」,這些物質是被所用的。它自己是什麼性,人類慢慢將它分析過,就是這樣,什麼樣的性,什麼樣的質合做什麼樣的,這很多很複雜的東西,由人去挑選過,去合成起來。所以,因緣能造作。人啊,「所生之事物」。外面的境界,外面的物質,是被所完成的東西。所以,「能所」,要有因緣,要有「能」與「所」。人是「能」,可以去做的,能創作很多東西,是人去創作。所有的東西是被人所利用,所以「能所」和「因緣」,要會合。

「造作之事物必有因緣」。所造作的東西,這些東西一定要有因緣會合。你要一張桌子,這張桌子,它的柴料,是什麼樣的柴料,堪得做一張桌子嗎?這個桌子材質不好,不堪用。你說用榕樹,能做桌子嗎?沒辦法,硬梆梆、布滿樹瘤,不是能做器具的東西,做不得。這就是要有種種的質料,去完成它,要選擇。所以,「造作之事物必有因緣」,就是要有因緣在,人想得到,做得到,能夠做的,這叫做「有為法」。

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它,我們日常生活,到底所做的東西是什麼?所以,集一切的物質,來完成一項東西。要完成的過程,沒有一樣東西是不受破壞。因緣也能夠受完成,因緣也是破壞一切。原始的一直被破壞了,新生成的東西愈來愈多。這就是現在的世間相,它有相,就是因為經過了「能所」,人會去造作,物是被改造利用的,就成為現這個相。所以,這個「能所」,就是在這樣,我們日常生活所接觸到。

所以,「無始來」,無始以來,「自爾而非因緣所生者,名謂之無為法」。

無始來
自爾
而非因緣所生者
名謂之無為法
無造作之念
無貪欲之心

從原始就有的。本來就是有,不是刻意能造作的人,也不是有被造作的東西,這本來它就有,不用人去造作。
「無造作之念,無貪欲之心」,這就是無造作的念。

《無量義經》云:
其心寂靜
常在三昧
恬安澹泊
無為無欲

《無量義經》這樣說。《無量義經》大家常常在讀,「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憺泊,無為無欲。」這是《無量義經》這樣說過了,所以說來,我們的心若能這樣常常很寂靜,心不會受外面的物質,將我們誘引過去。有形、有相、有名,這些東西都是人所作為。我們的心若沒有去造作它,這些形相都是歸在大自然。就是有造作,一項東西,就變成無量數的形相、名稱。人的心若這樣很恬寂,那就是保存著大自然,土歸土、水歸水,歸它的原形,這就是沒有什麼因緣,去將它會合造作,就要看我們人的心,是不是寂靜呢?是不是不動,不起雜念,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形去造作,就沒有了。所以,心若沒有很多的欲念,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該做的事情就來做。多餘的,我們就不用太過於去爭、去取,心自然就這樣很恬安憺泊」。所以,「無為無欲」,我們的心沒有什麼樣的欲念,所以一切自然,就是叫做「無為」;「無為」就是很自然,很自然沒什麼樣去「能做」和「所做」,都沒有,我們要很用心。

有相、無相。下面我們會看到有相、無相,有為、無為,這就是我們很要用心去體會。

前面的文:「販肉自活,衒賣女色,如是之人,皆勿親近。」

販肉自活
衒賣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親近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殺生,來做維持我們的生活,不可哦!若是這樣的環境,我們不要投入進去。「衒賣女色」,就是販賣女色,這是不道德的事情,所以這也不可,這種色情的場所,也要避離。「如是之人,皆勿親近」。還有,「兇險相撲」這樣做那種很危險的遊戲等等,這種的戲笑,這種的色情,我們全都不可親近。

兇險相撲
種種嬉獻
諸淫女等
盡勿親近
莫獨屏處
為女說法
若說法時
無得戲笑
入里乞食
將一比丘
若無比丘
一心念佛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又再「莫獨屏處,為女說法」。男女之間要很正當,不要有私情,不要在暗角裡,這容易惹來怨嫌,會讓人嫌疑等等。世間不就是常常為了男女之情,發生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很多不愉快的,或者是世間有很多禍端,就是這樣發生。所以,感情要很用心注意。

若是要為她說法,那一定要用很端莊的態度,要在公眾的地方,這都前面說過了,不要在戲笑群中而投入。假使若要去鄉里、去村莊,要去弘法,不要自己一個,還是要有人作伴。若沒有人作伴,還是要念佛心,律己心,端端莊莊的,這樣,用很有威儀,不要輕浮,這就是佛陀的交代。對這弘法的人,「是則名為,行處近處,以此二處,能安樂說」。

是則名為
行處近處
以此二處
能安樂說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若能夠這樣避離了是非,也就是我們要弘法,我們能夠走進去,我們弘法,就能夠很安全。聽法的人受用,講法的人歡喜,彼此之間,日常生活一切合法,我們都會很安樂,很歡喜。

接下來的文就說:「又復不行,上中下法,有為無為,實不實法,亦不分別,是男是女。」

又復不行
上中下法
有為無為
實不實法
亦不分別
是男是女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要用心聽法清楚,有為就是剛才所說的,「有所造作是世間法,故云不實」。

有為:
有所造作是世間法
故云不實

用心設計,從大自然的資源,要將它成就出什麼樣的相,什麼樣的用途,什麼樣的名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世間裡,就是這樣「有造作」,世間就有事、有物,有事物,那自然世間就有爭端,這是很實在的道理。所以,這些東西,所造作的東西,它是不是就這樣永遠呢?沒有,它也有造作的過程,也有壞掉了,壞掉的時候。所以到最後,還是歸於「空」。世間的物質,總是不論如何,它就是有壞掉時,有不堪用,那就是「不實」。東西,用心計較將它完成,卻是最後這個東西也報廢掉了,所以這些東西還是不實。只要是世間有造作的東西,都不牢固,就不實用了,這叫做「不實」。若「無為」呢?

無為:
即出世間法
故名無為
萬法體性之義
則為法性
就其體真實常住
則為真如實相

「無為法」就是「出世間法」。不是為世間造作,我們就是道理要讓大家很了解,因為道理無形、無體相,是要讓大家清楚了解,從我們的心識,我們的心理,我們的意識能夠這樣分分明明,是非分得清楚。我們不好的脾氣,如何改變過來?如何待人接物?這是一個道理,道理無形、無相,能夠說出去,但是,「言語道斷」,說出去了,接受的人要趕緊吸收進來,用在心裡,用在行動。說出去的人就說出去了,道理看不到,語言無形相,但是無形相,入你的耳根,住在你的心裡,用在你的日常生活裡,這是能夠用的。道理能用,但是無體相。我們吸收來用,在轉我們的心念,淨化,讓我們的意識清清楚楚。

今生,用在今生,如何利益人群;來生,意識,萬般帶不去,就是這個業識,很清楚的淨業,帶來到我們下一世,人說「讀前世書」就是這樣。這雖然無形,卻是萬法體性,萬法的體性,將它濃縮起來,用語言說出去。傳法是這樣,但是外在要造作的方法,也是這樣,因為它無體相。這個東西要如何做?師傅來傳,師傅有方法,但是看不到,要用心學。學了之後,用心去設計,才成東西,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法是用在如何淨化人心,佛法就是這樣。世間法,那就是師傅傳徒弟,這東西如何去完成,這就是世間法。傳佛法,那就是無形、無相,這樣對你說,你的心得吸收到,轉變你的心念,你雜亂的心變成了「靜思惟」,將心靜下來,思考正確,引導人人向正方向走,這叫做「佛法」,叫做「出世間法」。

所以,「萬法體性之義」。萬法體性,那就是有很多的方法,用在世間法,就是有生滅法;用在出世間法,那就是以法性,法性就是這樣相傳。「就其體,真實常住」。這個法性常住,常常就是在的。我們今生可以用,來生還是很深的,在我們的意識裡面。同樣這個法還是長長久久,不是像世間的法,造作之後,物資,有敗壞掉的時候,不是。它是永恆常住,因為這樣,所以它的體是「真實常住」。你要說法有體嗎?沒有,但是若要認真說它的體,就是我們受用的法。這個受用的法,你受用了,你自己轉變你的心思。這個法,你用了,對法來說,不增不減。因為說給你聽,法還是在,它沒有增減,它沒有形相,所以它是常住,同樣的道理。

若是傳世間的法,有去造作,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功夫,這次是老師傅教的,是很好,但是現在不必用到老師傅,這個方法了,老師傅也不見了,這個方法也失傳了,就不見了,這就是「法」,世間法都有失傳,或者是成就起來的東西,就會有敗壞,這就是叫做「世間法」。佛法永遠不增不減,我說給你聽,我也沒有減少了;你有用,你能夠再增加。了解之後,你看到其他的環境,看到事,能夠來會理,所以你聽進去的,你能夠與世間事會合起來,這法就在你的心裡增長,多了解。在我呢?我不增不減,因為我說過之後,我就說出去了,但是,對我來說也沒有減少,沒有損失,這就是永恆的法,所以「就其體真實常住,則為真如實相」。這是真如,這是實相。「又復不行,上中下法」。

又復不行
上中下法:
菩薩六度名為上法
緣覺所修名為中法
聲聞四諦名為下法
不行:
如非佛道者不當行
即法無所行
不為
無法執

又再,我們要很注意,是什麼叫做上法、中法、下法?先用「菩薩六度」,名叫做「上法」;「緣覺所修」,名叫做「中法」;聲聞所修的是「四諦」,名是「下法」。那就是大、中、小法,就是上、中、下法,也是一樣。下法就是小乘,中法是緣覺乘,上法是菩薩乘。這也能夠叫做「上中下法」。

「不行」,那就是「非佛道者不當行」。因為世間很多很複雜,除了這三乘法以外,還有非佛法,「非佛道」,我們就不要去行。「即法無所行,不為,無法執」。意思就是說,不是佛法,我們就不應該去靠近。前面就已一直說,邪見,或者是很多很多不該親近的,我們不能去。但是,有法,有法,我們對機,對象不是很成熟,我們不用勉強要進去。剛才也說要注意,不要去,就是有法也不能這樣強去施為。時間還沒有到,因緣還沒有成熟,我們的力量還沒有很完全,所以我們也不要。

這是前面說,我們要警惕自己,不是佛法,我們不要去親近;不是對機,我們也不要進去;那就是有法,就是也不能去施用,所以我們也不用掛礙,所以「無法執」。不為,這個時候不是能夠去做的,我們就先放下,不用去執著。有的人「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不敢去度,但是心在那個地方很不安。我們也要放下,等待時機,等待因緣成熟,若不能做,就是不能去勉強。

像最近,一直聽到天下多少的災難,評估起來,路還沒有通,橋斷了。這個國家裡面、那個國家很亂,還沒有辦法進去等等,這全都還是不可為,也不能強。心放在那裡在擔憂,也沒有用,必須暫時放下。世間事也是這樣啊!

所以,「有為無為」。意思就是說,「有為」就是「謂有生滅法」。

有為:
謂有生滅法
即是世間因果
生死苦業人天之法
無為:
謂無生滅法
即是空寂涅槃
二乘小行方便之法

剛才說過的,一堆土,這座山,整座山是很美,為了人間需要的東西,破壞了山形,山裡面所蘊藏的東西,就是人一直挖去了,土也好,土質的裡面,還有含著銅、金、銀,或者是錫,很多的金屬在那裡面,就這樣不斷人為,有為,就是一直人去取它。本來就是一座山,山裡面含著很多的質,人類不斷去用心,去用心去要取得這裡面所含的。常常在說現在科技很發達,發達的東西,都是這些有形大地被破壞,抽取出來那個精要的東西,用在現在的科技裡。所以,這是大破壞。所以,我們用東西就要很惜福,要好好將它珍惜,才不會一直淘汰掉;淘汰掉,就一直浪費,這些山河大地、自然景物,就這樣一直消滅掉。

所以,「有生滅法」,這就是「有為」。本來大自然就是這麼豐富,就是因為它豐富,因為它豐富,所以才受到破滅,才這樣破壞、滅掉了。滅彼生此,山地、水土都整個破壞了,就生起了這麼多,人人很方便在應用的東西。所以,就是「世間因果,生死苦業,人天之法」。在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就是因為「有為」,所以「有生滅法」。就是這樣破壞,就產生了這麼多,人類在使用的東西,這個過程。結果呢?就是世間因果,因為破壞,現在大地反撲了,所以災難,氣候不調,災難偏多。山河大地這樣一直,下個大雨,那就是整個村莊都會滅掉,這就是因果,「因果」。「生死苦業,人天之法」,這叫做「有為」。我們要很用心。

若是「無為」呢?就是「無生滅法」。不生不滅,法原來就是這樣,你說出再多的法出去,對說的人,沒有減少;對聽的人,能夠受用,他會「增」,增加慧命,增加智慧,源源不斷,「一理通,萬理徹」。一個法出去,人人所聽的,境界不同,受用不同,那個智識不同。聽聽早會的時候,很重要的,我們醫生、護士、醫技,都會來分享啊!像簡副院長(大林慈院簡瑞騰副院長)說他醫療,他也會再回過頭來說:「早上,一大早師父在說的,就是這樣的法」。趙院長(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在說也是。一個病人,怎麼會這樣?肝,來看看。看一看,後來病人就問他:「明天早上還有薰法香嗎?」「你怎麼會這樣問?」原來也是因緣牽引。

四十多歲,酒喝到肝都壞掉了,一輩子醉茫茫,已經到這樣的程度。就是他只是有一個因緣,趙院長一直追問他,細說因緣,才知道說他沒有多久以前,撿到一隻鴿子。鴿子的腳有一個圈,知道牠的主人是什麼人。他一念好心,將這隻斑鴿撿起來,循著牠的(腳)圈,知道主人在哪裡,打電話給主人,原來這個主人的親戚,就是有師兄,師兄聽到了,覺得這個怎麼這麼好心,救到斑鴿,還打電話來。他就是去看他,原來他就是愛喝酒的人,開始與他互動,要為他戒酒。就用團隊,有師姊,也有師兄在關懷他,所以他就這樣認識慈濟,就這樣想要戒酒,就這樣來看醫生,就這樣才會問:「有沒有在薰法香?」這個因緣,所以這醫療,也能夠接觸到佛法,在那個境界,他會增加智慧,因緣就是這樣牽引。是啊!這就是叫做「因緣」,「因緣法」。

若是「無為」呢?「謂是無生滅法」。是無生、無滅。所以,「空寂涅槃,二乘小行方便之法」。這些二乘,就是要求得能夠解脫,不敢再來人間。

所以,「實不實法」,要用心去了解。

實不實法:
實謂有實體之實法
即是有宗
執一切法悉是實有
不實謂實體上分位
之假法
即是空宗
空有二見
皆非佛乘
求佛道者
不當行也

「實」就是這樣,「謂有實體之法法」,「執一切法,悉是實有」,這個法,我們若是去用它這個法,小乘,就是聲聞、緣覺,他們認為有這樣的法,所以我就是執在這樣的法。我就要能夠一世解脫,入涅槃,這就是有這樣「執為實法」。

「不實法」呢?那就是在實體上來分位之假法。就是空宗,「空有二見」,是「空」、是「有」,「皆非佛性」這不是究竟,「皆非佛乘」,這不是究竟的佛法,「求佛道者,不當行」。我們真正要求佛道,不應該是這樣。「亦不分別,是男是女」。

亦不分別
是男是女:
此為無眾生執
佛法平等
普被一切
亦不必得
分別男女

其實眾生平等,怎麼前面一直在說,是女不可親近,不男之人不可親近。眾生都平等,但是偏偏有世間的相,會惹起人的心欲,惹起人心的煩惱,要我們預防。所以,其實,說到清楚,認真來,就是不分別是男、是女。像龍女,說她年紀小,又是女身,人家她轉一個身,南方成佛去了。所以,我們要徹底,佛性就是不分,全都是平等。

「此為無眾生執」,「佛法平等,普被一切」,沒有人、動物等等的分別。所以,「普被一切」。亦不必有所得的心,也沒有分別的念。我們若能夠這樣,自然,佛法,我們就是日常在佛法中。這「實」和「不實」,我們要清楚了解。「有為」、「無為」,我們若能夠了解,佛法大體上,我們就能夠清楚。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