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mycharity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一场别开生面的师资培训营在槟城、北海、吉打、新山等地区的慈济教职员、志工与幼教讲师间掀起热潮。为期两天的活动主题聚焦「把永续发展(SDG)与人文教育注入教学」,期望透过理念与实务结合,为教育带来温暖与深度。
由黄素文博士开场指出,SDG 提供的不只是教学框架,更是一条方向明确的道路。他感性地分享:「SDG 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框架,让我们在教学上有方向,也让我们知道,除了自己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教育者和相关机构正在为相同目标努力,这让我们更有信心,肯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这段话不仅为整场培训奠定了精神基调,也提醒教师:从国际共识中汲取力量,将永续理念具体应用在课堂中。
接著,胡美智教授阐述静思语在人文教育中的角色。他说,静思语是一种带有「温度」的语言,不仅能提升师生间的情感连结,还蕴含感恩、尊重、爱等价值,使我们更能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并看见不同族群的需要。
静思语不只是词句,而是一种透过言语传递情感与价值的方式,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心灵桥樑」。
在管理层面,陈泽却博士强调了「全人照顾」的概念。不仅要顾及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工作环境。他认为,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教学,也包含了校园管理、身心环境与团队支持,必须有专责人员来维系这整体系统的运作。
胡美智教授再次回到团队的重要性,他以一句简洁却深刻的话总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句话提醒在场教师: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透过合作与互助、共识与分工,才能创造更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唐婉君与陈仪雯两位老师代表发言,表达了她们的真实感受。她们坦言:
身为教师,我们常常很忙,常常会忘记初心,有时甚至把工作视为理所当然。但经过这两天的培训,我重新看见自己的热诚。
这番话道出了许多教育者的心声:教学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正是透过不断提醒与自我提醒,才能保持热忱与使命感。
这场两天的培训营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融入 SDG 与静思语的工具与实践,也唤醒了大家对教学「温度与使命」的认识。与会教师无不表示,「薪火相传、以教育影响生命」将成为他们日后教学的座右铭。
他们期许,将所学带回课堂,让更多「幼苗」茁壮于慈悲与智慧的养分中,共同为建构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尽一份心力。
活动:慈济师资培训营
地点:槟城慈济教育中心
日期:2025年6月3日-4日
采访撰文:杨骐骏 张伟枫
摄影:颜文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