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3月24日】愛助心富 善造淨土

Community:
Branch:

上人開示:「但願普天之下都能風調雨順,能引導人人愛心的方向,為苦難人而付出。」圖為獅子山爆發伊波拉病毒,造成糧食短缺;慈濟與國際慈善組織合作,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病患、家屬手中。(攝影者:詹進德)

上人開示:「但願普天之下都能風調雨順,能引導人人愛心的方向,為苦難人而付出。」圖為獅子山爆發伊波拉病毒,造成糧食短缺;慈濟與國際慈善組織合作,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病患、家屬手中。(攝影者:詹進德)

【證嚴上人3月24日志工早會開示】
昨日(3/23)晚間,花蓮東部外海發生芮氏規模6.0的強震,地震來時,大地震動、建物搖晃,房子如汪洋之船忽上忽下,「怕不怕?應該是怕啊!那樣的搖晃,時間長達快要一分鐘。地震過後,趕快問,『平安嗎?』『平安嗎?』到處平安,不由自己地說感恩啊。的確,在臺灣6.0也算是強震,深度二十六公里,不算深,所以有這麼大的感受。」 

臺灣昨日的地震,有驚無險,然而面對環境的考驗,人類卻不是次次皆能安然度過。位在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正面臨溫室效應下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島上人民看著逐漸消失的土地,對未來深感不安,而引發移民潮。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上關心,在環境的變遷下所造成的慢性隱憂,而除了馬紹爾外,臺灣也正面臨缺水的考驗。

不調釀災損慘重 愛惜物命無差別

「昨天聽到外面有滴滴的雨聲,總是感覺真好,因為擔心缺水啊!這幾天,一直心掛慮著水庫的水有沒有在下降,擔心水位下降,民生的生活品質、飲水會受到影響。看到新聞的報導,昨天雖然北部有下雨,但是不是下在集水的地方,也看到人造雨,但是幫助不大。我們還是要虔誠,但願雨能落在最需要的地方,為人間解困。期待能風調雨順,社會祥和息爭論,戒慎虔誠祈求天下平安。」

平安即是福,風調雨順才能祥和平安,上人提到南太平洋上的另一島國萬那杜,萬那杜在3月14日遭到二十八年來最強的熱帶氣旋帕姆的侵襲,許多城鎮幾近全毀,全國一半人民成災民,在屋舍、田地無一良好的狀況下,上人憂心災民的未來將以何為繼?

「萬那杜的大風災啊,風雨交加,造成了很重的災難,現在聯合國已經要幫助他們,提供半個月的糧食。這麼嚴重的破壞,半個月的糧食能支持只是半個月,半個月以後的生活,又是如何?苦,苦難蒼生,如何生活,災區裡有十六萬的災民,到底物資能供應給多少人?這都是天下四大不調,造成民生的苦難。」

如何安定災民?如何轉貧為富?上人提出,要用教育。「比較落後的地方,假如有教育,假如有人多勉勵,發揮他們的生活能量,不就可以轉貧為富。最近的晨語一直在說,『天之恩,地之德』,只要我們人類方向正確,肯愛惜物命,努力耕耘,人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在天地之間都會生活平安自在。」

上人感慨,萬那杜已讓他牽掛多日,如今仍無法提供物質上的、精神上的援助,如今只能持續關心聯合國援助的成果。

慈濟種子布非土 心靈財富勤推動

因緣會合,才能及時伸出援手,上人指出,正面臨伊波拉病毒影響的西非國家獅子山,在慈濟與希利基金會的努力下,3月16日開始發放,香積飯、福慧床、毛毯,志工親往福利機構、醫療院所獻上關懷。

「我看到獅子山這個國家,我們從去年底(2014年)開始,醞釀著如何能幫助他們,現在已經因緣成熟,有當地人史蒂芬,他在美國有這份心啊,也是獅子山的人,他早期就到了美國,在美國建立家庭,生活還算不錯,可是他看到獅子山,他的家鄉,有了這樣的疫情,他知道慈濟有心只是缺人,所以他願意投入。半個月前,他和希利基金會來到精舍,和我們合作。希利基金會未來要在獅子山做教育工作,他們希望愛,能一步一步在當地建立起來。」

上人感恩希利基金會願意一同攜手付出,而慈濟讓希利基金會認同的,即是除了物質外,慈濟更帶動當地人文,建立「心靈財富」。

「看了這樣(發放)溫馨畫面,我們已經看到當地志工穿起一件件慈濟背心,我們要用虔誠的心,為他們祈禱,但願這一波伊波拉的災情快快過去,讓她能恢復健康。有了希利基金會、天主教的慈善基金會,加上慈濟合作起來,期待讓這國度能像莫三比克、辛巴威……一樣能有慈濟的種子。我們幾個基金會合作起來,建立未來的生機,不管是教育還是未來的生活,給予他們一個『心靈財富』,自己幫助自己。但願普天之下都能風調雨順,能引導人人愛心的方向,為苦難人而付出。」

環保護地不爭利 慈悲等觀無差別

無論是天災、人禍或是疫病,慈濟為苦難人付出的心始終不變。像是環保,環保志工們愛護土地也愛護人群,收的回收物,大多是一般民眾不收的,水果的套袋、塑膠袋、玻璃瓶……志工的用心,讓上人感恩不已。

「環保菩薩不只是為了呵護大地、愛護大地,也愛護人群、愛護人間。沒有人要收的,給了慈濟,慈濟總是會妥善處理,讓廢物變成物資……美美的水果擺上去(攤位),人見人愛,但是退下來的這些沒有人要啊,就是因為沒有人要,慈濟人去收。還有很多很費力的、沒有人要的,量很多,就要有菩薩把它回收回來。」

環保志工做回收不僅不爭利,也與社區的拾荒者相互合作。臺北志工廖素琴做環保將價值較高的寶特瓶、鐵鋁罐等留給同社區的拾荒者,並和她分享,分類的方法,慈善環保相結合,一同互助愛大地。

「素琴將紙板給她,她收的塑膠袋就給我們,兩個人變成好姊妹。她的家境有困難,我們還要關心她、幫助她,以這愛的能量『誠之情誼』,教她怎麼分類等等,這種慈悲等觀,這都是慈悲心,不分別你我,不排斥她是拾荒者,她也不排斥素琴,你看她愛她牽著她走啊,這就是菩薩。」

慈善照護逾千戶 溫情之事淨土多

不僅是照顧以拾荒維生的家庭,部分拾荒老人是因心靈無依而不斷撿拾物資,慈濟志工也到老人的家中關懷,幫忙清掃環境、安撫心靈,類似的家庭慈濟慈善照護已有接近兩千多戶。

「年紀大的拾荒者,只會撿,撿了放在家裡,里長拜託慈濟來和他溝通。這樣的長者讓慈濟的環保菩薩遇到了,我們就會關懷他、幫助他,長期陪伴他,這樣已經有接近兩千多戶,這都是很美的人生,這就是人間調和,情的調和、愛的調和,多麼溫馨啊!」

上人感恩,社會的祥和在於人心的調和,志工們的用心付出,安定了近兩千多個家庭,讓相對貧困、物資缺乏的家庭,也能因愛而無缺。「溫馨的事情真多啊,人間的有福、幸福,無不都是在我們這一片淨土上,所以我們用心多了解,才能把法傳給人人,這要靠大家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