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4月25日】人間真情 轉貧為富

Community:
Branch:

布施不分高低,人人都能付出愛的能量,就是慈悲平等觀。上人開示:「只要在心中有那一顆善良的愛,注入了我們的內心裡,愛灑種子在入人心,人人可以化成了人間的菩薩。」(攝影者:蘇柏嘉)

【證嚴上人4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天,我們都在這裡互相說『早安』,或者是『大家好』,互相問訊、互相問候,或是互相的祝福,多麼好!」證嚴上人於4月25日志工早會中,提到人與人之間的和樂與調和是幸福感的來源,然而世間苦難偏多,身處於四大不調的時空中,還是會有壓力。

西非奈及利亞有一億八千多萬位國民,其人口密集度是世界排名第七,但國內的貧窮地區因為衛生條件不佳,每年因瘧疾致死的人數也非常多。

「根據新聞報導,全球差不多六十萬人死於瘧疾,在奈及利亞都差不多占一半,就是三十萬人得到瘧疾而往生,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夭折的還是很多,這都是生來人間,不久就因為瘧疾而往生的,這樣的短命。」

依報而來不由己 把握難得勤聞法

上人感嘆,人總是帶業而來,依報生在哪個國度,半點不由己,遂提起了莫三比克億萬富翁奧瑪的人生故事。

「他的依報就是本來生在印度,來到莫三比克是來經商,應該就是一個富商,那麼富有,他的財產超過億,可是他的兒子長大了,都要吵著分家,就把家產分給了妻與子,就分出去了,他自己住大豪宅裡;可是有一天,就是那樣無常,因為請人來油漆,油漆後招來了一大群的搶匪,把他搶劫一空不打緊,還要把他這個已經老邁的人都趕出去了。」

奧瑪被人強佔家宅且被掃地出門,身上只剩二十元(莫三比克貨幣梅蒂卡爾)的銅板,流落到一個貧民區,奧瑪在當地安頓之後,十多年前,也娶了當地人寶拉為第二任妻子,但寶拉的家族反對這門婚事,致使寶拉多年來不敢離開貧民區與外人互動。

「非洲愛的種子,從南非一直跨國灑到了莫三比克,莫三比克一群在地的志工菩薩,他們已經心靈財富滿滿,他們聽法、說法、傳法。有一天,到了他們(奧瑪夫婦)的社區,寶拉也來聽法。他們(志工)用電腦《人間菩提》傳到那裡去,經過英文翻譯,經過當地人口頭翻譯,就這樣她聽進去了,『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普天之下沒有我不相信的人,何必自我關閉?』所以打開了(心門),提起了信心,投入了志工的團體去。」

見苦知福開心門 轉貧為富樂付出

寶拉聞法之後也展開行動,加入本土志工隊伍一起參與訪視,見苦知福。

「她去看了,關懷見苦,有人比她更苦的人生,貧中帶病那樣的苦難她都看到了,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事,所以把這樣的個案帶回來跟她的先生(奧瑪),今年(2015年)已經八十五歲了,跟他分享,從此開始投入了慈濟團體,到處去傳法,那這都是愛的能量。」

上人慨嘆:「這都是愛,把她的人生轉動了人生,轉貧為富。其實她先生七十多歲之前是億萬富翁,哪知道人生的無常,億萬富翁變成這二十元銅板一枚,他常常放在他的口袋裡,常常拿出來展示一下,『我就是只有這一個銅板,從那麼多錢變成這樣子,就是最好的見證。』人生無常,愛的能量付出,天天快樂,這都是法的入心,能幫助別人的就是最有福的,得來的是最快樂。」

洗滌塵垢現真如 人人皆可行布施

法入心,洗滌了煩惱塵垢,顯露出真如本性,就能發揮力量。上人讚歎寶拉也開始以竹筒歲月的精神來募愛,不僅一分一毫都記在帳本裡,對於發心者每一個銅板的布施,都虔誠地心懷恭敬來接受。

「愛別人愛得那樣,還要照顧窮人的一枚,不知道是一角、一毛錢或是五毛錢,她還是那樣恭敬,讓窮人也有機會一滴水入大海,永不乾枯--這都是如何轉變人生,讓他(窮人)有造福的機會,哪怕一點一滴。」

窮人也能布施,是佛陀教喻的道理。「就如同佛陀時代,貧婆什麼都沒有,佛陀還是要向她化緣,(貧婆)身上已經破掉的衣服的這一角,佛陀也要化緣,就是要讓這一位貧婆可以供僧、可以造福,所以佛陀化到了這一塊小小的布塊,跟著僧團說,『她這一塊布塊(布施出來),都能得道。』」

上人說明,布施不分高低,人人都能付出愛的能量,就是慈悲平等觀。「只要在心中有那一顆善良的愛,注入了我們的內心裡,愛灑種子在入人心,人人可以化成了人間的菩薩。昨天晨語不也說『微塵數』的菩薩嗎?人人可做菩薩,人人都可以去發揮救人的。」

互助互愛饋鄉里 真誠人間愛相隨

一枚銅板可以成就人間菩薩,不同宗教間的互助互愛,更能帶動更多人為社會付出。上人提到曾在印尼習經院學習而受到慈濟幫助的青年穆迪,也回到自己的家鄉,繼續把大愛撒播出去。

「剛剛各位看到習經院的年輕人,在哈比長老在世的時候,我們為這個習經院,多年以來的協助,他們也很期待靜思語帶入他們的習經院,用靜思語教他們的華語文,所以大家剛剛也有聽到,(靜思語)『好事不能少我一個』、『不能小看自己』這中文也講得很好,這多年來的教育,同時也啟發了他們自力更生。」

當年,伊斯蘭教哈比長老開辦的習經院,收留了許多貧困家庭的青少年,供他們讀書、生活、學習伊斯蘭教的教法。印尼慈濟志工一開始提供物資上的援助,進而安排農耕專家教習經院的院生耕種,讓他們自力更生。

「你看這一位年輕人歲(穆迪),今年已經三十歲了,想當年還不到二十歲,那個時候,他也投入了農耕。他們開頭是種小麥,割小麥變成了麵粉,一直成為熱騰騰的麵包,教他們如何做;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現在可以種稻子了。這位孩子已經三十出頭,回他的故鄉也去關懷,把慈濟人的愛傳給他的,他就開始回故鄉去輔導鄉老,還要為這一群孩子開始做教育,看了也是很感動。」

上人開示,不同的宗都能互相接受,同時互相幫助,這就是愛的能量,這也是人間真誠的善。「互相扶助,這都是我們要努力的愛的能量。」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