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6月02日】五分法身慧命永恆

Community:
Branch:

『父母所生身命有限,凡夫欲生造煩惱濁,覺性淨化慧命永恆,真如覺性入智慧海。』

 
每一位來到人間都是『父母所生』,這個身體的『命有限』。若是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隨人世間一切的物欲誘引,就心隨著境界轉,不斷複製煩惱,開始、結束,結束、開始這樣循環製造下去了,這就是我們凡夫的濁——不乾淨、污染,不斷製造污染。
 
我們若懂得難得人身、難聞佛法、難行菩薩道,將這些『難』克服,難得的人身,今已得;難聞的佛法,今已聞了;難行的菩薩道,有這個因緣會合要好好把握,運轉自己的身心入佛法中,不斷淨化覺性。
 
『覺性淨化慧命永恆』。去掉了煩惱,就是慧命生。減一分煩惱,就增長一分慧命,若是減一分慧命,就增一分煩惱,這就像一個天平。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借重這個人身、借重這個人間,聽聞佛法,入人群中去體會人生的道理。人生的道理是在人群中,智慧現前時,就產生了慧命,所以說真如現前,慧命永恆。
 
『真如覺性入智慧海』。我們的真如覺性若能夠提升起來,很自然的,智慧覺海不就是與佛同等嗎?
 
眾生根機不夠,佛陀就用種種方法引導。如何讓眾生得到慧命、真如覺性呢?就是先用他的智慧來啟動我們的智慧覺海。這是佛陀的用心。

 
前面經文說:『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

 
本來長者看到孩子在火宅中,不懂得要出來,他就趕快說:『外面有三種車,隨你們所需,來啊!快出來啊!』這些孩子看到外面有他們想要的東西,就趕快出來了。
 
到外面之後,長者告訴孩子:『看,這輛羊車、這輛鹿車是這麼簡陋,只夠一個人用而已。你看,這輛牛車裝潢得這麼美,可以載很多人。尤其這頭牛這麼健壯,色澤這麼漂亮,大家趕緊來乘這輛大白牛車吧!』大家一看,是啊!那麼好的車,尤其不只載自己還可以載很多人,行在路上也不孤單。所以大家捨棄了羊車、鹿車,走向大白牛車。這是佛陀做一個譬喻。
 
現在再問:『舍利弗,本來要給他們三種車,後來大家瞭解了,投向大白牛車,這位長者是不是有虛妄?有沒有欺騙這些孩子呢?』經文接下來,就是舍利弗回答了:『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

 
⊙是長者先許三車者,是為令諸子得免火宅之難,保全其身命,今軀命已全,有何虛妄?故云:非為虛妄。

 
舍利弗回答:『不會啊,怎麼會是虛妄呢?世尊,那位長者看到孩子在屋子裡很危險,怎麼叫都叫不出來,所以長者用智慧,投其所好,知子莫若父,利用孩子們所愛的東西來誘引他們出離火宅。長者的用意是要保全這些孩子的性命,讓他們免於大火的災難。﹃今軀命已全﹄,怎麼會是虛妄呢?
 
若是虛妄,就是沒有兌現承諾、有損害人,這樣才叫做虛妄。騙人家有,但是到最後辜負了人家,這才是欺騙。但是,不只是讓他得到想要的東西,身體也已經平安了,只要是身體平安,就沒有虛妄了。』這是舍利弗所回答的。

 
⊙諸子或疑前言為虛妄。世尊遂借舍利弗之答以釋明之。

 
因為諸子出來的時候,長者一直鼓勵大家去取大白牛車。擔心這些孩子有疑惑,所以佛陀就故意問舍利弗。
 
佛陀講《法華經》,以舍利弗為當機者,所以佛陀再問舍利弗,希望舍利弗代替大家回答。因為那位長者是要保全孩子的生命,所以沒有虛妄。
 
只是擔心我們現在的眾生,若看到這段經文,誤以為這位長者是不是有欺騙孩子的嫌疑?或是批評佛,『你要給他大牛車,為什麼你要用羊車、鹿車騙他們出來呢?』這是擔心後來的人對佛陀所說的話有懷疑,連這一點點懷疑的可能,佛陀都要解釋。
 
這也就是佛陀覺悟之後,本來要將內心的浩瀚宇宙,對萬物總體的覺悟、智慧的覺海,本來要讓大家知道。但是人的小根小機,無法接受這麼大的法,所以佛陀不得不說三乘法,用種種的方法,投眾生的根機來教育。佛陀細心考慮到眾生的根性,是不是將來這個譬喻會惹來未來的人爭論、懷疑呢?所以他就這樣問。

 
⊙喻先權教以全於小乘五分法身,入空慧命,則是已得適意好樂之法。全其軀命免於火難,又濟子重命,豈有虛妄?

 
舍利弗的回答,就是『權教』。因為眾生無法接受佛陀的直指人心見性,無法直接說:『你的內心本來就有真如本性,你原來就是佛。』
 
佛的境界是怎麼樣呢?佛的境界絕對不是在顛倒中,佛的心是絕對清淨、無煩惱啊!但是,凡夫明明滿心煩惱,明明在顛倒中生活。佛陀告訴他:『你就是佛啊!』他還是煩惱,無法體會,因此不得不用三乘法。
 
『喻先權教以全於小乘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五者,皆已超出五陰故。

 
『五分法身』在《無量義經》已做很詳細的解釋。『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戒、定、慧是我們的法身慧命,已經超出了五陰。
 
五陰,就是五蘊,是同一種法,只是新舊翻譯不同而已。什麼叫做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戒』超色陰;『定』超受陰;『慧』超想陰;『解脫』超行陰;『解脫知見』超識陰,會真如。

 
『戒』是對『色陰』。若有戒,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形形色色,都不能擾動我們的心。我們的凡夫心就是缺戒,看到這個我也愛,看到那個我也心動,所以有了迷茫,就會失去了戒。我們學佛要能守戒,因為戒能防非止惡,就能夠脫離『色』,所以叫做『戒,超色陰』──『戒』能夠超越色陰,也就是色蘊。
 
『蘊』是凝聚的意思。種種的色、種種的欲念,能夠超越過去,我們要靠的就是『戒』。
 
『定』,能超越『受陰』。
 
『受』是指我們的感受。有的人,看到東西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感受。他的家很有錢,也不欠缺東西,不過看到別人的東西,總是禁不住要去偷取。這種的感受,就是失去了定心。所以我們若有『定』,就不會有非分的感受。不應該做的,我們卻去做,這都是不對。
 
『慧』就是超越『想陰』。
 
雖然知道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知道不可以越矩,要堅守戒律,不過這個『想』,就是還想入非非。其實持戒,不只是行為不犯,應該連『想』都不要,『心』不能放著那個『相』,所以叫做『慧』。『慧』是超越物質的感受,外面的形象、煩惱不入我們的心,這叫做『慧』。
 
『解脫』就是超越了『行陰』。
 
『行』就是造作於不知覺中。我們雖然控制住外在的行動,不過內心非常微細的煩惱還是不斷產生,因為『行』是不定性,人間一切的物質,沒有一項不在『行』中。我們這個物質的身體也是在『行』中,從『生』走向『老死』,沒有一秒鐘不在『行』中。
 
這個『行蘊』是遷流變化的意思。就像地球在宇宙間不斷自轉,我們住在地球上不覺知。白天、夜晚都沒有離開行蘊,秒秒沒有停止,這都是『行蘊』在軌道上,非常準確不斷在『行』。
 
這個『行蘊』也存在於我們的小乾坤,所以我們一定要超越『行蘊』,才能解脫。我們要超越生死,超越心的念頭,必定要『戒、定、慧、解脫』。不只是戒、定、慧而已,我們還要完全解脫,解脫到連『行蘊』微細的煩惱都要乾乾淨淨。所以,『解脫』就是超越『行蘊』。
 
『解脫知見』就是超越了『識陰』,會真如。
 
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業種就在『藏識』之中,也就是第八識。我們連藏在第八識裡面這麼的微細業種,也要超越它,回歸到第九識『會真如』,那就非常的乾淨,清淨得與佛同等。
 
真如之理,你要回歸到佛的知見,就要成長『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佛陀是出世的覺者,運用三乘法來誘引大家走向菩薩道。就像那位長者用羊車、鹿車來誘引諸子,那輛牛車就是譬喻菩薩道。
 
各位,這是佛陀的用心,佛陀疼愛眾生就像疼愛他的孩子一樣。佛陀對大地眾生,不只要保護他們的生命,還要保護他們的慧命,將生命轉化為慧命。
 
『父母所生身命有限』,生命是父母所生,是有限的生命。我們用這個有限的生命造作煩惱,再不斷複製這些煩惱,實在很可惜!所以要趕緊把握,要開闊、要深化我們的生命。
 
『凡夫欲生造煩惱濁』,我們要常常提高警覺,要戒慎虔誠。法譬如水能洗滌垢穢,我們要成長慧命,到那時候才是永恆,人人真如的覺性,自然就入智慧的覺海,回歸真如本性。所以,第八識——所造作的煩惱識,我們要轉過來成為真如本性,要應用於現在。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